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秘人種曾與尼安德特人雜交 還與智人有孩子

2020-12-05 環球網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

在西伯利亞山區的某個洞穴裡,科學家被一連串令人矚目的考古發現所震撼。2008年,科學家們在那裡發現了一塊41000年前的小手指骨,其DNA與人類和尼安德特人都不匹配(Neanderthal)。相反,它屬於以前不為人知的人種,他們將其命名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洞穴裡還發現了三顆丹尼索瓦人的牙齒。從那時起,丹尼索瓦人的DNA在今天生活在亞洲和美拉尼西亞的人類身上被發現。這表明很久以前,人類(智人)和丹尼索瓦人曾經相遇,甚至發生過性關係,並且有了孩子。

圖1:從六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小女孩骨骼碎片,她的母親是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而父親是丹尼索瓦人(Denisovan)

到目前為止,這就是我們對神秘的丹尼索瓦人的全部認知。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新發現(也在丹尼索瓦洞穴中)描繪了一幅更有趣的畫面,告訴我們丹尼索瓦人也與尼安德特人有過跨種群雜交。證據非常直接:根據DNA分析,洞穴中的一塊骨頭碎片屬於一個小女孩,她的母親是尼安德特人,而父親則是丹尼索瓦人。

哈佛大學古代DNA研究人員大衛·裡奇(David Reich)說:「能找到這個特例真是太神奇了,太幸運了!誰能想到,我們能夠親眼目睹這兩個群體的雜交過程?」裡奇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儘管他與該研究小組就丹尼索瓦洞穴的其他樣本進行過合作。這一發現非常令人驚訝,以至於薇薇安·斯隆(Viviane Slon)一開始並不相信她的研究結果。

斯隆是馬克斯普朗克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她說:「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做錯了什麼?』」古代DNA是出了名的挑剔。因為古老的遺傳物質是退化非常嚴重,而且破碎不堪,很容易得到誘人但錯誤的結果。她反覆進行實驗,分別提取了6次DNA。斯隆表示:「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們意識到,事實上她的確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混血兒。」

圖2:從丹尼索瓦洞穴上方俯瞰山谷

尼安德特人與丹尼索瓦人屬遠親,他們的共同祖先約50萬年前出現,均源自非洲。尼安德特人主要居住在歐洲,丹尼索瓦人則聚居於中亞和東亞。這兩個史前人種大約在4萬年前就已消失,研究人員普遍認為,丹尼索瓦人是因疾病或氣候轉變而導致滅絕。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大約在40萬年前分離開來,這使得他們比生活在今天的任何兩個現代人類群體差異要明顯得多。然而,這兩群人似乎都住在丹尼索瓦洞穴內或周圍。2010年,挖掘機還在洞穴中發現了一根尼安德特人的腳趾骨。這一新的骨骼碎片(來自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女兒)表明,這兩個族群不僅生活在同一個地方,而且生活在同一時間。

俄羅斯科學家在2012年首次挖掘出這片骨頭。這是斯隆在牛津大學的合作者用一種叫做膠原蛋白的蛋白質分析的超過2000個碎片之一。他們意識到,這個骨骼碎片中的膠原蛋白是類人的,所以他們把它送到了馬克斯普朗克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古代DNA實驗室進行提取。這塊碎片太小了,甚至無法分辨它來自哪根骨頭。然而,它產生了大量的基因組信息。

圖3:在丹尼索瓦洞穴的東室進行挖掘

這個女孩本身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混血兒。她母親的那一半基因組最像在克羅埃西亞發現的尼安德特人DNA。這與2010年在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的尼安德特人DNA不太匹配,從而表明尼安德特人在多次浪潮中曾從西向東遷移。她父親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組中有一半實際上有尼安德特人DNA的痕跡,這表明他在幾百代以前也有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大約在5萬年前,女孩的父母相遇了,證據就在她的DNA裡。

這些發現令科學家們感到震驚,但也引發他們的質疑。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斯萬特·帕博(Svante Paabo)回憶說,當時在羅馬尼亞對一名4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進行了測序,結果發現這名人類祖先4至6代以前屬於尼安德特人。他當時認為,雜交是如此罕見,以至於發現這樣新祖先肯定只是僥倖。但在對丹尼索瓦洞穴的6個個體進行測序後,他們甚至發現了直系混血後代。也許這並不罕見。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John Hawks)在電子郵件中寫道:「當你在大海撈針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想,你真正在看的是不是一堆針。這個基因組表明,雜交物種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稀少,它們肯定很常見。」在古代DNA出現之前,有關人類和尼安德特人混血的觀點就存在爭議。現在,古老的DNA表明,人類不僅與尼安德特人交配,還與丹尼索瓦人混血,而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也有關係。幾百年前,當這些族群在歐亞大陸上遊蕩時,他們相遇並生了孩子,這種場景曾反覆出現。

在骨頭碎片被發現後,斯隆的一位同事畫了一幅插圖,畫中是一個女孩和她尼安德特人的母親以及丹尼索瓦人的父親手拉著手往洞穴外看的場景。該研究的作者承認,沒有辦法知道這種和平共處是否是一種準確的表現。當我問帕博這個問題時,他說:「我會試著避免這個問題。」但他補充說,當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混血時,他們的後代存活了下來,並將基因遺傳給了下一代。帕博稱:「他們並未完全消失,因為他們的後代今天還在我們身邊。」

相關焦點

  • 30萬年前,人類曾與其他人種雜交?部分現代人有未知的直立人基因
    據悉,人類基因中含有一部分其他生物的基因,後者同樣屬於人類,卻與我們的祖先智人擁有不太一樣的生存環境,隨著進化過程的推動作用,二者也出現了更多的不同之處。不過,人類與其他人種出現雜交的情況仍然在學術界存在巨大的爭議,因為我們很難理解不同人種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找到充足的證據來證明相關觀點。
  • 解讀《人類簡史》:種族滅絕,當智人遇到尼安德特人(3,4合集)
    當然了,也有例外,比如雌性科摩多龍就可以在沒有精子的情況下孤雌生殖,這個我們暫不討論。馬和驢都是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下的兩個物種,但是人屬下,只剩下了唯一一個現存的物種,那就是,我們,又叫智人。大概200萬年前,遠古人類開始走出非洲,足跡遍布歐亞大陸:在歐洲及中東地區的尼安德特人,身材魁梧,肌肉發達,能適應當時冰河時期的寒冷氣候,並且有明確的證據表示它們能夠照顧病人和弱者。
  • 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有什麼優勢,是憑「運氣」笑到最後的嗎?
    尼安德特人擁有比智人更大的腦袋,他們不僅腦容量超過了現代人,身材和爆發力也佔據優勢,但優勢在特定環境下,往往正是劣勢所在。大腦是個高消耗體,智人成年個體大腦消耗的能量佔據了人體總消耗量的20%左右,腦容量超過智人的尼安德特人消耗量會更大,再加上他們健壯的身體,需要攝入的能量便更多。
  • 更強壯和腦容量更大尼安德特人為什麼在生存競賽中輸給了智人?
    如果要說誰是最接近智人的物種,那麼非尼安德特人不可,他比智人擁有更粗壯的身體和更大的腦容量,但在最後的競爭中還是敗下來了。有人說這是因為智人的主動獵殺上,但是其實只是自然環境演變所造成的一種無意識的替代,而這個過程持續了很長很長時間。那麼智人靠什麼打敗了尼安德特人呢?
  • 尼安德特人比猩猩猴子先進得多,為什麼反而在四萬年前滅絕了?
    尼安德特人曾雄踞歐亞20萬年,為什麼在4萬年前忽然滅絕?這在學術界至今仍是懸而未決的難題,但已經有很多專家指出,尼人的滅絕和智人走出非洲的擴張有莫大關係。尼安德特人智人沒有淘汰掉猴子和猩猩,因為後兩者和智人根本不是一個生態位的,或者說不在同一層次上。而尼安德特人,和4萬年前的智人一樣,都是生態系統中居於統治地位的。
  • 部分現代人祖先曾與未知「幽靈」人種雜交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科研人員通過分析一種唾液蛋白質基因的演化過程發現,大約15萬年前,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祖先曾與一種前所未知的原始人類有過基因交流。該發現進一步表明,當代人類即智人與其他原始人類之間的基因交流並不罕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智人的祖先與其他原始人類有過基因交流,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這項發表在英國《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雜誌上的研究意味著,智人的血統比原先認為的要複雜。
  • 尼安德特人也是祖先,他們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何還是滅絕了?
    並且根據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的研究發現,就算是在如今,除了非洲人之,在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所以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是現代人類的一部分,根據《科學》雜誌報告指出,可能是中國境內是存在過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會吃自己的同類?
    實際上吃人這個事,在原始的社會中很常見,不僅尼安德特人吃過,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也吃過,那麼古人類為什麼會吃人,其實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但普遍認為和食物的匱乏存在關係,現代的考古研究認為,所有的古人類都起源於非洲大陸,包括尼安德特人,智人,匠人等。
  • 非洲起源論證明人類文明發源於亞洲,現代人是智人雜交的後代
    我們知道一個人或者少數人是不可能繁衍出七十幾億現代人的,實際上是因為這位女性的基因發生突變,她的基因逐漸擴散到了她所在的族群,然後是整個非洲,顯然不是這個女人的後代把其他非洲人都殺死了,某一個基因的突變成為不了智人和現代人的分界點,人類的基因突變從生命誕生那一刻起就一直在進行,如果說她是智人,那麼他的族群是智人,其他非洲人也是智人,當時全世界都有智人存在,典型的比如尼安德特人,他們可以互相繁衍後代
  • 靈長類群體衝突時,雌性會有哪些應激反應?尼安德特人或因此滅絕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以及那些曾經與他們共存的人類遠親,是否也是因此而滅絕了呢?人類與黑猩猩一樣,都是領地意識極強的動物,在群體之間互相競爭時,是否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曾與智人共存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呂宋人、弗洛雷斯人(即常說的「霍比特人」)的滅絕與此有關嗎?我們可以從現在研究較多的尼安德特人滅絕原因中找找答案。
  • 尼安德特人是由於疼痛基因變異,痛死而滅絕的,這種說法靠譜嗎?
    尼安德特人是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一個人種,現在滅絕了。最近網絡上有一個奇怪流言稱,這個人種之所以滅絕,是由於其基因中帶有的疼痛基因變異,尼安德特人都是被活活痛死了。還說是專家說的,果真如此,也太令人恐怖了。出了這檔子事我一無所知,作為一個科普作者也太孤陋寡聞了。
  • 尼安德特人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什麼在3萬年前滅絕了?
    尼安德特人早已滅絕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但他們在人類身上留下不少的基因,即使經過數萬年的蕩滌仍然還存在1.5%-2.5%的比例,而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和比猩猩猴子聰明也沒啥大關係,也許用現代國際政治領域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所著的《文明的衝突》來解釋更合適。
  •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自取滅:或因近親繁殖和時運不濟
    近日,據外媒報導,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滅絕的主要原因是近親繁殖,而不是智人入侵。 一般認為,由於智人更聰明或人數更多,入侵了尼安德特人居住的歐洲和近東地區,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
  • 遠古時代有17個人種,卻只有智人進化成人類,他們怎麼做到的?
    智人曾擁有強大「勁敵」提到人類的演化,雖然距離第一個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經整整過去了200萬年左右的時間,但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智人,卻是在大約30萬年前才出現的。在智人剛剛出現的時候,同期地球上還有其他人科物種,智人並不是最強大的。當時由於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一部分智人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離開非洲開始尋找新的棲息地,這個過程即使放在今天,也並不容易。
  • 尼安德特人的最後一條項鍊?4萬年前鷹爪骨曾被人類表親視若珍寶
    研究人員認為,這塊利爪殘片大約有4萬年的歷史,是尼安德特人使用利爪製作首飾的最新證據。這些發現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是迄今為止關於尼安德特人時期最現代的一件飾品,也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的第一件飾品。這一發現拓寬了尼安德特人製作的裝飾品的時間和地理範圍。羅德裡格斯-伊達爾戈表示,它可能是「尼安德特人製造的最後一條項鍊」。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非智人,而是他們,智商超高最後還是滅絕了
    我們常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形容一個人的勇氣可嘉,據說這個典故源於人類第一次接觸到螃蟹這種生物,當時沒有人敢對這種外形奇特、行走怪異且帶著一對堅硬「鉗子」的動物下手,直到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出現後,人類才開始認識到螃蟹其實可以很美味。那麼,這個故事中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否真實存在呢?
  • 研究顯示現代人曾與多個滅絕人種大範圍雜交—新聞—科學網
    最初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進行基因組測序對於古人類歷史研究可謂具有顛覆性的意義,這不僅是因為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古人類曾與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發生過雜交,並且他們還對活在今天的許多人的遺傳多樣性作出了貢獻。
  • 人類近親倭黑猩猩基因中發現「幽靈猿」DNA,曾是伴侶,現已滅絕
    在人類社會早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關係密切,他們交配繁衍,努力把各自的基因留給後代。這種不同群體之間的融合不僅發生在人類祖先身上,同屬人科的倭黑猩猩對這種行為樂此不疲。作為人類最親近的親戚,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一直存在著雜交關係,早在20萬年前,它們就發生了基因交換融合。
  • 尼安德特人和我們到底屬於什麼關係?人類學家為何遲遲沒下定義
    除了非洲之外的現代人裡有1%至4%的基因來源於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屬於亞種的關係?漸變種?還是獨立物種?還是同一物種?科學家遲遲沒有下定義。我想也許是詞窮了吧,下面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看看科學家們為什麼如此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