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松齒動,選擇「拔牙裝新牙」,還是相信「腎為本,養為主」,你的抉擇,決定了,牙齒的未來!
古語云「萬物攝生,莫先固齒」。身體要好,可以說,牙齒的健康是相當關鍵。可以說,牙齒保護不好了,否則身體難健康。#百裡挑一#
若牙齒出現了鬆動,去牙科看了,建議拔了,還是遵循中醫推薦「腎為本養為主」呢?到底該相信誰,選擇誰?今天就來仔細談一下。
確實如此,在對待牙齒鬆動,中醫和西醫方法,確實是截然不同!
西醫 | 拔為主
在現代的西醫認為,牙齒的基本保養是清潔。若清潔不到位,口腔內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等,就會刺激牙齦,發展成慢性的炎症。進而會導致牙齒出現鬆動。
若是鬆動嚴重,均會建議將牙齒拔除。根據牙槽骨的情況,選擇「種牙」或者鑲嵌牙齒。其實這裡被稱為「種牙」,會讓人有一個誤解。就像種一棵樹一樣,導致很多人願意接受。其實不然,就是在牙槽骨上鑽孔,把一顆牙擰上去。
中醫 | 保為主
中醫自古以來,多是因症尋源,認為牙齒健康與腎臟有著密切的關係。《黃帝內經》曰「齒為骨之餘」。牙齒亦為腎中精氣所充之餘。腎氣滋養骨頭再至牙齒。基於「腎齒相連」原則,多有三點建議。
1.)叩齒可固腎氣:叩齒方法是,靜心而坐,心平氣和,一呼一吸叩一次。時間多在每天晨起及睡前。
這裡要提醒一下,對於牙齒發育遲緩的孩子,及成年人牙齒鬆動脫落,牙齦萎縮等。養成叩齒的習慣,多是有效。
2.)節省腎氣:小便要排出體內,需要腎氣推動。而在小便時,咬緊牙關,就可節省腎氣。歷代長壽的皇帝中,乾隆皇帝就有這習慣,到60歲,牙齒還特別好。
3.)補足腎氣:自宋朝起,眾多醫家就發現,使用含有「補氣升舉」草本來刷牙,不僅是可以清潔口腔,可補腎氣強牙齒的作用。自古傳承著許多外用的草本護齒方中,多用「旱蓮草、女貞子」等草本。
特別是牙齒已經出現鬆動,可用「旱蓮草,女貞子、羌活,戎鹽,寒水石,薄荷」打成細粉。堅持早晚用來刷牙,用此法堅持個把月,會好很多。
以上三點,均是從「腎為本,養為主」的思路出發,養成習慣,自然會有意外驚喜。若需草本牙膏粉,推薦以上同款,可一試!
↘↘↘ ↙↙↙
百年傳承 立戶方(原牙健喜)牙粉
所以,通過上面所講,牙齒出現鬆動,可以先選擇中醫所提倡的保為主。若實在是不保不住,再選擇拔牙即可。而不是牙齒一出現鬆動,因為,隱隱作痛,心裡煩躁就選擇一拔了之,這是相當錯誤的。
另外,更關鍵的是,牙齒的保護,在平時就要重視起來,而中醫所建議的3點,就是在平時,點點滴滴做起。其實,一個習慣7天就習慣,21天就養成。所建議的3個,只要你堅持做,一定是有不同凡響的收益。
大愛 | 岐黃 | 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