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笨雞、溜達雞、跑山雞,這麼多名稱都是噱頭而已,其實它們有個專業的名字:柴雞。
國內地方品種的土雞總稱為柴雞。也就是說柴雞不是一個品種。很多特色的地方品種都可以叫做柴雞。正宗的柴雞都以放養為主,因此其肉質更加鮮美、在養殖過程中不餵飼料,只餵五穀雜糧,因為成天在外面覓食溜達,很少生病 ,安全性也更高。最近幾年,柴雞非常受城市人的喜歡。特別是初為人父人母的白領寶爸寶媽們,他們不怕柴雞價格貴,只怕不正宗。可是對於柴雞的知識,這些城市生活的白領們是一點也不懂。小何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下有關柴雞的知識:
柴雞可分為蛋用柴雞(它們下的蛋也叫土雞蛋、笨雞蛋)、肉用柴雞(一般以公雞為主)、種用柴雞。不管是肉用或者蛋用的、還是種用的,品種上沒有區別,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肉用柴雞的飼養周期為3~4個月,一般體重達到1.5~2千克即可出欄上市。
蛋用柴雞的飼養周期為22~24個月。一般在雞雛出殼時就進行公母鑑別,蛋用柴雞隻選母雛養殖。
種用柴雞飼養周期為22~24個月。公母比例應為1:10。
無論是哪種用途養殖的柴雞,只要品種優良,飼養方式是傳統原生態的,就可以認定為是正宗的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