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2020-12-03 瀟湘名醫

自有人類生命活動以來,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不斷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在歷史長河中很長時間都是從醫者的巨大挑戰。近代抗菌藥物的發現和發明,讓人類對抗細菌有了強大而「萬能」的武器。然而以為「萬能」的抗菌藥物,卻由於被過度使用、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受到了抗菌藥物的汙染。下面讓我們走近「超級細菌」-多重耐藥菌。

一、何謂多重耐藥?

病原微生物每與一種抗生素「交手」,就會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種抗生素的「獨門秘訣」(機制),與之「交手」的抗生素種類越多,它所身懷的「絕技」就可能越多,原因在於微生物細胞結構及遺傳物質的構成簡單,易於發生重組和突變。除了染色質攜帶的基因變異,有些變異存在於細菌的一種叫質粒的結構上,由於質粒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自由橫向穿梭,容易把耐藥基因直接傳給附近的其他細菌,導致另一形式的耐藥基因的擴散。當一種細菌對多種原本對它有效的抗菌藥物發展出耐藥,我們可稱之為多藥耐藥或多重耐藥(multidurg-resistance,MDR)。

以往在多重耐藥的基礎上進一步又提出泛耐藥(extensivel drug-resistance,XDR)和全耐藥(pandrug-resistance,PDR)的概念,以示耐藥性嚴重程度的差別。最早由於學界對於各種耐藥菌所耐抗生素的種類和品種沒有具體統一的界定,國內外文獻在應用這些概念時存在所指代內容不一的情況,2011年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聯合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在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歐洲藥敏試驗委員會(EUCST)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抗菌藥物分類的基礎上,聯合發表了《MDR、XDR和PDR術語國際專家提議的暫行標準定義》【1】,對五大類臨床常見重要多重耐藥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腸桿菌科細菌(除外沙門菌和志賀菌)、銅綠假單胞菌及不動桿菌屬--MDR、XDR和PDR定義進行了統一,供學術上和管理上參考使用。文章對三個概念的定義如下:MDR指對三類或以上臨床常用有效的抗生素(每類中至少一種抗生素)不敏感(包括中介和耐藥);XDR菌株指僅對1~2類的常用抗生素中的所有品種全敏感(其餘每類中至少有一種抗生素的不敏感);PDR指對所有類別中的所有抗生素均不敏感。(文末附表1示例文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DR、XDR、PDR的定義。)

二、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有哪些?

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細菌(超級細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VRE)、三代頭孢耐藥大腸埃希菌、三代頭孢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黴烯耐藥大腸埃希菌、碳青黴烯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黴烯耐藥銅綠假單胞菌以及碳青黴烯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等。

三、醫院多重耐藥菌的管理和控制

醫療機構一方面聚集著大量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比如呼吸科、ICU、感染性疾病科等,使其成為重要傳染源;另一方面,醫院內高強度的抗生素使用促使了細菌耐藥的發生;此外,住院患者由於疾病或手術的影響多存在虛弱或免疫力低下的狀況,而醫務人員和醫療設備則為耐藥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些特點使醫院環境成為多重耐藥發生的主要場所。除了醫療領域,當前抗生素在農業、養殖業也存在著大量的使用,需要進行管理和控制。醫院感控部門從空間上的隔離、消毒到醫務人員手衛生培訓宣傳等方面對醫院感染進行預防和控制,而微生物檢驗室和藥學部門可分別在病原學依據和抗感染藥物預防治療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多重耐藥菌感染由於可選抗生素十分有限,治療起來難度較大,抗生素預防和治療上我們需要根據該種耐藥菌在本醫療機構的總體檢出情況、感染的嚴重情況、藥敏試驗結果、個體生理病理特點等選擇適合的抗菌藥物進行經驗性或目標性的幹預。目前,耐藥菌感染已經成為全球問題,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吉姆.奧尼爾預測,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措施,到2050年全球每3秒將有一人死於多重耐藥細菌感染【2】。所以了解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遏制細菌耐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Magiorakos AP, Srinivasan A, Carey RB, Carmeli Y, Falagas ME, Giske CG, Harbarth S, Hindler JF, Kahlmeter G, Olsson-Liljequist B, Paterson DL, Rice LB, Stelling J, Struelens MJ, Vatopoulos A, Weber JT, Monnet DL. Multidrug-resistan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roposal for interim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acquired resistance.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 Mar;18(3):268-81. doi: 10.1111/j.1469-0691.2011.03570.x. Epub 2011 Jul 27. PMID: 21793988.

【2】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2016.

編輯:劉少華

【來源:西部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耐藥危機的「沉默海嘯」,抗生素的明天在哪裡?
    抗生素耐藥性的「沉默海嘯」抗生素作為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主要通過幹擾細胞的生化進程,進而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因此,從土壤中獲取新的抗生素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們開始轉向基於已知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在體外合成新的抗生素分子,但合成出的新抗生素種類很少,僅有1953年的硝基呋喃、1960年的喹諾酮類和1987年的惡唑烷酮類的藥物。在新型抗生素研發後勁不足的另一邊,卻是抗生素耐藥性的野蠻生長。事實上,抗生素產生耐藥是一個自然過程。
  • 抗生素勿濫用,寵物也不例外!
    不規範使用寵物抗生素,可導致彎曲菌多重耐藥後感染人類。這比普通的彎曲菌感染更加嚴重。 今天,疾控君就來給各位鏟屎官科普一下這個知識點。 二 什麼是多重耐藥菌? 臨床上,把對3種及以上抗生素耐藥的細菌稱為多重耐藥菌。多重耐藥菌對阿奇黴素,環丙沙星,克林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常用抗生素表現為全部或部分耐藥。
  • 科學家給出對抗耐藥菌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 專家解讀耐藥細菌 稱其增加治療難度和醫療成本
    在人類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時偶然發現了青黴素,並以此為契機不斷在自然界中尋找抗菌藥物,或者通過科學手段提高抗菌藥物產量與抗菌效力,由此導致本身處於平衡狀態的抗菌藥物-細菌耐藥的矛盾被破壞,抗菌藥物在自然界、醫療環境、動物飼養場等濃度不斷上升,具有耐藥能力的細菌也通過不斷的進化與變異,獲得針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矛盾鬥爭中不斷強化,細菌逐步從單一耐藥到多重耐藥甚至泛耐藥
  • 過去5年 世界多出了這五種耐藥細菌 幾乎無藥可治
    以下是五種過去5年中新發現的最可怕抗生素耐藥性細菌,讓我們一窺未來可能普遍存在的問題:1.廣泛耐藥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這種高傳染性的細菌會導致傷寒,這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感染,每年影響全球約2100萬人。大約1%的患者將會死亡,也就是22.3萬人。2016年11月,一種傷寒沙門氏菌在巴基斯坦出現。
  • 過去5 年世界多出這五種耐藥細菌,幾乎無藥可治
    抗生素耐藥性可能會讓我們回到一個即使是簡單割傷或擦傷都可能致命的時代。以下是五種過去5年中新發現的最可怕抗生素耐藥性細菌,讓我們一窺未來可能普遍存在的問題:1.廣泛耐藥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這種高傳染性的細菌會導致傷寒,這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感染,每年影響全球約2100萬人。
  •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發布!
    革蘭陽性菌分離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337039株(佔革蘭陽性菌32.3%)、肺炎鏈球菌113136株(佔革蘭陽性菌10.8%)、屎腸球菌105437株(佔革蘭陽性菌10.1%)、表皮葡萄球菌103173株(佔革蘭陽性菌9.9%)和糞腸球菌98418株(佔革蘭陽性菌9.4%)。
  • 沙門氏菌促進耐藥質粒的傳播
    沙門氏菌促進耐藥質粒的傳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3:56:38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Wolf-Dietrich Hardt和Médéric Diard課題組合作
  • 超級細菌頻現攻克抗生素耐藥性成了難題
    2016年,美國政府宣布,在一名女性的尿液中發現「超級細菌」,這種細菌對所有抗生素耐藥,就連被視為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的多粘菌素也喪失效力。多粘菌素是一種強效的抗生素,傳統上被用作對付危險的「超級細菌」的最後手段。  2017年英國衛生部門發出安全警報,稱耐藥性「超級病菌」耳道假絲酵母菌已在全英55家醫院蔓延,當時有200多名病人被發現攜帶該致命病菌或被感染。
  • 抗生素長期吃副作用有多大?3個弊端危害性大,一文為您揭秘
    幾年前遇到這樣一起醫患糾紛:患者王某,男,46歲,6月2號因咳嗽、咳黃痰到醫院就診,門診以肺炎收治入院,住院醫生先給病人二代頭孢,治療無效,後抗生素不斷升級,直到升級至最高級抗生素仍治療無效,宣布死亡。
  • 朱健銘小組發現一新型耐藥基因 被權威基因庫收錄
    用抗生素來「對付」能引起呼吸道等多種感染的「恐怖細菌」——鮑曼不動桿菌,這是醫生一直以來的習慣做法。然而,近年來這招不靈了,因為長期使用這一抗生素後,「恐怖細菌」已經對它產生了耐藥性。 鮑曼不動桿菌為什麼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 一文理清:各類抗菌藥物特點及選用|抗生素認識周
    11 月 18 日起到 11 月 24 日,是今年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旨在提高全球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並鼓勵公眾、衛生工作者和決策者採取最佳做法,避免抗生素耐藥性的進一步出現和蔓延。今年的主題是「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 多重耐藥菌的濫觴與萬斛
    今天開始進入《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的專題解讀,這期開篇我們有幸邀請到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檢驗科寧永忠主任為我們進行講解。我們知道,「十項感控基本制度」中第五項是「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多重耐藥菌等內容。國際上相應名詞是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縮寫MDROs或MDRO。
  • 抗生素真相!不是孩子生病就得吃消炎藥
    要吃藥不是一定要用抗生素!    用抗生素不是一定要打吊針!    用抗生素要用夠療程!    用抗生素不是選好藥新藥……其實每次得病感染的病原體是不一樣的,兒童時期的感冒80%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沒有效果的。網易親子:如果不遵照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不是很容易引起超級細菌感染,比如說孩子一年吃那麼四、五次抗生素,會不會引發這種情況?楊景秀:超級細菌感染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先看一下細菌是如何產生耐藥的。
  • 2020年濱州市細菌耐藥監測中心質控工作會議在市人民醫院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徐大偉為進一步提升濱州市醫院細菌耐藥監測技術水平及耐藥監測數據質量,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監督和管理,遏制細菌耐藥,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水平,11月13日,由市衛健委主辦,濱州市人民醫院承辦的濱州市細菌耐藥監測中心質控會議召開。
  • 給寵物用藥,一定要慎用寵物抗生素!
    抗生素原稱抗菌素,是來源於微生物代謝或化學合成的可選擇性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在極低濃度下,抗生素能抑制殺滅其他微生物。有些抗生素能抵抗病毒、腫瘤、寄生蟲等對機體有害的物質。由於抗生素對很多病原微生物有顯著的療效,抗生素也被越來越多的鏟屎官選擇。目前,寵物常用到的抗生素藥物分類一共有四類。第一類:繁殖期殺菌藥: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先鋒黴素類)等。常用青黴素類藥物包括有青黴素、阿莫西林等;常用的頭孢菌素類藥物有頭孢拉啶等。
  • 給寵物用藥,一定要慎用寵物抗生素
    我們生病時,醫生往往會開一些抗生素類的藥物幫助我們治療病症。抗生素原稱抗菌素,是來源於微生物代謝或化學合成的可選擇性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例如貓咪狗狗在手術後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傷口感染。由於抗生素對很多病原微生物有顯著的療效,抗生素也被越來越多的鏟屎官選擇。
  • 過去五年來最令人害怕的五種抗生素耐藥性細菌
    廣泛耐藥的傷寒沙門氏菌這種高度傳染性的細菌會導致傷寒,這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感染,每年影響全世界約2100萬人。受影響的人中約有1%或223,000人將死亡。2016年11月,巴基斯坦出現了一株傷寒沙門氏菌。它對五種抗生素有抗藥性,只留下一種口服抗生素(阿奇黴素)能夠治療它。
  • 沙門氏菌竟會在腸道中促進抗生素耐藥性質粒的傳播!
    2019年9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通過突變或獲得耐藥質粒等遺傳物質而出現的耐藥細菌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持久性細菌是一種個細菌亞群,它們通過可逆地調整自身的生理結構而躲過抗生素的殺傷作用存活,並能促進耐抗生素突變體的出現。
  • 說說沙門氏菌的那些事兒~
    今天,小威就來說說沙門氏菌的那些事兒~~一、沙門氏菌簡介沙門氏菌是生命力極強的微生物。它們能耐受許多飼料加工過程,在許多飼料原料裡生存。由於沙門氏菌能在乾物質裡生存的能力和汙染的不同種類的性質,控制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沙門氏菌的汙染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