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載入人類歷史的一年。
截至4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患者突破160萬人。其對世界的深刻影響,不亞於一場世界大戰!
有人說,這場疫情像照妖鏡,人性的各種陰暗面被暴露無遺。
其實,我們拋開道德層面的評判,單純從人性原始本能的角度去分析,疫情中出現的種種令人「匪夷所思」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人類最原始的本能:活著。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話題。疫情之下,重讀餘華經典著作《活著》,品讀出新的別樣內涵。
《活著》是著名作家餘華的代表之一,講述了農村人徐富貴在歷史大潮中,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等社會變革,徐富貴的人生不斷發生的變化:年輕時,他流連於賭場和妓院,最終輸光了家業,父親被他活活氣死。在生活掙扎與窮困中,母親患病去世,妻子患上軟骨病離世,兒子被醫生過量抽血致死,聾啞女兒死於難產,偏頭女婿在工地意外死亡,外孫又因為飢餓吃豆子撐死,最後剩下他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1994年,由鞏俐、葛優主演,改編自小說《活著》的同名電影《活著》上映,引起巨大轟動,豆瓣電影長期評分高達9.4分。
《活著》主題和內涵,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內容荒誕,有人認為內容太真實悲慘,還有人認為過於消極沉重。這些爭論,都掩蓋不了《活著》的巨大文學價值和人文內涵—先後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1998年)、臺灣《中國時報》10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4年)、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2年),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本書的書名雖然叫《活著》,但整本書全程卻被「死亡」的氣息所貫穿。七組不同的死亡,濃縮了不同人的命運與人生:
家珍之死。家珍是徐富貴的妻子。她本來是鎮上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一直對富貴這個「浪子」不離不棄。這位堅強的女子,先後遭遇了丈夫的放蕩背叛,兒子的死亡,女兒的死亡,這些都沒有壓垮她。最終,她得了不治之症—軟骨病,死於疾病。
鳳霞之死。鳳霞是徐富貴的女兒。這個可憐的孩子,小時候因為一場大病變成了聾啞人。而後,福貴為了能夠供有慶讀書,將她送給了別人家。在經歷這些苦難後,鳳霞嫁給了殘疾人二喜,過上了安穩甜美的日子。但在最後,她卻因為難產死去。
有慶之死。有慶是徐福貴的小兒子。這個倔強活潑而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心思細膩,心懷熱望,他愛他聾啞的姐姐,愛他飼養的小羊。可是,有慶還是死了。醫院為了給產後的縣長女人輸血,活活抽乾了這個可憐孩子身上的血。
二喜之死。二喜是徐富貴的女婿。二喜是個偏頭殘疾人,他為人實在,在城裡幹搬運工。娶了鳳霞後,夫妻恩愛。在鳳霞難產時,一再給醫生要求先保住大人。造化弄人,醫生最後沒保住鳳霞,而是給他留下了兒子苦根。最後,二喜在工地遇到事故,被兩塊石板活活擠死了,臨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苦根之死。苦根是徐富貴的外孫。這個可憐的孩子,一出生母親鳳霞就死了。四歲的時候,父親二喜死於事故。跟著富貴生活的他,因為家裡窮,從來沒吃飽過。一天生病,富貴給他煮了一鍋豆子,苦根就這樣吃豆子自己撐死在了家中。
春生之死。春生是徐富貴的朋友。兩個人因為被國民黨抓壯丁相識,後來富貴回到了老家,春生則被俘後參加了共產黨。再後來,陰差陽錯,為救春生的女人,醫生抽乾了富貴兒子有慶的血。文革爆發後,熬不住折磨的春生最後死於自殺。
富貴父母之死。徐富貴父母死亡的過程,在本書中並沒有特別重的筆墨。但無論是徐母在窮困中沒錢救治死去,還是徐父蹲在糞缸上一頭栽下去氣絕身亡,其背後的誘因,都是因為徐富貴的敗家—輸光了整個徐家的家產,從富裕跌進貧窮。
《活著》用波瀾不驚的筆法,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在讀者內心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思緒。它讓讀者深深感悟到: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活著。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作者餘華在書中寫道:「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疫情之下,無論是白衣天使救死扶傷,還是凡人百姓努力求生,都昭示著一個樸素而直觀的真理:命運很難改變,生活的磨難永無休止。我們應該學會在努力奮爭中,與生活講和,與命運友好。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或許,這就是《活著》給我們最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