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大胃王」就地吃掉廚餘垃圾 垃圾減量率達95%

2021-01-1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的廚餘垃圾處理設備。處理廚餘垃圾。屆時將每日處理100噸果蔬等廚餘垃圾。

近日,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果品批發區,工人們正在忙著將裝滿了果皮、果葉的垃圾桶送進區域一角的鐵皮房。在這裡,一臺佔地不大、「胃口」卻很大的方正機器,在等待著「投餵」。

「很神奇,也很方便,以前這些垃圾都運走處理,現在就地分解,真是省了不少事。」負責打掃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在現場,蔬果皮、菜幫菜葉等垃圾被眼前的「大胃王」吃掉後,不過4個小時,在高溫複合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就會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目前,這臺智能化設備每天能處理新發地市場內約500公斤的果蔬垃圾,而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新發地市場的8個批發區域都將陸續上馬配套設備,屆時將每日處理100噸果蔬等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在垃圾分類中,它們屬於「溼垃圾」。這些家庭、學校、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腳料(廚餘)和食用殘餘剩餘物,特點是極易腐爛變質,散發異味,容易傳播細菌和病毒。

在不少城市,當廚餘垃圾被分離出來後,通常會由收運單位通過垃圾車送到中轉站,集中一起後在送到處理中心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中轉站存放的廚餘垃圾會發出難聞的氣味及引來大量昆蟲,可能會對中轉站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另一方面,運輸車輛在行駛過程又產生拋、灑、滴、漏等,也可能對環境衛生造成二次汙染。

處理廚餘垃圾,顯然不只是做好垃圾分類就能一勞永逸的事,一套完善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需要將「分類–運輸–處理」作為一個整體方案來解決。

在新發地試運行的「胃口大、吃得快、生冷不忌」的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無疑為廚餘垃圾的就地處置找到了新的解決路徑。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臺設備有「大腦」,它能對非廚餘垃圾進行識別和分揀。當廚餘垃圾在進入設備後,他們會添加具有專利技術的高溫複合微生物菌,在廚餘垃圾和微生物菌進行充分攪拌融合後,只要短短4小時,無論是各種剩菜剩飯、菜幫菜葉,還是難啃的大棒骨,都神奇地「消失」了。

據介紹,變魔術的秘密就在生物菌裡。這種生物菌常溫下處於休眠狀態,當溫度達到70度以上時才被激活,用它們「消化」廚餘垃圾,垃圾減量率能達到95%以上。

此外,設備產生的有機物殘渣非常少。以500公斤的果蔬垃圾為例,處理後的餘渣僅為20公斤左右。這些殘渣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用作園林綠化等再利用,可謂一舉多得。至於機器內的生物菌,則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即可,既經濟又實惠。

這種實行垃圾「就地處理、源頭減量」的運營模式,為諸如新發地等批發市場節約了人工開支及運輸成本,不僅有效解決了市場垃圾處理的實際需求,也實現了廚餘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大胃王」助力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在現場,蔬果皮、菜幫菜葉等垃圾被眼前的「大胃王」吃掉後,不過4個小時,在高溫複合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就會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殘渣。目前,這臺智能化設備每天能處理新發地市場內約500公斤的果蔬垃圾。而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新發地市場的8個批發區域都將陸續上馬配套設備,屆時將每日處理100噸果蔬等廚餘垃圾。
  • 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養水虻和蚯蚓,試行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海澱這小區厲害了,養水虻和蚯蚓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近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TA竟然一頓能「吞下」500公斤~
    其實廚餘垃圾都被TA給吃啦不信您瞧廚餘垃圾終結者在西城區機關食堂後廚垃圾處置站一臺生物降解機正在工作在一頓「吞下」500公斤廚餘垃圾後降解機在微生物菌的助力下能將分類好的廚餘垃圾發酵降解處理成液體工作人員操作機器進行廚餘垃圾就地處理餐廚垃圾經前端分離後每天減量達960升,減量百分比達98%餐食垃圾產生量每天由以前的4桶左右減到2.5桶左右垃圾減量化提高了37.5
  • 農展館裡走一走 看廚餘垃圾變魔術
    正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北京垃圾分類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技術展覽會上,匯集了眾多「魔術高手」,它們有的能人臉識別,有的能人機對話進行垃圾智能分類,有的則能將廚餘垃圾由多變少。扔垃圾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可是充滿了科技感。
  • 北京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王晨婷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月5日,北京市城管委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8個月情況新聞發布會。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巖介紹,北京垃圾可回收物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 菜市場這個「神器」可就地處理廚餘垃圾 還能轉化為有機肥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攝影報導廚餘垃圾可以就地處理,還可轉化為有機肥,你相信嗎?在渝中區石灰市菜市場的底樓,每天都有設備在運行,通過這一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置,廚餘垃圾可以轉化為有機肥,實現資源化利用。
  • 垃圾分類的青島經驗:一小區集中堆肥日處理廚餘垃圾千斤
    來自青島市城陽區街道辦事處的趙強從2017年分管街道的垃圾分類相關工作,今年3月,他主導設計研究山東省第一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5月份,城陽垃圾處理中心開始投入使用,他還積極推廣廚餘垃圾的堆肥工作,從源頭上實現了垃圾的減量,目前全街道舊改社區全部完成了集中定時定點投放撤桶並點的工作。
  • 垃圾分類 居民這樣參與
    如今,這個小區95戶居民全部實現廚餘垃圾自主分類,垃圾分類率達90%,平均每月可實現廚餘垃圾及綠化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近1噸,相當於過去1/3的垃圾清運量。  讓居民養成分出廚餘垃圾習慣並不容易,環保工作人員與社區居委會做了長期宣傳、引導工作。環保公益組織成都根與芽文化交流中心項目主管魏蔚將其總結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動員居民。
  • 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菜
    東城引進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飯菜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
  • 北京垃圾分類七個月: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2日,北京市城管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啟動七個月以來的進展。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規範化建設已基本完成。
  • 濟南2020年垃圾處理量達254萬噸
    「濟南生活垃圾焚燒率2019年約70%,2020年1至8月約80%,2020年9月至今在90%以上。2020年濟南生活垃圾焚燒率大幅提升,增加了生活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無廢城市和循環經濟發展。」濟南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日益接近。
  • 重慶建成首個「無廢菜市場」 廚餘垃圾就地變成有機肥
    隨著生意的紅火,垃圾也隨之增多,每天要產生6—7噸的垃圾量,包括果蔬垃圾、水產肉類垃圾、塑料紙箱垃圾等,其中廚餘垃圾約5噸。如何處置這些垃圾成為一道難題。  「以前是通過傳統的垃圾車清運,一個是垃圾堆放會汙染市場的環境,運輸過程中也會汙染周邊的環境。現在,在市場內的渝中區果蔬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就能實現就地處置,生成有機肥料。」石灰市菜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每日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據媒體報導,在11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檢查《條例》實施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 一天分揀上百噸垃圾 廚餘可「養」蟲
    記者體驗韶關翁源後端垃圾分揀一天分揀上百噸垃圾 廚餘可「養」蟲記者跟隨分揀員楊永剛學習垃圾分揀。南方日報記者 李赫 攝「太難了,這味道受不了啊!」「是,一般人剛到都受不了,戴上口罩好些。」垃圾分揀員楊永剛笑著說。這段對話發生在廣東惜福翁源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驗基地(以下簡稱「試驗基地」)的垃圾分揀線上。
  • 住建部:「日常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建議有參考意義
    對於政協委員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建議,住建部表示,該建議針對性很強,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下一步,我部將結合委員的建議,指導督促各地持之以恆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水平。
  • 成都7招處理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怎麼處理?中溫厭氧發酵、好氧制肥、食腐類昆蟲養殖、聯合生物發酵、微生物水化、微生物發酵、油水分離後焚燒等7種方式,成都都在嘗試。13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服務中心承辦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成都市「綠色生活 文明就餐」活動,在成都市武侯區舉辦。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這裡的蟲子每天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社區堆肥|處置廚餘垃圾,堆肥是「盆景」還是利器
    國際社區堆肥的案例為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印度班加羅爾自2013年初實施垃圾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兩桶一袋」的居民源頭分類(採用三分法:幹垃圾、有機(溼)垃圾、衛生/拒收垃圾),上門收集,「集中生產者」就地廚餘堆肥,行政小區二次分揀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