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行走在地處珠江上遊南、北盤江夾角地帶的冊亨縣巖架鎮洛王村,參差錯落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地掩映在芭蕉林中。群山之間,芭蕉林下,省科技特派團冊亨團副團長王順勇正忙著為當地的村組幹部和產業帶頭人進行香蕉樹苗管護培訓。
金秋時節,行走在地處珠江上遊南、北盤江夾角地帶的冊亨縣巖架鎮洛王村,參差錯落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地掩映在芭蕉林中。群山之間,芭蕉林下,省科技特派團冊亨團副團長王順勇正忙著為當地的村組幹部和產業帶頭人進行香蕉樹苗管護培訓。
「做好病蟲害防治很重要。要隨時觀察,根據情況選擇用藥,以此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擋住蕾的蕉葉片,要及時割除。在花芽分化期前後和抽蕾期前後,給香蕉樹苗施高鉀肥最好!」
「香蕉是『大水大肥』作物,樹苗栽種下去10天以後,施提苗肥,一定要加強管理。以前提倡的『三分種、七分管』不可行了,現在我們提倡的是『一分種、九分管』,這樣才能種植出優質、高產的香蕉,才能賣出好價錢。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配備噴滴灌設施。」
「在種植香蕉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新栽種的蕉苗不斷生長出新蕉葉的現象,就說明香蕉已經生根發芽了,你們要加強管理,及時除掉多餘的苗和剪去乾枯的焦葉。香蕉樹掛果後,要把紫色的焦尾砍掉,用竹棍支撐果柄,以此防止果實墜落。」
培訓現場,王順勇顧不得擦拭臉上的汗水,一邊忙著作示範,一邊熱心地為村民們傳授種植要領。
位於貴州西南部的冊亨縣,屬亞熱帶季風溼潤地區,獨特的氣候環境為這裡發展水果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如何讓一方水土不僅是養一方人,而且能夠富一方百姓?冊亨縣一直尋求著突破。立足於實際,讓冊亨蓬勃發展糯米蕉產業,而這也是王順勇他們作為產業扶貧人員的主要工作。
作為科技特派員中的一員,2017年以來,王順勇積極在冊亨縣的巖架、雙江、巧馬等鄉鎮開展香蕉種植栽培試驗示範,隨時隨地接受群眾的技術諮詢,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為百姓提供科技指導,早出晚歸為蕉農釋疑解惑,所有的這些,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王村壩修組組長羅福輝,是巖架鎮香蕉種植大戶之一,此次他也參加了香蕉樹苗管護培訓。聽聞記者採訪,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家種得有100多畝香蕉。去年5月中旬,我發現部分香蕉樹出現葉片變黃、蕉果不能正常成熟等現象,我立即打電話向王順勇老師匯報,第二天一早,王老師就驅車從縣城趕來,在我家香蕉果園手把手教我如何識別和預防香蕉枯萎病,為我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非常感謝他!」
「作為科技特派員,王老師總是把百姓的需求擺在第一位,不管自己有多忙碌,只要群眾一個電話或一個簡訊,他總能及時出現。」洛王村駐村幹部何紅林介紹,「這幾年,王順勇老師經常來巖架開展精品水果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向蕉農細心講解香蕉樹苗栽種、田間管理及病蟲害的防治等知識,極大地提升了種植戶的種植技術和管護水平。他在巖架鎮這片科技『試驗田』上解開了科技興農的密碼,為巖架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今年我家種植的糯米蕉產量高、價格好,一共收入了2萬多元,等於以前傳統種植的3倍。2015年以前,我一直在外務工,2016年回家過年後,我家種植了10多畝香蕉,今年是豐產期,這一半的功勞,應歸功於王順勇老師!」家住洛王村壩修組的王吉規笑呵呵地說。
為蕉農講解栽培管理技術和具體操作方法,是王順勇的家常便飯。多年來,他和同事共舉辦精品水果種植管理技術培訓500多場(次),培訓果農1.5萬人以上,推廣先進實用新技術30多項,培養香蕉種植大戶、產業帶頭人50餘人,選育引進香蕉樹新優品種30多個,他個人也先後在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獲評「優秀先進工作者」和「愛崗敬業、最美勞動者」等榮譽稱號。
目前,冊亨縣已種植糯米蕉9萬餘畝,掛果6.5萬畝,年產值達2.5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4500餘戶18000餘人走上了致富之路,「黃果果」已日趨成為當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金果果」。這其中的科技服務和技術培訓,有王順勇的默默奉獻和付出。
相關熱詞搜索:香蕉 冊亨縣 樹苗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