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校企共育知農愛農卓越人才

2020-12-04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郭灼)高質量完成山羊瘤胃切開術、病原菌檢查與血凝試驗、禽的病理剖檢與診斷……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2017級動物醫學專業戴溢鋅、張雪婷等5位學生,以熟練的操作技能和精湛的表現,斬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技能大賽團體特等獎。至此,獸醫學院學生已四次斬獲該項比賽團體特等獎。

這只是華南農大培養複合應用型、拔尖創新型和預防獸醫師類、臨床獸醫師類「兩型兩類」卓越獸醫人才的縮影。近年來,華南農大構建校際、校內、校企、境內外協同等四大協同機制,將臨床技能和創新能力訓練縱貫培養全過程,打造「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獸醫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新體系。

大二、三的暑假,戴溢鋅都到動物醫院當醫生助理,通過擔任麻醉助手、給動物扎留置針等實踐,將知識內化為素質。近年來,華南農大進一步整合企業育人資源和創新要素,將企業前沿的創新優勢轉化為鮮活的教育內容,探索與行業企業聯動的實踐創新模式,從招生、培養方案制定等方面,全過程進行校企深度協同的人才培養。其中獸醫學院以技能訓練為牽引,通過建立學生-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暑期實踐項目,引導學生知行合一。近兩年,學校獲批30多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原來就像是為實驗而實驗的『工具人』,但科研培養了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華南農大2017級動物醫學專業廖曦藍在大二時就進入學校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研究室,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循步前進。大三上學期,在導師郭霄峰指導下,她的《趨化因子受體CXCR3在狂犬病病毒感染中對血腦屏障通透性及免疫細胞浸潤的調節作用》課題,獲批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我校將科研平臺、項目等科研資源引入到本科生培養過程中,引導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本科人才培養,培育學生發現問題、動手創新等核心素養。」華南農大校長劉雅紅介紹說,學校大力開展科研育人工作,校內多個省部級以上實驗室均向本科生全面開放。

「每門專業課都配套實驗課。」在大一時,華南農大2017級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林錦航就通過獸醫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課程,進行解剖小豬仔等實驗,開始接觸、學習動物醫院前臺工作程序等42項基本技能。

「獸醫學科作為應用型學科,強調專業基礎與臨床實踐並重,實踐訓練應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院長馮耀宇說,為解決原來獸醫學生實操機會少,實驗內容割裂、不連貫等通病,學院以國家級獸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平臺,新開畜禽疾病診斷等大型綜合性實驗,新增臨床基本技能訓練等超前開課、多學期連續開課的技能訓練課程,將臨床技能訓練縱貫培養全過程,強化卓越獸醫人才應具備的個性化、專題化、多樣化實踐技能。目前,獸醫學院本科生實踐課程學時佔比達45%。

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堅持資金等資源優先保障本科教育教學,加強校內實踐平臺硬體建設,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和檔次。同時,學校優化和重組已有資源,構建多層次、資源共享式和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新平臺。目前,學院形成了涵蓋獸醫形態學等四個課程大類實驗教學中心。

「新時代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練就強農興農過硬本領的廣闊舞臺,我們建立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高水平獸醫人才。」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黨委書記嚴會超介紹說,該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打出思政課改革、課程思政攻堅、實踐育人等組合拳,引導學生把更高質量的論文,寫在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

實踐育人組合拳助力華南農大「兩型兩類」卓越獸醫人才不斷提高臨床實踐應用能力。自2012年以來,學校獸醫學院28、25和100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獸醫技能競賽獎。學生畢業後第一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60%左右,為全國平均通過率的4倍。

作者:劉盾 郭灼

相關焦點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偉    「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媒體南農】動物醫學院百名畢業生被多家單位 「爭搶」 校企共育卓越人才讓「1+1>2」
    今天,在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校企高端論壇上記者獲悉,在很多人都感嘆「婆家」難找時,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另闢蹊徑,實施校企共育卓越人才計劃,年年上演「學生挑企業、企業搶學生」的火爆場面。「如今,我們和南京農業大學聯合開展的虛擬班級一共吸引了學校10位高精尖人才留下來,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北京生泰爾生物科技集團副總裁姜殿國告訴記者。
  • 華南農業大學產業學院成立,多對多物聯平臺成為副理事長單位
    通過發揮各自優勢,華南農業大學產業學院與多對多物聯平臺將共同加速物聯網商業與智慧農業跨界融合,加快物聯網農業人才培育,賦能提升農業價值。圖 | 華南農業大學產業學院副理事長單位授牌儀式(左二)圖 | 華南農業大學產業學院成立儀式合影協同發展 物聯網賦能農業數位化升級華南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優勢,以熱帶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而多對多物聯平臺作為中國物聯網創新50強,始終走在物聯網商業生態前列。
  • 偉嘉啟動嘉農在線 進軍農業網際網路
    2015年5月18日,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中關村農業生物技術產業聯盟、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海爾融資、九鼎投資、中國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民生證券、江泰保險公司、天弘基金、京東商城、小米科技、江蘇牧羊集團、深圳朗銳恆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偉嘉集團承辦的
  • 中國農業大學新增中獸醫學、日語、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6個專業!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布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中國農業大學申報的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生物質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土地整治工程優化專業布局、打造一流專業是建設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我校適應新農科新工科發展趨勢所開展的重點工作之一。
  • 拼多多農研大賽:智慧農業萬裡長徵,從AI種草莓開始
    不過比起「問天」,眼下更加迫在眉睫的需要一場「問地」:在人口增長預期下,農業人才、資源、效率卻呈現出多重缺口。一場公共衛生風險又讓傳統農業暴露出對衝外部風險的短板,一邊是不容有失的農產品供給,一邊是不可不防的農業危機,中國農業的發展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扣人心弦。
  • 華南農業大學和青島農業大學什麼區別?差距非常大,一目了然
    華南農業大學和青島農業大學什麼區別?差距非常大,一目了然,我們知道華南農業大學在廣東省廣州市,是廣東省重點大學,學校是上世紀50年代大學和大學調整時期,原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私立嶺南大學農學院、廣西大學農學院牧畜獸醫系病蟲害學部合併成為華南農學院,1984年升級為華南農業大學。
  • 華南農大獸醫學院:科技戰「疫」育高才
    今年2月14日,華南農大獸醫學院P3實驗室申請到開展新冠病毒實驗的資質。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溫氏股份副總裁兼肇慶大華農公司董事長陳瑞愛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自建院以來,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就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線,勇擔抗擊人獸共患病等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雙重使命。近年來,獸醫學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以德為先、師資提質、學科培優、優化結構、產教融合,類型結構與培養質量比翼齊飛,為保障獸醫公共衛生安全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 吉林農業大學舉行動物醫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9月11日,吉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學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門前廣場舉行。
  • 不要再談農色變,考上這些普通農業大學的優勢專業就業前景也不錯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由原內蒙古農牧學院和內蒙古林學院於1999年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以農林為主,以草原畜牧業為重點的辦學特色,具有農、工、理、經、管、文、法、藝等8個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的人才培養體系。現設動物科學學院等22個院部(含職業技術學院)。
  • 堅持實踐育人 培養一流人才
    近日,第六屆「雄鷹杯」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在華南農業大學閉幕。由華農獸醫學院(下稱「獸醫學院」)本科學生黃苑茵、龐笑恩、黎錦英和林詩琪組成的華南農業大學代表隊,在熊惠軍教授、郭劍英和李少川等老師的指導下,經過筆試、知識競答、手術實操競賽三個環節,榮獲大學生組團體特等獎。黎錦英、龐笑恩分別摘得「中國獸醫新星獎」和大學生組個人獎項「徒手打結」第一名。
  • 華南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2021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工作辦法 1、學院簡介學院辦學特色鮮明、學科實力強,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獸醫學一級學科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其中預防獸醫學為國家重點學科。
  • 農村職校既要「貼農貼土」更要「脫農脫土」
    農村職業學校辦學地多在縣城,與多數城市同類學校相比,農村地區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農業歷史與文化傳統、相對邊緣化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對落後的交通條件等,共同決定了佔絕對多數的農村職業學校具有「農」和「土」的特質——辦學重要任務之一是離不開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同時學校自身也存在著不可否認的與多數城市同類學校相比而存在的相對落後性。
  • 北京市小毛驢市民農園介紹
    四、培養農業人才   小毛驢市民農園實習生項目每年面向全國高校、NGO團體、社會青年招募對生態農業和CSA運作感興趣的有志青年,既讓農場成為年輕人接近農村、接觸農業的「中介」,同時也為小毛驢市民農園發展、生態農業的試驗與推廣和城鄉互動事業培養、儲備人才。目前,小毛驢市民農園已積累了一整套依託「農場/農業」的實習生培養體系。
  •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與華南農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10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與華南農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貴州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合作項目等方面籤署了合作協議,就未來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金忠秀 攝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斌偉,副校長鄧詣群;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昌鵬,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徐成高等出席籤約儀式。
  • 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人工智慧能否在農業種植領域戰勝人?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華南農大獸醫學院:科技自立自強守國門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劉健華指導學生做病菌耐藥性試驗  黏菌素是人類抗擊超級細菌最後的防線藥物。我國調整獸用黏菌素政策3年後,黏菌素耐藥率已從2016年的高峰銳降約90%。這與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劉健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的貢獻密不可分。  原來科學界認為,黏菌素不存在可水平轉移的耐藥機制,養殖業曾將黏菌素作為生長促進劑大量使用。劉健華長期深耕獸醫、醫學交叉學科基礎研究,她連年帶隊監測,發現動物源性細菌對黏菌素的耐藥率逐年升高,有養殖場出現了異常高的耐藥率。「會不會已存在可水平轉移的耐藥機制?」
  • 嘉傳*華南農業大學,寵物營養學家鄧百川
    嘉傳*華南農業大學,寵物營養學家鄧百川為寵物主量身訂製的課程開始了在我國寵物行業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為了更好的促進寵物營養技能人才培養,推動寵物行業從業者技能水平的提升,服務國內寵物產業的持續發展,華南農業大學特開展寵物營養師培訓班。
  • 小毛驢市民農園的實踐與創新
    二、小毛驢市民農園的創立與發展   小毛驢市民農園創立於2008年,位於海澱區蘇家坨鎮後沙澗村,佔地230畝,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和海澱區人民政府共建的,以借鑑「農業三產化、社會化」的國際經驗,發展「市民參與式合作型現代生態農業」為核心的產學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