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唯品會申請加入「東貓大戰」 騰訊系電商「圍毆」天貓

2020-11-23 環球網

電商巨頭京東起訴天貓的「二選一」訴訟,出現重大變局。

澎湃新聞獲悉,拼多多、唯品會兩大電商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請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

此前,京東起訴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索賠10億元(下稱東貓案)。相關訴訟材料顯示,今年9月12日,京東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請求通知唯品會、拼多多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9月26日,唯品會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遞交申請,請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

這也意味著,三大電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聯手,意圖就「二選一」爭議在司法層面上「圍攻」天貓。

多名專家稱,此次訴訟可謂電商領域的一次「火星撞地球」,司法如何界定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行為,將對電商行業的持續良性競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家電商「圍攻」天貓

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份案件管轄權異議裁定書,將京東起訴天貓的「二選一」訴訟置於公眾視野。

該裁定書顯示,提起訴訟的原告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被告為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貓)。

相關訴訟材料顯示,今年9月中旬,京東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請求通知唯品會、拼多多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9月26日,唯品會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遞交申請,請求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

在民事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訴求,但案件處理的結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而參加到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唯品會、拼多多申請加入訴訟的理由完全相同,語言表述基本一致。唯品會、拼多多認為,兩公司也是天貓重要的競爭對手,且在同一相關市場,也受到「二選一」影響,因而「東貓案」的處理結果對兩公司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

另據公開資料,早在2014年3月10日,騰訊與京東聯合宣布騰訊入股京東15%,成為其重要股東。京東的2018年年報顯示,騰訊持股17.8%,為第一大股東,劉強東持股15.4%,為第二大股東。近年來,騰訊又分別入股拼多多、唯品會等電商平臺。2017年12月,唯品會發布公告,稱騰訊和京東以現金形式向唯品會投資總計約8.63億美元,交易完成後,騰訊和京東分別持有唯品會7%和5.5%的股份。拼多多2018年年報顯示,騰訊持股16.9%,為第二大股東。

公開報導顯示,電商之間因「二選一」問題,從2015年就開始大打口水戰。

2015年,京東向有關部門舉報天貓在「雙11」促銷活動中要求商家「二選一」,擾亂電子商務市場秩序。2017年11月,蘇寧發文怒懟京東,稱京東發明的「二選一」霸權行為和基於此產生挾制商家的系統化手法,「在過去30年聞所未聞」。2018年10月11日,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微信喊話拼多多,「拼多多,請停止你的表演,請停止要求商家二選一,不要再賊喊捉賊! 」

事實上,有關「二選一」爭端從實體到電商,從線下到線上,持續多年。從早年國美與蘇寧到後來的騰訊與360的3Q大戰,無不充滿火藥味。對於「二選一」的看法,從競爭對手到專家學者,從媒體報導到普通公眾,均存在巨大的認識差異。

10月28日,《電子商務法》起草專家小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認為,近年來,「二選一」在各個領域不斷上演,數字經濟競爭的衝突凸顯了數字經濟的內生矛盾。但「二選一」這一概念主要是由媒體在網際網路平臺相互競爭中提出的一個通俗說法,它於事件的概括較為片面,它並非法律概念,也不具有確定性內容,媒體過度關注「二選一」的表象,而忽略我國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快速增長的現實。「二選一」是否違法,除了考察籤約雙方本身是否自願和存在強迫行為外,還要重點考察對消費者即用戶的福利影響。

京東的起訴,則將持續多年的爭議引入法庭之內。最高法的裁定書顯示,京東在起訴中便將天貓與商家的獨家合作概括為「二選一」。

據京東起訴稱,2013年以來,天貓不斷以「籤訂獨家協議」、「獨家合作」等方式,要求在天貓商城開設店鋪的服飾、家居等眾多品牌商家不得在原告運營的京東商城參加618、雙11等促銷活動、不得在京東商城開設店鋪進行經營,甚至只能在天貓商城一個平臺開設店鋪進行經營。

據前述最高法裁定書顯示,在管轄權異議之訴中,京東提交的證據是天貓與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阿卡邦、萬家簾品、ChemistWarehouse等品牌在北京籤訂獨家合作;二審中還補充提交了天貓方與戶外品牌商家DiscoveryExpedition在北京籤訂獨家協議的新聞報導。

「電商圈反壟斷訴訟第一案」

在專家看來,隨著拼多多、唯品會加入訴訟,這起「二選一」訴訟大戰份量升級,可謂一次「火星撞地球」。而對於「二選一」之戰,騰訊公司並不陌生:多年前,騰訊公司經歷了影響巨大的3Q大戰。

2014年的「3Q大戰」案,作為最高法審理的第一起網際網路壟斷糾紛案,被列為最高法的指導性案例,並總結出4大裁判要旨。

據3Q案判決書,奇虎起訴稱騰訊公司和騰訊計算機公司的市場份額達76.2%,QQ軟體的滲透率高達97%,由此推定騰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同時,騰訊實施讓用戶選擇卸載360軟體或QQ的「二選一」行為,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廣東高院一審以騰訊在相關市場不具有壟斷地位為由,駁回奇虎的全部訴請。最高法在二審判決中,利用經濟分析方法重新界定了該案的相關市場範圍,同樣認為騰訊不是壟斷者,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最高法判決認為,市場份額高並不等於具有支配地位,因而作出有利於騰訊公司的判決。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創新產業競爭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吳韜介紹,「指導性案例是解釋法律的一種特定形式;根據最高法院的相關規定,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應當參照。從這個意義上講,最高法院關於3Q案中明確的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法律適用的多個重要裁判標準,比如相關市場界定、支配地位的認定、濫用行為的構成、行為效果的分析等,將會對包括東貓案在內的壟斷糾紛案審理產生影響。」

多名專家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已進入訴訟程序的「東貓戰」對於論戰多年而未有共識的「二選一」,提供了一個司法裁判的角度,即司法如何界定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行為——「電商圈反壟斷訴訟第一案」的最終審判結論對電商行業的持續良性競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騰訊系聯手圍毆天貓 平臺「三打一」電商競爭白熱化
    拼多多、唯品會加入訴訟。在「二選一」這一爭論數年的案件中,騰訊系電商全面加入,開啟對天貓的強力施壓。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申請加入訴訟的理由完全相同,語言表述基本一致。唯品會、拼多多認為,兩公司也是天貓重要的競爭對手,且在同一相關市場,也受到「二選一」,因而「東貓案」的處理結果,對兩公司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   根據最新的持股比例來看,騰訊持有分別17.8%、18.5%和8.7%的比例,都是除了創始人以外的最大股東。
  • 天貓遭「圍攻」
    相關訴訟材料顯示,今年9月12日,京東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請求通知唯品會、拼多多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9月26日,唯品會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遞交申請,請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這也意味著,三大電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聯手,意圖就「二選一」爭議在司法層面上「圍攻」天貓。
  • 小鵝拼拼承載不了騰訊的電商夢
    但其與同樣主打拼單的拼多多不同在於,小鵝拼拼的商品以一種類似於評價內容分享的形式在首頁展示,購買詳情頁中也沒有個人單獨購買的選項。簡單來說,小鵝更像是拼多多+小紅書的結合體。雖然騰訊通過投資間接實現了自己的電商夢。但這並不意味著,依靠投資所建立的電商版圖就是騰訊對於電商的所有渴望,超千億的遊戲收入和超11億的用戶流量並沒能讓騰訊滿足,親自下場做電商才是更快樂的事情。
  • 國家再度出手,京東、天貓、唯品會都被罰,為什麼拼多多沒事?
    12月30日晚間,國家再度出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發布消息,京東、天貓、唯品會都被罰50萬元人民幣,原因是「雙十一」前後消費者們強烈反映的網購亂象:先提價再打折、誘導交易等等。很多小夥伴都在問,為什麼拼多多沒事?
  • 盛庸:《狗日的騰訊》忽然有了夢想
    澎湃的最新報導說,在京東起訴天貓「二選一」之後,拼多多、唯品會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加入訴訟的理由也完全相同,幾乎一字不差。三家電商突然「聯手揍貓」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仨有一個共同的爸爸:騰訊。
  • 商家半個月成交0單 小鵝拼拼撐得起騰訊15年電商夢嗎?
    多年後,騰訊藉助拼購模式重回了電商戰場。4月末,一款主打內容電商的小程序「小鵝拼拼」悄然上線。多位用戶體驗之後,都得出這是「拼多多+小紅書」的運營模式。而這款小程序背後的運營主體,則是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只是1個月後,這個騰訊的「親兒子」似乎並沒有翻起後浪。甚至有一位小鵝拼拼商家表示,平臺沒有推廣渠道,運營無從著手,開店半個月仍保持0成交。
  • 騰訊先後入股唯品會和永輝,馬雲可能墊高枕頭也睡不好了
    12月18日,騰訊聯手京東宣布與特賣電商唯品會達成戰略合作,將斥資8.63億美元收購唯品會12.5%股份,預示著中國線上零售逐步形成阿里與京東二強對壘的生態。而就是在幾天前,馬雲搖旗吶喊的新零售領域,騰訊也在「圍追堵截」,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永輝超市5%股份,此舉被看成騰訊布局新零售的重要信號。
  • IIWeekly |「貓狗多多」交換戰場,今年雙十一在哪買什麼最合適?
    不過,除了消費者熱鬧,三大電商平臺之間的暗戰也同步展開。在拼多多從三四線城市強勢崛起後,改變了阿里系電商和京東的對壘現狀。新老對手相逢之時,憑藉著巨大的消費者動力,雙十一也成為三大平臺重新挑戰平臺策略的重要契機。簡單來看,今年雙十一,三方雖然存在二選一的常規碰撞,但各自鞏固腹地,默默朝敵方優勢主場進發才是主旋律。
  • 騰訊「小鵝拼拼」電商產品上線,目的是與拼多多競爭?
    在這個網際網路經濟發達的時代,電商領域一直都是那些網際網路巨頭想要分得一杯羹,但是騰訊在社交領域雖然是霸主。不過電商領域總是沒有什麼起色,從原來的拍拍網到後來騰訊旗下的易迅網,都不算出眾。最近,微信低調上線了一款名為「小鵝拼拼」的小程序以及微信公眾號,通過開發者信息查看,開發主體就是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標語介紹為:「沒有什麼事情比買到好東西更快樂!」
  • 核心電商企業的分析框架與拼多多「三分天下」的商業邏輯
    唯狗的本篇文章就從這個問題出發,從領先電商企業的競爭優勢開始,一步步分析拼多多崛起的本質不同;以及市場格局演化到今天,拼多多已經站穩腳跟,但在天貓、京東對品牌商品消費心智的獨佔下,拼多多又如何破局。PS:如果各位在某正式渠道看到了正式報告,不要驚訝,那就是唯狗本人。 電商平臺市場格局演變
  • 騰訊未竟的電商夢,能在小鵝拼拼實現嗎?
    4月29日,在五一節各大電商平臺開始新一輪營銷大戰之前,騰訊低調地上線了一款名為「小鵝拼拼」的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據「小鵝拼拼」官方介紹,「小鵝拼拼」是依託於騰訊社交生態圈的多樣化場景和龐大用戶團體,打通各個圈層消費者、多樣化購物場景的帶貨內容社區。這一款新的產品能不能成功扛起騰訊的電商業務大旗,我們現在不得而知。
  • 拼團賽道集結完畢,唯品會的特賣故事怎麼講?
    雖說資本寒冬將至,各家投資機構都在儲存彈藥,但僅2018年第一季度,社交電商領域就發生了10起投資事件,融資金額與2017年全年一樣多。這一賽道跑得最快的是拼多多。從上線到登陸納斯達克,拼多多僅僅用時2年11個月,創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最快上市紀錄。背靠微信的巨大流量,拼多多上聚集了約3億買家,跟美國的總人口差不多。
  • 「小鵝拼拼」小程序上線,騰訊自營電商折返跑
    根據騰訊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的消息,「小鵝拼拼是騰訊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的項目」。這種業務歸屬反應了騰訊對社交+電商的渴望,也難免與騰訊投資站隊的拼多多、京東的關係更加微妙。圖片來源:小鵝拼拼界面截圖01低調卻不遮掩儘管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但是小鵝拼拼一上線就吸引了市場的關注。
  • 拼多多逆襲、圍攻天貓、友商併購?京東韓瑞回應
    鳳凰網財經獨家稿件 文丨楊芳拼多多逆襲市值超京東、下沉市場爭奪戰、天貓遭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圍攻……關於京東的話題層出不窮。談及當前的中國電商,有人形容為天貓、京東以拼多多的「三國爭霸」時代,也有人會說是「百花齊放」。然而,隨著拼多多異軍突起,阿里收購網易考拉強強聯合後,電商格局或發生新一輪變化。
  • 「小鵝拼拼」兩難:背靠騰訊,孤立無援
    或許是探索電商進程遇阻,騰訊選擇了退而求其次,轉而投資京東實現「曲線救國」,拍拍網、QQ商城等電商業務也以打包拋售給京東草草收尾。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騰訊仍舊死磕電商,只不過參與方式再沒有當初「自立門戶」般果敢,多以投資的方式迂迴,入股唯品會、增持拼多多都算得上騰訊電商徵程中的戰績。正當外界普遍認為騰訊自知電商乏力而另闢蹊徑之時,騰訊又帶著新產品再次出擊。
  • 從網易考拉更名考拉海購,看跨境電商下半場
    為了擴大規模減少虧損,在2018年原本主打自營海淘業務的網易考拉上線了第三方商家,卻也把競爭從垂直電商拉到了綜合電商層面。看看國內市場,阿里的領先優勢不可撼動,京東、拼多多、唯品會都有自己的一份優勢。在電商紅利消失,玩家向成本要利潤的新階段,網易考拉還要投入多少,需要多久,甚至如何盈利,才是網易要不要做網易考拉的核心。
  • 為什麼拼多多那麼便宜?知情人士告訴你,便宜的真實原因
    5年前,拼多多在電商行業的風口期中成立,當時的電商市場已經被阿里系和京東兩大巨頭所切分,甚至於大部分用戶都覺得,以後的電商行業競爭只存在於這兩家之間,格局固若金湯!在拼多多之前有很多電商平臺,唯品會、當當網、亞馬遜、小紅書等一水的平臺,但在面對阿里和京東時,無一例外,沒有人敢直接挑戰兩位老大哥。這裡並不是說拼多多有多麼的厲害,而是要先從中找出突破重圍的方法。
  • 電商行業專題報告:流量博弈中的電商成長路徑分析
    從 MAU 及 GMV 兩個 維度衡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三家平臺構成第一梯隊(萬億級 GMV、億級 MAU),蘇寧易 購、唯品會兩家構成第二梯隊(千億級 GMV、千萬級 MAU),蘑菇街、聚美優品等其它小型電商 平臺構成第三梯隊。第一梯隊中京東與拼多多同為騰訊系,第二梯隊中蘇寧易購與唯品會分屬阿里 系和騰訊系。電商行業頭部兩大陣營、三大巨頭的格局已逐步穩固。
  • 2018電商大事記:懦夫從不啟程 弱者死於途中
    這一年,騰訊京東入股步步高、阿里投資居然之家、手淘釘釘打通、618商家流量「懸案」、拼多多上市、馬雲將卸任董事局主席、《電子商務法》發布、跨境電商再出新規……在2019年第一聲鐘聲敲響之前,億邦動力將這份2018年電商大事記獻給努力奔向未來的你們,願你們卯足「又瘋又傻」的勁兒,繼續去創造價值、改變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