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變大!酷似大黃蜂,取代F14,這款戰機如何稱霸美航母甲板

2021-01-08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2006年9月22日,22架F-14"雄貓"戰鬥機排列在維吉尼亞州海軍航空站。在戰鬥機對面,約3000名前F-14飛行員、機師和生產員工向最後一批"雄貓"告別。這一天沒有進行飛行表演,F-14的最後一次飛行已經在兩個月前的7月28日謝幕,而它最後一次執行作戰任務則是在2月8日的伊拉克上空,美國海軍的重型戰鬥機時代就此終結。

▲一代傳奇——F-14

技術在發展,航空母艦的綜合作戰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然而諷刺的是,美國超級航母的遠程防空能力卻正在被不斷削弱。替代F-14的F/A-18大黃蜂不是什麼代表未來的新鮮玩意兒,這款雙發中型戰鬥機早在1980年就已經上艦服役。在此之後,作為美國海軍唯一一款多用途戰鬥機,F/A-18一直是作為F-14"雄貓"和A-6"入侵者"的小夥伴存在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F/A-18的對地攻擊能力不如"入侵者"重型艦載攻擊機,而截擊性能又遜於"雄貓"。

美國海軍用F/A-18取代F-14和A-6的原因很簡單——冷戰結束了,超級航母戰鬥群面臨的海上和空中威脅似乎都變得不值一提,用一款便宜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同時取代兩款昂貴的重型專用作戰飛機將大幅節約採購和維護成本。未來的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將只保留一款作戰飛機,2006年至今是F/A-18E/F,2015年後,則是屬於F-35"閃電"Ⅱ的時代。

▲F-22的海軍版——NATF項目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冷戰仍然繼續,按照最初的劇本,美國海軍本來計劃採用F-22"猛禽"重型戰鬥機的海軍型取代F-14,再用A-12重型隱身攻擊機替代A-6E,這就相當於足球場上的"對位換人"。

然而,這兩種隱身戰機的研發難度、時間和採購價格都超出了最初預期,五角大樓不得已命令美國海軍考慮採購F/A-18"大黃蜂"的發展型,作為F-22和A-12服役前的過渡機型。這就是後來F/A-18E/F的前身"大黃蜂2000。

▲A-12隱身攻擊機

大黃蜂2000於1987年正式立項。然而該項目開始時優先級很低,並一度律徊在被取消的邊緣。不過,冷戰的結束救了"大黃蜂"命,F-22海軍型和A-12一夜之間失去了對手,高性價比的"大黃蜂2000"反倒成為新的關注焦點。1991年1月7日,陷入泥潭的通用動力/麥道A-12"復仇者"計劃終被取消,F-22海軍型也隨之西去。精明的麥道(現已併入波音)立即提出讓"大黃蜂2000"作為A-12的替代方案。美國海軍隨後在1992年5月12日發表了啟動該項目的正式聲明。

"大黃蜂2000"的重要設計目標之一就是將"大黃蜂"的航程提高40%,而航程一直被認為是"大黃蜂"的短板。另外,該機還需要改進"大黃蜂"在載荷和攜帶反艦飛彈能力上的不足,同時還要成為能夠兼容新技術的21世紀海空作戰平臺。為了大幅增加航程,飛機必須增加內部載油量,為此設計師延長了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機身,它的機長比F/A-18C/D增加了86.36釐米。機翼按比例放大了25%,翼展增加1.3米,機翼面積也增加了9.29平方米。翼展的增加使內翼段下方空間增大,可安排三個掛架。新機翼取消了翼尖扭轉以及彎度變化,在設計上更強調重載。

F/A-18E/F進一步加大了邊條尺寸,邊緣變為尖拱形,而不是"大黃蜂"的S形,取消了邊條翼刀,同時在機翼上增加鋸齒。此外,該機垂尾面積增加了15%,方向舵面積增加了54%,偏轉角度也增加了10度,達到40度。複合材料製造的平尾面積增加了36%,邊條面積增加了34%,以保持與"大黃蜂"在30至35度迎角時相同的機動性。放大的翼面積為F/A-18E/F提供了額外的升力,從而降低了進場速度並為隱身設計提供了條件。

通過加大機翼和延長機身,F/A-18E/F比F/A-18C/D多裝了1360千克燃油,這意味著載油量增加了33%。在執行艦隊防空任務時F/A-18E/F可掛載4枚AIM-120中距攔截彈和2枚AIM-9格鬥彈,

加掛副油箱後可在距離航母740千米的戰區滯空71分鐘。多出的兩個翼下掛架使其載彈量提升至8噸。正常起飛重量也增加了5262千克。該機還可以攜帶4噸外掛物返艦,這解決了F/A-18C/D需要拋掉未用彈藥才能著艦的問題。

動力系統方面,F/A-18E/F採用兩臺通用F414-GE-400發動機。F414是F/A-18C/D上的F404發動機的派生型,最大推力增加了35%。該發動機是圍繞著A-12的F412核心機而研製的雙軸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設計借鑑了為YF-22/YF-23設計的YF120(後者在與普惠F119的競爭中失敗),其最大推力増加到98千牛。由於將傳統的D形進氣口換成了進氣效果和隱身性能更好的加菜特進氣口,F/A-18E/F的進氣量增加了18%,這讓該機擁有更好的超聲速性能。

▲大黃蜂與超級大黃蜂進氣道對比

F/A-I8E/F採用了有限的隱身技術,尤其是在機翼前緣採用碳纖維蒙皮,在機身關鍵區城塗有吸波材料。另外,維護口蓋和起落架艙門都採用菱形或鋸齒狀邊緣以減少反射。從2007年開始,新造的F/A-18E/F引入了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不過由於機頭可提供的空間有限,AN/APG-79的天線直徑不足,導致其最大探測距離只有約180千米。不過AN/APG-79的多目標攔截能力的確驚人,它可以同時跟蹤20個目標,並引導AIM-120攻擊其中的8個。

雖然"超級大黃蜂"執行空優任務時一般只攜帶4枚主動雷達制導中距彈,但如果需要,該機可以在機翼內側的4個掛架上掛載AIM-120雙聯發射軌,也就是說單架戰鬥機完全可以滿載8枚中距彈同時攔截8個視距外目標。此外,該型機還裝備有 JHMCS頭盔瞄準具,從而提高了飛行員在視距內格鬥時鎖定目標的概率。

目前F-35C即將登上航母甲板,成為新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但是,想要完全替換掉多才多藝的"大黃蜂"的位置,顯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更何況,相比尚存在不少缺陷的F-35C,性能卓越的"超級大黃蜂"和剛柔相濟的"咆哮者"還有著很大使用空間,即使是美國海軍高層也不舍放棄這對王牌,作為一機多用的代表,F/A-18在美國海軍航母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F/A-18的蛻變經歷,曾被戲稱為塑料蟲,如今成為航母甲板的統治者
    F-14戰機作為一代經典的海軍航空兵艦載機,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和霸氣的外形曾圈粉無數,而作為美國海軍航母的主力戰機,從70年代開始到新世紀之初一直承擔著美國航母的艦隊防空。但隨著形式的變化以及機體的老舊,這款經典戰機也從美國航母的甲板上隱退,將甲板的寶座讓給了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
  • 原來這2艘航母都無法上超級大黃蜂和陣風艦載機!
    這不,現在某海軍就對手裡買來用了十幾年的米格29K艦載機越來越不滿意。反倒是對陣風M和超級大黃蜂這兩種西方的現役艦載機越來越抱新的期望。超級大黃蜂和陣風M各有優勢。陸基版陣風已經銷售到了該國的空軍,並且被當成了重大希望。而上艦版本的陣風除了空重稍微大一些和起降方式不同外,兩者飛在空中的品質和作戰系統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 美或將成印度最大武器商,大黃蜂+印度航母會強過山東艦嗎?
    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艦載機,如果登上印度航母,將是我國在印度洋方向上的一大威脅。大黃蜂+印度航母會強過山東艦嗎?印度的航母是前蘇聯製造的,艦載機是米格-29K,航母甲板布局也是針對米格-29K設計的滑躍起飛方式。美國大黃蜂艦載機是另外一個系列型號,都是彈射起飛方式,大黃蜂艦載機並不適合在印度的滑躍起飛方式的航母上使用,需要對大黃蜂艦載機進行減重改進。
  • 美二戰被擊沉航母「大黃蜂」號殘骸被找到 曾發動杜立特空襲
    (觀察者網訊)此前發現過日本「比睿」號戰列艦殘骸的沉船搜索團隊「RV Petrel」,近日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又發現了美軍二戰期間被日本擊沉的「大黃蜂」號航母(USS Hornet)。 據《大眾機械》雜誌(Popular Mechanics)2月12日消息,航母殘骸在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附近大約1萬7500英尺(約5334米)的深處被發現。
  • 美海軍尼米茲號華盛頓號兩艘核航母同時現身南海
    華盛頓號於2008年編入美軍第七艦隊,取代了美國最後一艘服役的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之前亦駐紮橫須賀),自此,美海軍航母進入全核動力時代。11月22日,位於南海海域的華盛頓號航母上,美軍士兵準備為「超級大黃蜂」戰機裝AIM-9X飛彈
  • 美國中途島號老照片,偵察機迫降航母,機鼻撞擊甲板直接變形
    照片中可以看到數名地勤在甲板上奔跑,這是因為一架RF-4偵察機在執行任務期間突發故障,不得不在中途島號上迫降,而地勤們的任務是快速布好阻攔網。 RF-4是早期的噴氣式飛機之一,速度要比螺旋槳飛機更快,但光靠自行減速,RF-4需要的降落距離很長,根本不可能平穩地停在甲板上,所以才需要阻攔網進行輔助。
  • 除了搭載固定翼戰機,中美兩棲攻擊艦還有什麼不同?
    那這款兩棲攻擊艦相比美國兩棲攻擊艦,二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 上層直通甲板負責起降戰機或直升機,下層登陸艙內可以停放氣墊船和水陸兩用坦克。因此兩款兩棲登陸艦,都能適應不同作戰需求。
  • 日美航母數量對比,美國一個月服役三航母,日本投降時還剩什麼?
    體積較小,能力也有限(卡薩布蘭卡級)以數量最多、二戰期間總計造了50艘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為例,雖然艦載機數量最大限度可以達到28架左右,但需要將部分戰機系留在甲板上作為部分戰力,其機庫沒有能力完全容納下28架戰機,最大航速也僅有18節,編制僅僅800人。
  • 外媒稱中國將造新一級別航母 搭載27架殲20戰機
    卡扎尼斯的文章稱,雖然目前眾多媒體報導稱中國正準備在全球海洋部署三支新的航母戰鬥群,而且首個航母戰鬥群可能會在從現在開始的三年內部署,但從邏輯角度來看,中國的航母計劃更像是一種願景,而不是陳述事實,中國的航母抱負被誇大了。文章認為,在未來某一時刻,中國可能會擁有四艘航母,並擁有四個航母戰鬥群,但不要指望中國新航母會在三年內出現在公海上。
  • 一架美軍戰機從航母起飛,墜毀在海上,日本飛機來救援撲了個空
    據日本防衛省11月12日報導,美軍一架戰鬥機墜毀在衝繩島,兩名美軍飛行員彈射跳傘逃生,墜落到大海上,日本當即派出飛機前往救援!不過日本的飛機慢了點,這兩名美軍飛行員已被率先趕到的美軍救了起來,日本海自尷尬地對外聲稱前來查看是否有洩露的石油!
  • 印度航母上用拖拉機拉戰機,我們卻用上千萬一輛的牽引車,值嗎?
    近幾年航母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自從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入列以來,國產航母好消息頻傳,至於我們的國產第三艘甚至以後的航母採用什麼起飛方式一直是熱議的焦點,而且據說我們打算建造六艘航母。細心地朋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航母上的戰機牽引車和美軍航母的牽引車很類似,形狀很扁平,看上去很普通但是據說造價都要上千萬,被驚到了吧。那你們知道印度的航母採用什麼來牽引戰機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根據網上流傳的照片來看,印度採用的是拖拉機來牽引戰機的,沒錯,你沒看錯,就是我們熟知的用來耕地的拖拉機。
  • 被美日韓F-35戰機半包圍 中國空軍專家怎麼看?
    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中國周邊突然增加諸多美制「隱形戰鷹」的身影:3月29日,韓國空軍採購的首批兩架F-35A隱形戰鬥機抵達朝鮮半島;此前幾天,日本剛宣布首支可投入作戰的F-35A戰鬥機中隊成軍;3月31日,美海軍透露將在日本佐世保基地部署搭載F-35B戰機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一時間,中國看上去似乎正處於F-35的半包圍中,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 日軍航母不塗迷彩,甲板還刷旭日旗!美軍飛行員興奮,這就是靶子
    看過電影《中途島》的朋友一定會對日本航母飛行甲板上刷巨大的「膏藥旗」疑惑不解!日本人腦殘嗎?這麼大的一個靶子不就是給美軍俯衝轟炸機瞄準用的嗎?另外,為什麼看到二戰中很多國家的軍艦和航母都有迷彩塗裝,但日本航母好像卻沒有這方面的迷彩塗裝,這是為什麼?
  • 美軍最痛恨的航母之一,一生只露面兩次,「赤城」號飲恨中途島
    中、下段甲板分別與艦體中部的上、下雙層機庫相接,使飛機可以從機庫直接起飛,採用案平甲板和橫臥彎曲式煙囪,消除煙囪排煙對飛機起飛的影響。這種設計充分利用空間,目的是最大限度搭乘飛機。但事實上「赤城」號的常用搭載機只有48架,遠少於同期的美國航母。這源於「赤城」號中段甲板位置不僅設置大型羅經艦橋橫跨兩舷,還在兩側安裝兩座雙聯200毫米炮,不僅上層機庫前端被封閉,中段甲板也無法供起飛飛機。
  • 伴飛F-35戰機,英國航母上到處可見小鳥悠閒的身影,危害極大
    英國空軍、海軍共用的F-35B已經成功地降落到了「伊莉莎白女王」號的甲板上,該機因其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模式被認為是很多國家航母和兩棲登陸艦上要配套艦載機的一種最優選擇。不過「伊莉莎白女王」號甲板到處有海鳥的蹤影,而這給它的安全帶來一些風險。
  • 殲-15之後,航母上又多了一款固定翼噴氣式戰機,很給力哦!
    資料圖近日,國內網絡媒體傳出消息,稱「獵鷹」高級教練機將上航母,成為繼殲-15之後的第二款艦載固定翼噴氣式戰機。外界分析認為,「獵鷹」上航母無疑將縮短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周期,甚至還將承擔起一些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
  • 這款戰機又墜毀!米格-29K:我太難了
    印度海軍還補充說,已經下令調查這起戰機墜海事件。據悉,這架出事的米格-29K戰鬥機是從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起飛。而就在剛於11月20日結束的美印日澳「馬拉巴爾-2020」演習中,印度海軍的米格-29K艦載機與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上的F/A-18艦載戰鬥機進行了聯合訓練。
  • 決戰中途島戰役,日軍的一個小錯誤,葬送了自己四艘航母
    在珍珠港遭到日軍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後,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可謂是實力大損,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山本五十六清醒地認識到,日本這次招惹到了一個不該招惹的巨人,日本可能就要大禍臨頭了。
  • 血戰太平洋,二戰美軍「約克城」級航母
    在海軍條約徹底過期後,為對抗日本海軍的擴軍造艦,美國海軍決定在設計新型航母的同時再趕造一艘「約克城」級,於是第三艘「大黃蜂」號於1939 年3 月30 日開工,與「企業」號相同,這也是第七艘以「大黃蜂」命名的美國軍艦。服役後不久的「約克城」號,照片攝於1938 年1 月17 日。
  • 韓國航母概念圖曝光,這是抄襲了美國、英國和義大利?
    從韓方對外公布的消息看,該輕型航母設計模式囊括了直通甲板和雙艦島,預計服役的時間在2030年。據悉,這艘輕型航母對韓國在遠海地區的利益有著保護作用。除此之外,韓媒還對外表態:這艘輕型航母的造型,會讓人聯想到「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和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