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之,笑之 | 八大山人朱耷作品集

2021-01-08 澎湃新聞

適時,出奇,巧妙。

江河水

閔惠芬 - 江河水--閔惠芬二胡獨奏

每一幅都極具個性,畫中的青白眼、蜷縮的鳥、傲然屹立的荷花,傳神至極。

藏在畫中的孤寂、高傲和憤世嫉俗,亡國異鄉的遺民之情,盡隱於畫中。

他是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八大山人善畫山水和花鳥。

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

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

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

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

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其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

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

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誇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

65歲以後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

筆勢變為樸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

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於世,一一寄情於筆墨」。

他在題黃公望山水詩中寫道:「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與宋山河。表現出他的民族意識。

八大山人的畫在當時影響並不大,傳其法者僅牛石慧和萬個等人,但對後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不落常套,自有創造。

他的大寫意,不同於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嚴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薰陶。

學者黃錦祥贊其:「筆筆精奇妙不言!」評論家王進玉說:「如果你真正讀懂了八大,你會發現雖然揚州八怪風貌各異,且成就非凡,但他們加在一起卻終究抵不過一個八大。」

八大山人的詩文因其古怪幽澀的格調而充滿了神秘性和諷刺性,向來為人所費解。

總的來說,八大山人57歲以前所有書畫作品上的題畫詩文,總體特徵和傾向是借書畫抒發自己的遺民思想、人品氣節,往往將禪家遏語和歷史典故雜糅在詩文之中,因而詩文隱晦曲澀。如《傳綮寫生冊》中的《題畫湖石》:擊碎需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鬼神。又如52歲作的《梅花圖冊》中的《題折枝梅》:三十年來處士家,酒旗風裡一枝抖。斷橋荒蘚無人間,顏色於今似杏花。這首詩,幾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詩人的人品和氣節。

而八大57歲還俗後,其詩文的風格特點則呈現出以「無懼為勝」,大膽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這一時期八大有許多真知灼見的詩文湧現,如《書法山水冊》的題識之中,就有「畫法兼之畫法」兩節題文,而「書法兼之畫法」的明確提出,則是前無古人的。

可以認為八大山人晚年藝術上的傑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後期詩文風格特點的轉變是密切相關的。正如八大在《書法山水冊》中一節題識反問:「文章非人間世之書畫也耶?」八大晚年詩文的突出特點,就是建立在其藝術觀與人生觀相互統一的基礎上,這也正是八大晚年詩文的精髓。

行草書唐詩

引首【釋文】安晚。少文反所遊履,圖之於室,此志也。甲戌夏至退翁先生屬書 八大山人 【鈐】黃竹園(白文方形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形印)

瓶花 【花押】個相如吃【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玉蘭 【款】 八大山人 【鈐】禊堂(白文長方形印)

山水 【題識】向者約南登,往復宗公子。荊巫水一斛,已涉圖畫裡。八大山人畫並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竹石 【款】 八大山人【鈐】個相如吃(白文方形印)

鱖魚 【題識】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河。更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八大山人畫並題 【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禊堂(白文長方形印)

鳥石 【款】黃竹園畫 八大山人【鈐】黃竹園(白文方形印)

荷花 【花押】個相如吃【鈐】在芙山房(白文方形印)

貓 【題識】林公不二門,出入王與許。如公《法華》疏,象喻者籠虎。八大山人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荷花小鳥 【花押】個相如吃【鈐】在芙(白文長方形印)

葡萄 【花押】個相如吃 【鈐】艾(朱文長方形印

小魚 【題識】到此偏憐憔悴人,緣何花下兩三旬。定昆明在魚兒放,木芍藥開金馬春。八大山人畫並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巨石 【題識】聞君善吹笛,已是無蹤跡。乘舟上車去,一聽主與客。八大山人題【鈐】可得神仙(白文方形印)

瓜鼠 【款】黃竹園畫 八大山人【鈐】可得神仙(白文方形印)

花 【花押】 三月十九日 【款】 八大山人【鈐】個相如吃(白文方形印)

芙蓉 【花押】個相如吃【鈐】忝鷗茲(朱文長方形印)

水仙 【款】拾得【鈐】何園(朱文方形印)

雙禽 【花押】個相如吃 【鈐】艾(朱文長方形印)

水仙 【花押】個相如吃【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書法【鈐】在芙山房(白文方形印) 八大山人(白文方形印)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鑑藏印】 武林袁氏春圃珍藏印泥門寶秘

鵪鶉 【題識】竟作一日談,胸懷若雄雌。黃金並白日,都負五坊兒。甲戌重陽八大山人畫並題【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山水 【題識】蓬萊水清淺。為退翁先生寫 壬午一陽之日拾得 【鈐】八大山人(朱文無框屐形印) 拾得(白文長方形印)

八大山人以繪畫逃避和抗議自己的命運,孤獨、寂寥、清冷、傲岸,不僅將筆墨張力發揮到了極限,而且抵達了人畫合一。

在其極簡、極淡的形式背後,是一張拉滿的弓,數百年引而不發。

後人學其畫,至多學到皮毛,難以望其項背,更無從抵達其畫道之微奧。

他是徐渭之後另一座傲然的孤峰。

哈姆雷特王子曾有過驚世的發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就明皇室遺民朱耷的結果看,他在清朝初年就以其鈍禿的畫筆給出了答案。

這個半僧半道、半哭半笑,失去了水、土和空氣,身心均無所附麗的前朝貴胄,最終在繪畫中找到了生命的根脈和依託,成為永存於藝術星空的「王子」。

其繪畫取法於法常、陳淳、徐渭的造型筆墨,對客觀物象(花鳥魚蟲果蔬等)進行大膽誇張或簡化,以凸顯其強烈、噴薄的生命意志,創造了堪稱睥睨萬古的藝術形態。

既展示了繪畫的純粹性與個人性,又呈現了水墨本身的力量——一種可以和米開朗基羅的石頭相比肩的力量。

就其文本而論,可謂滴水藏海,把無限秘密留給了觀眾,留給了時間。

後人缺少化腐朽為神奇的稟賦、孤憤悽苦的境遇和超群絕倫的材質,如何去追隨他的步調與心靈。

縱然青春揮筆,皓首案頭,學來學去,也只能徒具形式,全無他半點魂魄氣象。(李恢弘執筆)

行楷臨《興福寺半截碑》 (冊 ・廿頁)

行草書白居易《北窗三友詩》 (三頁)

行草書臨黃道周尺牘 (兩冊頁)

草書耿湋《題清源寺詩》 (軸)

行楷書《臨河集序》 (冊頁)

行楷節錄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冊頁)

行楷書孫逖《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山水詩》 (冊頁)

行楷書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 (冊頁)

行楷書張九齡《題畫山水障詩》 (冊頁)

行楷臨王寵書閻防《夕次鹿門山作詩》 (冊頁)

行楷書曾鞏《山水屏詩》 (冊頁)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所有者)

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藝術史:

目刻薦書

China: A History in Objects (British Museum),

中國:藝術歷史

英文原版

包郵(除偏遠地區)

這本書介紹中國歷史,讓我們對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有了新的認識。共6章節,按時間順序排列,通過藝術、文物、人物和地點,以及精心挑選的對象和藝術作品,把今天的中國與國際上的過去聯繫在一起。

從最早的考古遺蹟和儀式,到文字和國家的發展,再到帝國的出現,作者把中國從古代文明轉變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有影響力的經濟,與歷史上的評論和文化寶藏聯繫在一起。

價格親民。352頁,印刷精美。

書的模樣:

內頁範例:

掃碼購買:

原標題:《哭之,笑之 | 八大山人(朱耷)作品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八大山人朱耷向你翻出一對白眼,價值1.187億,畢竟是皇帝的世孫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還是舊山河八大山人——朱耷朱耷(1626—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明朝宗室,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第九世孫與崇禎皇帝同輩祖父、父能詩善畫他八歲即能詩,善書法漢族,江西南昌人看過八大山人的畫嗎?
  • 將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推向高峰的藝術大師八大山人朱耷
    晚年署款將自己的號「八大山人」四個字以草書體連綴寫,似「哭之」、「笑之」,藉此暗寓他面對富於戲劇性變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無奈的感慨之情。他與同為明遺民畫家的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僧」。書法宗王獻之、顏真卿,淳樸圓潤,自成一格。朱耷中晚年,在書畫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 朱氏皇帝一族後代子孫筆墨最頂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濤
    現今所看到的這件「作品」,嚴格來說,並不是書法,而是一件傳說中的「紅崖天書」,有人譯為「伐燕詔檄」,目前在貴州安順,留此存照。明世宗朱厚熜書法相對來說,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二位主要寫行草小字,崇禎皇帝則喜歡寫大字,頗見大家風範,可以看出師法朱熹。宋代大儒朱熹書法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實,他的大字很有分量,對王鐸等人都產生過很大影響。
  • 現場|「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在南昌重看其寫意緣起與影響
    以簡筆大寫意影響中國畫史三百多年的八大山人是中國文人畫史上的一座高峰,經歷了明清巨變的他,筆下「墨點無多淚點多」,既有疏曠清遠的飄零之荷,厚重蒼渾的古勁之樹,也多「白眼向天」的倔強之作,他在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連寫,取「哭之笑之」之意。八大山人何以在中國畫史上有著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荷花作品其實隱藏「強治王權」,你看懂了嗎?
    圖3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2八大山人,原名朱耷(dā)( 明末淸初人,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傳綮等(朱耷是別名非常多的畫家之一。圖4 八大山人款識朱耷六十歲時稱「八大山人」,畫中題款多把「八大山人」四字連體豎寫,看起來像極了「哭之笑之」是其哭笑不得的自喻。
  •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八大的大寫意花鳥畫從青藤、白陽一路而來,而更富空靈、野逸之美。在計白當黑,虛空容谷上,八大以少敵多,極其嫻熟地運用意象語言,最大限度地把空間布白、書法和印章的視覺作用利用起來,物象雖少而納乾坤,落筆寥寥而畢意態。
  • 朱元璋的血脈後人,翻白眼的藝術創作者:八大山人——朱耷
    飽嘗亡國之恨,一生清貧孤憤的朱耷,如果穿越到現代各個知名拍場,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如此熱烈的追捧,會作何感想?生前窮困潦倒,死後盡享哀榮,難怪朱耷對自己所處的時代頻繁的翻白眼~~朱耷是朱元璋的血脈後人,生於明末天啟六年(1626年)。崇禎十七年,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的時候,朱耷19歲。作為明朝的宗室子弟,看到王朝瞬間傾覆,大廈崩於眼前,清兵對宗室追殺滿門抄斬。
  • 6272萬,世界畫壇史上最貴一隻鳥,讀懂八大作品你需要強大的內心
    蘭亭書畫解讀/文世界畫壇史上最貴一隻鳥6272萬,讀懂八大山人作品你需要強大的內心。似哭非哭,似笑非笑,三百多前一位孤苦而睿智的靈魂就告訴我們。從他的畫作中道盡很多大學問。讀懂八大山人作品需要你強大的內心。身世支離,畫面怪異,禪偈般詩文,天書樣題款,沒有強大的內心,很難讀懂八大作品中的學問。
  • 清"四僧"高清大圖作品全集欣賞,值得收藏!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
  • 「笑哭」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表情符號之首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表情符號(emoji)包括「愛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號「笑哭」以21.25%的發送量比例雄踞榜首。全球最大輸入法公司Kika在北京最新發布的大數據報告《Emoji,新世界語的崛起》,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Emoji使用行為進行研究,顯示「笑哭」穩居全球最受歡迎的表情符號之首。
  • 2016年度表情盤點:「笑哭」霸佔表情符號之首
    2016年度表情盤點:「笑哭」霸佔表情符號之首  執劍寫春秋 • 2016-12-07 08: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