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公布了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今天又公布了4月份的M2數據。我們已經寫過宏觀分析的邏輯,懂的人應該都知道水是怎麼流出來的,又會往哪個地方流。在知道了原理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咱們就是跟蹤每月、每季度的央行報告,看看水流到哪裡了,從而判斷哪些資產會不會漲,這才是實戰性質的經濟學分析。
我們先看下基礎數據,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貸款等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這什麼意思呢?通俗地理解就是說央行每放1塊錢的水出來,通過銀行不斷放貸擴大,有3.5個人去借了這1塊錢。我們知道,央行放出來的水,只有企業願意去貸款,投入生產經營,經濟才能有活力,否則放出來的水,沒有人願意貸款,那麼水就是死水了。那3.5個人去借效果算好嗎?
我們對比下美國一季度的數據,美聯儲一季度投放了約1.6萬億美元流動性,貸款增長約5000億美元,1美元的流動性投放對應0.3美元的貸款增長。你看看,人家美國央行放出1塊錢,卻只有0.3個人願意去貸款。可想而知,他們的經濟活力肯定是萎縮的,至少是遠沒有我們好。歐洲呢?歐洲是1:0.4,和美國是半斤八兩。
再來看下第二個數據,3月份企業貸款利率為4.82%,較2019年底下降0.3個百分點。央行的1年期LPR指導降息0.3,5年期降了0.15。可以看出銀行間貸款利率基本跟央行的指導降息幅度差不多。這個什麼意思?就是央媽說我要降息,銀行和市場聽話程度怎麼樣的意思。這個可以衡量央行政策對市場傳導效率怎麼樣。
同樣我們對比下美國和歐洲,美國指導降息1.5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只降了0.17個百分點。歐洲指導降息0.5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只降了0.11個百分點。說明歐美都沒有我們央媽說話管用。
央行放水的小目標是,降低企業負擔,並積極貸款給企業搞活經濟。這兩個數據可以說明,我國實現小目標的程度要比歐美好一點。歐美受疫情的影響,企業沒有活力,放出來的水基本還在金融機構裡面空轉更多,而我們至少已經有很多企業願意去貸款,說明我們企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地進行。
我們再來看下4月份的M2數據,廣義貨幣209.35萬億,同比增長11.1%,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同比增長12.9%。這麼看來,4月份的數據就更好了,一方面貨幣更加寬鬆了,而貸款等社會融資同比也增長,寬貨幣疊加寬信用,說明央行放出來的水,企業願意去接納。這預示著什麼呢?預示著,接下去企業的效益也會慢慢變好,實體經濟將慢慢變好。
說得通俗點就是,我們央行放出來的水現在已經通過金融機構流到企業了,只要企業效益慢慢變好,接下來會慢慢流到老百姓的口袋裡。而企業實體代表的資產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股票,只要實體企業日子好過了,股市整體企業盈利會慢慢變好,那麼股市上漲就會有所期望。
當然,目前這一切還只是我們的預期,需要得到確切印證的還是要看GDP的數據,如果GDP恢復同比增長了,那麼我敢斷定的是經濟正式進入復甦的階段,那麼按照我們的資產配置原則,股市的好日子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