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吃什麼好? 推薦五款食療方

2020-11-30 人民網

  新生兒黃疸吃什麼好?新生兒出現黃疸情況是一個比較大概率的事件,新手媽媽們對此也很注意。當寶寶得了黃疸之後,除了積極治療,在飲食配合上應該注意什麼呢?

  黃疸對寶寶的危害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不過以上的判斷方法較為主觀,建議爸爸媽媽們一旦覺得寶寶皮膚比較黃的時候,就馬上去醫院讓醫生進行全面檢查。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採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而且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

  新生兒黃疸推薦五款食療方

  1、茵陳鯽魚湯

  食材:茵陳30克,鯽魚300克,蔥末5克,薑片5克。鹽3克,料酒10克,植物油20克。

  步驟:

  (1)鍋內倒入適量清水,放入洗淨的茵陳,大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煮約20分鐘,去渣取汁備用。

  (2)將鯽魚去鱗、鰓、內臟,洗淨;在魚身上劃上花紋,抹上少許鹽和料酒,醃製片刻。

  (3)炒鍋加油燒熱,將鯽魚入鍋,煎至兩面金黃。

  (4)將茵陳汁倒入鍋內,放入薑片,用中火煮約10分鐘,加入鹽,撒上蔥花即成。

  推薦理由:退黃疸、清溼熱、健脾和胃。

  2、蘋果燕麥糊

  食材:蘋果半個、牛奶220毫升、燕麥60克。

  步驟:

  (1)將蘋果洗乾淨,切成塊。

  (2)將蘋果塊、燕麥、牛奶一起放入攪拌機。

  (3)打成糊。

  (4)再放進微波爐裡加熱一下,中火1-2分鐘即可。

  推薦理由:蘋果和麥片都是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是能增加人體腸道的良好益菌。蘋果的纖維、果膠、抗氧化物等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並提高好膽固醇含量,所以每天吃一兩個蘋果不容易得心臟病。

  3、蒲公英稠米湯

  食材:取鮮蒲公英500克,稠米湯200毫升。

  步驟:將鮮蒲公英搗爛後,用潔淨紗布包裹,絞壓取汁,對入米湯中,攪拌均勻。早晚兩次分服;或當飲料,分數次飲用。

  推薦理由:可清熱解毒,消退黃疸。

  4、胡蘿蔔山藥粥

  食材:排骨適量、山藥30克、胡蘿蔔30克、稀飯30克、姜適量、鹽適量。

  步驟:

  (1)胡蘿蔔切塊。

  (2)排骨過水,去味去血水,燒好熱水入生薑備用,放入已過水的排骨,加入食鹽,大火燒開後,轉文火慢燉30分鐘左右。

  (3)加入山藥,胡蘿蔔。

  (4)燉煮15分鐘。

  (5)取山藥胡蘿蔔搗爛。

  (6)備好白米稀飯一小碗。加入稀飯,視情況加入些排骨湯,煮開。攪拌均勻即可。

  推薦理由:排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具有滋陰壯陽、益精補血的功效。胡蘿蔔富含糖類、脂肪、揮髮油、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營養成分。

  5、蘆筍玉米須粥

  食材:取蘆筍 50克 ,玉米須200克 ,薏芯仁 50克 ,粳米 50克。

  步驟:先將鮮蘆筍、玉米須洗淨 ,與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鍋 ,快火煮沸後 ,改用小火煨煮 30分鐘 ,粥黏稠即成。早晚兩次分服 ,食粥 ,嚼服薏苡仁、蘆筍。

  推薦理由:此粥具有清熱利溼 ,健脾退黃的作用。

  黃疸不能吃哪些食物

  龍眼肉

  甘溫果品。《本草匯言》說它「甘溫而潤,恐有滯氣」。溼熱性黃疸應多食清淡利溼之物,龍眼肉滋膩助熱,不利溼熱之邪的排洩,故陽黃與陰黃之人皆不宜食。

  胡椒

  凡溼熱型黃疸之人忌食之。《本草綱目》云:「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對溼熱型黃疸之人來說,多食則易增劇病情,助長溼熱之邪,黃疸不易退去。

  人參

  性溫,味甘,為溫熱性補氣強壯食品,有助熱上火動血之弊。黃疸之人多以溼熱之邪為患,尤其是急性黃疸之人,多屑中醫熱證、實證,宜吃清淡利溼之物,忌吃溫熱補益之品,尤其是人參,甘溫助火,陽黃之人更應忌食。

  鵝肉

  民間視為大發之物。唐代食醫孟詵認為「多食令人發痼疾」。明·李時珍也指出:「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中藥大辭典》中說:「溼熱內蘊者勿食。」陽黃為溼熱型黃疸,故多食鵝肉則弊多利少,甚至有弊無利,加重病情。

  羊肉

  性溫,味甘,黃疸之人多為內有溼熱,燻蒸肝膽,膽液外洩而發黃。《金匱要略》中早有告誡:「有宿熱者不可食之。」黃疸之病屑「內有宿熱」之疾,法當忌食。《隨息居飲食譜》也早有告誡,認為「疸病均忌」。

  雞肉

  性溫,味甘,黃疸多屬肝膽溼熱內蒸,飲食宜清淡不宜溫補。《醫林纂要》認為雞肉「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實際上內外有實邪者皆當忌食,清代食醫王孟英就明確告誡:「疸症忌之。」尤其是溼熱偏重的陽黃之人,更不宜食。

  醍醐

  為牛乳製成的食用脂肪。能滋陰、養營、潤燥,而黃疸或為寒溼為患,或為溼熱蘊結肝膽,而醍醐滋膩養陰,不利溼邪排洩。這正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言:「中虛溼盛者均忌之。」所以,無論陽黃或陰黃之人,皆不宜食。

  小兒黃疸是生活中比較常見一種新生兒疾病。家長們在幫助患兒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需要做好飲食控制。

相關焦點

  • 女人腎虛吃什麼 女人補腎食療方推薦
    那麼,女人腎虛吃什麼呢?調理女性腎虛的食療方有哪些?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些女人補腎食療方。女人腎虛吃什麼?待雞肉煮至五分熟的時候加入板慄慢燉直到雞肉軟爛,再加入蔥絲、蒜、彩椒翻炒,即可出鍋。女人補腎食療方3:紫米蓮子甜湯食用蓮子可以安神,而紫米有滋陰補腎、補血益氣的功效,兩種搭配特別適合女性補腎食用。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退黃?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中非常普遍(50%~70%),通常出現在新生兒出生2~3天後。造成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血液中膽紅素過多。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需要大量血細胞來傳輸氧氣,那時由胎盤來代謝處理掉老舊的血細胞。血紅細胞被破壞的一種產物叫作膽紅素。當寶寶出生後,膽紅素由寶寶的肝臟來處理(稱為結合作用),然後隨糞便排出體外。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生兒黃疸
    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成為你的一部分母嬰連結的最初食物一代又一代成為塑造寶寶身體的重要禮物
  • 新生兒黃疸多久消退 病理性黃疸需及時治療
    新生兒與成人相比,由於紅血球相對較多,而肝臟還未發育成熟,紅血球代謝後的物質不容易代謝完全,就會出現黃疸,臨床把這種情況叫做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兩天以後,媽媽就能看出來嬰兒皮膚黃黃的,在出生後三天到五天,黃疸指數達到最大值,這個時候小嬰兒的眼白可能都會黃黃的。
  • 新生兒黃疸要如何應對?
    事實上,所有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只是有些寶寶的黃疸不是很明顯。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是因為寶寶血液中一種叫「膽紅素」的色素含量過高。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都含有膽紅素,這些膽紅素通常由肝臟從血液中清除掉,然後經大便排出體外。寶寶出生前是你的肝臟替他清理他的膽紅素。寶寶出生後,他的肝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手這個工作。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用於光療的光源有多種:臨床常用一種特殊藍光。
  • 新生兒為何有黃疸?新手爸媽該如何面對?!
    提醒:治療新生兒黃疸,這些誤區不要進!1、曬太陽:「多曬太陽來退黃」這可能是黃疸治療方面流傳最廣的誤區了,甚至有不少醫生也會這樣建議。曬太陽之所以容易被推薦,一方面是因為簡單易操作零成本,另一方面是由於曬太陽本身的確有一定的退黃的作用。那麼為什麼現在不再建議大家自己給孩子曬太陽來退黃呢?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如何有效預防?新手爸媽需注意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多見於面頸部或軀幹呈淺黃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病理性黃疸:生後24小時即就出現黃疸,持續時間長,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怎麼區分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吃母乳寶寶變黃怎麼辦?
    導語:新生兒一般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變黃的情況,這應該是出黃疸了,關於黃疸要細分的話會有三種情況,一起來了解下。很多陪產的家人和新媽媽在寶寶出生後,看到自己粉嫩的小寶寶開心的不得了,但是剛過了2天,突然發現寶寶成了「小黃人」,真是好難看呀。但是過陣子又恢復了原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 曬太陽或網購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靠譜嗎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臨床問題。幾乎每個寶寶出生後一周內都會面臨的現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醫學上定義總膽紅素值超過12.9mg/dl(220.6mmol/L)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即病理性黃疸。但隨著母乳餵養的推廣和普及,目前認為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值可以適當放寬指標至15mg/dl。對於病理性黃疸醫院的治療方法一般是藍光照射治療,很多人便根據這個治療方法依葫蘆畫瓢,讓寶寶曬太陽進行治療;有的更是自行網購藍光燈在家治療。
  • 新生兒黃疸:「色號」不同,診治不同
    挑口紅,選色號,寶媽們都很關注,如果新生寶寶出現皮膚黏膜黃染,大家也需要關注黃疸的「色號」。同樣都是新生兒黃疸,不同的「黃」往往代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疾病發展階段、不同的病情嚴重程度。1.淡黃色——淺淺的一層黃色,且黃裡透紅,如範圍局限在顏面、胸部,黃疸出現在生後2~3天,寶寶一般情況也比較好,生理性黃疸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般會慢慢消退,不需要特殊處理。2.金黃色——黃色鮮明,如橘皮一樣,範圍廣泛,一般代表黃疸的程度較重,膽紅素值較高,需要到醫院檢查血清膽紅素,根據直接、間接膽紅素的值,進行合理的幹預治療。
  • 新生兒黃疸眼睛圖片
    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引起黃疸的疾病甚多,但最多見於肝臟疾病、膽道疾病,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統疾病、胰腺疾病、產科疾病、新生兒疾病(先天性黃疸)等也可出現黃疸。
  • 寶寶出生三天被測出黃疸值偏高,這新生兒黃疸給我折騰的夠嗆
    二寶去年八月十九出生的,出生三天被測出新生兒黃疸,第一次測六點五,醫生告訴我們可以給孩子先餵點去黃的藥,然後還需要觀察,如果超過十二點多就要被送去照藍光的~在醫院那幾天,聽說只要被送去照藍光的寶寶,基本最少都要十天左右父母才能見到寶寶,每天只有一小時的探望時間,其餘時間裡是見不到寶寶的
  • 什麼是黃疸 黃疸有哪些症狀
    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和體徵,黃疸的主要症狀就是皮膚變黃,有許多疾病都有黃疸的症狀,黃疸並不會傷害身體,那麼請問什麼是黃疸?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新生兒黃疸吃什麼藥?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是黃疸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狀和體徵。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症狀。
  • 新生兒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
    嬰兒黃疸,幾乎每一位新生兒都會經歷的症狀,Tina老師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一下,映入眼帘的字眼觸目驚心。在現代醫學已經發達的時代,面對黃疸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種悲劇不應該在上演。根據調查數據顯示:50%的足月兒,7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黃疸,關於黃疸的問題的確讓媽媽很揪心,也有很多媽媽諮詢Tina,寶寶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敲黑板劃重點聊黃疸先聊膽紅素黃疸顧名思義就是新生兒寶寶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表現,這個黃色主要是由體內的膽紅素引起的。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A:什麼叫黃疸?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     區婦幼保健院:身體的紅細胞是會衰老死亡的,新的紅細胞一代代的產生,老的紅細胞一批批死去。死掉的紅細胞被身體處理後產生一種叫膽紅素的東西。這個過程製造了體內75%的膽紅素,剩下的25%膽紅素來自身體的其他部件。
  • 新生兒黃疸亂投醫?!新手爸媽注意,不是所有「退黃」方法都靠譜
    寶媽反饋,當媽玻璃心,自己的寶寶剛出生第三天,得了黃疸,看著孩兒眼睛皮膚變黃,內心不知道啥滋味,雖然新生兒都得黃疸,但是看見自己的小寶寶得了黃疸心裡不舒服!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新生兒黃疸,是很多新手爸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那麼,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新生兒黃疸是人體膽紅素集聚的結果,而人體紅細胞的正常分解就會形成化學物質膽紅素。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怎麼做可助減退?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聶川主任醫師表示,對待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既無需過分擔憂,也不能掉以輕心。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做特殊處理,早吸吮、勤哺乳,寶寶多吃多拉,有助於黃疸的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家長需要積極配合醫生尋找病因並配合治療,以將傷害降到最低。三招初步判斷 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黃疸聶川介紹,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一般來說,新生兒血中的膽紅素超過5~7mg/dl,就可以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 新生兒服用媽咪愛,可預防或減輕黃疸問題
    寶寶出生後,黃疸基本上是新手爸媽遇到的第一個育兒難題,它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都會出現皮膚黃染。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的。通常生理性黃疸多出現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到出生第七天時,發黃最明顯,第2周開始黃疸會逐漸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