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詩,捧紅八個唐朝酒鬼,李白鬥酒詩百篇,卻只能排到第六

2021-01-08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杜甫的詩,內容大多憂國憂民,風格大多沉鬱頓挫,故有「詩史」之稱。但是,杜甫雖為現實主義詩人,卻仍有狂放不羈的一面,也曾寫過豪氣萬丈的詩篇,他的名作《飲中八仙歌》便是其中的典型。

唐朝既是詩的時代,也是酒的時代,盛唐時期,文人縱酒是常態,尤以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最為著名,合稱為「酒中八仙人」,又稱「醉八仙」。

(醉八仙)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凝練的語言,速寫的筆法,分別描繪了「酒中八仙人」的醉態,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酒仙群像,生動再現了盛唐文人嗜酒如命、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

其詩曰: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

(杜甫《飲中八仙歌》)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真不愧為驚豔世人的千古名作,這首詩並列分寫八人,相互獨立,一方面或兩句,或三句,或四句,每人分得句數不齊,另一方面卻句句押韻,一韻到底,看似毫無章法,實則聯繫緊密,是唐詩體裁上的一次大膽創格。

八人的先後順序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賀知章資歷最老、威望最高,故排在首位,其餘諸位,則是按照爵位官職,從王公宰相依次排到平民布衣。

賀知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賀知章是盛唐時期的文壇泰鬥,他性格豁達,視金錢如糞土,曾請李白喝酒,卻忘了帶錢,於是解下腰間金龜袋充作酒錢,這便是「金龜換酒」典故的由來。

杜甫描繪賀知章酒後之態,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像坐在搖晃的船上一樣,給他扔到井裡他都醒不過來。憨態可愛,畫面感極強。

(賀知章劇照)汝陽王李璡: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李璡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封汝陽王,他雖為皇親國戚,卻酷愛與文人墨客結交,尤其熱衷於聚眾豪飲。

杜甫說他飲酒三鬥後才去朝見天子,路上遇到裝酒麴的車,還要垂涎三尺,最大遺憾是封地不能遷移到酒泉郡。

左丞相李适之: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李适之曾在天寶年間任左丞相,後因遭到李林甫排擠而罷相,因好酒而聞名朝野。

杜甫說他為了飲酒不惜花費萬錢,喝起酒來猶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貪杯好酒是為了讓賢。此處暗喻李适之罷相後仍豪飲如常。

齊國公崔宗之: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崔宗之是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爵封為齊國公,與李白志趣相投,交情深厚,經常在一起喝酒。

杜甫說他是一個風姿瀟灑的美少年,舉杯豪飲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猶如玉樹臨於風前。成語「玉樹臨風」正是出自於此,後來專門用來形容男子秀美多姿。

戶部侍郎蘇晉: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蘇晉是開元年間的進士,歷任戶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篤信佛教,長年吃齋,唯獨不肯戒酒。

杜甫說他雖然長期在佛前齋戒,但一旦喝起酒來,就立刻把佛門戒律忘得一乾二淨。

「詩仙」李白: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劇照)

李白就不用多做介紹了,他既是「詩仙」,也是「酒仙」,飲酒後更能寫出佳作。杜甫對李白的偏愛從詩文篇幅裡就可見一斑——八人之中,只有李白是四句,真不愧為鐵桿粉絲,小迷弟對偶像偏心得有點明顯哦!

杜甫描繪李白的這四句實在是太有名了,語言也足夠通俗易懂,筆者就不逐句翻譯了。

「草聖」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尤善草書,有「草聖」之稱。據說,張旭與李白一樣,熱衷於酒後創作,每每大醉,必要揮筆疾書,妙筆生花如有神助,等到醒來,便再也無法複製醉中佳作。

杜甫說張旭豪飲三杯,然後作書,時人稱之為「草聖」,他酒後不拘小節,常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盡情揮灑,他醉中的書法如雲煙瀉於紙上。

(張旭草書)布衣之士焦遂: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焦遂是一介平民,生平事跡不詳,卻因嗜酒如命、酒量驚人而名垂青史。

杜甫說他五鬥酒下肚才能神採煥發,酒後高談闊論,經常語驚四座。

正是因為杜甫寫了這首《飲中八仙歌》,後人才知道了「醉八仙」其人其事,才領略到盛唐文人的獨特風採,這就是「詩聖」的能量,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一首詩,寫了九個會飲酒的唐朝詩人,其中定然有你所知道的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唐朝杜甫《飲中八仙歌》詩文漫讀:賀知章騎馬的時候,像乘船一樣上下搖晃,掉到井裡就在井裡睡覺,仿佛是在水下睡眠。汝陽王敢於喝了三鬥酒,上廟堂去朝拜天子。看到有賣酒的車子,就口水流涎,恨不能,把自己的封地搬到酒泉。
  • 李白為何不給杜甫回詩 李白成「網紅負心漢」背後真相
    【李白為何不給杜甫回詩】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很重視的友情對方卻不看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近來,李白和杜甫因為這樣一個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有網友指,杜甫有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只有一首《贈汪倫》。李白成了「網紅負心漢」,事實真是這樣嗎?
  • 秋日讀詩:杜甫寫給李白的信,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只有友誼啊,資深的友誼,幾個字就代表了一切。往上推,推到唐朝。57歲的李白因為在安史之亂中進入了永王的幕府,捲入了政治風波,最終被流放夜郎。而46歲的杜甫得到消息,他本人正在甘肅,那個時候唐朝的驛站雖然發達,陝西到夜郎何止千裡。杜甫聽到這個消息,連續三天夢到李白,夢中的李白斯人憔悴,杜甫惆悵不已。
  • 描寫喝酒的3首唐詩,酒與詩相得益彰,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酒這樣東西,堪稱百搭。人們失意的時候喝酒,得意的時候喝酒,聚會的時候喝酒,離別的時候也喝酒。這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寫的就是離別情,詩人喝的就是離別酒。元二要出使到邊塞去,王維自然充滿了留戀之意。所以他端起酒杯,對元二說:「喝完道別酒,你也暫時見不到故人了。到時候必然孤單寂寞,還不如現在再多喝一杯酒唄。」
  • 杜甫與朋友久別重逢,酒足飯飽寫下一首詩,中年人讀後不禁落淚
    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去世於公元770年,僅有五十八歲的壽命。假如他從十八歲開始寫詩,創作生涯也就四十年。根據史書記載,杜甫留存至今的詩歌大概有一千五百首,平均每年將近四十首,屬於非常勤奮的詩人。更重要的是,杜甫的詩歌質量很高,《唐詩三百首》當中,收錄了杜甫三十八首詩,數量上穩居第一,詩仙李白都要稍遜一籌。但凡對詩詞有一點了解的朋友,基本上都能吟誦出杜甫的詩句。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酒意詩情誰與共,唐宋四大「酒鬼」級文人騷客
    第一:素有「酒仙」雅號的李白據統計李白寫的詩文中有170餘首涉及到酒,並且廣為流傳的也多為這些古詩文;其中有「會須一飲三百杯」、「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其在《襄陽行》更是寫到「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後人也對李白有了鬥酒詩百篇的說法。
  • 「詩仙」李白,也能寫文章,比較一下他的詩與賦,哪個更好?
    唐朝大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被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人爽快,俠肝義膽,愛好擊劍,輕財好施;又愛飲酒交友,為"竹溪六逸"和"飲酒八仙人"之一,喜酒後賦詩,有「李白鬥酒詩百篇」之說。李白不光寫詩,也寫詞、賦,但以詩為最多。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在整個唐朝時期共產生了兩千多位有名望的詩人,近五萬多首詩歌佳作更是讓其冠絕古今,一直被世人傳頌。 現如今人們張口可頌李白,閉口能背杜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新唐書》:「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唐朝,無疑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時代,尤其是在盛唐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亦或是文化科技,都發展到巔峰。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杜甫這四首詩,豪邁氣概絲毫不輸李白,每篇都有千古名句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杜甫前半生生活於官宦世家,而唐朝又正處於開元盛世的鼎盛時期,這個階段根本用不著他來憂國憂民,即便是在科舉不中的情況下,他也是一笑置之,繼續去遊山玩水,又何來一生都不快樂呢
  • 兩大詩人牽手伴遊、同床共枕,杜甫與李白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尤其是杜甫對李白的傾慕之心更是表露無遺,寫了十幾首詩向他表達濃濃情意,但李白回給杜甫的詩卻寥寥無幾。究竟詩仙與詩聖之間,有怎樣的愛恨糾葛呢?還不只如此,從這些詩句也能看見杜甫對李白的思念到底有多深:像是《春日憶李白》中的名句「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如今已成為代表思念友人的經典,看著高聳入天雲的樹時,想他,望著緩緩下沉的夕陽時,想他。《冬日有懷李白》也寫到「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一個人在寂寞的書房裡,整天思念著李白。起風了想他,作夢時想他,甚至連送個朋友都能順便想到他(《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 李白求愛卻遭拒絕!寫下酸溜溜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
    李白作為唐朝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自然有很多女人仰慕於他。因此李白的女人緣是很好的,然而李白也有碰壁的時候。李白有一首詩就描寫了他的一次豔遇。然而這次豔遇並不成功,在他向女子求愛的時候,卻慘遭拒絕。於是李白回去之後,心情失落之下便寫了一首酸溜溜的詩。
  • 李白示愛被拒,夜裡難過的轉輾反側,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千古絕唱
    親們都知道,李白算是一個非常幸運的詩人,因為古代很多詩人,他們在當時生活的年代中並不是特別出名。很多詩人當時寫詩只是愛好,後來他們的詩流傳下來,這才有了名氣。但在他們生活的年代,光靠寫詩並不能養活他們自己。但李白不一樣,李白作一首詩就會被人爭搶,因為人家25歲出蜀之後便名震大唐,求詩的人絡繹不絕。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就像李白對孟浩然高山仰止的仰慕之情。眾所周知,杜甫寫給李白很多詩,如《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甚至在《飲中八仙歌》中,還不忘寫上李白醉酒時的場景,可見杜甫將李白看作是人生的標杆。唐玄宗天寶三年,也就是744年,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他再一次開始了漫遊的旅程,來到東都洛陽,而杜甫是一位青年才俊,科考失利,四處遊覽。
  • 李白很獨特的一首詩,他一個人坐在山中自問自答,寫得很是有趣!
    而且他的大部分的詩作,不僅收錄在了《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另外他的一部分最為經典的詩作,還收錄在了課本裡。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有那麼多的詩人,唯獨李白的名氣是最大。據說李白在當時名氣就很大,不像杜甫等人,只是到了後來人們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從而才使得他的名氣,直逼李白。
  • 為何李白能「人生得意須盡歡」?
    杜甫有詩云「李白鬥酒詩百篇」,與杜甫的「潦倒新停濁酒杯」相比,李白一輩子逍遙自在,在晚年才略顯窘迫。李白的錢從何來?在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背後,同樣有一個卓爾不凡的李白。李白的家世與婚姻據《新唐書.李白列傳》介紹,李白是唐朝皇帝先祖的七世孫,他的祖輩在隋末因罪被遷徙到西域,武則天神龍初年遷回內地,客居四川。當代又有研究認為:李白是唐初太子李建成的後人。無論如何,李白肯定是唐朝宗室之後,絕非一般人家出身。他青少年時喜歡縱橫術和擊劍,願意做俠義之事,輕視財物樂於施捨。由此可見,宗室子弟李白生長在富貴的環境中。
  • 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
    與酒結緣一生,儘管有悲喜愁苦諸味雜陳,卻從飲酒中體味生活的樂趣,追尋文化的品味。這種文人的酒文化現象,與當時的社會現狀、人文環境,以及個人際遇是分不開的。用通俗的話來說,玩情調,彰顯個性。陳遵投轄及劉伶隨行隨飲中國有個成語叫「陳遵投轄」。西漢嘉威侯陳遵,性嗜酒,善書。
  • 從「仰天大笑」到「淚下如流」:李白寫給兒女的詩
    《唐宋詩醇》評云:「結句以直致見風格,所謂詞意俱盡,如截奔馬。」「辭意俱盡」,是說積年悲喜,和盤託出;「如截奔馬」,是說辭意雖俱盡,但似奔馬驟勒,既收得乾脆,又有一股衝湧向前的餘勢。是的,人們從這誇張的結語中,不是能讀到一種歷挫跌而百倍自信的幹天豪氣嗎?評家曾論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老杜「生平第一快詩」,而本詩亦可稱太白第一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