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廣東人是如何過中秋的?古代中國的中秋有哪些傳說?

2020-12-04 文史淺聊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包含了太多的含義,有思念的,有保佑的等。有時候陪在家人或者戀人身邊,一起過中秋,那也是一種幸福。出門在外,身在異鄉拼搏,一年到頭也沒有和父母見過幾次面,也只有春節才回一次家。而中秋作為對家人的思念,我們常說,中秋看月亮,互相思念。

在中國,關於月亮的文化,還是有很多的,像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等,這些都和月亮有關,八月十五同樣和月亮有關,這一天,月亮又圓又大,當然,八月十六才是最圓的,正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和中秋節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在中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在過中秋節的時候,不同的省份,也有這差別。而廣東和廣西,同屬嶺南,風俗文化同樣有著不一樣的特點。而他們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呢?都有哪些習俗呢?

在廣西,賞月、供月是常見的,在全國各地,相信也有這種情況。但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各地區的民族,過中秋節也是不同的。首先在祭祀月亮上,供品的選擇,月餅就不說了,常有的。還有一些特別的,如柚子、芋頭、花生等供品,在農村這種祭祀活動會更濃一些。古代的祭祀月亮,更多的是祈求保佑,有豐收的,也有平安的。

在廣西,壯族的中秋節和漢族的是不同的,中秋節晚,有的地方,壯族男女青年聚在一起「跳同」,結同的意思,和相親大會類似。除了壯族,廣西苗族和侗族的「跳廣」,也是差不多的,還有麼佬族的「走坡」,都是在八月十五舉行。可見少數民族的中秋節活動還是很豐富的,不僅有漢族的祭祀,還有自己獨特的活動。

在龍勝等壯族地區,中秋節時,有一活動叫:「鬧南瓜」。當中秋節來臨時,男生讓一幫親朋好友抬著南瓜,去喜歡的女生家作客,而男生進寨時,會遭到女方這邊的男生搶奪南瓜,男方這邊必須守住,避免被搶,這種友誼的搶奪,增添了許多樂趣,最終喜結良緣。

各民族間,習俗也是不同的,如:麼佬族在中秋節間,殺牛祭祖,體現麼佬族對祖先的敬畏。在廣西,從沒有缺少少數民族的活動,許多節日,他們載歌載舞,這是對生活的嚮往,更是對祖國的熱愛,中秋節同樣少不了他們歡慶的氣氛。

而廣東又有哪些中秋節的活動呢?

同樣的,廣東也有吃月餅,祭祀月亮的活動。而「樹中秋」的習俗在廣東比較興盛,在廣州等地,「樹中秋」離不開札燈籠,燈籠可以是竹紙,也可以是水果皮,比如柚子的皮,做成特製燈籠掛起來,顯得更有節日的氣氛。還有「燒塔」,製成一個木塔,圍繞燒塔,形成了一種節日氣氛,火越旺,表示稻穀越飽滿,祈求著豐收。同樣,親朋好友也紅紅火火,平平安安的,而這風俗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

廣東還有「舞火狗」,在一些地區,每當中秋佳節都要舉行「舞火狗」活動。而這活動從古代流傳下來,以有六百多年,當時明朝嘉靖年間,廣東流行瘟疫,人心惶惶,後來來了一位地理先生,他教大家用稻草紮成狗的樣子,在草狗的身上插上粗香,晚上一起點亮,用杆子撐起來四處遊走,很快的瘟疫就得到了消滅,這活動也代代相傳。

後來「舞火狗」演變成九種動物模型,只因在粵語中「九」和「狗」是同音的,所以有了九種,分別是龍、獅、麒麟、象、狗、鳳、鴨、鰲魚、貔貅。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舞火狗」在中秋節中,有的地方只是舉行小型的「舞火狗」,而大型的很多年沒有舉行過,也不分什麼時間的。除了這些,廣東中秋節還有拜月娘、剝鬼皮等習俗,這些都是風俗文化中一種。

而關於中秋節,古代都有哪些傳說呢?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團圓節等,不僅中國有中秋節,周邊國家同樣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也有中秋節。而中秋節的起源很早,在漢朝時期,就出現中秋,那時的帝王,只是在八月十五這天進行拜月活動,後來傳到民間。到唐朝時期,一種類似月亮的餅的出現,並做為軍糧,解決了戰士的軍糧問題,後來慢慢的變成月餅。

而中秋的傳說也有不少,其中有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在這些神話傳說中,體現了古人對月亮的崇拜,也有對戀人的思念,如:后羿對嫦娥的思念。更有的傳說是:朱元璋起義的時,為了能同一時間起義,但消息無法傳達,後來劉伯溫想起了一計,用月餅傳遞信息,在月餅裡塞下起義時間,這樣元軍就查不到,就能順利的同一時間起義了,最後也達到了戰略的目的。

而古代,許多詩人都對中秋節有著特別的感覺,他們寫出了許多關於中秋的詩詞,如: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李白的《古朗月行》。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月》等等,可見中秋節也是一個讓古人特別喜歡的節日,這天都會以詩會友。

如今的中秋節,不再是一個單單的節日,它包含了太多的傳統文化,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都會讓人喜歡傳統節日的魅力。而回家團圓也成了一種思念,作為團圓節,沒能回家的,在外地也會打個電話回去問候一下父母,祝福他們在中秋節過的開心、幸福。

相關焦點

  • 廣西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懂幾個?
    中秋節親人團圓是相沿已久的習俗,故俗稱「團圓節」。這一天晚上,全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品嘗月餅。如親人在異地,就同時望著月亮表達思念之情。宋代大詩人蘇軾為懷念弟弟曾於中秋寫下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名句。
  • 關於中秋的故事 關於中秋的故事有哪些
    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歷來就有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中秋的故事吧。關於中秋的傳統活動:賞月、觀潮、猜謎、燃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玉兔搗藥》: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 廈門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習俗風俗及由來介紹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中秋佳節了。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團圓節」(中秋節賀卡寄語祝福語簡單大方 中秋節給長輩老師的溫馨祝福)。在我國,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而在閩南地區,過中秋也有著獨特的風俗。
  • 【2020年網絡中國節·中秋】柚子配月餅,北海人中秋是這麼過的!
    -網絡中國節·中秋- 中秋·古話 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各種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中秋將至,除了「嫦娥奔月」,你還知道哪些中秋傳說
    傳說一:嫦娥奔月這是中秋最經典的神話傳說了,它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 《仙境傳說》寵物伴你過中秋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仙境中更添一番情趣。往年不同的是在仙境傳說(專區)的各大伺服器裡除了喜氣洋洋的人們,還有各種可愛的寵物一起來賀中秋哦!  今年中秋我們有幸能到太上老君的月宮遊玩,在月宮裡賞月也不失為一大樂事。
  • 有關中秋的民間傳說
    有傳說是嫦娥因不知詳情而全服下;有人說嫦娥是好奇偷食;也有人說嫦娥是故意盜之;一種悲傷的說法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傷心而去;還有的傳說是,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時手持寶劍闖入後院,威逼嫦娥交出寶物,嫦娥危急中將寶物吞下……服下仙藥的嫦娥身子漸漸飄離地面,抬頭望見皎潔的月光,決定向那輪圓月飛去。
  • 韓國近九百萬人返鄉過「中秋」,回家時間是衡量孝順的重要因素
    據韓國交通研究院預測,今年中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3356萬人次,平均每天有671萬人次出行,中秋當天多達897萬人次,要知道,韓國全國人口才不過5000萬。 在中國歷史上,「中秋」2字最早出現於《周禮》,《禮記·月令》寫「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另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初,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本紀》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韓國關於中秋的文獻記載要晚很多。
  • 「中秋月團圓」感受文字中的中秋文化
    天上的明月,與人間的團圓,共同譜寫了一曲中秋之樂,一年一度,奏響在中華大地上。中國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個文字都講述著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從「中秋月團圓」幾個字說起,談談八月十五中秋節。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生活與時令密切相關,土地的豐歉對人們來說十分重要。「冬耕春種,夏耘秋獲」,時序到了秋天,就到了豐收的季節。氣候涼爽,而物質豐富,尤其令人愉悅。此時,人們分配享用各種食物,全心全意地準備新糧、時令瓜果,進行各種祭祀,以示慶賀,也感謝恩賜,祈求來年好收成。
  • 動物也過中秋節 吃個「月餅」萌到犯規
    再過不久,2020年中秋節即將到來,不止人類過中秋,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也過節,吃上飼養員為它們特製的「月餅」,大熊貓抱在手裡慢慢啃,河馬2015年9月27日,中國傳統中秋節,廣西柳州市動物園小志願者和工作人員一起為園內動物準備中秋大餐,他們用特殊餡料製成月餅供大熊貓食用,瞧,大熊貓正在吃食槽中的特製月餅與蘋果。
  • 天涯明月刀中秋龍先生答題 天涯明月刀中秋詩句坐標大全
    龍先生答題答案天涯明月刀中秋龍先生答題,天涯明月刀中秋詩句坐標大全。天涯明月刀中秋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為了大家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務,小編特地整理了中秋活動龍先生答題答案以及中秋詩句坐標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 今年中秋,月亮開了「瘦臉」濾鏡!
    楊柳青年畫館、石家大院,這裡有天津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裡賞月,是不是有種回到古代之感呢?鼓樓可是天津的「三寶」之一,圍繞鼓樓,有不少的傳說和故事。這裡留住了天津老城廂的記憶,不知在這裡賞月,是不是也能聽到一些關於天津的故事呢?
  • 團團圓圓過中秋
    原標題:【中經視覺】團團圓圓過中秋又是一年中秋節。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也是團圓的節日。佳節逢盛世,神州共此時。上海的中秋音樂會伴著樂曲,瀉下一片月光;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城南街道站前社區裡,一塊塊金黃的月餅在鄰居們的笑聲裡傳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中央廣場上,舞蹈愛好者伴著音樂旋轉,不知疲倦;北京西站開往南昌的列車上,列車員們把車廂裝飾一新,充滿節日的氛圍;各地的商場裡,售賣的月餅少了「天價」的噱頭,多了幾分文化的創意。最團圓夜是中秋。千家萬戶在中秋節團聚,共賞明月,共享天倫之樂。
  • 中秋為什麼要吃柚子?柚子象徵著一種美好寓意
    因為柚子的「柚」與「佑」諧音,與「遊」近音,所以柚子讀起來有「佑子」與「遊子」之意。中秋是月圓之時,人們希望自己的家庭圓滿,而遠在外地的遊子,此時也只能遙望明月思故鄉。再說柚子的果形圓滿,果皮金黃,果瓤潔白,恰能象徵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因此,柚子這種水果在中秋之夜給人們帶來一種美好的寓意。另一方面,柚子的味道酸甜,且有助於消化,很適合充當節日飯後的水果。
  • 4首描寫中秋的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讓人拍案叫絕
    歷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給我們展示了古人過中秋的情況。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4首描寫中秋的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中秋月下有感戲效樂天》:此夜十分滿,中秋萬古情。素娥應不老,蒼鬢可憐生。 追想歡呼處,翻成嘆息聲。悲歡人自爾,月是一般明。這首詩的作者是金代詩人王寂。
  • 廣東旅控、俏江南、驢媽媽風旅閣9月19日舉辦 2020中秋美食直播
    來源:時刻頭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9日,以「有你就是花好月圓」為主題, 2020中秋大型在線直播將在景域驢媽媽旗下風旅閣小程序直播間舉行。屆時,來自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北京、廣東等多家非遺、老字號企業,國內外知名酒店及餐飲集團、多省目的地政府等,共同講述各地中秋文化故事,推薦當地精選好貨,包括限定美食、美景、美膚、美娛等高性價比產品,打造別樣的「花好月圓」中秋佳節體驗。
  • 時值中秋我們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美食上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佳節是中國人團聚、闔家歡樂的傳統佳節,亦正值9月秋季是收穫的時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秋時節都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上市。有雲秋高鴨肥,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過深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秋天,鴨子多食少動,儲備了肥膏準備過冬,肉質比夏天結實、鮮嫩,每年重陽時節的鴨子也是最優秀,最好吃的。在中國鴨子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 中秋傳說故事——玉兔搗藥
    中秋傳說故事——玉兔搗藥 2013-09-13 13:56:26  來源: 中國文明網  編輯: 董樂  責任編輯: 馬蘭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中秋團圓: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風景」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盛行於宋、明清時期,2006年5月,中秋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成為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細數中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中秋節還有哪些來歷?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佳節,而中秋節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它不僅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還在漢文化圈產生深遠的影響,直到如今,依舊有許多東亞國家有著過中秋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