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有什麼優勢,是憑「運氣」笑到最後的嗎?

2020-12-05 FUN知識點

現代人走出非洲不斷擴張時,與古老人群相遇,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故事與尼安德特人相關,二者在爭奪資源的過程中,現代人的祖先可能只用了大概1萬年的時間,就完全取代了尼安德特人,後者逐漸喪失棲息地,最後退到了當今的西班牙半島南部,直到消失。那麼問題隨之而來,取代是如何發生的呢?

差異與取代

取代可以是激烈的,伴隨著殺戮和戰鬥;也可以是平和的,依靠基因和適應。人類學家曾經模擬出了一個替代模型,以計算兩個群體中佔有優勢的一方怎樣才能取代弱勢的一方,結果發現只需要2%的優勢就能在1000年內完成替代,2%是量化的表達,具體來說人類學家提出了幾個重要的因素。

首先,體質差異。尼安德特人擁有比智人更大的腦袋,他們不僅腦容量超過了現代人,身材和爆發力也佔據優勢,但優勢在特定環境下,往往正是劣勢所在。大腦是個高消耗體,智人成年個體大腦消耗的能量佔據了人體總消耗量的20%左右,腦容量超過智人的尼安德特人消耗量會更大,再加上他們健壯的身體,需要攝入的能量便更多。因此,一旦資源匱乏,或者有其他競爭者與之爭奪資源,狩獵或者對抗中所消耗的能量過多,又無法得到及時地補充,那麼尼安德特人身體優勢直接就成了劣勢。

第二,工具的差異。先從原料上說,舊石器時代的智人製造石質工具的同時,會對石料進行進一步篩選,複雜的加工也隨之出現;但尼安德特人更多還是使用象牙、骨頭等為原料製造工具。再說種類,考古資料顯示出,智人的工具中除了石斧、石球等常見的工具外,還有投擲器、尖狀器等等,這些工具無疑在狩獵中會讓智人以更小的損失獲得更多的獵物。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和武器沒有明顯區分,因此從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骨骼的保存情況,也能推測當時二者的工具、武器的差異,尼安德特人遺骸的完整度不如智人,很可能就與其所使用的工具、武器有關。

第三,飲食習慣的差異。我們知道,食物單一的動物,面臨的生存問題就更嚴峻,比如考拉,由於基本上只以桉樹葉為食,桉樹在森林大火中受到重創後,它們的口糧直接成了難題。相比之下,雜食動物生存的路就更寬闊。另一方面,工具的進步讓智人能夠獲取更豐富的食物資源,除了合作捕獵大型動物,小型哺乳動物和魚類也成了智人食譜上的常客。

第四,思維方式的差異。思考的問題不一樣,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尼安德特人相較於其祖先,發育出了更大的大腦,幫助他們在危險的狩獵和激烈的搏鬥中取得勝利,他們利用智力布置陷阱、進行合作、開展伏擊、隨機應變。但是,智人在演化的過程中也具備了這些能力,而且更加善於整合資源,在一些考古遺址中,人們發現智人與其他人群交換資源的證據,比如一些工具、武器所用的原材料,來源於較遠的地區,很有可能是通過貿易獲取的,這種與其他群體的交流,有利於在危險時結成臨時的同盟進行對抗。

第五,語言的差異。語言讓智人從靈長類大家庭、人類小家庭中脫穎而出,雖然語言不像體質和工具那樣有相對完善的考古證據,但從邏輯上,誰都無法否認它的作用。越豐富的詞彙、越嚴密的語法、越準確的時態在交流時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舉個例子,長輩們可以用語言詳盡而準確地將動植物的外形、特徵、功能、效用,工具的原料選擇、製作、使用、維護,狩獵的安排、布置、技巧、合作,族群的歷史、知識、文化、記憶等等傳達給下一代,並代代相傳,這直接關係到一個群體能否維繫繁衍並發展出文明。

生殖隔離與基因滲入

如果說生殖隔離的基礎是兩個種群之間的差異,那麼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的體質、工具、飲食和思維方式的差別,並不足以構成生殖隔離。

事實上,關於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是否曾經共同繁衍後代,科學家們爭論了數十年之久。一些人認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存在眾多身體結構上的根本性差異,因此二者不會產生可育的後代。但是,隨著2016年公布的尼安德特人DNA分析結果,一方面現代人基因中確實攜帶著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另一方面智人的祖先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在大約50萬年前才分離,而至今還沒有任何靈長類動物能在50萬年的時間內建立起生殖隔離,比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後者在大約80萬年前從它們的共同祖先中分離出來,但二者依舊能夠進行繁殖並產生可生育的後代。

另外一個例子是家牛的馴化,黃牛和瘤牛在大約數十萬年前從共同祖先中分離出來,走上各自不同的演化道路,但是它們可以進行繁衍並產出可生育的後代,近4000年的時間裡,瘤牛的基因一直在非洲和西亞的黃牛群體中傳播,該基因具有耐旱和耐熱的特點,並對牛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使得黃牛群體也具備了這一特性,並迅速擴散。

其實無論是尼安德特人與智人、黑猩猩與倭黑猩猩,還是黃牛與瘤牛,以及大麥、玉米、土豆、水稻等等農作物,都離不開基因滲入,基因滲入可以說是演化的力量,將新的基因變體以及等位基因引入某個群體,它們在演化過程中有的消失,有的變得更加普遍,進而變成生物學上的優勢,進行很好地適應,成為新的故事。

當然,智人取代尼安德特人的方式眾說紛紜,比如有人認為尼安德特人群體遇到了嚴重的「人口瓶頸」,每年可生育的女性人數低於25%,直接導致他們在短時間內滅絕;又比如「寄生蟲」理論認為,現代人類走出非洲的時候攜帶了一些疾病和寄生蟲,它們對智人無害,但是對尼安德特人是致命的。雖然這些說法都是假設和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尼安德特人並非因為落後而被取代,智人所依靠的是更強的適應性和一點運氣。

就人類演化的歷程來說,如今的我們是孤獨的,僅僅是根據劍橋大學人類學家羅伯特·弗利(Robert Foley)的估算,從700萬年前雙足行走的猿類來到地面生活至今,少說也有16個人類種群曾經在世界上生息繁衍,這些「兄弟姐妹」在漫長的過程中登場、退場,只剩下人屬智人種的我們生生不息,遍布了這個星球上的角角落落。

相關焦點

  • 更強壯和腦容量更大尼安德特人為什麼在生存競賽中輸給了智人?
    如果要說誰是最接近智人的物種,那麼非尼安德特人不可,他比智人擁有更粗壯的身體和更大的腦容量,但在最後的競爭中還是敗下來了。有人說這是因為智人的主動獵殺上,但是其實只是自然環境演變所造成的一種無意識的替代,而這個過程持續了很長很長時間。那麼智人靠什麼打敗了尼安德特人呢?
  • 解讀《人類簡史》:種族滅絕,當智人遇到尼安德特人(3,4合集)
    馬和驢都是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下的兩個物種,但是人屬下,只剩下了唯一一個現存的物種,那就是,我們,又叫智人。大概200萬年前,遠古人類開始走出非洲,足跡遍布歐亞大陸:在歐洲及中東地區的尼安德特人,身材魁梧,肌肉發達,能適應當時冰河時期的寒冷氣候,並且有明確的證據表示它們能夠照顧病人和弱者。
  • 靈長類群體衝突時,雌性會有哪些應激反應?尼安德特人或因此滅絕
    人類與黑猩猩一樣,都是領地意識極強的動物,在群體之間互相競爭時,是否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曾與智人共存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呂宋人、弗洛雷斯人(即常說的「霍比特人」)的滅絕與此有關嗎?我們可以從現在研究較多的尼安德特人滅絕原因中找找答案。
  • 這個神秘人種曾與尼安德特人雜交 還與智人有孩子
    2008年,科學家們在那裡發現了一塊41000年前的小手指骨,其DNA與人類和尼安德特人都不匹配(Neanderthal)。相反,它屬於以前不為人知的人種,他們將其命名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洞穴裡還發現了三顆丹尼索瓦人的牙齒。從那時起,丹尼索瓦人的DNA在今天生活在亞洲和美拉尼西亞的人類身上被發現。這表明很久以前,人類(智人)和丹尼索瓦人曾經相遇,甚至發生過性關係,並且有了孩子。
  • 尼安德特人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什麼在3萬年前滅絕了?
    ,包括和其當時一併發展的智人一樣,兩者的碰撞結果是很有意思的,他們在彼此交錯的4000年時間裡發生了什麼,也許我們很難重現,但仍然有相當的蛛絲馬跡可供追尋!,但對四周威脅能在瞬間了如指掌並且做出反應的猩猩祖先很快取得了霸權,將人類的祖先驅趕到了沒有任何遮蔽的非洲大地上,這算好事嗎?
  • 尼安德特人比猩猩猴子先進得多,為什麼反而在四萬年前滅絕了?
    尼安德特人曾雄踞歐亞20萬年,為什麼在4萬年前忽然滅絕?這在學術界至今仍是懸而未決的難題,但已經有很多專家指出,尼人的滅絕和智人走出非洲的擴張有莫大關係。尼安德特人智人沒有淘汰掉猴子和猩猩,因為後兩者和智人根本不是一個生態位的,或者說不在同一層次上。而尼安德特人,和4萬年前的智人一樣,都是生態系統中居於統治地位的。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非智人,而是他們,智商超高最後還是滅絕了
    根據國外考古消息,前段時間,一支考古隊伍在葡萄牙的一處山洞中發現了螃蟹軀殼的存在,而且該洞穴裡的生物距今至少有10萬年歷史,因此那裡的生物被認為是最開始吃螃蟹的。這種生物我們並不陌生,他們就是尼安德特人。不過,說尼安德特人是人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種,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進化到今天的智人才是真正意義的人,而尼安德特人只是南方古猿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分支。
  • 尼安德特人也是祖先,他們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何還是滅絕了?
    作者:文/虞子期 尼安德特人聰明程度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現代人類的程度,是什麼猩猩,猴子都沒有辦法比較的,這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而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不是因為生命都有「生老病死」的規律,而是因為外界的影響導致滅絕的。
  • 尼安德特人是由於疼痛基因變異,痛死而滅絕的,這種說法靠譜嗎?
    1856年在德國尼安德山谷一個山洞中又發現了這種人種的頭蓋骨和一些其他骨骼,才廣為世人所知,由此考古學家們按此地名稱把這個古人種命名為「尼安德特人」。研究表明,尼人大約生存於12萬~3萬年前,也有說20萬年前就存在著,尼人生活地域分布較廣,主要居住在歐洲和西亞一帶,有人把他們定義為晚期智人的一種,也有認為是智人的近親,劃分標準不統一有爭議。
  •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自取滅:或因近親繁殖和時運不濟
    近日,據外媒報導,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滅絕的主要原因是近親繁殖,而不是智人入侵。 一般認為,由於智人更聰明或人數更多,入侵了尼安德特人居住的歐洲和近東地區,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會吃自己的同類?
    實際上吃人這個事,在原始的社會中很常見,不僅尼安德特人吃過,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也吃過,那麼古人類為什麼會吃人,其實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但普遍認為和食物的匱乏存在關係,現代的考古研究認為,所有的古人類都起源於非洲大陸,包括尼安德特人,智人,匠人等。
  • 遠古時代有17個人種,卻只有智人進化成人類,他們怎麼做到的?
    ,但是最終只有智人成功進化變成了現代人,最終,研究者提出了一個「自我馴化」假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智人剛剛出現的時候,同期地球上還有其他人科物種,智人並不是最強大的。當時由於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一部分智人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離開非洲開始尋找新的棲息地,這個過程即使放在今天,也並不容易。當時智人離開非洲後,地球上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有了其他人科物種,特別是當智人抵達歐洲的時候,當時歐洲早已經是尼安德特人的天下,在智人到達歐洲之前,尼安德特人已經在歐洲生活了7萬年的時間。
  • 尼安德特人和我們到底屬於什麼關係?人類學家為何遲遲沒下定義
    除了非洲之外的現代人裡有1%至4%的基因來源於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屬於亞種的關係?漸變種?還是獨立物種?還是同一物種?科學家遲遲沒有下定義。我想也許是詞窮了吧,下面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看看科學家們為什麼如此為難。
  • 地球有人類以外的第二種人嗎?一種會說謊的猿,導致兄弟物種滅絕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屬動物是人類,為什麼人屬動物如此孤單呢?只有智人這一個物種呢?地球上難道就沒有人類以外的「人」嗎? 人類進化的第一個轉折點是直立行走,南方古猿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了,南方古猿屬於人亞科原人;第二個轉折點是學會系統製造和使用工具,能人、匠人已經能夠系統製造和使用工具了,屬於人屬動物;第三個轉折點是大腦的進化,即腦容量的持續擴大,到了幾十萬年前,人屬物種的腦容量已經達到了1300毫升以上。 那麼,人類進化的最後一次轉折點是什麼呢?
  • 尼安德特人的最後一條項鍊?4萬年前鷹爪骨曾被人類表親視若珍寶
    研究人員認為,這塊利爪殘片大約有4萬年的歷史,是尼安德特人使用利爪製作首飾的最新證據。這些發現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是迄今為止關於尼安德特人時期最現代的一件飾品,也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的第一件飾品。這一發現拓寬了尼安德特人製作的裝飾品的時間和地理範圍。羅德裡格斯-伊達爾戈表示,它可能是「尼安德特人製造的最後一條項鍊」。
  • 遠古時代有著許多人種,卻只有智人活成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最後活成了我們的就只有晚期的智人。諸如尼安德特人、佛洛勒斯人、海德堡人等等能夠直立的古人猿都沒有活成現代人的模樣。那這些其他的人猿是怎麼不見的呢?對於其他人種的消失,人們給出了幾個具有一定現實基礎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被晚期智人消滅的學說。智人並不是非常強壯的人種,但是智人的頭腦非常聰明。
  • 《瘋狂原始人》:一段真實的歷史,蓋和小伊生的寶寶有這些特徵
    劇中的文明人蓋一家,也就是我們的祖先——智人,而洞穴人咕嚕家族則是尼安德特人。接下來我來講講,關於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故事,智人和洞穴人——尼安德特人在真實歷史中真的有可能像電影中那樣相親相愛,並且生下後代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是肯定的,那麼蓋和小伊生下的小寶寶會有怎樣的特徵呢?
  • 人類祖先「強壯的大表哥」被同類人吃掉 看看生物進化的殘酷性
    尼安德特人被我們稱為「強壯大表哥」,根據專家研究我們和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是60萬年前的海德堡人。跟我們相比,尼安德特人身材更矮小更粗壯,五官看起來更大,有大大的眼睛。他們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智人就開始進入非洲,大概是十萬年前,科學家的猜測是當時出現的智人有組織的開始屠殺尼安德特人,甚至還可能出現了吃尼安德特人的現象。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與現代智人是可以彼此通婚的,現代智人有1%至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而現代智人擁有的丹尼索瓦人基因則高達6%,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與現代智人曾經相遇,並且擁有了後代,他們的基因一直綿延到今天,說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與現代智人的關係非常親近,甚至可能屬於同一個物種,都可以稱之為「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