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李時珍:有一種情況千萬別吃

2020-12-03 灞上松

「司徒北平王家,貓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死焉。有二子飲於死母,母且死,其鳴咿咿。其一方乳其子,若聞之,起而若聽之,走而若救之。銜其一置於其棲,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其子然。」

這是韓愈在《貓相乳》裡記載的一件事。中唐名將、北平王馬燧家裡養了幾隻貓,有兩隻在同一天產崽, 可是有一隻母貓死了,另一隻母貓就把兩隻無助的小貓崽叼過去,養育它們。

貓兒被人馴養的歷史很悠久。《禮記·郊特牲》記載,周代的臘日祭祀有八種,貓和虎排在第五,《禮記正義》中解釋說,「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迎其神也。」

後來貓慢慢被人馴養,大多還是為了抓老鼠,但養尊處優的寵物貓在唐宋時期就有記載了,其中頗有一些不會抓老鼠,和如今的寵物貓並無二致。

在我大吃貨帝國,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上餐桌的。貓肉在南方某地區也有人吃,據說味道不甚好,但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滋補功效。

吃貓肉的人畢竟少,在古代更少。

貓的藥用價值

古人認為,貓是狸的一種。《說文解字》裡說,「貓,狸屬。從豸苗聲」。至於為什麼是苗字旁,因為貓最初是被用來消滅田鼠、保護莊稼的。如《正字通》引用北宋學者陸佃的話說,「鼠害苗,貓能捕鼠,故字從苗。」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金陵本)》裡說,貓即「家狸」,「捕鼠小獸也,處處畜之。有黃、黑、白、駁數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齒……」描述很生動。

貓當然也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提到,貓的頭骨很有用,可以治療「鱉瘕」,即人的肚子裡長的一種類似瘤子的東西;還可醫治多痰發喘、癰瘡等疾病。

貓肝能夠治療「勞瘵(zhài)」,即肺結核病。貓肉「甘、酸,溫,無毒。主治勞疰、鼠、蠱毒。」勞疰(zhù)也是肺結核。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的《景嶽全書》也記載,「若自幼時食貓肉者,則毒不能為害。」意思是,一個人從小吃貓肉的話,可以百毒不侵。當然,這應該是誇大了。

總的來說,貓肉的藥用價值看起來還不錯。但古代醫書沒提到貓肉有什麼滋補功效。

古人很少吃貓肉

貓在上古時代被用來保護莊稼,人們還為它和老虎舉行祭禮,馴養後的家貓也是老鼠的剋星,非常重要。而且貓很有靈性,所以有人說,古人很少吃貓肉可能和迷信有關,人們對貓懷有敬畏之心。

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周朝及以前,人們也許認為吃貓肉不好,後來就無所顧忌了。沒有什麼比吃更重要。

古人不怎麼吃貓肉的原因很簡單,貓肉不算美味。雖說古人把貓和狸籠統歸為一類,但人們試著一吃,發現狸肉好吃,而貓肉的味道不好,所以沒什麼人吃貓肉。(古人說的狸也叫野貓,據考證其實是貉。)

李時珍《本草綱目》裡的一句話講的就是這個意思,「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再往前,元代的養生著作《飲食須知》裡也寫道,「家貓肉味甘酸,性溫,肉味不佳,亦不入食品。」這說明古人很早就嘗試著吃貓肉,但其肉味不佳,沒有成為餐桌上的常見食物。對貓而言,這實在幸運。

禁忌

清朝的《貓苑》一書裡說,「或謂貓肉食之發癇,縮膀胱,婦人窒經,小兒擺痘。」看來,也有人認為吃貓肉會得病。此外,《貓苑》還引用了《本草綱目》裡的一個說法,「正月勿食貓肉,能傷人。」

其實,這一點在《本草綱目》裡的原文是,「狸肉,正月勿食,傷神。」說的是狸肉。但我們也不能說《貓苑》搞錯了,因為《本草綱目》把貓和狸歸為一類,李時珍此處講的吃狸肉禁忌可能是籠統而言。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藥方裡》也記載,「黃帝云:正月勿食虎、豹、狸肉,傷人神,損壽。」據上古流傳下來的說法,正月吃老虎、豹子或者狸肉的後果很嚴重。明代醫學著作《本草蒙筌》對此解釋說,「正月勿食,正月建寅,故忌食虎豹肉。犯則傷神。」

「建寅」指的是夏曆正月,也就是傳統農曆的正月。至於正月為什麼有這種禁忌,狸肉是否包含貓肉,就不得而知了。大多數「吃貨」也不會在乎這種禁忌。

話說回來,如今的老虎、豹子可都是保護動物,誰敢傷害它們。為了避免感染疾病,不在保護範圍的野生動物最好也不要吃。

結語:古人吃貓肉少,並不意味著不吃。《貓苑》記載,「羅定州人皆喜食貓肉,與嘉應州人皆喜食犬肉同,豈其別有滋味耶!」 羅定州是明清時期的廣東直隸州,廣東一些地區吃貓肉的習俗由來已久。

參考文獻:《本草綱目》、《貓苑》等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有答案,古人早試過
    但令人奇怪的是,跟狗一樣,明明都是人們養得最多的兩種寵物,為什麼有吃狗肉的人,而沒有吃貓肉的人呢?其實關於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裡面就有過解釋,古代人也早就嘗試過貓肉到底能不能吃。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
  • 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古人也試過了
    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古人也試過了貓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有這種動物作為寵物和護衛。不過,雖然這隻貓很可愛,但他的聲音也特別討人喜歡。然而在人們眼中,貓並不是很討喜。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百年前李時珍早已給出答案,古人試過
    前言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養貓,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有很多名人都是貓奴,比如錢鍾書先生就很喜歡貓,甚至還會幫自家的貓和林徽因家的貓打架,讓人不禁感嘆,這種可愛的生物實在太有魅力了。貓作為一種常見的動物,很少聽到有人說吃貓肉,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可愛的外表嗎?
  •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原來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歸根究底,這種差距就是有沒有成為一道食物的問題,所以在「被吃」與「不被吃」之間,兩者就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待遇。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難道是貓肉不好吃嗎,不然在糧食不夠充足的古代怎麼沒有變成食物? 一、狗忠貓奸,為何狗被吃而貓不被吃?
  • 中國為什麼不吃貓肉?並不是迷信,古人早就嘗試過了
    現如今對貓的利用也就是觀賞,最多再加上一種特殊的貓屎咖啡,至於肉的確是沒人打過貓的主意,這是為什麼呢?就連看家護院的狗都被抬上餐桌,這養不熟的貓為什麼就沒人吃呢?恐怕所有人的思想裡都是貓肉不能吃。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八大菜系中,雞鴨魚、牛羊豬佔有絕大部分,驢肉、狗肉只不過有那麼一點地位,為什麼所有的菜系中從來沒有和貓有關的菜呢?
  •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嘗試過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嘗試過說起中國的美食文化,那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以說只要是食材,只要是能吃的食材,一旦到了中國人的手裡邊兒,一會兒工夫就能夠被做成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名醫李時珍早已給出了答案
    —《禮記》在以農業經濟為主要立命之本的封建古代,貓的地位是很高的,因為它有一個其他家養動物比不得的技能,那就是捉老鼠。古人用貓來保護受田鼠破壞的農作物,而且古代還流傳貓通靈性,有九條命,所以在古人的觀念人之中,貓還有著神聖的特點,再加上貓能保護農作物的作用以及本身的外表就討人喜愛,更加堅定了貓肉不能吃。
  • 為何古人很少吃貓肉?看李時珍在《本草》裡記載了啥
    在近一個月以來,關於該不該禁止吃狗肉的消息,在網上可以說傳播的是沸沸揚揚,事實上狗肉文化在古代的中國有著很大的市場,越王勾踐、劉邦,還有近代的「狗肉將軍」張宗昌,都是忠實的愛好者,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另外一種常見的寵物:貓,卻根本沒有掀起這樣的波瀾,道理也很簡單,無論古人還是現代,基本從來不吃貓肉。
  • 為何古人很少吃貓肉?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記載了啥
    在近一個月以來,關於該不該禁止吃狗肉的消息,在網上可以說傳播的是沸沸揚揚,事實上狗肉文化在古代的中國有著很大的市場,越王勾踐、劉邦,還有近代的「狗肉將軍」張宗昌,都是忠實的愛好者,不過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另外一種常見的寵物:貓,卻根本沒有掀起這樣的波瀾,道理也很簡單,無論古人還是現代
  • 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已經講出了道理,古人也試過
    至於中國人吃東西,這一點從中國美食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幅員遼闊,所以每個地方的美食都不一樣,品種也很多。但是,什麼東西敢吃,就不敢恭維。至少有一樣東西是我們不敢吃的,那就是貓肉。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在中國,幾乎很多東西都可以變成食物。有人吃羊肉,有人吃牛肉,卻沒聽到有人吃貓肉。那麼很多人可能會想,為什麼中國的人不吃貓肉呢?這其中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 為什麼基本上沒人吃貓肉?有3個原因,李時珍曾說過一個!
    為什麼基本上沒人吃貓肉?有3個原因,李時珍曾說過一個!文/塗塗的歷史說集一說到吃的,不少人能說的一直停不下來。身為一個吃貨最基本的本領應該就是吃了。我們國家的美食實在太多了,一個省一個小地方就有很多當地的特色小吃。在古時候,因為窮,人們幾乎什麼能吃的都吃,在上世紀的時候,人們因為窮,還吃過樹皮什麼的,有時候一些小動物也吃,什麼兔子、野雞、蛇、狗,就放在現代,依舊有一些人咋吃這個,但是為啥,幾乎沒有人吃貓肉呢?其實古人李時珍之前就已經跟我們說過了。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奇珍異草,都有適合它和適合各類人的烹飪手段。對美食很有研究的中國人,把很多食材運用到極致,但是卻唯獨不用貓肉。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而且古人嘗試過。而在我國古代貓也是會被當成王公貴族的寵物,因為其高貴的姿態和柔順的皮毛似乎更能成為貴族的一種象徵。養貓就是那個時候最奢侈的一件事情,雖然一些平民百姓家也會養貓,但是他們養貓來不是為了逗樂玩弄,而是為了捕捉老鼠。而且貓也與玄學有很大的聯繫,在我國古代有貓神一說,貓是有9條命的,人不但不可以殺貓,甚至在見到死貓時也不能棄之不顧。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綱目》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不過你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八大菜系,還是普通的一些民間菜餚,都沒有貓肉這一道菜。 貓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它被人類馴化的歷史已有3500多年了,中國最早關於貓的記載是《詩經》中「有熊有羆,有貓有虎」,雖然無法確定這是不是貓,不過進入西漢,貓的記載就多了起來。
  • 為什麼沒人吃貓肉?三個原因,古人已經「告訴了」我們
    貓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的寵物,或者很多人都會疑惑,因為在肉類中沒有貓肉,也沒有人去吃貓肉,這是為什麼呢?貓和狗都是人類的夥伴,但兩者的待遇就有些大了。大家應該沒少聽過狗肉,在一些地方特色小吃中,就有一些有名的菜是狗肉做的,歸結起來,在歷史上就有吃狗肉的例子。而貓肉,之所以沒有人吃,主要還是有三個原因的,而且古人已經告訴了我們。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因為貓咪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美食大國,人家都說中國美食博大精深。而且很多動物,都被人給吃進食譜裡面了,但是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味道很奇怪?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這到底是為何呢?
  • 老人總說吃貓肉會招報應?貓肉為什麼沒人吃?古人李時珍早已試過
    有人開玩笑說:總有一天會有幾個物種被我們吃到滅絕。不過,我們卻很少聽到有人去吃貓肉的,而且總有一些老人說吃貓肉會招報應,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沒有人敢吃貓肉。不過這都是封建迷信,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說過貓肉為什麼沒有人吃的原因了。
  • 古代人吃牛羊肉,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揭露真相
    中國人愛吃肉,什麼豬肉,牛肉,羊肉都吃。就連狗肉也上過餐桌,可是為什麼和狗一樣是寵物的貓,卻沒有上過餐桌呢?中國人的吃肉歷史在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生活是非常的艱苦他們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有什麼吃什麼。什麼也不挑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食譜非常的雜亂。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然而,面對號稱有著「滋補」的貓肉,國人竟然都不願吃它。原來李時珍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早就試過了。想必讀者中有不少是「鏟屎官」吧,看著可愛的貓咪,都會認同當年火爆全網的金句,「怎麼可以吃貓貓,貓貓那麼可愛!」除非是獵奇,貓肉並不作為我國飯桌上的常見的食材,是有著許多方面的原因。
  • 人為什麼不吃貓肉?讀完李時珍巨著《本草綱目》,原因找到了
    但是,有些動物例外,幾乎沒有人能吃它,反而作為寵物經常養的是貓。在生活中,能聽到吃雞肉、吃鴨肉、吃魚肉,但幾乎聽不到說吃貓肉。 為什麼呢? 其實,關於中國人一般不吃貓肉的問題,李時珍已經有了《本草綱目》的相關記載,闡述了人們不吃貓肉的理由。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