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名醫李時珍早已給出了答案

2020-12-03 羽觀史記

引言

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禮記》

在以農業經濟為主要立命之本的封建古代,貓的地位是很高的,因為它有一個其他家養動物比不得的技能,那就是捉老鼠。古人用貓來保護受田鼠破壞的農作物,而且古代還流傳貓通靈性,有九條命,所以在古人的觀念人之中,貓還有著神聖的特點,再加上貓能保護農作物的作用以及本身的外表就討人喜愛,更加堅定了貓肉不能吃。

肉質酸柴,不宜人食

在糧食比較匱乏的古代,人們為何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其實名醫李時珍早已給出了答案,我國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也曾經吃過貓肉,他在本草綱目中還記載過他自己吃貓肉的經歷。這位嘗盡無數中藥草的大醫聖用了多種方法都無法改變貓肉的口感,還說道:「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古人吃過貓肉,但是吃過之後發現貓肉入口發酸,毫無鮮美可言,甚至說是極其難吃。李時珍也解釋了貓肉為何不適合人食用。所以我國聞名於世的美食眾多,都沒有一類有用貓肉為食材的。

貓通靈性,敬而畏之

古代人對社會發展對認知,最根本可能就是從國家對農業經發展上來判斷的,百姓豐衣足食,國家繁榮昌盛,如我們歷史上的大唐盛世,那時百姓的幸福指數應該也算高的。但是不論是在那個朝代,沒有什麼科技一詞的說法,我國古人都是有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很多發生的自然現象,比如洪災,旱澇等等,都會被當作是上天對人間的懲罰,古代帝王尚且都還要祭天求神,讓神明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的確在我國封建歷史上,對很多突如其來的自然災難認知度有限,無法用知識去解釋的事情,自然會用一些其他的說法去安撫人心。古人在對貓的敬畏之心表現的更是突出。在宋書《續墨客揮犀》中就曾記載了一個名為龔紀的人考進事,在發榜那天家裡突然發生了怪事,母雞不丁地打鳴,老鼠白天亂竄,家裡的東西還都莫名其貌地自己移動了位置,就連家中的夠都能自己戴帽子,唯獨家中養的貓沒有汾河異常。

龔紀一家嚇壞了,便找了通靈的女巫,貓在見到女巫後竟然說了人話,沒過兩天龔紀就榜上有名,中了進士。由此看來古人認為貓生來九命,而且能通靈,能帶來好運氣,對貓都是以敬畏之心,更不會去吃貓肉。

食肉之性,高冷傲嬌

古人不吃貓肉一是因為有人嘗過,貓肉不好吃,還有就是封建迷信的思想。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到了我們現代社會,因為科技知識面的不斷提高,更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不吃貓肉的原因。貓是食肉動物,無肉不歡,貓的食肉特性,讓貓的肉質具有熱性,但它跟同樣食肉性但狗卻完全不同。

多數人在小學課本裡學過貓吃魚的故事,看過貓和老鼠的動畫片,聽過十二生肖的故事,傳說貓本是同老鼠約好一起去參加報名十二生肖,可是第二天貓睡過頭了,老鼠卻早早地起了床,卻沒有叫醒貓,讓貓耽誤了爭奪十二生肖的時辰,沒能夠排進十二生肖。從此以後貓和老鼠成為了不共戴天的死敵。雖然說這是傳說中的說法,但是這正體現了貓具有的與生俱來的高傲個性還有惰性。

結語

清代黃漢在他的《貓苑》中曾寫到:「我獨愛吾貓,蓋愛其有神之靈也,有仙之清修也,有佛之覺慧也;蓋愛其有將之猛也,有官之德也,有王之威制也。」,他用極其誇張的言語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在古代,古人對貓的稱呼以「姑」、「兄」、「奴」為名,這些都是對貓喜愛的尊稱,古人稱貓為「貓奴」是對貓的稱呼。而現在我們用「貓奴」形容養寵物貓的人,也就是俗稱的「鏟屎官」。現在貓在我們現在人類社會上地位更高了,尤其是喜歡養貓咪的鏟屎官們,在它們的生活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將貓咪當作自己的孩子來養,更有很多高貴的貓咪甚至性格高冷傲嬌,那些鏟屎官們更是將它們奉為皇帝一般,自己家的孩子又可愛,又蠢萌,哪一個家長會去吃它們的肉。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原來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歸根究底,這種差距就是有沒有成為一道食物的問題,所以在「被吃」與「不被吃」之間,兩者就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待遇。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難道是貓肉不好吃嗎,不然在糧食不夠充足的古代怎麼沒有變成食物? 一、狗忠貓奸,為何狗被吃而貓不被吃?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有答案,古人早試過
    但令人奇怪的是,跟狗一樣,明明都是人們養得最多的兩種寵物,為什麼有吃狗肉的人,而沒有吃貓肉的人呢?其實關於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裡面就有過解釋,古代人也早就嘗試過貓肉到底能不能吃。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
  •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嘗試過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嘗試過說起中國的美食文化,那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以說只要是食材,只要是能吃的食材,一旦到了中國人的手裡邊兒,一會兒工夫就能夠被做成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百年前李時珍早已給出答案,古人試過
    貓作為一種常見的動物,很少聽到有人說吃貓肉,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可愛的外表嗎?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出的原因,古人早已試過,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們不吃貓肉的原因吧。側面也可以看出,古人對貓喜愛,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貓能夠幫忙抓老鼠,不讓老鼠糟蹋糧食,所以古人對貓還很是客氣,畢竟是幫家裡做事的,還衍生出臘八節迎貓捕鼠,祭祀貓神的習俗。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不是因為迷信,原來古人早已試過
    眾所周知,人類是非常喜歡吃肉的,無論是水裡遊的、地上跑的、還是天上飛的,只要沒有毒,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拿來吃,除了美味之外,很多動物的肉也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雞、鴨、魚、豬是中國人最常吃的肉類。中國人那麼喜歡吃肉,為什麼不吃貓肉,不是因為迷信,原來古人早已試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美食不中飽人吃。——《偈頌七十六首其一》《漢書·酈食其傳》中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我國就很重視農業的發展,在封建時代,農業為人類提供足以維持生存的糧食。對美食很有研究的中國人,把很多食材運用到極致,但是卻唯獨不用貓肉。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而且古人嘗試過。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而且很多動物,都被人給吃進食譜裡面了,但是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這到底是為何呢?也就是說,其實李時珍認為貓是不能吃的。而且根據我們民間更認為貓肉是酸的,所以在農村的很多地區,基本上都不會去吃貓肉的。而對於我們的老祖宗來說,貓肉的味道不佳,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食用價值,所以歷史以來,也就沒有人喜歡吃貓肉了,久而久之,這已經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事情。
  • 中國為什麼不吃貓肉?並不是迷信,古人早就嘗試過了
    就連看家護院的狗都被抬上餐桌,這養不熟的貓為什麼就沒人吃呢?恐怕所有人的思想裡都是貓肉不能吃。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八大菜系中,雞鴨魚、牛羊豬佔有絕大部分,驢肉、狗肉只不過有那麼一點地位,為什麼所有的菜系中從來沒有和貓有關的菜呢?在封建社會裡貓的確被神話了,不過不吃貓肉卻不是迷信,而是古人早就試過了。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綱目》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不過你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八大菜系,還是普通的一些民間菜餚,都沒有貓肉這一道菜。 貓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它被人類馴化的歷史已有3500多年了,中國最早關於貓的記載是《詩經》中「有熊有羆,有貓有虎」,雖然無法確定這是不是貓,不過進入西漢,貓的記載就多了起來。
  • 為何古人很少吃貓肉?看李時珍在《本草》裡記載了啥
    在近一個月以來,關於該不該禁止吃狗肉的消息,在網上可以說傳播的是沸沸揚揚,事實上狗肉文化在古代的中國有著很大的市場,越王勾踐、劉邦,還有近代的「狗肉將軍」張宗昌,都是忠實的愛好者,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另外一種常見的寵物:貓,卻根本沒有掀起這樣的波瀾,道理也很簡單,無論古人還是現代,基本從來不吃貓肉。
  • 為何古人很少吃貓肉?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記載了啥
    在近一個月以來,關於該不該禁止吃狗肉的消息,在網上可以說傳播的是沸沸揚揚,事實上狗肉文化在古代的中國有著很大的市場,越王勾踐、劉邦,還有近代的「狗肉將軍」張宗昌,都是忠實的愛好者,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另外一種常見的寵物:貓,卻根本沒有掀起這樣的波瀾,道理也很簡單,無論古人還是現代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 一、不忍心 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存放起來的糧食自然會招來老鼠,而這時,就到了貓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一、不忍心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
  • 為何中國人不吃黃鼠狼?並非迷信,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早給出答案
    不過古人卻不會去吃「黃白灰狐柳」這5仙。按民間傳言,據說,人們若吃了這5種動物,就會得到報應。5仙裡面的「黃仙」其實就是黃鼠狼,但古人從來不敢吃黃鼠狼肉。那麼黃鼠狼肉真的吃了就會有報應嗎?本著21世紀的科學時代來解釋的話,黃鼠狼只是種哺乳動物,壓根兒不可能說話,更不會有那麼可怕。今天的科學家已對所謂黃鼠狼附體說話的現象給出了非常科學的解釋。 原來黃鼠狼在面對人或面臨危險的時候會用放臭屁的方法來保護自己,而它們的臭屁裡含有毒素,會導致人產生幻覺,從而胡言亂語。黃鼠狼說話或者靈異事件終於被科學家給破解了,那麼它們的肉到底能不能吃呢?
  •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李時珍:有一種情況千萬別吃
    貓肉在南方某地區也有人吃,據說味道不甚好,但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滋補功效。吃貓肉的人畢竟少,在古代更少。貓的藥用價值古人認為,貓是狸的一種。《說文解字》裡說,「貓,狸屬。從豸苗聲」。至於為什麼是苗字旁,因為貓最初是被用來消滅田鼠、保護莊稼的。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古人也試過了
    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古人也試過了貓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有這種動物作為寵物和護衛。不過,雖然這隻貓很可愛,但他的聲音也特別討人喜歡。然而在人們眼中,貓並不是很討喜。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對廣大吃貨來說,沒有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壞心情,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吧。然而,面對號稱有著「滋補」的貓肉,國人竟然都不願吃它。原來李時珍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試過了。狸貓,是我國特有的品種,狸花貓,扮演過這麼重要的角色,人們自然不捨得吃貓肉。還有一點,現代人為什麼這麼反感吃貓肉?不得不提及,「貓眼妝」,這個化妝技巧。貓眼妝,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眼線,無論男女老少,要化妝的時候,自然要畫眼線來達到增大眼睛的作用。還能通過眼線粗細,增強整體氣場,等同於畫龍點睛。
  • 「黃鼠狼」為什麼不能吃,並非迷信,李時珍早已告知我們答案
    ——《賈生》清朝作家蒲松齡老先生以編寫眾多離奇古怪的故事而出名,其筆下的「寵兒」就有黃鼠狼,黃鼠狼看似可可愛愛的外表下,隱藏著什麼不平凡的技能?被古人稱為「黃大仙」,當作地方「神靈」一般供養,不敢惹,也惹不起,更別說吃黃鼠狼了。「黃鼠狼」為什麼不能吃,並非迷信,李時珍早已告知我們答案。
  • 老人總說吃貓肉會招報應?貓肉為什麼沒人吃?古人李時珍早已試過
    有人開玩笑說:總有一天會有幾個物種被我們吃到滅絕。不過,我們卻很少聽到有人去吃貓肉的,而且總有一些老人說吃貓肉會招報應,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沒有人敢吃貓肉。不過這都是封建迷信,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說過貓肉為什麼沒有人吃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