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草書詩卷,滿滿的書仙氣,詩與古文的結合,真是獨特!

2021-01-08 騰訊網

點這裡進入:書法研習院微店

王鐸草書《為葆光張老親翁書》詩卷,自署書於庚寅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縱30釐米,橫364.5釐米,唐詩五律八首。凡六十三行,共三百五十八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其書學古功深、風格鮮明、筆力雄強。

王鐸自言:「予於書,於詩,於文,於字,沉心驅智,割情斷欲,直思跛彼室奧,恨古人不見我,故飲食夢寐以之。」又云:「予此道將五十年,輒強項不肯屈伏。」其用心用力之良苦可見。

針對明代董書的流行,王鐸在《臨淳化閣帖並畫山水卷》中云:「擬者,正為世多不肯學古,轉相詬語耳,不以規矩,安能方圓。」王鐸在《臨古法帖卷》後自跋亦云:「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動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稚,易學故也,嗚呼!詩與古文皆然,寧獨字法也!」

此論頗具針對性,尤其是「今嫩弱俗稚」幾近抓住了董其昌書之弱點。王鐸用心於《淳化閣帖》,從古人處求筆勢結構,偏重雄強厚重,無疑是針對董書的氣薄力弱而有意為之。

如今諸多論明清之際書法者,都涉及王鐸與倪元璐、黃道周為天啟二年同科進士,相約攻書,扭轉時風。他們皆由魏晉入手,便是要以超「二王」的「古質」而反當時流行的「今妍」,稍前的張瑞圖和其後的傅山,其目標與風格有很大的一致性,從某種角度講,他們也都是要跳出董其昌之藩籬的。

全卷欣賞

釋文

杜詩 諸君作

步屧深林晚,開樽獨酌遲。仰蜂黏落絮,行蟻上枯梨。

薄劣慚冥隱,幽偏得自怡。本無軒冕意,不是傲當時。(《全唐詩.卷226_049》杜甫〖獨酌〗)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全唐詩.卷225_009》杜甫〖獨酌成詩〗)

鬥酒故人同,長歌起北風。斜陽高壘閉,秋角暮山空。

雁叫寒流上,螢飛薄霧中。坐來生白髮,況復久從戎。——馬戴(《全唐詩.卷555_020》馬戴〖汧上勸舊友〗)

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釆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寂寂然燈夜,相思—罄聲。——皇甫冉(《全唐詩.卷210_013》〖送陸鴻漸山人採茶回〗,作者為皇甫曾,誤作皇甫冉)

楚隔乾坤遠,難招病客魂。詩名惟我共,世事與誰論。

北闕更新主,南星落故園。定知相見日,爛熳倒芳樽。——杜甫(《全唐詩.卷234_016》杜甫〖寄高適〗)

惠子白驢(原詩為「駒」)瘦,歸溪唯病身。星(點去)、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崖蜜松花熟,山杯竹葉春。深(點去)、柴門了生事,黃綺未稱臣。——杜(《全唐詩.卷234_005》杜甫〖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

寄語楊員外,山寒少茯苓。歸來稍暄暖,當為斸青冥。

翻動神仙窟,封題鳥獸形。兼將老藤杖,持(點去)、(漏扶)汝醉初醒——杜(《全唐詩.卷225_040》杜甫〖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

官拜少常休,青緺換鹿裘。狂歌離樂府,醉夢到瀛洲。

古器巖耕得,神方客謎留。清溪莫沉釣,王者或畋遊。——黃滔(《全唐詩.卷704_066》黃滔〖寄少常盧同年〗)

庚寅九月十七日挑燈為葆光張老親翁書

洪洞王鐸

圖文來自網絡不代表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END -

相關焦點

  •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走向輝煌的標誌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走向輝煌的標誌中國畫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對意與境、形與神、感性與理性等關係的獨特的美學理論,尤其是在表現形式上,將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形式美感,成為具有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詩、書、畫、印結合,是中國畫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 覺羅·崇恩書法墨跡《與何紹基論書詩卷》
    崇恩與何紹基論書詩卷,紙本22×98cm,1857年,湖南省博物館藏。崇恩(?-1878),覺羅氏,字仰之。系滿清皇室。先後任山東巡撫、內閣學士等,為道、鹹朝重臣。工書,善畫山水。何紹基在其《東洲草堂詩鈔》卷十七至卷二十一中,與崇恩唱和的詩多達38首。釋文:學書雖小道,用意貴蟠糾。識必高於頂,妙迺應諸手。豪端一塵無,胸中萬卷有。涉獵精且富,寢食專而久。重如山嶽歭,迅似蛟螭走。畫莫添蛇足,剪應矜鶴口。心正筆則正,德厚福斯厚。自怡味頗真,傳世事亦偶。我書欠痩硬,所向遭挑垢。曾草盾鼻檄,未嘗缸面酒。技竦非折肱,指拙類駢拇。抱璞三十年,敬待文二剖。
  • [ 詩話 ] - 名山詩話 卷三
    因論蒿子詩至此,饒舌饒舌! 羅隱《帝幸蜀》詩「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地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明皇在禁中自稱阿瞞,累見唐人小說,蠻、瞞同音。 「鑿石養蜂休賣蜜,坐山秤藥不爭星。」賈島詩也。大學問,大經濟,不意於寒瘦詩人得之。 「中年早已傷哀樂,死日方能定是非」,亭林句也。
  •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和你一起穿越古文 領略字裡行間的魅力
    對許多人而言,在學習中華文化的道路上最害怕的便是遇到「背誦全文」這四個大字。然而,通常情況下,伴隨這四個字的「最佳拍檔」往往又都是拗口的長篇古文。自從酷我音樂青春陪伴大使張新成在《張新成·遇見詩》節目中為大家誦讀經典詩歌以來,便時常有聽眾粉絲髮出強烈的請求:「希望張老師可以在節目中誦讀語文課本中必背的長篇古文,帶大家一起「快速洗腦」!」於是,一直習慣於用行動來說話的張新成在聽聞消息後,便火速「上線更新」,在本期節目中為粉絲們帶來了《琵琶行》、《北冥有魚》這兩首經典必備詩歌古文。
  • 吟清雪月孤:詩之賈島與賈島之詩
    01 唐朝,詩朝唐代是「詩朝」,這不是說唐以前無人寫詩,唐以後無人賦詩,而是說詩歌在唐代,才有了真情實感而又朝氣蓬勃的面目。唐以前,甚至包含唐太宗那一朝的勳貴們,那是漸染了作賦寫文的習氣,詩中的用字倘若缺了正經正史來構築其「典雅」,便是故意去模仿鄉裡的民歌,要比他還「造作」。像《棗下何纂纂》,這本來是一首古歌,其詞曰「棗下何纂纂,榮華各有時。
  • 草書的根本是什麼?
    用白話文講,當解讀為:草書以點畫傳達書家的情感與性靈用筆的使轉作為草書創作的基本要素。從中可看出"使轉"是草書創作最基本要素,"點畫"是書家傳達主觀意識的橋梁。《書譜》又云:"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如果草書缺乏使轉,就不能稱之為草書了。因此,使轉是草書基礎,如果使轉不存,草書焉能立耶?何為"使轉"?使指縱橫牽挈,轉指鉤環盤纖。
  • 煙江疊嶂詩中謎 流傳千年現原跡
    作者:羅明端蘇軾(1037-1101年)一首《煙江疊嶂詩》,千古流傳,萬人吟誦,然而一卷民間收藏古人書跡《煙江疊嶂詩》的發現,把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提前了七百年,完全顛覆了原有認知與史籍文獻的記載。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造詣深厚,著有《東坡集》、《東坡詩話》等上百卷文集,流傳後世數千篇散文詩詞作品,不乏鴻篇巨作、經典詩詞、名言佳句等廣為人知。蘇軾也是史上知名書畫家,書法位列宋代四大書法名家之首,繪畫追求筆墨意韻與神形兼具,以豐富著述與文學藝術成就,奠定了北宋文壇領袖地位。
  • 書法作品 草書 宋 張舜民詩《村居》一一帶得寒鴉兩兩歸
    上圖是以張舜民的詩《村居》為內容寫成的草書作品。張舜民的詩如下: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寫這幅作品,只蘸了一次墨。筆的吸水吸墨性能較強,先蘸了水,然後再蘸一些墨。寫第一字的時候,濃談適中,越往下寫水份越多。
  • 《臺灣詩乘·卷三》(1921)
    著書甚多,有《閩中文獻》八十卷、《閩中舊事》十五卷、《東瀛筆談》四卷、《淳庵詩文集》十二卷,凡四十七種、八百六十餘卷,《福建省志》稱其著述之富,閩中古今人無有踰者。沒後,子孫不能守,俱致遺佚,唯詩文集抄稿尚有存者;剩馥殘膏,能不惋惜!  臺郡城樓曉望云:「郡郭蒼茫百物蕃,南臨渤臨北鄉村。煙涵海色藏鯤嶼,潮卷濤聲入鹿門。島上紅毛餘戰壘,津頭赤馬擁雲屯。百年兵革銷沈久,麗醮空聞畫角喧。」
  • 《臺灣詩乘·卷五》(1921)
    按泉南夏琳著《閩海紀要》,謂鄭延平晉封潮王,為他書所不載。琳字符斌,康熙時人,聞見較近,或有所據。惟是書久無刻本,餘得其稿,已為刊行。此詩六、七、八、九等首皆系時事,則開山、討番、練兵、採礦,為臺灣之要務也。  蕭山王□□中丞紹蘭,光緒二年任福建巡撫,有丙子巡臺初抵澎湖云:「乍經滄海到澎陽,島嶼青青水一方。奉使東瀛持虎節,安流南紀靖龍堂。
  • 林良童詩二首【誦:趙依晨】| 中外好童詩
    我不會 唱歌跳舞什麼的, 我表演的是 我這身美麗的羽毛 有多白! 這首小詩借白鷺鷥的自述,告訴我們鷺鷥鳥雖然不會唱歌跳舞什麼的,可她有牛背這個寬大的舞臺,可以自由快樂地把自己一身白羽毛盡情展露。讓讀者在直觀感受鷺鷥鳥的單純和快樂之餘,會發自內心地讚嘆自然的和諧以及平凡生活的一切美好瞬間。是啊,一隻小鳥尚且如此熱愛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地珍惜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呢?
  • 《抖音》多情眸落墨詩卷又幾鬥是什麼歌 多情眸完整版歌詞
    抖音多情眸落墨詩卷又幾鬥是什麼歌?情眸落墨詩卷又幾鬥是最近經常能在抖音上聽到的一句歌詞。很多網友都非常好奇這是什麼歌曲,那麼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呢?完整版歌詞又是什麼樣呢?想知道就往下看一看吧。 抖音多情眸落墨詩卷又幾鬥是什麼歌
  • 跟著詩詞去旅行|陪孩子讀萬卷「詩」,行萬裡路!
    帶著課本去「雲遊」,和孩子一起讀萬卷古詩詞,行萬裡旅遊路!《次韻陸友仁吳中覽古》元·郯韶赤闌橋下記停橈,細雨菰蒲響暮潮。說與行人莫回首,故宮煙柳正蕭蕭。這首詩也是王維任職文部郎時,參加遊園會寫下的詩詞。每次遊園會,唐長安城萬人空巷,皆歡聚遊宴,大唐盛況可見一斑。在介紹講解大唐芙蓉園的同時,家長朋友們不妨把「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大雁塔,「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的大明宮……講給孩子聽,用詩詞和歷史故事引發孩子對這裡的探索。
  • 南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用這些詩來形容李子柒,詩美景美人更美
    我們喜歡李子柒,究竟是喜歡什麼,是她的田園牧歌,還是她的滿滿技能?或許都不是,我們喜歡她是因為她照亮了我們的初心,曾經的我們都長于田園,都有著滿滿的求生本能,但最後大多數都湧入了名和利的車水馬龍。今日筆者以這些美麗的詩句,來描述這位勤勞美麗的女子,詩美景美人也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 杜甫一首詩,捧紅八個唐朝酒鬼,李白鬥酒詩百篇,卻只能排到第六
    杜甫的詩,內容大多憂國憂民,風格大多沉鬱頓挫,故有「詩史」之稱。但是,杜甫雖為現實主義詩人,卻仍有狂放不羈的一面,也曾寫過豪氣萬丈的詩篇,他的名作《飲中八仙歌》便是其中的典型。 (杜甫《飲中八仙歌》)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真不愧為驚豔世人的千古名作,這首詩並列分寫八人,相互獨立,一方面或兩句,或三句,或四句,每人分得句數不齊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 李白示愛被拒,夜裡難過的轉輾反側,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千古絕唱
    很多詩人當時寫詩只是愛好,後來他們的詩流傳下來,這才有了名氣。但在他們生活的年代,光靠寫詩並不能養活他們自己。但李白不一樣,李白作一首詩就會被人爭搶,因為人家25歲出蜀之後便名震大唐,求詩的人絡繹不絕。把愛好變成自己的事業,這就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之一。李白在大唐非常出名,是個公認的才子,非常有才華。
  • 詩不可說丨煌煌凌霄花,高花豔若燒,古詩詞裡賞凌霄
    這是陸遊《夏日雜題》中的詩句。凌霄花開,從夏至秋,生機勃勃,詩意盎然。凌霄花最早見錄於《詩經》。《小雅·苕之華》中有「苕之華,芸其黃矣」「苕之華,其葉青青」的詩句。結合《毛傳》《鄭箋》《正義》的注釋,以及《爾雅·釋草》中的說法,「苕」指「苕陵」,即凌霄花。
  • 對話體解詩,讀出一片新天地
    譚五昌推出的五卷本《在北師大課堂講詩》(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是以對話體解詩的一次當代成功實踐。這套書是根據他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詩歌研究」研究生課程上的錄音整理、增補而成,以對話形式建構現代詩學,呈現全方位、立體化的文化視野,勾勒出地域遼闊、氣象萬千的中國當代詩歌版圖。
  • 淺釋劉鹹炘的詩:「道情言志之趣味」
    《推十書·風骨集》卷一之《詩初學》認為,「詩以言志」、「詩以陶情」,「詩不可輕作」、「詩不可不讀」、「詩不可以不學」。詩之「不可輕作」「不可不讀」,在其能「言志」與「陶情」。詩之可「言志」與「陶情」,本於「聖教兼詩禮,人心分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