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書畫解讀/文
世界畫壇史上最貴一隻鳥6272萬,讀懂八大山人作品你需要強大的內心。
似哭非哭,似笑非笑,三百多前一位孤苦而睿智的靈魂就告訴我們。從他的畫作中道盡很多大學問。讀懂八大山人作品需要你強大的內心。身世支離,畫面怪異,禪偈般詩文,天書樣題款,沒有強大的內心,很難讀懂八大作品中的學問。
也不要問八大山人是哪八大。八大山人只有一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耷。
朱耷,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朝宗室寧王朱權後代,從小隨父薰陶,八歲能詩能畫,善書法,精繪畫。
有人用一句聯概括八大的人生:生於帝王宗室之家,長在皇朝陷落之後,曾是天皇貴胄之子,變為殘山剩水之身;為了求生,裝聾作啞,隱姓埋名,出入佛老,結果卻非僧非道;中過秀才,做過和尚。或曰高人,或稱狂士,忽隱世,忽玩世,時而清醒時而迷狂。最後索性「不名不氏,惟曰八大"「人莫識也」,成為以賣畫為生的畫家。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秉承著父輩祖輩王族宿命,他意氣風發地在大明最後行將沒落的年代中成長,15歲時就不顧王室只身世襲勳爵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並靠自身能力一舉高中秀才。這讓他除去"統鑾」(家族)族名後又多了一個"賜名":朱耷。
1644年,崇禎帝吊死煤山,大明這一輪曾經璀璨圓滿的明月就此墜落,八大山人只有十九歲,生活的序幕才剛剛開始。天崩地裂,只有這四個字才能形容他的全部感受。從那一刻起,他不再開口說話,他要化作一顆心,無言無悔地燃燒儘自己鮮華的生命。
從他的畫中就能看出很多墜石,似倒非倒,小鳥畫得孤身獨影,有人看他所畫的動物眼晴都是翻白眼的,從這些一點一畫。深,落就令人頓生利刃鑽心般的痛感。孤藤落月成為八大山人心象永恆的訴說。
也許是祖先的餘萌,也許是上天的恩賜,清朝對明室存餘見一個殺一個的宗族滅絕政策下,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逃亡之中才奇蹟般話下來。
「愧矣!微臣不死,哀哉!耐活逃生」。他用這血淚交並的對聯記述下他生死劫難中慘痛心情。
為了生存,能且只能割斷舊有的一切,改天換面,這是一場思想,性情,人格的裂變,對於20歲的年齡來說,這一變不亞於翻天覆地的朝代變革。這是他心靈世界的變革。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內心強大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老人與海》裡的那位老人,他一連84天沒有打到魚,但一直沒有放棄,在第85天的時候,繼續航海遠行。打到魚是他的目的,但是打魚的過程,卻是他的使命。
老人一生都和大海相伴而行,每天風雨無阻,按時出海。他是孤獨的,所以他會每天跟自己對話,跟路過的小鳥說話。手受傷了,他跟自己的手說:「你怎麼樣了?今晚我會為了你,多吃點東西。」小鳥落在了他的桅杆上,他跟鳥兒對話:「你好啊,這是你第一次出遠門嗎?」你看,這就是海明威的高明之處。短短幾行字,將孤獨刻畫的深入骨髓。
但老人的孤獨並不在於沒有人可以聊天,而是在於沒有人懂得他的這份孤獨。他喜歡和男孩一起出海,他只有男孩一個朋友,但是男孩的父母看他打不到魚,就不讓他跟著老人的船了。
八大山人變成了和尚,變成了瘋子。他朋友邵長蘅一語道破:"山人胸中汨浡鬱結,別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溼絮之遏火,無可如何,乃忽狂忽喑」。
他說:出家的目的在於"欲覓一個自在場頭,全身放下,去過一種門外不必來車馬的出世生活」。於是他努力參禪,有時也達到「淨幾明窗,焚香掩卷,每當會心處,欣然獨笑,脫去形跡,烹苦茗,賞章文」。
他法名傳綮,自號刃庵,這個名號讓我們看到他心中的矛盾和掙扎。一位名叫裘璉的士子曾去拜訪他,寫了一詩:"蘭若千峰外,尋幽此數過。溪聲咽石細,樹色抱雲多。入座馴鷗鷺,臨窗冷薛蘿。忽聞鐘磬罷,觀世意如何?」這句「觀世意如何」道出了八大此時做僧人,但做不到物我兩忘,開始把目光投注到滾滾紅塵之中。
生存不再是問題之下,生存的意義,價值是八大在思考的人生問題。十餘年中,八大一直在問自己:「我是誰?我生為何事,我死為何求"?49歲那年,他請友人黃安平畫像,自題為《個山小像》。這幅畫像顯出他異出尋常的喜愛,一直到死,三十餘年長隨其身,須臾不離。「個山"為號,個,無多,獨大。
在他心中懷想那立志光復大宋河山的鄭思肖,而不能有任何實際的行動,多年的參禪悟道,於家國何補?於社稷何益?他反思著,自責著,痛苦不堪的追問讓他對自己生存價值全面否定,於是他再次瘋癲。
他朋友邵長蘅在《八大山人傳》中記載:他撕碎了自己的僧袍,一把火把它燒成灰燼,然後步行二百裡路,走回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南昌。他東奔西跑,狂亂穿行大街小巷,哭著,笑著,舞著,唱著,仿佛在黑暗中被拘禁很久的囚徒,一下子看到陽光,看到自由,他用這種極端方式解放他的心靈。
瘋狂過後,他蓄髮還俗。繞了一圈,回到自己家鄉,人生的軌跡又回到原點上。之後,他開始自號「個山驢",「吾為僧矣,何不以驢名?」並刻印:「技止此耳」。明明白白告訴世人,「此驢者,笨驢也,黔驢技窮也"。
夢醒時,他非僧非道非儒,就是個以"驢」名的賣畫為生的畫師。
八大者,是「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由圓中一點到皆我為大,由最小而為最大,透露了思想巨變,這是放下一切之後頂天立地的感覺,從八大的作品中終於找到他的精神歸宿。他說:客問短長事,願畫鳧與鶴,鳧頸極短而鶴頸極長,但都無礙於其生長,所以長短並不重要,關鍵是順乎自然之性。他還說:「小臣善謔宗何處,莊子圖南近在茲。"他宗奉的莊子之道,不需求諸於外就近於自己心中。就自然體會有容乃大,讓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
他把自己的名號為八大山人,他把自己的畫室叫做「寤歌草堂,寤歌者,醒後的歡歌也。這就是他生命中最為縱肆的時期,由巧返拙,歸真返璞,漸臻純熟。他用旺盛的生命與抱樸守約的心境,內外合一,構建起人生與藝術之境。
八大山人《歲寒三友圖》手卷在北京九歌拍出1.68億元。
八大山人《竹石鴛鴦》立軸在杭州西泠拍賣出1.87億元。
八大山人《孤禽圖》拍賣6272萬元,是世界畫壇最貴的一隻鳥。
八大山人是近代寫意畫的宗師。很多近代大寫意畫家沉迷他的作品,從他的作品中讀懂很多哲理,吳昌碩,張大千,齊白石等大師都去研究他。如果你能讀懂八大的作品,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如果你能讀懂,也就會感到會心一笑。歡迎下方留意評論。
以上為蘭亭書畫解讀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多精彩文章】
書畫家最忌諱送字畫,聽到說最近忙,我會記得,你還是別求了
二位大師扛上了,某人只學到我的皮毛就成名,我從來就沒學吳昌碩
當年背叛中國的網壇天才,胡娜高調回京開畫展,網友:還有臉回來
人美但字很醜,網友:為啥拜醜書大師?專業人:醜有醜的理由
這些奇葩搞笑書法該規範了,網友:要整改,創作者:欣賞水平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