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來到威尼斯,感受到的是滿眼的遊客,威尼斯電影節,建築雙年展,藝術雙年展,每年都有的盛會和事件使威尼斯豐盈起來,其實不止這些。它雖然是一個小島,卻是一個完整的社會。你以為自己經過的是一個尋常房子,但其實它可能是監獄,會有囚徒和你招手;你以為這是一座教堂,其實它是大學的禮堂,超市可能由劇院改造而來,也可能就藏在某個巷子盡頭,仿佛是一戶人家。威尼斯的兩次連接,威尼斯人對他們(親手建造)的土地分外珍惜,絕不破壞、絕對保留、絕對封閉。
如果時間可以靜止,所有環境可以定格,威尼斯人應該再樂意不過。以前人們乘船進島,現在有了兩種新的進入方式。一條海上道路,強行將與世隔絕的島嶼和大陸聯繫起來,這是一次外界對威尼斯的傾入,帶來的是火車和汽車。一座現代的橋,源源不斷帶來拖著行李箱的步行遊客。這是威尼斯和外界的兩次連接。威尼斯這條魚形島嶼,被一條細細的海上道路牽制著空中所見的威尼斯,每天都有大量人流在威尼斯火車站集散。
它有個很美的名字,播音員用義大利語報站名的時候,十分溫柔。走出車站抬頭,雨棚是海裡的魚。火車站的雨棚,好多魚。羅馬廣場上有公交車站,人們進入威尼斯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卡拉特拉瓦在這裡設計了威尼斯唯一一座現代的橋,它成了步行進入威尼斯的唯一途徑。當然,威尼斯人還是很討厭它。結構設計大師在威尼斯也浪漫起來,橋的橋面,象徵著漲水的威尼斯,建築師用最輕盈的結構方式減少對環境的侵入。
這兩次連接,把威尼斯人引了出去,留下千千萬萬遊客。在火車上我經常看著身邊的乘客,心裡想,他們從哪裡來?他們是威尼斯人嗎?富裕的威尼斯老太太把LV包當菜籃一下隨手一放,開始看報紙。清晨時羅馬廣場上會出現大量骨相絕美的義大利年輕人,急匆匆湧入島上上課,他們是威尼斯人嗎?我不知道。霧與狂歡節,威尼斯經常起霧,動輒消失不見,因為你看不清它,朦朧中帶有詭譎氣息。
狂歡節是威尼斯每年冬天的盛會,在我看來就是戲精義大利人的全城COSPLAY。有一天朋友帶上了他的面具和鬥篷,我突然覺得霧氣和狂歡節可能有著某種聯繫,都充滿神秘感。我的朋友在威尼斯入鄉隨俗購置了鬥篷和面具,哪天他遁入霧裡可能會隨時消失。夜裡起霧的公交船站,行人變成鬼影幢,狂歡節的開幕式也在夜裡,強光打在雲上,天空變成屋頂。威尼斯大街小巷都在賣面具,狂歡節裡大家盡興扮演自己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