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卵東調」後育苗十年,寧波突破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
不久前,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共同發布消息,2014至2019年,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胴長 2 釐米以上的虎斑烏賊苗種 120 餘萬隻,養成500g以上商品虎斑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
-
寧波首次在世界上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央廣網發 寧波大學供圖)央廣網寧波5月23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翁長春 李明遠)5月22日,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共同發布消息,2014~2019年,寧波大學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團隊累計養成虎斑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
-
寧波大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中新網杭州5月27日電(童笑雨 遊玉增)5月27日,記者從寧波大學獲悉,該校課題組團隊攻克了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成年虎斑烏賊。校方提供 據悉,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虎斑烏賊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中國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為開展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 烏賊曾是東海四大海產之一,但因過度捕撈和環境問題,面臨瀕危。其中,虎斑烏賊在東海已難覓蹤跡。進行繁育,就要從南海引種。但烏賊又有噴墨習性,性成熟個體很難運輸養活。
-
虎斑烏賊有望7月「遊」上寧波人的餐桌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鮮活海鮮的,但5月22日,記者從寧波市科技局了解到,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新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今年7月端上市民的餐桌。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該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摸清了虎斑烏賊的繁殖規律。人工繁育虎斑烏賊並不容易。首先要考慮運輸中的死亡率。
-
攻關9年,寧波科研團隊攻克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養殖難題!
(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 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可運輸過程中,虎斑烏賊們噴墨不但會傷害本身,而且因這種墨汁具有強烈的麻醉效果,還會對其他烏賊造成傷害。 「所以我們把虎斑烏賊的親體都留在了廣東、福建,直接在當地催產受精卵,再把受精卵運到寧波孵化。」蔣霞敏說,儘管如此,受精卵在哪個階段適合運輸,運輸過程的密度、鹽度、溫度也都是在長期試驗中摸索出來的。多次實驗後,終於在寧波成功繁育出烏賊苗種,並試養成功。
-
禁漁期也能吃上活海鮮 寧波突破虎斑烏賊規模化繁育養殖技術
5月22日,從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聯合召開的相關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由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蔣霞敏教授等牽頭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累計育出苗種120餘萬隻,並以較高成活率養成虎斑烏賊11餘萬隻,有望今年夏天投放市場。烏賊曾是東海四大主捕對象之一,但隨著過度捕撈與生存環境的惡化,其資源已日益減少。
-
浙江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首獲成功
浙江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首獲成功2017-10-16 13: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餘姚市人民政府網站 瀏覽量: 1874 次 我要評論     日前,位於象山縣塗茨鎮的來發水產育苗場負責人黎盛從養殖池裡挑選了11隻個頭較大的虎斑烏賊,送往縣城的一家飯店,標誌著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正式獲得成功
-
虎斑烏賊實現全人工培育 寧波養殖烏賊有望7月批量銷售
寧波市培育的大批虎斑烏賊魚苗。記者 王元卓 攝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透骨新鮮的活海鮮的,但是記者從市科技局獲知,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7月向市民供應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
-
人工養殖虎斑烏賊新鮮上市 首批11隻賣了2200元
據介紹,目前來發水產育苗場的20個養殖池中,有30多萬隻烏賊。 野生烏賊一度在東海難覓蹤影 上世紀70年代,東海漁業資源發達,光烏賊就有多種:曼氏無針烏賊、虎斑烏賊、擬目烏賊……想吃到並不難。不過,隨著漁業資源衰退,曼氏無針烏賊、虎斑烏賊一度在東海難覓蹤影。
-
人工培育擬目烏賊在象山育苗成功
「這是今年成功大規模孵化的擬目烏賊。經過兩個月的培育,一共孵化了兩三萬尾烏賊苗。這也是全國首次大規模育苗成功。目前最大一批胴長已經長到5至6釐米。」工作人員介紹,擬目烏賊在東海接近絕種,很難捕撈到親體,而且活的親體不能長時間運輸。因此只能到南海捕撈親體,在廣東進行產受精卵,然後送到象山進一步培育。
-
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端上餐桌 11隻賣了2200元
「這批虎斑烏賊要運到象山縣城的一家飯店,這是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第一次進入飯店餐桌,在國內也是首次。」黎盛說。 首批11隻烏賊賣了2200元 今年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首次實現讓虎斑烏賊親體在寧波越冬、產卵並培育出30餘萬隻長度在3釐米左右的小烏賊。受精卵的孵化率也從原來的6%升高到了85%。
-
烏賊養殖市場潛力巨大 抗病力強生長快
記者在南方沿海地區走訪時,時常能發現虎斑烏賊身影。據了解,這個品種的烏賊深受粵西沿海居民的喜愛,特別是在清明時節,是必備的祭祀用品,屆時價格高達100多元一斤。據調查,鮮活虎斑烏賊由於資源量少、肉味鮮美,且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可達每公斤120元,而凍鮮的才每公斤30元。 虎斑烏賊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南海,個體大,生長快,味道鮮美,深受民眾喜愛。
-
寧波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最快7月上市
不過,記者今天從市科技局了解到,經過十年努力,寧波已攻克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累計育出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最快今年7至8月,市民將可在市場上採購到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一飽海鮮口福。「這標誌著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取得新突破,為開展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
-
寧大師生實現烏賊規模養殖 預計每年經濟效益可逾一億
虎斑烏賊是中國重要頭足類之一,其肉鮮脆爽口,其鞘「烏賊板」是中醫上常用的藥材,不僅如此,虎斑烏賊由於具有口味鮮美、營養價值高等優點被認為是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養殖品種,但由於其全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難度很大,之前國際上尚無其規模化人工育苗與養殖成功先例。
-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劉建勇:虎斑烏賊有望成為新興的養殖品種
劉建勇坦言,養殖虎斑烏賊確實沒那麼簡單,因為捕上來的烏賊損傷很大,因此在碼頭回收到活的虎斑烏賊數量本就比較有限,而且要從小養到大,在過程上也有損失。 「1方水體養殖6隻虎斑烏賊,從小烏賊開始,最大的養到了2斤多規格。」劉建勇介紹,1斤以上的虎斑烏賊長速飛快,再養殖40~50天就能達到2斤多,平均1天長4克。
-
寧大10多年技術攻關獲突破 野生烏賊將大量上市
作為寧波市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市農業擇優項目,寧波大學蔣霞敏教授負責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近日通過了專家驗收,並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使得味道鮮美的烏賊重新回到市民餐桌。受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2003年寧波大學烏賊團隊開始在東海海域(從東極到南麂)進行實驗捕撈,結果一年時間裡一共只捕到38隻曼氏無針烏賊,東海海域這一常見的頭足類生物陷入瀕危,當地百姓的餐桌上也再見不到它的蹤影了。為了挽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種類,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蔣霞敏教授帶領團隊開始長期從事烏賊養殖技術研究,希望讓烏賊能夠大量繁殖。
-
——講述湛江師範學院陳道海教授養殖烏賊的故事
他認為,烏賊資源的恢復,在短時間內幫助烏賊種群恢復到正常水平,其實是維護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對於保護和恢復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湛江市的水產養殖結構,推進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目前有金烏賊和曼氏無針烏賊工廠化育苗成功的報導,虎斑烏賊的人工養殖卻是空白的。虎斑烏賊具有生長快和體形大,適應較廣的溫度和鹽度,對空間要求小、抗病能力強等優勢。
-
國家「星火計劃」:美國鱷龜在瓊海試養成功
國家「星火計劃」:美國鱷龜在瓊海試養成功這批鱷龜自去年10月從廣西引進海南後,如今已在瓊海試養成功。 據海南日報報導,這種鱷龜原產中美洲和北美洲,又叫小鱷龜,最大可達10斤—20斤。它保持了原始龜的初始特徵,性兇猛,貪食,但飼養中未見咬人致傷。鱷龜以其體壯多肉而聞名,故又稱為肉龜。
-
長江珍稀魚類圓口銅魚首次在貴州赤水試養
11月28日,價值7000餘元的41尾長江珍稀魚類—圓口銅魚魚種運抵赤水開始試養。 據張教授介紹,養殖能否成功主要有三個節點:一是七天內是否會發生應激反應;二是明年開春後是否會發生小瓜蟲病;三是養殖一年後增重倍數是否能達標。 經過近幾天的仔細觀察和精細飼養,現在第一個節點已順利通過,張教授將後續相關工作委託給漁政站相關同志負責。
-
陳道海教授:讓烏賊成為新的水產養殖種類
「我家的烏賊大量噴墨,墨汁在水中過一段時間會凝結起來,造成水中氧氣減少,墨汁裡的麻醉成分毒害池塘裡的其他烏賊,這該怎麼辦?」面對養殖戶的難題,陳道海團隊一一解決。他們在蝦塘底部按烏賊的生活習慣鋪好沙子,教養殖戶將池塘水的鹽度、溫度都要控制好,不能忽高忽低。 「有沙,烏賊才能找到家,才能有安全感,才不會躁動到疲勞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