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後便便時間變混亂,媽媽找老師要說法,結局尷尬了

2021-01-20 錦鯉媽咪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孩子到了三周歲就要去上幼兒園,稍晚一點兒可能到四周歲,這個時候的孩子自理能力,並不是那麼強。

尤其是在自己的大小便方面可能會因為害羞等種種原因,特意地憋著,這時候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身體成長。對此,家長在帶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提前給孩子普及一些常識和知識。

上幼兒園之後,孩子三天拉不出「便便」,媽媽急去幼兒園討說法

剛去幼兒園的孩子往往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症,心情不好,再加上身體的排洩系統不完善,進了幼兒園之後,可能就拉不出臭臭。

這也讓有些寶媽們非常的著急,還總把責任歸結於幼兒園,認為是幼兒園在虐待小朋友。

洋洋今年三周歲,爸爸媽媽把洋洋送到了幼兒園去上學。

一開始,洋洋還總是大哭大鬧,後來也慢慢適應了,爸爸媽媽也開始步入了正常的工作,可是就是前段時間的中秋節。

媽媽發現孩子的便便時間好像混亂了,以前早上九點十點,就會準時的拉便便。可是現如今寶寶每次都拖到晚上,還怎麼都拉不出來。

後來去醫院,醫生給配了一些藥,之後才促進了排便。便便時間又開始恢復了正常,到了幼兒園之後,孩子又開始出現了便秘,三天都沒有拉出便便。

並且半晚上回家的時候總想蹲廁所,每天都跟媽媽說,拉不出來。孩子又不說出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於是寶媽就拉著洋洋直接去幼兒園找老師理論。

認為是老師太嚴厲嚇著孩子了,導致孩子不敢上廁所,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面對媽媽的質問,老師卻這樣說。

「我們幼兒園有固定的排便時間,一般同學都是自己上,洋洋在其他同學上廁所的時候都是在旁邊看著,因為洋洋不會上廁所,等其他同學上完之後,我都是給洋洋把的。」

「可是在上課的時候,洋洋有想上廁所,他自己不會舉手表達,作為老師我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去問問洋洋想不想上廁所呀。」老師的回答讓媽媽啞口無言。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是因為在日常家庭中,家長並沒有給孩子做好一個如廁的訓練,很多孩子從小都是被家長把屎把尿長大的。

尤其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根本不會讓孩子自己主動的去尿尿,像洋洋就是從小爺爺奶奶帶的,一直享受著奶奶對自己優厚的待遇。

到了學校之後,卻成了老大難,同齡的孩子都已經自己會上廁所了,洋洋卻不會,有便意就憋著,這就間接導致了洋洋出現便秘的原因。

家長在家中應該如何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當孩子能夠自己上廁所了之後,家長就要給孩子定時的進行如廁訓練,以便進入幼兒園之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給孩子學習的機會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家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立馬就會學習到。因此,家長可以在自身上廁所的時候讓孩子在旁邊看著,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的上廁所。

慢慢的在潛意識中孩子就會開始模仿,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繪本來引導孩子正確的上廁所。

2、購買合適的便盆

一般情況下家中的馬桶是不適合孩子的,對孩子而言比較大,市場上也會出現嬰兒所使用的便盆,價格也不貴,可以買回來給孩子進行訓練。

讓孩子知道有便意和尿意應該去哪裡上廁所,養成上廁所的好習慣,孩子也不會經常尿褲子了。

3、掌握孩子正常的如廁時間

有些家長總是怕孩子把便便弄到身上,總是時不時地讓孩子去尿尿,這樣會讓孩子對排洩產生抗拒的心理。

與其這樣不如家長多觀察孩子每天如廁的具體時間,掌握孩子的規律,正確地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不能事事都指望老師,畢竟一個老師需要照顧很多名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普及一些生活知識,讓孩子知道要上廁所一定要及時的舉手告知老師,教會孩子說:「老師我要尿尿」這句話。幫助孩子提前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孩子幾歲入園最合適?聽聽十年教齡幼師的說法
    而粉絲群中,也開始有心急的媽媽問:「孩子兩歲半了,開了學要不要送到幼兒園啊?」有位媽媽說,記得去年秋季開學的時候,路過一家幼兒園,看到一位媽媽躲在角落裡抹眼淚。就暗暗下決心,晚一點再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多大能入園?為什麼孩子入園就容易生病?入園前該如何準備?帶著這些話題,我請教了一位有十年經驗的幼兒園老師,讓我們一起,從老師的角度聊一聊送娃入園這點事!孩子幾歲入園最好?
  • 孩子入園前要早做好準備 避免寶寶的分離焦慮
    從現在開始,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提前訓練或引導,可以讓孩子獨立地玩、看電視、畫畫等,或多讓其他人照看寶寶,逐漸拉長孩子與媽媽分離的時間,讓孩子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一定會回來,這樣寶寶才能慢慢適應沒有媽媽在身邊陪伴的狀態。  同樣的,在上幼兒園前,家長也要提前告訴孩子,「送你上幼兒園,媽媽下班就會很快接你回家!」
  • 幼兒園園長支招:這樣做讓孩子入園更順利
    徐園長:不要因為孩子變換環境而斷言孩子的性格變了,家長口中的變了一定是變的比之前急躁了,煩躁了等等,不積極的狀態多了,但是這個其實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孩子的心理逐漸在變化,根據自己經驗一系列問題,到了新環境一定會有所吸取、吸收、學習、模仿等現象隨之而來,但家長不要緊張,只要幼兒的品行不出現問題,給他時間讓他過度,這是心理成長的一部分。
  • 孩子入園時大哭大鬧,表現不好?開學第一周我這樣陪他度過焦慮期
    第一天,懵懵懂懂排著隊就進去了,進班後的情況按下不表,因為沒有實地觀察,沒有對比性。第二天,小腦袋瓜反映過來之後,從出門時背書包開始,孩子的小眼神就已經充滿警惕,並且在路上不斷的試探:「媽媽,我們去遊樂場吧?」「媽媽,我們是不是要出去散步啊?」
  • 孩子要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國際幼兒園給的這4點建議很實用
    分離焦慮表明了孩子和家長之間強烈的愛和依附的親子感情,因此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出現分離焦慮過於緊張甚至憤怒。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以幫助孩子入園後能迅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不僅反映出孩子的生活能力,更是直接影響孩子入園後的進餐狀況,在幼兒園如果吃不飽,也會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牴觸。3、自主如廁教會孩子自己準確表達如廁需求。
  • 又是一年入園季,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上幼兒園,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馬上就是幼兒園入園的日子了,想必很多父母都在焦慮,從來沒離開過自己的三歲的寶寶,突然間要離開自己一整天在幼兒園裡度過,不知道寶寶適應不適應、不知道會不會遇到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是不是友好、不知道幼兒園的飯菜是不是合胃口、不知道寶寶離開媽媽會不會想……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接踵而來,想來應該是十分焦慮的。
  • 入園要交3萬?家長質疑「曲江一幼」亂收費
    近日,西部網民生熱線接到西安市民崔女士反映稱,她在給孩子登記曲江第一幼兒園入園情況時,被老師當場告知,需要繳納3萬元的入園費,不然就得「找關係」才能入園。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民生熱線:驚人!曲江一幼報名開口就要入園費3萬元合理嗎?入公辦幼兒園需交3萬入園費?
  • 幼兒園午睡醒來後,必做的一件事!老師流水線為女孩子梳頭
    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就需要入園接受校園教育,適應集體生活,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眾所周知,幼兒園都會安排午睡環節,孩子經過一早晨的學習、玩鬧,體力有所消耗,趁著午飯後這段時間休息一陣、睡一會兒,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們緩解上午身體上的疲憊,同時還能保證孩子在下午更有精神。
  • 孩子剛入園愛「動手」,這並非暴力,別給孩子扣上「打人」的帽子
    讓老師頭疼的是,青青入讀的第一個月裡,就招惹了班上不少其他孩子,不管是新生老生還是個子比她高力氣比她大,總之青青就是一個字「打」。老師多次跟青青媽媽聯繫,溝通孩子在園「打人」的情況。可媽媽說,孩子在家並沒有這種問題發生呀,一定是老師沒有正確引導。青青班上班主任也是一位年輕的老師,帶班剛三年。可青青動手的事是的確發生,班主任也要跟被打的孩子的家長一個交代。
  • 開學倒計時,小班家長送娃入園注意別犯四個錯誤,會讓老師很頭大
    送孩子入園,和孩子短暫分別這是家長和孩子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每個孩子也都是這樣過來的。可總有很多家長狠不下心,道不了別。那麼今天略略就跟九月小班新生的家長分享了:開學倒計時,小班家長送娃入園注意別犯四個錯誤,會讓老師很頭大。
  • 寶貝要上幼兒園了,防止孩子哭天搶地,這個準備要做好
    但當孩子到了幼兒園,這熟悉的一切都會被迅速打破。他們要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一群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和完全陌生的老師,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他們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這就像找了一份新工作,環境完全陌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適應周遭的一切。
  • 家長找老師給孩子換個座位,卻被老師一句回懟:你先自己想想
    家長找老師換座位,這恐怕許多家長都做過,因為沒有誰會不在意孩子的位子——孩子的位子往往就意味著孩子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2019年央視春晚上不就把現實生活中的這一幕再現了嗎?小品中,把一個完整的教室分割為:學霸區、休閒娛樂區、養老區和隔離區等。
  • 孩子入園要如何準備?「習慣」養成是第一,懂「習慣迴路」是關鍵
    因此他向我詢問了,孩子入園要如何的做好準備,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慌亂的心理,讓孩子樂於入園。確實,有些孩子在要離開父母入園時,總是表現出抗拒的心理,不免得讓父母感到擔憂。孩子入園準備別慌亂,習慣養成是關鍵我們常說,習慣成自然。
  • 最讓幼兒園老師反感的接娃方式,老師不好意思說,家長一定要自覺
    送孩子入園後,良好的師生關係要靠老師、小朋友及家長三方來維護,家長的行為舉止同樣影響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心目中的印象。家長的不當行為,老師不好意思說,家長一定要自覺晴晴今年剛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兒子在幼兒園裡哭,晴晴偷偷在外面抹淚,但是晴晴硬著心腸堅持送了幾天以後,兒子慢慢適應了上學的節奏,老師也說不像一開始總哭著找媽媽了。
  • 媽媽帶寶寶坐地鐵,孩子哭鬧要吃奶,媽媽尷尬餵奶還被眾人嘲諷
    人有三急,媽媽帶孩子出門在外就連上個廁所都要考慮一下,害怕孩子走丟,害怕……即使有的情況下媽媽知道孩子是在鬧奶,但在公共場合媽媽又特別難為情,給孩子餵奶很尷尬,不給孩子喂,孩子又一直哭鬧,左右為難,還有就是在公共運輸工具上,公交車或地鐵,尤其是遇到周末或者高峰期,人又多,孩子又小,自己帶著孩子根本站不穩
  • 女兒在幼兒園弄丟金項鍊,媽媽想搜身被老師拒絕:不想退園就別鬧
    雖然知道幼兒園不能攜帶貴重物品,但是想著這條項鍊能夠給朵朵帶來好運,媽媽還是讓朵朵偷偷的帶上了項鍊,只是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還不到,項鍊竟然就丟了。朵朵媽媽立刻打電話詢問老師,老師看了看朵朵的脖子,告知她並沒有發現金項鍊。
  • 孩子回家總說老師打屁股,媽媽查看監控後,卻給幼兒園送錦旗感謝
    可是最近,孩子回家總跟媽媽說老師打他的屁股,媽媽聽之後,慌了神,第二天便同孩子去了學校一看究竟。小天的媽媽跟園長反應了這件事,園長跟小天的媽媽保證幼兒園的老師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這時候,小天的媽媽要求查看監控,園長應予了。
  • 兒子幼兒園放學,單曲循環哼唱「兒歌」,媽媽聽清歌詞後怒找老師
    兒子幼兒園放學,單曲循環哼唱「兒歌」,媽媽聽清歌詞後怒找老師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能被打亂,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去接受幼兒園的「洗禮」,幼兒園的教育被稱之為學前教育,是讓孩子接受知識與人際交往的過渡階段,但是有的家長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後就「不管不顧
  • 託班教案:老師象媽媽
    託班新生年齡均為2歲多點,為了讓孩子較快適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在較短的時間就喜歡幼兒園,愛上班上的老師,並且使他們活潑愉快地進行集體活動,我們首先在開學前逐個進行了家訪,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內容,及幼兒入園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適應狀況,也從中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如每個孩子的喜好、個性,身體狀況等並了解其小名,增進與幼兒間的感情,同時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 小學生家庭作業:讓老師很尷尬,家長見了更是面紅耳赤不好意思!
    導讀:學生作業讓老師很是尷尬,家長見了更是面紅耳赤不好意思!家裡有個熊孩子在作業當中直接把家裡比較隱私的事情寫出來,讓老師更是無語加尷尬。有人覺得孩子是太誠實了,自己心裡想的什麼就寫什麼。第一個詞「像」,孩子的造句是「爸爸每天被媽媽打的像只可憐的貓」,老師的評語是「你爸爸好可憐」。其實孩子已經懂了這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比如夫妻之間所謂的「妻管嚴」等等,這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一種非常最重要的誤導,比如男孩長大了會很怕找對象,女孩覺得以後一定要找一個可以欺負的對象,這只是其中一個很淺顯的影響!第二個是「喜洋洋」,孩子的造句也是「爸爸偷偷抽了煙,心裡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