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劉建勇:虎斑烏賊有望成為新興的養殖品種

2021-01-10 水產養殖網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劉建勇:虎斑烏賊有望成為新興的養殖品種2015-02-06 09: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6677 次 我要評論
  虎斑烏賊個體大、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近岸水產動物。儘管國外在1978年就開始進行了烏賊的繁育和人工化養殖,而直至目前國內學者的研究還較少。國內虎斑烏賊主要是通過海域捕撈獲得,人工規模養殖尚未出現。虎斑烏賊人工養殖過程中會出現個體發育不良,存活率低等情況。

  據了解,廣東每年海洋捕撈有近2萬噸烏賊,平均個體都在0.5公斤以下,其中有2000噸為活捕。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劉建勇認為,活捕的烏賊可以繼續育肥,育肥後個體可增至2.5公斤以上,如此框算可以增加8000噸烏賊的產量。鮮活烏賊由於資源量少、肉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可以從凍鮮的30元/公斤提升到120元/公斤。看著成千上萬的小烏賊還沒長大就被捕撈上來吃掉,劉建勇深感資源的浪費。

  探索中間暫養育肥提升價值

  為了提升虎斑烏賊的產值,劉建勇多年前便嘗試對虎斑烏賊進行工廠化高密度暫養。2012年,他申請了廣東省海洋漁業科技推廣專項進行「虎斑烏賊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開展虎斑烏賊規模化養成技術研究,重點解決餌料投餵、病害防控、水質控制等關鍵技術問題,他的目標是將體長625px左右(體重0.3公斤)的野生稚烏賊養至2.5公斤的大商品規格。

  通常,虎斑烏賊被捕撈上來後不久就死掉,因此很多人認為虎斑烏賊是養不活的,他們對劉建勇的做法並不看好。劉建勇坦言,養殖虎斑烏賊確實沒那麼簡單,因為捕上來的烏賊損傷很大,因此在碼頭回收到活的虎斑烏賊數量本就比較有限,而且要從小養到大,在過程上也有損失。

  「1方水體養殖6隻虎斑烏賊,從小烏賊開始,最大的養到了2斤多規格。」劉建勇介紹,1斤以上的虎斑烏賊長速飛快,再養殖40~50天就能達到2斤多,平均1天長4克。

  經過兩年的暫養試驗,劉建勇取得兩項重大的成果:一是證明了虎斑烏賊能夠進行高密度養殖;二是虎斑烏賊可從原來的只攝食活餌料馴化成攝動物性冰鮮餌料。此外,在環境適應性方面,劉建勇還用小規格的虎斑烏賊做了溫度、光線和鹽度的適應試驗。「養殖中環境穩定對虎斑烏賊非常重要,與池壁的碰撞等機械性損傷、鹽度和光線變化等都容易導致其死亡。」劉建勇告訴本刊記者。

  育苗難點在於開口餌料的選擇

  在早些年,劉建勇的科研團隊就有開展烏賊人工繁殖探索,以採集自然海區的虎斑烏賊受精卵為材料,對虎斑烏賊繁殖生物學及生態習性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掌握了虎斑烏賊的人工繁育技術。但為何遲遲還沒有人工培育的苗種供應市場?劉建勇告訴記者,虎斑烏賊的人工繁殖是不成問題了,但苗種培育上還存在一個關鍵點沒有突破,即稚烏賊在第45~60天長到3公分規格這段時間內死亡率奇高,要是能挺過這一關,那麼育苗就安全了。

  劉建勇發現,從海上捕撈上來的野生虎斑烏賊野性比較大,要經過馴化才好養殖,傳代後可能是較好的養殖對象。「由於在暫養前的捕撈和運輸中都會損失掉很大一部分,靠中間暫養虎斑烏賊也不是長久之計。」他深知,要發展虎斑烏賊的養殖就要解決人工規模化育苗的關鍵問題。在過去的兩年間,除了研究虎斑烏賊的中間暫養技術,他同時也繼續摸索虎斑烏賊整個生活史。

  經過不懈的探索研究,在2014年底,劉建勇對虎斑烏賊育苗關鍵期高死亡率的現象有了新的發現。「最主要還是開口餌料的問題。」劉建勇告訴記者,育苗期一定要掌握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開口餌料,二是鹽度穩定,想辦法不讓它噴墨。據了解,虎斑烏賊是狹鹽性動物,適宜在比重1.024~1.032的海水裡生存,因此下雨天鹽度一變就容易出現死亡。

  有望成為新興的養殖品種

  虎斑烏賊生長的周期大概為一年,它生長速度快,在自然條件下,虎斑烏賊一年可以長4~5公斤。從苗期到商品,烏賊用110天到120天就可以上市。與曼氏無針烏賊和金烏賊相比,虎斑烏賊具有生長速度快、適鹽性廣的優勢,且沒有性早熟的現象。虎斑烏賊養殖最主要的技術難點在於種苗的培育和養成過程當中食物的轉化,最大的優勢是目前沒有什麼病害,是理想的養殖品種。

  虎斑烏賊在我國是南海特有的種,廣東開發養殖得天獨厚。人工種苗培育的成功是發展虎斑烏賊人工養殖的關鍵,也是解決虎斑烏賊養殖過程中較強應激性的重要舉措之一。劉建勇表示,以後將斷續開展虎斑烏賊的規模化種苗培育技術的深入研究。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攻克人工繁育養殖難題!虎斑烏賊有望7月「遊」上寧波人的餐桌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鮮活海鮮的,但5月22日,記者從寧波市科技局了解到,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新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今年7月端上市民的餐桌。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該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摸清了虎斑烏賊的繁殖規律。人工繁育虎斑烏賊並不容易。首先要考慮運輸中的死亡率。
  • 攻關9年,寧波科研團隊攻克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養殖難題!
    ,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今年7月端上市民的餐桌。 (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 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 虎斑烏賊實現全人工培育 寧波養殖烏賊有望7月批量銷售
    寧波市培育的大批虎斑烏賊魚苗。記者 王元卓 攝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透骨新鮮的活海鮮的,但是記者從市科技局獲知,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7月向市民供應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
  • 人工養殖虎斑烏賊新鮮上市 首批11隻賣了2200元
    以曼氏無針烏賊為例,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蔣霞敏教授曾帶團隊把浙江海域搜了個遍,從溫州洞頭跑到舟山嵊泗,從頭年冬天抓到第二年7月,一共才抓到38隻。2003年開始,蔣霞敏團隊在象山開展曼氏無針烏賊的放流增殖,現在情況有所好轉。去年,象山漁民出港捕撈,一艘船能帶回數百斤曼氏無針烏賊。    「虎斑烏賊是一種生存能力蠻強的物種,單只可以長到10斤。」
  • 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端上餐桌 11隻賣了2200元
    「這批虎斑烏賊要運到象山縣城的一家飯店,這是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第一次進入飯店餐桌,在國內也是首次。」黎盛說。  首批11隻烏賊賣了2200元  今年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首次實現讓虎斑烏賊親體在寧波越冬、產卵並培育出30餘萬隻長度在3釐米左右的小烏賊。受精卵的孵化率也從原來的6%升高到了85%。
  • 寧波大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中新網杭州5月27日電(童笑雨 遊玉增)5月27日,記者從寧波大學獲悉,該校課題組團隊攻克了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成年虎斑烏賊。校方提供  據悉,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虎斑烏賊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中國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為開展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  烏賊曾是東海四大海產之一,但因過度捕撈和環境問題,面臨瀕危。其中,虎斑烏賊在東海已難覓蹤跡。進行繁育,就要從南海引種。但烏賊又有噴墨習性,性成熟個體很難運輸養活。
  • 烏賊養殖市場潛力巨大 抗病力強生長快
    發展頭足類的人工養殖不僅在國內市場,而且在東南亞及歐洲市場都具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前景。頭足類的人工增養殖,有望成為我國海水養殖業新的產業經濟增長點。  烏賊,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烏賊骨即是著名的中藥「海螵蛸」。
  • 禁漁期也能吃上活海鮮 寧波突破虎斑烏賊規模化繁育養殖技術
    5月22日,從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聯合召開的相關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由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蔣霞敏教授等牽頭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累計育出苗種120餘萬隻,並以較高成活率養成虎斑烏賊11餘萬隻,有望今年夏天投放市場。烏賊曾是東海四大主捕對象之一,但隨著過度捕撈與生存環境的惡化,其資源已日益減少。
  • 寧波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最快7月上市
    不過,記者今天從市科技局了解到,經過十年努力,寧波已攻克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累計育出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最快今年7至8月,市民將可在市場上採購到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一飽海鮮口福。「這標誌著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取得新突破,為開展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
  • 浙江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首獲成功
    浙江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首獲成功2017-10-16 13: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餘姚市人民政府網站        瀏覽量: 1874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日前,位於象山縣塗茨鎮的來發水產育苗場負責人黎盛從養殖池裡挑選了11隻個頭較大的虎斑烏賊,送往縣城的一家飯店,標誌著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正式獲得成功
  • 寧波市試養虎斑烏賊喜獲成功
    繼去年在國內率先攻克南海墨魚大規模人工育種難題之後,由寧波大學教授蔣霞敏團隊承擔的市重大農業專項《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再獲突破。10月10日,該項目的子項目「虎斑烏賊規模化養殖關鍵技術研究」,順利通過了有關專家進行的年度現場驗收。  上午10時,記者隨專家組在奉化市臭皮匠水產養殖場看到,2個面積20多平方米的水泥池內,趴著一隻只巴掌大的虎斑烏賊。
  • 寧大師生實現烏賊規模養殖 預計每年經濟效益可逾一億
    經過六年的探索,從寧波大學傳來了好消息:該校師生研究團隊率先攻克了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育種國際難題,預計在2020年,僅浙江省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將達到5000畝的池塘和2000畝的網箱,屆時每年的經濟收益可達1個億以上。
  • 「南卵東調」後育苗十年,寧波突破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
    不久前,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共同發布消息,2014至2019年,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胴長 2 釐米以上的虎斑烏賊苗種 120 餘萬隻,養成500g以上商品虎斑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
  • 陳道海教授:讓烏賊成為新的水產養殖種類
    這時,他又冷又餓,渾身溼透了,從頭到腳都在滴水……但一想到可愛的小烏賊,他竟釋懷了。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湛江深海烏賊——這一「海上珍品」重返百姓的餐桌,豐富了湛江市的水產養殖結構,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恢復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更好地推進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和探索。陳道海率領的科研團隊功不可沒。
  • ——講述湛江師範學院陳道海教授養殖烏賊的故事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依靠著這些強有力的生存技能,烏賊成為大海裡最古老、種群數量最大的物種之一。一次意外的偶遇,讓陳道海教授邂逅了神秘的烏賊。2006年的一次科學考察過程中,陳道海教授意外發現了一串虎斑烏賊的卵,晶瑩剔透,漂亮無比。最初的想法是把這些卵收集起來運到實驗室,讓學生來做有關胚胎發育方面的實驗。
  • 寧大10多年技術攻關獲突破 野生烏賊將大量上市
    作為寧波市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市農業擇優項目,寧波大學蔣霞敏教授負責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近日通過了專家驗收,並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使得味道鮮美的烏賊重新回到市民餐桌。受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2003年寧波大學烏賊團隊開始在東海海域(從東極到南麂)進行實驗捕撈,結果一年時間裡一共只捕到38隻曼氏無針烏賊,東海海域這一常見的頭足類生物陷入瀕危,當地百姓的餐桌上也再見不到它的蹤影了。為了挽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種類,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蔣霞敏教授帶領團隊開始長期從事烏賊養殖技術研究,希望讓烏賊能夠大量繁殖。
  • 寧波首次在世界上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央廣網發 寧波大學供圖)央廣網寧波5月23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翁長春 李明遠)5月22日,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共同發布消息,2014~2019年,寧波大學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團隊累計養成虎斑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
  •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杜炳旺:讓世界目光聚焦中國農場動物福利的未來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杜炳旺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主辦方的強強聯合,讓世界眼光聚焦中國農場動物福利的未來,預計這次大會將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經歷了兩屆大會的沉澱,第三屆大會將有更多的收穫,並更好地推動和促進我國農場動物福利養殖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 人工培育擬目烏賊在象山育苗成功
    「這是今年成功大規模孵化的擬目烏賊。經過兩個月的培育,一共孵化了兩三萬尾烏賊苗。這也是全國首次大規模育苗成功。目前最大一批胴長已經長到5至6釐米。」工作人員介紹,擬目烏賊在東海接近絕種,很難捕撈到親體,而且活的親體不能長時間運輸。因此只能到南海捕撈親體,在廣東進行產受精卵,然後送到象山進一步培育。
  • 正宗東海烏賊回來了 這種烏賊從餐桌消失了20年
    正宗東海烏賊回來了 這種烏賊從餐桌消失了20年www.zjol.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9:25:46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