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戰機作為一代經典的海軍航空兵艦載機,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和霸氣的外形曾圈粉無數,而作為美國海軍航母的主力戰機,從70年代開始到新世紀之初一直承擔著美國航母的艦隊防空。但隨著形式的變化以及機體的老舊,這款經典戰機也從美國航母的甲板上隱退,將甲板的寶座讓給了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而這款戰機接手前輩手中的重擔,成為如今美國海軍航母的甲板統治者,但這款戰機最初也只是F-14戰機的小跟班,還被戲稱為「塑料蟲」,但經過幾十年的跟班,最初的小弟如今也接替了大哥的寶座成為了大哥。
其實美軍一開始是為了解決F-14價格高昂維護難、A-6攻擊機的老舊與性能落後的問題,海軍決定尋求一款簡單廉價的攻擊飛機,以代替這能性能落後A-6攻擊機,新的攻擊機將與F-14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此前諾斯羅普公司在空軍競標中落敗的YF-17戰機,在海軍的競標中擊敗了YF-16,獲得了海軍的認可並獲得F-18的編號。因為相比單發戰機,海軍艦載航空兵更喜歡兩個發動機的飛機,因為在茫茫大海上一旦有一個發動機壞了還可以用另外一個飛回來,如果是單發戰機一旦發動機壞了就慘了。美國海軍並不心疼飛機,飛機壞了還可以再造,但是培養一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成本和時間可要比飛機要貴的多,所以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在戰機上保證飛行員的生命安全,至少不是因為發動機的問題而使得飛行員喪命。
而在測試時發現這一款飛機不僅擁有著優秀的空戰性能,而且也擁有著優秀的對地攻擊性能,所以戰鬥機F-18和攻擊機A-18合併成為F/A-18,並被稱為大黃蜂。不過早期的F/A-18A/B型在航程、載彈量上都並不沒有什麼亮點,特別是在F-14這款明星戰機的光環掩蓋下,這款戰機就更加沒有啥突出的地方。不過在一開始就不打算讓這貨進行遠距離艦隊防空,因為這時的主力戰機是F-14。所以早期的的F/A-18主要是幹舔地這種累活。所以基本也就不用考慮航程的問題,而載彈量這時4個翼載掛架的對地攻擊也暫時夠用。不夠海軍肯定不滿足這樣的性能,所以便不斷改進推出了載彈量提升航電升級的C/D型,之後更是推出從新設計飛機整體都大一圈的E/F型。
為了解決航程問題美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更換發動機,由最初單臺推力只有78.9千牛的F-404-GE-402型發動機換裝了97.7千牛F-414-GE-400型發動機,這樣單臺發動機的推力就提升了24%,就這樣就有了更充足的動力和更遠,航程而且E/F型相比前幾型的面積也增大,搭載的然後也更多,所以超級大黃蜂基本不存在航程和載彈量的問題,如果你實在嫌航程短就多帶一個副油箱唄。而F/A-18E/F在維護、價格等方面都比F-14便宜,但是戰力和它差不多,多以超級大黃蜂最終取代了了F-14。
而最初的F/A-18A~D型都是屬於最大起飛重量為22噸的中型戰機,但經過改進之後的E/F型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30噸。由於機體燃油增加33%,達到6.5噸,使得航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如果再攜帶攜帶3個副油箱燃料則多達11噸,航程也不比F-14的航程短。而E/F型還在每側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加強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使其最重可掛載2.4噸的外掛重物,為外掛大容量的副油箱做了準備,這樣就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海軍才放心的讓F-14戰機退役,讓F/A-18來接手航母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