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得了一種對電話恐懼的「病」

2021-01-12 網易

  「到底有多重要的事非要用電話聊?」電話作為通訊技術的一項重大發明,曾經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溝通渠道和社交禮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非正式話語、網絡語言、表情包、顏文字大行其道,電話這種高效交流方式卻被一些人「排斥」著。

  他們害怕打電話,也害怕接電話,有這種「症狀」的人自稱患上了「電話恐懼症」,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呢?

  記者丨宋霞 鬍子傲(實習)

  什麼是「電話恐懼症」?

  近日,在一熱門綜藝中主持人和嘉賓聊起了有關「電話恐懼症」的話題,引發共鳴。

  有此類「症狀」的人,主要的表現為電話很少離手卻幾乎永遠設置成靜音狀態;即使贊同打電話是更高效的溝通方式,在有別的選擇的情況下能不用電話就不用;對於來電的第一反應是拒絕和緊張,甚至莫名焦慮。

  以「電話恐懼症」為關鍵詞在某社交軟體搜索會發現,類似的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一網友表示自己有很嚴重的電話恐懼症,卻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過,「電話裡我會結巴,會含糊,甚至突然陷入沉默,因為那時我已經緊張焦慮恐慌到大腦一片空白了。經常有種想要拉黑整個通訊錄的衝動。」

  

  現代人通話時長越來越少

  他稱也曾試著分析過原因,「電話的未知性和突發性都讓我感到恐慌,因為是即時交流,說出的話會直接被對方接收到,不像文字交流可以遣詞造句,修改刪除,甚至撤回。」該網友認為大部分電話都來得很突然,一遍一遍發出的噪音逼迫著自己去接受,每次接電話前都要做一下心理準備。

  甚至有人稱連手機運營商的客服電話都不敢打,直到了解到客服也希望被溫柔對待後,才勇敢地讓客服幫開套餐了。

  只要不打電話就行

  無事不電話,已經成為社交媒體時代新的社交禮儀和默契。不少年輕人手機常年靜音,接打電話全憑緣分。

  正在北京一所大學讀研一的小黃,不喜歡接電話,也不喜歡打電話,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他幾乎不會主動打電話給別人。「鈴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此時的他與往常一樣遲疑地看了一眼手機屏幕上的陌生號碼,又把眼神挪開,裝作沒有聽到。

  「如果事情真的緊急,對方會發簡訊,或者再打過來,對方打很多次我才會接。」小黃解釋,他一聽到陌生的來電鈴聲,就會有慌張、心悸等反應,所以一般不會去接聽陌生的號碼。

  身處職場的人對「電話恐懼症」似乎有著更深的體會,「每次聽到手機鈴聲一響,就有一種強制我繼續工作的感覺,心情都會特別不爽。比較親近的人都知道我不喜歡接電話,所以他們都會在微信上找我。」安安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的HR,她描述自己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和面試者電話協調面試時間、地點等。

  據粗略統計,安安每天要接打的電話數量在30-40個之間,因此,她在非上班時間都會把手機調成靜音,給自己一個短暫的逃離空間。「但是,我也不敢直接關機,如果有重要的客戶電話沒接到就慘了。」安安有些無奈地說道。

  為拒接電話選擇撒謊

  表面上看,電話恐懼症跟社交恐懼症有些相似,但兩者卻不能完全劃等號,很多人通過微信語音、QQ、郵件甚至面談等方式交流時,表現比較自然,也十分健談,卻唯獨對電話交流感到抗拒。

  90後研究生小胡表示,即使是面對親人也不願意用打電話的方式溝通。他自認為與父母的關係相處得非常好,平常用微信交流時都很舒服,卻始終無法接受他們通過電話進行交流的方式。

  同樣的,他在跟自己的老師溝通時更喜歡用微信或郵件的形式,「因為回微信、郵件可以遣詞造句很久,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還可以用表情包來掩飾或緩解尷尬的氣氛,但電話交流我總是害怕抓不到對方想要的意思,我的反應也比較慢,通常不能夠及時地作出反應。」小胡坦言,自己是存在電話恐懼的。

  他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對電話的恐懼更多的是來源於導師,「每當看到來自導師撥來的熟悉號碼時,我就會不自覺地聯想到修改論文的事情。」

  雖然很想拒絕但是又不敢不接,只能硬著頭皮按下接聽鍵,「有的時候我會先跟老師撒個謊,說我這邊正在忙,一會兒再回給您。實際上我是趁著這個時間差,快速地在腦海中思考老師可能問到我的問題,做好一切的準備,才敢鼓起勇氣給老師回電話。」在小胡看來,導師打來電話的意味著將有不太好的事情要發生,所幸有時候只是虛驚一場。

  電話意味著壞事將發生

  有同感的小佳也表示,相比於直接的電話呼叫,她更喜歡文字或者語音電話。上學時害怕接到老師電話,工作時怕接到領導電話。「直接打電話說明事情比較緊急,或很重要,溝通時要做出及時的反饋,對於經常腦子轉不過來的我來說,是很害怕馬上做出決定的。」

  小佳回憶,大學本科快畢業時因需要轉出團關係,但由於信息溝通和操作失誤出了差錯,明明已經申請轉出了,輔導員卻始終看不到申請,「搞得我很緊張,每次看到老師來的電話,我都會倒吸一口涼氣,因為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辦了。」

  後來在大學畢業的那年暑假,小佳在一家培訓班入職了,因為多數情況下接到領導的電話都是因為工作上的疏漏受到質詢,「漸漸地,一聽到來電,我就會下意識想到可能要溝通的主題,而正是因為害怕處理緊急和重要的事,我就產生了電話恐懼症。」

  受訪者普遍表示,每月幾百分鐘的通話套餐使用率極低,多數情況下為0分鐘。而他們害怕的不是電話本身,而是電話背後傳達的訊息多半是不好的體驗,其中也包括推銷和詐騙類電話。移動通訊時代,人們深陷在社交網絡編織的牢籠之中,電話鈴聲一響,意味著一種事件參與的強制感,電話這一頭的人將被脅迫捲入一段無法拒絕的人際關係當中。

  正如著名的媒介研究學者麥克盧漢認為:「電話是一種要求參與的形式,它要求每一位同伴,具有電力兩極性的一切強度。」 通常,電話都會和較為正式、重要的事件聯繫起來,一段電話的到來,往往就意味著任務、工作,甚至壓力的來臨。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語音通話時長在不斷下滑的同時,移動數據的使用量卻在呈倍數增長。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選擇電話溝通這一傳統的交流方式,轉而用微信、郵件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交流。有網友總結稱,「現在電話是用來接快遞的,簡訊是用來收驗證碼的,QQ是用來存照片的,朋友、家人的聯絡都是靠微信視頻完成。」

  電話恐懼症是一種病嗎?

  對於電話恐懼症,目前也沒有權威的定義。在很多人看來,它並不是一個心理問題,只是一個人造詞語。

  據英國心理學家Guy Fielding早期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年輕人中有大概10%-15%的人有電話恐懼的現象。

  電話本身作為一種通訊手段,也有它固有的傳播劣勢。相較於「身體在場」的面對面交流,打電話時接受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無法從對方的表情、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符號揣測對方的意思和狀態,這會給接電話的人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實際上,根據心理學家赫拉別恩的研究顯示,人們在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語言的作用僅佔7%,剩下的93%都是靠非語言因素獲得的。然而,電話溝通明顯會忽略掉其他的關鍵因素,造成一種信息上的缺失,更難做出及時的反饋。

  在中國政法大學認知心理學者劉雙慶看來,之所以有人會產生電話恐懼症,其主要是受到了「消極的認知圖式」影響。所謂消極的認知圖式,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形成的一種消極態度、看法或思維定式。

  比如,如果一個人經常接到的電話是被叫去加班或者被批評,那麼下一次再聽到電話鈴聲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聯繫到之前不愉快的認知場景,推斷這又是一次面臨加班、被批評的電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思維定式,進而產生焦慮情緒。

  相較於微信上的文字溝通,心理學者劉雙慶認為,電話在當今社會被使用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它的好處是效率高、速度快,但是電話沒有給人思考和喘息的機會,這種即時的強制參與會讓人倍感壓力,而且參與的主動權也會被打電話者奪去,自己成為被動的一方。

  「西方高校老師在課堂上一般都不會給學生們留電話號碼,而是留郵箱,這是因為老師能夠選擇他合適的時間,統一處理學生們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這種隔段回復的方式會讓人充分地思考可能發生的情況,給人更多的緩衝餘地。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壓力,為什麼有些人會恐懼電話鈴聲,有些人就覺得還好呢?劉雙慶認為,這是由於自我效能感不同所導致的。自我效能感弱的人,抗壓能力也相對較弱、缺乏自信心,他們過于謹慎,害怕被拒絕,害怕得罪人,通常發生在討好型人格的人群中。所以這類人對電話的恐懼也會更容易發生。

  而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人和技術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一個相互的塑造,技術在為我們服務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打電話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傳播和溝通,相對於面對面的溝通,電話傳遞的信息相對會比較少一些,比如說你看不到對方的表情,有時候語氣也不會那麼直觀生動。」所以電話只是一個交流工具,有人對它的恐懼通常是對背後的人和「權力」的恐懼。

  劉雙慶建議,想要擺脫電話恐懼的困擾,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或者多參與一些社交,比如找自己信任的朋友陪伴,尋求一些社會的外部支持。「只要能夠獲得一次成功,後面也就會慢慢變好。」此外,不要強迫自己,比如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選擇不接電話,避免影響到本就消極的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家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我該怎麼辦?
    家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我該怎麼辦?在中國65歲及以上人群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為5.56%近千萬老人面臨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
  • 親愛的真的對不起!我可能有病,沒辦法做你的新娘了,求你原諒我
    臉紅少女,來自網絡,侵刪就在這時,手機裡收到了小宇手機發來的消息:「對不起瑞瑞,遲來的祝福,早上好,天使。」瑞瑞奇怪,為什麼今天會這麼晚才發。糾結還半天,最後好奇心害死貓,瑞瑞還是打電話過去問了小宇。共享晚餐後,小宇站了起來,伴著浪漫的鋼琴曲,緩緩的走到瑞瑞面前,突然單膝下跪,拿出早已準備的戒指,他堅定的望著瑞瑞,溫柔的說到:「美麗的天使啊,請你嫁給我吧!」,瑞瑞突然漲紅了臉,沒來得及答覆,小宇又提高了聲音說了一次,這次引來其他用餐朋友的關注,大家一起圍了過來,見證這段溫馨的時刻。
  • 藍貓得了「傳腹」病,醫生違規幫買高價藥?
    本文來源:1818黃金眼小蔣有一隻藍貓,養了一年多了,前段時間檢查下來,發現藍貓得了一種叫做「傳腹」的病,她讓醫生給她帶了一種藥,要三千塊錢一瓶,可用了很久,貓的病情都不見好。小蔣說,經過更深入的檢查後,貓確診是得了傳腹,做檢查的是佳雯寵物醫院杭州上沙路分院的一位朱醫生,對方說是有一種編號為「GS441」的特效藥可以治療。
  • 藍貓得了「傳腹」病,醫生違規幫買高價藥?
    小蔣有一隻藍貓,養了一年多了,前段時間檢查下來,發現藍貓得了一種叫做「傳腹」的病,她讓醫生給她帶了一種藥,要三千塊錢一瓶,可用了很久,貓的病情都不見好。小蔣說,經過更深入的檢查後,貓確診是得了傳腹,做檢查的是佳雯寵物醫院杭州上沙路分院的一位朱醫生,對方說是有一種編號為「GS441」的特效藥可以治療。
  • 自從養了貓之後,我好像得了這些「貓」病
    雖然主子們對人類的態度總是愛答不理卻完全不妨礙大家把「擁有一隻貓」寫入自己的心願清單但是養了貓之後才發現噬元獸名不虛傳鏟屎官們每日吸可愛的同時也得了不少「貓病」今天幾位「貓病」典型患者前來為大家講述病情各位鏟屎官可自行診斷~
  • 金魚得了豎鱗病怎麼辦
    而且有一種病很容易得,且一得死亡率就很高。這種病就叫豎鱗病。首先小夥伴要知道。金魚得了這個本身死亡率就很高的病後,我們對金魚的治療只能緩解或者個別可以根治。但是很多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們身邊沒有專用的治療藥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其他簡單的方式來為魚治療,雖然簡單,但是對於病情比較輕的金魚是基本很有效的。對於那些病重的魚,且不說用簡單方法,就算用專用的藥物也可能治不活。
  • 我身邊單身的朋友都得了這三種病!快給你身邊單身的人看
    我有好多個朋友,自身條件都不錯:外表挺好看、收入高、學歷不差。偏偏,在他們之中,很多都單身。 明明條件這麼好,還單身,是想逼死誰呢? 後來我觀察了他們,他們單身都是有原因的。 他們通常都得了以下三種病。
  • 我得了一種不吃宵夜會死的病,轉給男朋友看
    我病了,病得渾渾噩噩腦子裡都是吃的>寶寶我病了>很嚴重只有宵夜能救我如果男朋友的回答是:「多喝熱水」我只能,換一個男朋友了!!!九層塔蘸汁 青桔蘸汁 芥末醬油更想來頓熱騰騰的鴛鴦火鍋我吃麻辣的>連鍋帶上食材打包到家麻辣鍋底看著就很有食慾呢吃得根本停不下來除了好吃還有你一直往我碗裡夾
  • 別說對不起,我想被對得起
    長大後,又有人告訴我:「不要隨隨便便道歉,要好好珍藏你的自尊心,它真的很貴重。」直到現在,才發現,無論是道歉或者不道歉,該做的錯事,總有人會做。該傷的心,總有人會傷的。所以,我開始討厭那三個字,尤其是不帶任何感情的那句:「對不起」。1.我不想成為『棄貓效應』的貓咪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定義,叫「棄貓效應」。
  • 一個「假愛滋病人」親訴:殘忍的三十多天 讓我看懂了生命
    原標題:一個「假愛滋病人」親訴:殘忍的三十多天 讓我看懂了生命   今視網12月1日南昌訊(記者 胡康林)如果不是他親口講訴,沒有人能看得出,眼前這位正當青年的陽光小夥,曾經險些走不過一段「假愛滋病」的經歷。而如今重談「愛滋病」,他說,殘忍的三十多天,讓他看懂了生命,如果真得了這病,他也會勇敢面對,不做馬賽克下的人。
  • 不要說對不起,我要有價值
    在長大之後,有人告訴我:「不要隨隨便便道歉,要好好珍藏你的自尊心,它真的很貴重。」直到現在,人們發現,不管是道歉還是不道歉,總會有人做錯了事。有人會傷害本該受傷的心。所以,我開始討厭三個字,尤其是沒有任何情感的「對不起」。1、我不想成為一隻被遺棄的貓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定義叫「棄貓效應」。
  • 闢謠:可能是得了一種病
    大部分狗狗並不拆家,有些狗狗拆家是因為無聊,而有些狗狗拆家是因為得了一種病,這種病是叫分離焦慮症。
  • 寵物故事:那隻狗用自己僅存的生命,治好了我對狗的恐懼
    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養一隻狗,小時候被路邊野狗咬過之後,但凡見到狗我總是瑟瑟發抖地扭頭就走,與其說對狗恐懼倒不如說我是對狗牙恐懼。那四顆尖牙咬住小腿肚子的感覺我大概這輩子都不忘記不了,以及去醫院打針時的那種羞愧難當。
  • 無錫:對不起,流浪狗不等於寵物狗,為什麼我不能擇情處理?
    無錫:對不起,流浪狗不等於寵物狗,為什麼我不能擇情處理?無錫整治流浪狗引非議,我舉雙手贊成。創建文明城市,單單「狗」就大有文章,流浪狗的清理問題,狗尿狗屎汙染環境的問題,遛狗不栓繩的問題,給狗注射相關防狂犬病疫苗的問題。
  • 其實是得了一種病!
    實在沒辦法,我和表妹一起帶寶寶去了醫院。跟醫生描述了這個情況後,醫生果斷的說:「這是寶寶得了嬰兒胃食道反流症。」什麼是「嬰兒胃食道反流症」?如果把胃比作是一個水池,那麼食管就是向水池運送食物的唯一單向通道。而在胃與食管之間,有一個閥門叫「賁門」,守衛賁門的還有食管下的括約肌,它們共同維持著這條通道上的秩序。
  • 貓癬到底是不是病,網友:貓癬不是病,得了真要命
    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貓癬其實不算是什麼病 為什麼這麼說?得了貓癬好鬱悶為什麼得了貓癬不用治?得了貓癬好惆悵例子:我家奶貓去醫院治癬,大夫人很好,不願給我開藥不讓我治告訴我沒事,我還不信。有些主人說了,某藥,我家用了就沒事。某藥我一直用,也沒出事!! 老大!話不能這麼說呀,每隻貓都有個體差異,不是非要當場死了暈了傷了才是有事呀!藥對貓主子造成的傷害是一步一步慢慢積累的。咱們貓咪又不會說話,不會說今天用了這個藥我頭暈,我胃痛,我全身痛。
  • 別和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只能換來你的安心,而非我的釋然
    人生有一千種活法,但沒有一種活法可以重頭再來。一句對不起是最為蒼白無用的。當你做錯事,不要想著口頭上一句對不起來彌補,那樣沒任何意義。很多時候對不起只是犯錯者為了給自己一個心安而說出的,但對於受傷害者那可能是再一次的傷害,錯誤無法回頭,你給的傷害不是一句對不起就可以一筆勾銷,比起難過,我更不想看到你道歉時敷衍的樣子。如果對不起有用,那還要警察幹什麼,既然對不起沒用,我們又為何要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去說這一句毫無意義的話呢。有些傷即使沒有對不起也可以原諒,有些傷是你一萬句對不起也彌補不了的。
  • 零極限清理: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當療愈情緒後進入和平,還是達不到對它有讚賞感謝的感覺時,我們可以用零極限清理的四句話來與它進行和解,零極限清理沒有時間限制,建議初學者以20分鐘為基準,找個沒人幹擾的時間與空間,在沙發或床上躺好,全身放鬆,然後閉上眼睛,想像心中有個3歲的小孩,在心中不斷的默念: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的奧秘在於:無條件!
  • 細小是什麼病?狗狗得了細小能治好嗎?
    細小是什麼病?犬細小病毒病是由犬細小病毒感染幼犬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是有喪命危險的。所以各位主人在飼養幼犬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下面就來看看犬細小病毒的一些症狀,可以早點做好準備。細小是什麼病?
  • 電話銷售如何克服電話恐懼感?
    很多人剛做電話銷售的時候,打電話會有一種恐懼感,總是害怕打電話,其實這件事情的本質就是沒有經驗,不自信,害怕拒絕。恐懼背後總有原因恐懼,是人的一種情緒。情緒的產生總是有原因的!而電話的另一方,就是一個情況不明的「未知」。因此作為主動期望用電話聯繫的一方,就會對未知的人際環境產生顧慮和猜測:對方要是正在忙怎麼辦?對方對我的意見不感興趣怎麼辦?對方要是正在氣頭兒上怎麼辦?對方拒絕我怎麼辦?尤其當電話是打給重要客戶或上司時,這種潛在的憂慮更讓人猶豫不決,生怕時機不對撞在槍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