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2020-12-07 趣史錄

網絡上有句流行語,「兩個人能否長久在一起,三觀很重要,但對於吃貨來說,三餐更重要。」國民的溫飽問題,事關重大,上至飛禽,下至走獸,都能找到相應的烹飪方法。

對廣大吃貨來說,沒有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壞心情,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吧。然而,面對號稱有著「滋補」的貓肉,國人竟然都不願吃它。原來李時珍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試過了。

想必讀者中有不少是「鏟屎官」吧,看著可愛的貓咪,都會認同當年火爆全網的金句,「怎麼可以吃貓貓,貓貓那麼可愛!」除非是獵奇,貓肉並不作為我國飯桌上的常見的食材,是有著許多方面的原因。

貓的歷史

說起貓的歷史起源,有研究學者推測,貓的發源最早是在埃及或者博斯這兩個古老國家。人們馴服這個物種已經超過三千年,但是不同像狗已經完全被馴服,貓依然保留著野性在它的基因。這也使得人們對貓兒的印象是高冷,有個性,甚至比起狗的忠誠憨厚,貓舉止表達更像是人類自己。

本著不會自相殘殺的原則,貓肉自然不會成為食材的首選,人們也就沒有吃貓肉的習慣了

縱觀我國歷史,最早在《禮記》中對貓有著相關記載,西周時期《詩經-大雅-韓奕》中提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到後來西漢初期《郊特牲》一文裡寫道,「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貓已經作為一種家畜,它可以下農田去抓老鼠,保護莊稼糧食。在生產條件和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有效解決困擾民生的鼠患。

而在古埃及,尼羅河上遊的居民最開始馴養野貓,來幫助他們捕獵一些小動物。後來,統治階層更是相關條律以保護貓,宰殺貓在當時是會被判處死罪的嚴刑。不僅如此,皇宮貴族會在死後也把貓製成木乃伊,作為陪葬。所以,現在出土的埃及文物中,貓形象的祭品是很常見的,也有種特殊貴族氣質。

我國古代先秦時期就有祭祀貓神的習俗,到了唐代,漸漸發展成巫蠱之術,《朝野僉載》有這個說法,「隋大業之季,貓鬼事起,家養老貓,為厭魅,頗有神靈。」

最著名的事件是武則天因蕭淑妃的咒怨,「願阿武為老鼠,吾做貓兒,生生扼其喉」,盛怒之下,嚴令宮中不得私養貓。她怕報應,民間聽聞此事,更加不敢私自吃貓肉了。

到了宋代,人們對貓的忌諱變淡,富貴人家更是把貓兒當作寵物,因它有著鬆軟的皮毛、漂亮的眼睛和嬌小的身軀。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貓是家畜中最經常出場。在現存畫作中,也不難找到貓的蹤跡,比如《蜀葵戲貓圖》、《蜻蜓花狸圖》、《富貴花狸圖》等傳世佳作。

貓的神話

另一方面,老一輩經常跟後生講,貓是有九條命的,吃不得虐不得。如果食用了貓肉,那麼會倒黴三年。因為它會用剩下的八條命來報仇,就算每一世的輪迴,也會找到作孽者。而且,貓的陰氣重,更加會有損人的運勢,恐遭不測。

有個趣聞,貓為什麼沒有排上十二生肖?原因是它遲到了,又已經有老虎入選,身為「大貓」的代表,以後就沒有貓這個屬相。

在埃及,那裡富有想像力的人們相信,貓的眼睛裡面,存留著太陽神的生命之光。貓作為宇宙中神的使者,化身來到人間,性格高傲,大家應該敬重它,給予它尊貴的地位和禮遇。

古埃及神話中的貓神貝斯特,象徵著守護家庭團結和幸福,因此,其形象也經常出現在墓葬或者神廟的壁畫上,流傳下來,至今依舊深受人民喜愛。

熟知歷史的各位都知道「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北宋時期仁宗趙禎本是李妃生的,後來被劉妃調換成剝皮狸貓,並且據為己有,包拯破案,懲治奸人。「狸貓換太子」膾炙人口,人民廣泛傳頌。狸貓,是我國特有的品種,狸花貓,扮演過這麼重要的角色,人們自然不捨得吃貓肉。

還有一點,現代人為什麼這麼反感吃貓肉?不得不提及,「貓眼妝」,這個化妝技巧。貓眼妝,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眼線,無論男女老少,要化妝的時候,自然要畫眼線來達到增大眼睛的作用。還能通過眼線粗細,增強整體氣場,等同於畫龍點睛。

綜上所述,不僅外國人不吃貓肉,普遍中國人更加不願意傷害這種可愛又神秘的生物。再者,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逐年加強,畜牧業高度發達,也不是飢不果腹的年代,實在哭笑不得,雞鴨鵝魚它不香嗎?貓兒作為寵物,陪伴飼養者度過許多孤獨的時光,避免很多令人尷尬的社交,也減少抑鬱症狀的發生。

貓的功效

世界上,永遠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吃什麼不是為了飽,是為了新奇。

歷史上早就有人吃過貓肉,我們可以從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得到相應答案。李時珍記載,曾經有人試圖將貓肉烹製成美食,做成嘗試後就再也沒有繼續下去,原因是貓肉嘗起來有股酸味,讓人難以下咽。

他還寫到,貓肉雖然無毒,但是肉質偏柴,比不上其他肉質緊實,鮮甜可口的肉品種。在功效療效上,論滋陰,可選藥用沙參玉竹,還可以進食生蠔、蹄筋等;論養顏,阿膠、紅棗等補品更是數不勝數。

何況,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貓身上有許多高溫烹煮都難殺死的寄生蟲,如弓形蟲和肺吸蟲,不適合作為食物。養貓的都知道,貓不喜歡被關著,它們總會跑到外面撒野,身上自然會沾染到不乾淨的東西。加上有吃老鼠的習性,經過食物鏈富集濃縮,人吃了感染的風險十分高,所以不建議食用。

雖然國人號稱什麼都吃,但病從口入,不應該過分追求獵奇而去吃不適當的東西。與自然和諧共處,就應該對生靈萬物都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現在我們的食物已經很豐富,想要葷素搭配,營養全面不是難事。貓兒長壽,當它親近時,會讓人有種嬰兒般的感覺,這麼可愛的小傢伙,與它做伴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但是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美食大國,人家都說中國美食博大精深。而且很多動物,都被人給吃進食譜裡面了,但是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這到底是為何呢?
  • 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古人也試過了
    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古人也試過了貓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有這種動物作為寵物和護衛。不過,雖然這隻貓很可愛,但他的聲音也特別討人喜歡。然而在人們眼中,貓並不是很討喜。
  •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嘗試過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嘗試過說起中國的美食文化,那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以說只要是食材,只要是能吃的食材,一旦到了中國人的手裡邊兒,一會兒工夫就能夠被做成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綱目》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民以食為天」,吃飯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先秦時期,以穀物為主,肉少糧多,主食並不可口,所以要搭配菜,久而久之,中國的烹飪就圍繞著菜,不過古代吃飯並不能隨心所欲。由此可見貓在當時已經被馴化了,古人還給貓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格古論》將貓叫為「烏圓」、《表異論》叫「崑崙妲己」、《清異錄》又叫「雪姑」。 古人愛貓就跟現代人一樣,不少的詩人都是貓奴,王冕在《畫貓圖》中寫道:吾家老烏圓,斑斑異今古。 坐臥青氈旁,優遊度寒暑。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有答案,古人早試過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很多「貓奴」。但令人奇怪的是,跟狗一樣,明明都是人們養得最多的兩種寵物,為什麼有吃狗肉的人,而沒有吃貓肉的人呢?其實關於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裡面就有過解釋,古代人也早就嘗試過貓肉到底能不能吃。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商業只不過是將一些產品倒賣,它沒有產生實質性的產品,不像農業,如果發展好了將會產生大量的糧食供皇宮貴族以及平民百姓們過上能夠保證溫飽以上的生活水平。我國的美食發展歷史要比很多國家都久遠,而且我們對食物的研究以及各種肉類,穀物類,植物類都能各盡其用。類似昆蟲,雞爪,雞頭鴨頭等這些東西都是西方廚師不會參考運用,而我國的廚師們則將這些東西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奇珍異草,都有適合它和適合各類人的烹飪手段。對美食很有研究的中國人,把很多食材運用到極致,但是卻唯獨不用貓肉。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百年前李時珍早已給出答案,古人試過
    貓作為一種常見的動物,很少聽到有人說吃貓肉,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可愛的外表嗎?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出的原因,古人早已試過,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們不吃貓肉的原因吧。二、味道不佳不過總有人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口腹之慾,想要嘗試一下,李時珍當年為了寫出《本草綱目》可謂是跑遍了五湖四海,又參考大量前人著作,終於完成了這部醫學著作。
  • 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講出了道理,古人也試過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294字,閱讀約3分鐘導言網上很多人說中國人吃貨,還說中國人很會吃,什麼都敢吃。至於中國人吃東西,這一點從中國美食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幅員遼闊,所以每個地方的美食都不一樣,品種也很多。但是,什麼東西敢吃,就不敢恭維。至少有一樣東西是我們不敢吃的,那就是貓肉。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在中國,幾乎很多東西都可以變成食物。有人吃羊肉,有人吃牛肉,卻沒聽到有人吃貓肉。那麼很多人可能會想,為什麼中國的人不吃貓肉呢?這其中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不是因為迷信,原來古人早已試過
    眾所周知,人類是非常喜歡吃肉的,無論是水裡遊的、地上跑的、還是天上飛的,只要沒有毒,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拿來吃,除了美味之外,很多動物的肉也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雞、鴨、魚、豬是中國人最常吃的肉類。中國人那麼喜歡吃肉,為什麼不吃貓肉,不是因為迷信,原來古人早已試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國為什麼不吃貓肉?並不是迷信,古人早就嘗試過了
    現如今對貓的利用也就是觀賞,最多再加上一種特殊的貓屎咖啡,至於肉的確是沒人打過貓的主意,這是為什麼呢?就連看家護院的狗都被抬上餐桌,這養不熟的貓為什麼就沒人吃呢?恐怕所有人的思想裡都是貓肉不能吃。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八大菜系中,雞鴨魚、牛羊豬佔有絕大部分,驢肉、狗肉只不過有那麼一點地位,為什麼所有的菜系中從來沒有和貓有關的菜呢?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的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國的飲食文化,天底下只要是能吃的,沒有毒的食材,到了中國人的手中就會變成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中國的烹飪方法有煎炒烹炸,蒸煮等,很多美味的菜餚不止一種烹飪方法,在中國要做出一道美味佳餚可能會花費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中國有八大菜系,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從外國來的朋友對於中國美食都會流連忘返。但是在中國的飯桌上不會出現一種動物,那就是貓。那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名醫李時珍早已給出了答案
    古人用貓來保護受田鼠破壞的農作物,而且古代還流傳貓通靈性,有九條命,所以在古人的觀念人之中,貓還有著神聖的特點,再加上貓能保護農作物的作用以及本身的外表就討人喜愛,更加堅定了貓肉不能吃。肉質酸柴,不宜人食在糧食比較匱乏的古代,人們為何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
  • 中國人為什麼吃狗肉不吃貓肉?李時珍曾提過,答案其實很簡單
    從天上飛的、地上長的到水裡遊的,不管什麼樣的物品都會被人類嘗試看能不能成為食材,不過有一樣東西是很常見但是中國人不太吃的,那就是貓肉。中國人為什麼吃狗肉不吃貓肉?李時珍曾提過,答案其實很簡單。古時候的人們就曾試過吃貓肉,但是貓肉卻不像狗肉一樣香,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貓是熱性動物,肉質較酸,非常不好吃,這樣一來自然沒有人嘗試貓肉了,畢竟喜歡美食而不是喜歡自虐,非要逼著自己吃難吃的東西。狗肉和貓肉一樣很常見,而且經過處理後非常香,於是替代貓肉成為了大眾美食。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有過記載,古人試過
    兩者相比更多的人喜歡貓,畢竟人們常說貓不忠心。可為什麼很多地方吃狗肉卻不吃貓肉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甚至貓的靈魂會跑來找吃過它的人。慢慢的人們便不吃貓肉了。當然了這個只是一個傳聞,真實性確實無從考證。但在《本草綱目》中,是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原來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歸根究底,這種差距就是有沒有成為一道食物的問題,所以在「被吃」與「不被吃」之間,兩者就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待遇。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難道是貓肉不好吃嗎,不然在糧食不夠充足的古代怎麼沒有變成食物? 一、狗忠貓奸,為何狗被吃而貓不被吃?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中國人自古崇尚吃文化,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家畜池魚,幾乎無所不吃。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十三香小龍蝦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 一、不忍心 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存放起來的糧食自然會招來老鼠,而這時,就到了貓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十三香小龍蝦那麼,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一、不忍心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
  • 中國為何沒有吃貓肉的習俗?原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就有答案
    咱們中國是個美食大國,很多西方人不吃的什麼豬蹄、豬腎、豬肺,對中國人來講那都是上好的佳餚。甚至這些年來,西方很多環保主義者,不允許大家吃狗肉,可是我們也知道,對於很多地方的中國人來講,狗肉那也是上好的美食,我們就是建議大家吃狗應該吃那種養殖狗,不能說把人家的寵物狗拉來給吃了。
  • 為何古人很少吃貓肉?看李時珍在《本草》裡記載了啥
    在近一個月以來,關於該不該禁止吃狗肉的消息,在網上可以說傳播的是沸沸揚揚,事實上狗肉文化在古代的中國有著很大的市場,越王勾踐、劉邦,還有近代的「狗肉將軍」張宗昌,都是忠實的愛好者,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另外一種常見的寵物:貓,卻根本沒有掀起這樣的波瀾,道理也很簡單,無論古人還是現代,基本從來不吃貓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