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2006年9月22日,22架F-14"雄貓"戰鬥機排列在維吉尼亞州海軍航空站。在戰鬥機對面,約3000名前F-14飛行員、機師和生產員工向最後一批"雄貓"告別。這一天沒有進行飛行表演,F-14的最後一次飛行已經在兩個月前的7月28日謝幕,而它最後一次執行作戰任務則是在2月8日的伊拉克上空,美國海軍的重型戰鬥機時代就此終結。
▲一代傳奇——F-14
技術在發展,航空母艦的綜合作戰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然而諷刺的是,美國超級航母的遠程防空能力卻正在被不斷削弱。替代F-14的F/A-18大黃蜂不是什麼代表未來的新鮮玩意兒,這款雙發中型戰鬥機早在1980年就已經上艦服役。在此之後,作為美國海軍唯一一款多用途戰鬥機,F/A-18一直是作為F-14"雄貓"和A-6"入侵者"的小夥伴存在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F/A-18的對地攻擊能力不如"入侵者"重型艦載攻擊機,而截擊性能又遜於"雄貓"。
美國海軍用F/A-18取代F-14和A-6的原因很簡單——冷戰結束了,超級航母戰鬥群面臨的海上和空中威脅似乎都變得不值一提,用一款便宜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同時取代兩款昂貴的重型專用作戰飛機將大幅節約採購和維護成本。未來的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將只保留一款作戰飛機,2006年至今是F/A-18E/F,2015年後,則是屬於F-35"閃電"Ⅱ的時代。
▲F-22的海軍版——NATF項目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冷戰仍然繼續,按照最初的劇本,美國海軍本來計劃採用F-22"猛禽"重型戰鬥機的海軍型取代F-14,再用A-12重型隱身攻擊機替代A-6E,這就相當於足球場上的"對位換人"。
然而,這兩種隱身戰機的研發難度、時間和採購價格都超出了最初預期,五角大樓不得已命令美國海軍考慮採購F/A-18"大黃蜂"的發展型,作為F-22和A-12服役前的過渡機型。這就是後來F/A-18E/F的前身"大黃蜂2000。
▲A-12隱身攻擊機
大黃蜂2000於1987年正式立項。然而該項目開始時優先級很低,並一度律徊在被取消的邊緣。不過,冷戰的結束救了"大黃蜂"命,F-22海軍型和A-12一夜之間失去了對手,高性價比的"大黃蜂2000"反倒成為新的關注焦點。1991年1月7日,陷入泥潭的通用動力/麥道A-12"復仇者"計劃終被取消,F-22海軍型也隨之西去。精明的麥道(現已併入波音)立即提出讓"大黃蜂2000"作為A-12的替代方案。美國海軍隨後在1992年5月12日發表了啟動該項目的正式聲明。
"大黃蜂2000"的重要設計目標之一就是將"大黃蜂"的航程提高40%,而航程一直被認為是"大黃蜂"的短板。另外,該機還需要改進"大黃蜂"在載荷和攜帶反艦飛彈能力上的不足,同時還要成為能夠兼容新技術的21世紀海空作戰平臺。為了大幅增加航程,飛機必須增加內部載油量,為此設計師延長了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機身,它的機長比F/A-18C/D增加了86.36釐米。機翼按比例放大了25%,翼展增加1.3米,機翼面積也增加了9.29平方米。翼展的增加使內翼段下方空間增大,可安排三個掛架。新機翼取消了翼尖扭轉以及彎度變化,在設計上更強調重載。
F/A-18E/F進一步加大了邊條尺寸,邊緣變為尖拱形,而不是"大黃蜂"的S形,取消了邊條翼刀,同時在機翼上增加鋸齒。此外,該機垂尾面積增加了15%,方向舵面積增加了54%,偏轉角度也增加了10度,達到40度。複合材料製造的平尾面積增加了36%,邊條面積增加了34%,以保持與"大黃蜂"在30至35度迎角時相同的機動性。放大的翼面積為F/A-18E/F提供了額外的升力,從而降低了進場速度並為隱身設計提供了條件。
通過加大機翼和延長機身,F/A-18E/F比F/A-18C/D多裝了1360千克燃油,這意味著載油量增加了33%。在執行艦隊防空任務時F/A-18E/F可掛載4枚AIM-120中距攔截彈和2枚AIM-9格鬥彈,
加掛副油箱後可在距離航母740千米的戰區滯空71分鐘。多出的兩個翼下掛架使其載彈量提升至8噸。正常起飛重量也增加了5262千克。該機還可以攜帶4噸外掛物返艦,這解決了F/A-18C/D需要拋掉未用彈藥才能著艦的問題。
動力系統方面,F/A-18E/F採用兩臺通用F414-GE-400發動機。F414是F/A-18C/D上的F404發動機的派生型,最大推力增加了35%。該發動機是圍繞著A-12的F412核心機而研製的雙軸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設計借鑑了為YF-22/YF-23設計的YF120(後者在與普惠F119的競爭中失敗),其最大推力増加到98千牛。由於將傳統的D形進氣口換成了進氣效果和隱身性能更好的加菜特進氣口,F/A-18E/F的進氣量增加了18%,這讓該機擁有更好的超聲速性能。
▲大黃蜂與超級大黃蜂進氣道對比
F/A-I8E/F採用了有限的隱身技術,尤其是在機翼前緣採用碳纖維蒙皮,在機身關鍵區城塗有吸波材料。另外,維護口蓋和起落架艙門都採用菱形或鋸齒狀邊緣以減少反射。從2007年開始,新造的F/A-18E/F引入了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不過由於機頭可提供的空間有限,AN/APG-79的天線直徑不足,導致其最大探測距離只有約180千米。不過AN/APG-79的多目標攔截能力的確驚人,它可以同時跟蹤20個目標,並引導AIM-120攻擊其中的8個。
雖然"超級大黃蜂"執行空優任務時一般只攜帶4枚主動雷達制導中距彈,但如果需要,該機可以在機翼內側的4個掛架上掛載AIM-120雙聯發射軌,也就是說單架戰鬥機完全可以滿載8枚中距彈同時攔截8個視距外目標。此外,該型機還裝備有 JHMCS頭盔瞄準具,從而提高了飛行員在視距內格鬥時鎖定目標的概率。
目前F-35C即將登上航母甲板,成為新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但是,想要完全替換掉多才多藝的"大黃蜂"的位置,顯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更何況,相比尚存在不少缺陷的F-35C,性能卓越的"超級大黃蜂"和剛柔相濟的"咆哮者"還有著很大使用空間,即使是美國海軍高層也不舍放棄這對王牌,作為一機多用的代表,F/A-18在美國海軍航母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