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朱耷向你翻出一對白眼,價值1.187億,畢竟是皇帝的世孫

2021-01-08 宛若清兮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還是舊山河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

明朝宗室,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第九世孫與崇禎皇帝同輩

祖父、父能詩善畫

他八歲即能詩,善書法

漢族,江西南昌人

看過八大山人的畫嗎?

看過就會對他的各種動物翻白眼的獨特形態留下印象

並揮之一笑,繼而揣摩許多

看他白眼朝天的動物

覺得他好狂狷

聯繫他亡國背景

命途多舛

頓時覺得你和他心意相連

其實呢

他的畫不單命運的寫照

更多是禪意的參透

人家也是畫畫天才

並不是單純的標新立異

他的畫美學意蘊濃鬱,藝術感強烈

給人美的體驗深刻

簡、素、雅、清,空,

美的前提是真

美是一種人生態度

美是一種深情投入

美是一種愛的關照

美是對生命的敬畏

美在畫本身

悲在身世

齊白石曾詩云:「青藤雪個遠凡胎,雖老衰年別有才;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

張大千曾在其《荷花卷》上題曰:「八大山人無上之寶。」

餘秋雨說:「八大山人的畫裡有讓天地為之一寒的白眼。」

舊山河,引人淚,末世悲。

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

也就是清朝順治元年

滿清入關,明朝滅亡

明朝皇帝朱由檢,在萬歲山上自縊身亡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

朱耷作為皇親貴胄

族中90多口人成刀下亡魂

事變之時

朱耷與母親、弟弟

深居山中,才免於大難

父、妻、子,已病逝

那年朱耷19歲

國破,君亡,家敗

回看血淚想和流!

愧矣!微臣不死,哀哉!耐火逃生。

他從心底發出絕望的喟嘆

替他想一想

風華正茂

沒有了親人,沒有了伴侶

身心怎樣的創傷難撫

怎樣的刀山血海

僧與俗,畫亦詩,意難平

擺在朱耷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

要麼死要麼活

清順治五年,1648年

悲戚無力的朱耷

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

世間無門

只能遁入空門

空門再空

也釋化不了憂憤

畫畫吧,寺廟裡的瓜果梨棗

貓一幅狗一幅,鳥一幅魚一幅

簡樸又充滿生機

一隻半空孤鳥

一條水底孤魚

一頭山間野鹿

一雙了無生趣的鵝

畫作簡潔、縹緲、流動、玄遠

以水墨寫意

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

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

寫字和畫畫一樣需要審美

他的字簡化了勾,沒有繁瑣、炫技和媚態

坦坦蕩蕩,緩緩而行,氣息好,書品高

殘山剩水身,零落種瓜人

到了三十六歲那年

朱耷棄僧入道

南昌創建了青雲譜道院

不知所為何

僧是皈依?

道是放下?

「一衲無餘

吾侶徙耕田鑿井」

49歲那年的五月初七,

他請友人黃安平畫像

孤苦無依的一生

讓他略顯滄桑

面容清瘦,神色篤定,

黯然的目光中透出堅韌

和一絲令人不易察覺的負累

剩下的都是才氣和禪意

題在《個山小像》上的一段話,可以看出他的禪系:

「生在曹洞臨濟有,穿過臨濟曹洞無,洞曹臨濟兩俱非,羸羸然若喪家之狗。還識得此人麼?羅漢道底。」

據此自述,他的禪學修養乃來自於曹洞和臨濟兩宗。

「曹洞宗」由洞山良價和曹山本寂開創

「臨濟宗」由黃檗希運和臨濟義玄開創

出家幾十年,八大山人以此完成了參禪悟道的心路歷程

但是「人在北鬥藏身,手挽南箕作簸」

面對自己的畫像審視自我的時候卻發現,

曹洞也好,臨濟也好,

能讓自己的心靈得以片刻休憩,卻不能永久安放

奉佛而疑,奉道而惑,這疲憊不堪、彷徨無依的人是誰?誰又是我?

八大山人落款有人說像笑之有人說像哭之

遺民淚,故國情,來時路

熙十九年(1680年)初春

離家幾十年後的他

「發瘋似的」撕碎了自己的僧袍

一把火把它燒成灰燼

隨風吹散

從臨川徒步走回南昌

一百二十公裡地

向家的方向

不知道是何種力量指引

非僧非道

半生已過

家仍舊是心的方向

回家以後的日子還長

以「驢」為名,賣畫為生

世俗的角度說

「驢」不是好話

但在禪宗經典裡,卻屢見不鮮,

宋靈峰克文則用「江西佛手驢腳接人,和尚如何接人」之說。

可見「佛手驢腳」為江西禪客的特稱

八大山人的一些行為,與「狂禪」不可分割,狂禪也是臨濟禪的特色之一

「未幾病顛,初則伏地嗚咽

已而仰天大笑」

「或鼓腹高歌,或混舞於市

一日之間,顛態百出。」

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阮籍的青白眼是他捍衛精神世界的一個武器

八大山人的白眼翻在自己作品裡

空白的畫紙之上

它們每一個都在

肆無忌憚地翻著白眼

赤裸裸地展現著

朱耷之孤魂

因他的人格魅力注入不一樣的特質

孤傲自守、高標獨立

即便、醉過、癲狂過

依然不會輕賤自己

在他的畫中,依舊可以給世界一個白眼

縮著脖子的野鴨、毛茸茸的水鳥、肥嘟嘟的鵪鶉、安靜的翠鳥、倦怠的白頭翁

它們常作出獨立狀,翻著白眼,仿佛入定

或者蹲在大石頭上,

注視著水裡的遊魚,做思考狀,

仿佛作者的自況,滑稽且孤寂。

也可以從中體味到他對世事的認識:

這個世界充滿了畫意

但也潛伏著不安

一個人不會因為身世悲悽就能成為藝術家

一位藝術家人會因為生活環境經歷而影響藝術風格

窮而後工固然,天賦與環境薰陶也是重要的因素

所以他的畫不止是個性的展現,身世的述求,更多的是審美天賦,藝術的天才,參禪的悟性

簡單的筆勢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與本質之美

餘白、殘破、極度的單純、誇張

暗示出存在,喚起宇宙意識

透著中國藝術美學之中「單純」的含義。

行於簡易閒淡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

幽深自覺塵氛遠,閒淡從教色相空

「行年八十,守道以約。」

他的名字朱耷,

朱字去掉牛則是八,

耷字去掉耳則是大,

不再執天下的牛耳——竟然是個拆字遊戲。

從他並沒有遭受文字獄來看,清朝領導還真沒文化

公1705年

八大山人猝然長逝,享年80歲。

從他的年齡

也可知他的心境安詳

當八大山人回顧自己的一生,「守道以約」是他一生的堅持。

心若沒有「人道」破爛不堪的人生路怎麼前行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生於帝王宗室之家,長在皇朝陷落之後;曾是天皇貴胄之子,變為殘山剩水之身;為求人道,出入空門,非僧非道;做過和尚、當過道士,或稱狂士,或曰高人,忽隱世,忽玩世,真清醒假迷狂,不名不氏,惟曰八大,浪跡塵埃中,人莫識也

「青山白社夢歸時,可但前身是畫師。記得西陵煙雨後,最堪圖取大蘇詩」

附:八大山人朱耷畫作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87億元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立軸 紙本 成交價840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鷲梅花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5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圖 成交價6272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群雁鳴集圖 水墨紙本 嘉德2010秋拍 估價450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畫眉、行書七絕鬥方 立軸 水墨紙本成交價1130萬元畫眉

清 八大山人 黃雀圖 草書合璧 立軸 紙本 成交價1207.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松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2243萬元

相關焦點

  • 朱氏皇帝一族後代子孫筆墨最頂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濤
    明世宗朱厚熜書法相對來說,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二位主要寫行草小字,崇禎皇帝則喜歡寫大字,頗見大家風範,可以看出師法朱熹。宋代大儒朱熹書法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實,他的大字很有分量,對王鐸等人都產生過很大影響。崇禎皇帝還有一方著名的花押印,對於現代籤名設計,有非常大的影響。花押印的釋文有幾種解釋,大多數人傾向於認為是「朱由檢」三字精心搭配組合而成。
  • 哭之,笑之 | 八大山人朱耷作品集
    江河水閔惠芬 - 江河水--閔惠芬二胡獨奏每一幅都極具個性,畫中的青白眼、蜷縮的鳥、傲然屹立的荷花,傳神至極。藏在畫中的孤寂、高傲和憤世嫉俗,亡國異鄉的遺民之情,盡隱於畫中。他是八大山人(朱耷)。朱耷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 八大山人的畫者東西影|史上最貴的鴛鴦,為何1幅畫可以賣1個億
    2010年12月13日,在西泠的秋拍上,這幅《竹石鴛鴦》以1.187億元的成交價,創造了歷史新高。此畫從藝術創作的選材、構圖、表達等都傳達出深刻的適意自然、無拘無束禪學思想,以及禪宗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忘我之境。可想而知,此畫作者的禪學修為,非同一般。才有如此渾厚的工筆,畫出如此渾然天成的畫作。
  • 將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推向高峰的藝術大師八大山人朱耷
    《蘭亭序》《蘭亭序》軸,清,朱耷書,紙本,行書,縱174.5釐米,橫52.1釐米。此軸為朱耷節錄《蘭亭序》,內容有些微差異,如「暮春」後省略「之初」二字,「此地有」寫為「此地迺」等。《手札》《手札》冊,清,朱耷書,紙本,7開1跋,縱24.6釐米,橫15.1釐米。(不等)(朱耷《手札冊》釋文)。此冊集朱耷所書信札十三通裝裱成冊,故又稱《十三札》冊。
  •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此圖為朱耷71歲所作。全幅景致簡潔,繪一隻白貓蹲於石巔上拱背縮身,與山石渾然合成一體。它閉目養神,全然無心觀賞四周荷花、蘭花等俏麗的景致。
  •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荷花作品其實隱藏「強治王權」,你看懂了嗎?
    如若不甚了解八大會覺得他筆下的鳥魚等動物「白眼向人」、「獨腳站鳥」非常怪異,但若是深入了解了八大這個人,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再自然而然不過了。02 八大崎嶇的一生圖3 八大山人荷花作品-2八大山人,原名朱耷(dā)( 明末淸初人,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傳綮等(朱耷是別名非常多的畫家之一。
  • 朱元璋的血脈後人,翻白眼的藝術創作者:八大山人——朱耷
    2010年的杭州西泠印社秋拍,八大山人1705年作《竹石鴛鴦》立軸3500萬元起拍,終以1.18億元成交。同年12月,北京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夜場拍賣,八大山人的《孤禽圖》以6272萬元成交,號稱史上最貴的小鳥。
  • 自稱「多爾袞十世孫」,身穿黃袍鬧火車站:你們都是奴隸,他是誰
    1912年,滿清末代皇帝溥儀在革新勢力和滿朝文武的逼迫下,籤署退位詔書,自此宣告綿延276年的江山國祚,正式滅亡,而經過數十上百年的軍閥混戰和反侵略戰爭,國家重新一統,祥和安定,國富民強,昔日自恃血脈高貴,風光無限的滿清的皇族後代們,也徹底失去了往日身份光環,淪為普通人。
  • 小夥畫畫「不正經」,畫中人都在翻白眼,畫風另類被網友稱讚
    比如說傳統繪畫,你肯定想到的都是那種古香古色意境高遠的古畫,但即便是「古畫」,在如今也有「古畫」的潮流,一個精神的藝術小夥就專門在家自造「古畫」,他造的「古畫」還在網上風靡一時,你想要看看嗎?王斌繪畫把眼睛畫成「翻白眼」模樣的風格,實際上也不是王斌所開創的,早在明末的時候有個叫朱耷的繪畫大神,就是開創「翻白眼」這種另類畫風的鼻祖,他畫的什麼老鷹鴨子之類的小動物,都是酷酷地翻著白眼藐視一切,就連後來的齊白石也曾深深痴迷於這種畫風
  • 阿布離了,187億美元怎麼分(圖)
    阿布離了,187億美元怎麼分  離婚協議成機密只知保住切爾西  俄羅斯首富、英國切爾西足球隊老闆羅曼·阿布拉莫維奇正式離婚的消息14日佔據了英國各大小報紙的重要版面。在去年和23歲美女模特傳出緋聞、繼而否認離婚傳聞後,阿布終於在3月13日發表聲明,證實和妻子伊莉娜已在俄羅斯離了婚。
  • 中國畫裡的魚文化:愛畫白眼的八大山人,筆下的魚透著一股子不屑
    藻魚圖《藻魚圖》被收藏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此畫高有1.4米,畫的是一隻大鯉魚躍出水面的瞬間,寓意「跳龍門」。八大山人《魚》八大山人朱耷的魚就更有趣了,他筆下的生物總愛翻白眼,這幅《魚》,畫面完全沒有其它背景,單單繪小魚一條,肚白脊黑,眼大嘴尖,眼珠子向上翻,依舊是朱耷筆下特意的那一股子不屑的表情。畫面上端題款:「到此偏憐憔悴人,緣何花下兩三旬。定昆明在魚兒放,木芍藥開金馬春。」
  • 6272萬,世界畫壇史上最貴一隻鳥,讀懂八大作品你需要強大的內心
    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耷。朱耷,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朝宗室寧王朱權後代,從小隨父薰陶,八歲能詩能畫,善書法,精繪畫。有人用一句聯概括八大的人生:生於帝王宗室之家,長在皇朝陷落之後,曾是天皇貴胄之子,變為殘山剩水之身;為了求生,裝聾作啞,隱姓埋名,出入佛老,結果卻非僧非道;中過秀才,做過和尚。或曰高人,或稱狂士,忽隱世,忽玩世,時而清醒時而迷狂。
  • 八大山人畫的這些貓,你見過嗎?
    八大山人《貓石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八大山人《貓石圖》八大山人《貓》八大山人《貓石圖》朱耷,牛石慧 《貓雀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