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鴨是水鳥裡的經典代表。它也是出了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先祖。有非常多樣的種類,主要的還是綠頭野鴨,綠頭野鴨還被稱為野鷺。也屬於候鳥型需要遷徙,跟所有遷徙的動物一樣,綠頭野鴨也是群居型的鳥類。那麼綠頭野鴨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什麼生活習性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外型特性
野鴨通常有47到62釐米的體長,一般雄鴨會比母鴨大一些,重量大約有1.2千克。它的形狀類似於家鴨的形狀。雄鳥的頭部和頸部是綠色的,脖子的上部有金屬光澤和白色環圓。上身和肩膀兩邊都呈棕色,腰部和尾巴上是黑色和白色斑點狀。兩對中央尾羽的是黑色和捲成接近鉤的形狀,下巴附近是黑色的,胸部是棕慄色,兩肋之間和肚子是灰白色,翅膀是灰褐色,翅膀的尖尖是紫藍色帶有金屬的光澤,寬闊的白色邊緣。嘴是黃綠色和深紅色。雌性的嘴是黑褐色,腳掌的顏色是橙黃色,翅膀和公鴨的差不多。與公鴨不同的是,頭部和頸部為黑色和黃褐色,身上的羽毛是黑褐色和尾羽不捲曲。幼鳥與雌性的差不多,但喉嚨部分的顏色較淺,身體下部比較白。
二、生活習慣
綠頭鴨也是遍布中國各地養殖。綠頭鴨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耐寒,可以像往常一樣在零下40°生存。野鴨群居類的生物,總是群體待在一起,特別是遷徙和越冬的過程中,往往整合數十,數百甚至數千的大型群體,在水中遊泳或沿水纏繞沙洲和岸邊,野鴨非常活躍,經常叫喊著「鴨——鴨」。聲音響亮而清晰,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在人工繁殖的情況下,它們大多數以一公多母的家庭環境生活著。獨特的交配方式和野鴨的擁抱窩性在人工飼養中逐漸喪失。個體野鴨在產蛋的第一階段後都有抱窩的習慣。這些不僅是祖先的繁殖特徵,也是表明那是低性能的鴨子。不可以用作繁殖種用
三、觀賞價值
綠頭鴨是公園裡和溼地裡的寵物鳥。公母綠頭鴨都有不同顏色的羽毛,因為母鴨的簡單而突顯公鴨的豐富。雄鴨和雌鴨配對,在平靜的水面中慢慢遊動,給人帶來無盡的樂趣。綠頭鴨不怕遊客。當人們走得很慢時,他們會視而不見。當人們走到鴨子面前的時後,它們才會感到很驚訝而展開翅膀往遠處飛去。等人們走了以後,它們又再次飛回到原來的地方,這不就是人們所渴望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嗎?
野鴨具有適應廣泛繁殖環境的優點,生長速度很快,成活率也高。它在竹子搭的木棚中飼養,一個月的成活率高達98%,野鴨也是早熟的,從最初的164天就可以下蛋了。野鴨每隻每年生產約100個蛋。今年上半年的年產量約為65%。當野鴨為1:6的公母分配時,卵的受精率可高達90%或更高。最熱的七八個月可以達到85.%,可以全年孵化生產商品野鴨,冬天的時候也下蛋。下面我來了解一下綠頭鴨的樣子方法吧。
1、可以大約在2平方米的地方做一個棚子,在陽光,排水和通風良好的地方養鴨子。應在鴨棚四周圍一個約50釐米高的金屬網。鴨子是水禽,鴨子棚經常是溼的,充滿了糞便。
2、保持乾燥棚鴨的方法去除排洩物,通風的陽光照曬,鋪上幹的沙子或在地上鋪上細竹。
3、鴨子應該放養,在放養的期間,鴨子會自己餵食。鴨子行為蠢笨,不能啄樹上的食物,為果園低放牧圍欄提供保證。在哪裡可以提供更好的土壤和水的條件下,主幹相對高點的果園處都能放養。
4、為了補充放養期間的食物短缺,應在適當的時間補充食物給鴨。小鴨從4周齡開始放養,初期是繁殖期,可以飼養和籠養。在早上和晚上餵養1次,以補充缺乏的能量。隨著雛鴨的生長,就可以根據鴨子餵食野草,野菜和昆蟲來補料。在放養期間,棚屋將在晚上補充並準備好飲用水。
5、野鴨對疾病具有很強的抵抗力,但鴨子在人工飼養時更加集中,必須小心預防疾病。可以使用針對鴨瘟的疫苗來防止來自鴨的病害。注入各1ml肌肉在20日齡:可用於疫苗,以防止禽霍亂菌,每隻2ml在30-40天齡注射肌肉。典型地,可以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噻唑在0.5%至1%的配比混入飼料裡,混合進料3至5天,然後餵10天,還可以使用0.01%的高錳酸鉀為防止疾病。
以上就是綠頭鴨的一系列介紹了,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