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科技廳以推進科技特派員為主抓手 大力推進科技扶貧工作

2021-01-08 金臺資訊

如何激活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增強受援地「造血」機能,是實現「真脫貧」的核心保障。海南省科技廳充分發揮科技「高地」優勢,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省農科院、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科技扶貧聯動機制,推動建立科技特派員培訓學院,加強農業科技110和「三區」科技扶貧人員培訓,大力推進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工作,實現科技特派員貧困村科技扶貧全覆蓋。在科技觀念、知識、技能的普及、培訓和指導教育上開出新花、結出新果。

開展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脫貧工作,增加貧困地區造血細胞

海南省科技廳制定出臺了《海南省科技特派員管理暫行辦法》,建立科技特派員登記管理系統,設立海南省「三區」和中西部市縣科技人才資金專項,大力支持「三區」科技人員選派工作。從省各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涉農科技企業等單位選派科技人員342人到中西部(三區)11個市縣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工作,其中110人在11個市縣鄉鎮掛職任科技副鄉鎮長,232人組建省級農業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與中西部(三區)11市縣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科技援助工作。同時,指導全省18個市縣科技管理部門按每個市縣不少於30人、每個鄉鎮不少於5人的標準組建市縣和鄉鎮兩級農業扶貧專家服務團,推進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工作,實現809名科技特派員對全省600個貧困村的科技服務全覆蓋。

做強做優農業科技110,升級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海南省科技廳投入項目資金900萬元,覆蓋全省18個市縣鄉鎮設立271個農業科技110服務站(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成立南部、東北部和中西部三個農業科技110區域服務中心,加強對全省農業科技110服務站的後臺科技服務支撐,強化農村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為貧困農民生產增收提供新技術和新品種引進、優質種苗供應、病蟲害防治、農技培訓、優質農資銷售和提供農產品銷售渠道等綜合性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科技110服務站建設示範基地(點)123個,示範推廣農業新型實用技術102項、優良品種87個,輻射帶動種植面積52490畝,培訓農民45000多人次。以三亞市南繁科技研究院為依託,推行「微信平臺 微信群」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開通海南農業科技110服務公眾號。覆蓋全省18個市縣(三沙除外)建立市縣農業科技110微信服務平臺。通過實行微信平臺「點對點」服務,擴大了農業科技110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使更多農戶得到實時的科技服務。

打造農業科技創業就業平臺,帶動農民創新創業致富

省科技廳投入省級財政科技計劃資金,支持龍頭農業科技企業、科研院所等在市縣農村地區建設了海口「永興電商扶貧中心星創天地」、白沙「木棉花開星創天地」、瓊海「農創匯」等7家省級星創天地,海南農馨南藥科技產業園星創天地、陵水潤達熱帶特色農業星創空間等13家單位備案國家級星創天地。「瓊中白馬嶺生態產業科技集成示範園」、「樂東香蕉農業科技集成示範園」等28個農業科技園被認定為省農業科技集成示範園。這些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的打造,引導和支持一批科技特派員、職業農民在農村創業載體創業就業,在農村地區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以創業帶動農民就業,促進脫貧致富。

實施「百村千戶」創建行動,推動科技扶貧工作上新臺階

省科技廳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扶貧辦印發《海南省科技扶貧示範「百村千戶」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從2019年起在全省18個市縣開展科技扶貧示範「百村千戶」創建工作,計劃到2020年底前建成100個科技扶貧示範村、1000戶科技扶貧示範戶。通過「百村千戶」創建工作,積極促進示範區域農民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科技素養等有較大幅度提高,激發貧困地區群眾創業致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科技扶貧再上新臺階。

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增添貧困地區脫貧動力

省科技廳推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和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法人科技特派員實施扶貧「三百工程」(特聘百名研究員、開放百項項目、推廣百項技術)和「四個一百工程」(在貧困地區建設不少於100個科技扶貧示範點,推廣不少於100項輕簡技術,舉辦科技培訓班不少於100期,安排科技人員下鄉不少於100人次),創建了「產學研用」一體的「科技小院」、「農民田間學校」、「科研院所 地方政府部門 公司(合作社) 基地 示範戶」、「科研院所 新農學校 農民技術員 農戶」等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組織科技專家4850人次深入全省鄉鎮、農村、企業開展科技培訓,組織橡膠、牧草、木薯、甘蔗、檳榔、果樹、蔬菜等作物生產技術及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235場次,培訓農民9.8萬餘人次,接受技術諮詢11.8萬餘人次,輻射帶動培訓近10萬人次,組織編印和發放技術資料共12.6萬餘冊,發放各種熱作栽培技術DVD光碟1.5萬餘張。大力示範推廣農業主導品種和配套技術,在全省市縣共合作建立橡膠、蔬菜、木薯、畜牧、香蕉、檳榔、花卉、林下經濟等各熱帶作物栽培示範基地218個,面積7萬餘畝,示範輻射面積達到50萬畝。

據了解,海南省科技廳將加快科技扶貧工作中突出驅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資源。打造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升級版,在紮實推進第一產業發展的同時,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抓實科技扶貧示範「百村千戶」工作、在安排產業扶貧項目資金上向「百村千戶」創建工作傾斜。同時,大力培育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等科技扶貧工作,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發展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做大做強做優地方特色產業。

相關焦點

  • 科技特派員在行動 | 壽光:多方位開展農技培訓、成果轉化等活動...
    近年來,他帶領公司的14名科技特派員對壽光市1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新品種推薦、茬口安排和栽培技術指導。 《決勝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員在行動》融媒體專欄,由山東省科技廳、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與全省各市縣科技局共同製作播出。每周三15:00——16:00,山東鄉村廣播節目和網絡視頻同步直播。
  • 臺山市深化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 大力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行動
    近日,臺山市2020年農村科技特派員授旗儀式在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舉行。
  • 貴州省科技廳:抓實抓好科技報告工作
    加強科技報告工作,是加快貴州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為推動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取得實效,2020年12月8日,貴州省科技廳安守海副廳長組織貴州省科技廳科技項目管理處、貴州省科技情報研究所、貴州省科技信息中心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報告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我們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加快推進符合新形勢、新要求的創新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科技報告工作,是完善創新體系的必然要求。
  • 發揮科技在脫貧攻堅中的支撐作用|貴州以年薪制面向全國選聘專職...
    按照《方案》規劃,16個深度貧困縣將選聘480個專職科技特派員,其中,首席科技特派員年薪50萬元,普通科技特派員年薪10萬元,由承擔省級重大科技專項的企業主導遴選。以往,每位科技特派員每年的工作經費也就2萬元,要下鄉服務100天,但服務地多在偏遠山區,工作起來會有很多困難,很難保證服務質量。
  • 市科技局局長陳大雄回應防疫期間科技創新各項工作
    現場,陳大雄局長介紹了市科技局在防疫抗疫方面以及助力科技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所做的工作與取得的成效;他還回應了在疫情防控應急科技攻關、推進科技創新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等方面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市科技局充分發揮科技職能作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貢獻科技力量。
  • 科技特派員韋鑫:撲下身子抓產業 把科技傳授給千家萬戶
    韋鑫是義龍新區龍廣鎮的一名科技特派員,他充分發揮自己專業所長,撲下身子抓產業,把科學技術傳授給千家萬戶、送到群眾心坎上,助推農業產業發展。龍廣鎮耕地面積6萬多畝,是農業大鎮。作為龍廣鎮煙辦主任的韋鑫,從事農業工作20多年,具有豐富的經驗,成為科技特派員後,他以壩區農業發展為依託,以高效作物種植和科技服務為抓手,手把手做給農民看,傳授農業新技術、新知識,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韋鑫忙碌的身影。近日,記者在七星五臺壩區看到,韋鑫正在為聖女果基地負責人講解如何防治病蟲害。
  • 標題: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瓊府辦函〔2021〕5號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加快推進全省清潔生產工作,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 「我的扶貧故事」授之以漁 科技扶貧丨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科技...
    我是貴州畢節威寧縣科技特派員陳浩林,來自於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是一名中共黨員,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於畜牧養殖技術推廣應用研究。「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我抓住傳統養殖科技含量低,養殖戶渴望實用技術無門的主要矛盾,在自己授課的同時還邀請國內外專家到威寧縣傳授先進經驗技術。先後邀請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國家絨毛用羊產業技術體系、國際山羊協會等省內外專家赴威寧縣現場授課,傳授飼草飼料、疾病防控、羔羊培育、品種改良等產業的技術要點,提高品種選擇、疾病淨化、草畜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 省科技特派員王平:紮根山區培育「致富果」
    近日,來自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的省科技特派員王平,沿著環庫公路驅車1個半小時後,準時抵達位於台州市黃巖區上垟鄉的200畝柑橘基地,給橘農林如明作技術指導。上垟鄉是黃巖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位於國家一級水源地長潭水庫保護區內。在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約下,當地將發展柑橘、中藥材、花卉等綠色產業,作為帶動鄉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 一顆熱作心 情系盤江魂 丨記貴州省優秀科技特派員龔德勇
    今年的芭蕉已經收了一茬又一茬,芭蕉收割後,他還有一些關於芭蕉樹的養護問題要請教科技特派員龔德勇。2014年10月,龔德勇被派駐到冊亨縣擔任科技特派員,同時擔任三農專家服務團技術團長。上任伊始,縣裡要籌劃特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龔德勇負責完成了6個調研報告和編制香蕉、芒果等水果產業的實施方案,還爭取省州產業扶貧資金1.2億元以上。
  • 廣東企業科技特派員,為企業「把脈開方」
    譚啟在使用薄膜沉積技術改進光華科技的基板材料(拍攝者: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宋光輝)2020年9月,譚啟副教授通過廣東省企業科技特派員官方平臺位於汕頭市金平區的光華科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主營產品包括電子電路化學品、化學試劑和鋰電池材料等。光華科技項目總監賴少媚表示,在「華轉網」發布了「基質材料表面改性技術」技術需求以後,通過系統的智能匹配,共收到三名科技特派員提交的技術方案。經過進一步溝通交流,光華科技最終與譚啟副教授成功對接。
  • 省科技廳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
    2018年度科技扶貧示範項目資金5500萬元通過對下轉移支付下達各州市後,於2月25日印發《雲南省科技廳關於印發科技扶貧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於3月29日印發《雲南省科技廳科技扶貧示範項目實施細則(試行)》,各州市科技局已根據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組織科技興邊富民、產業科技扶貧、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等項目立項和實施工作,後續將加強監督管理和績效評估。
  • 嵐縣「四個堅持」紮實推進林長制工作
    「造林護林營林」協調推進,「綠化彩化財化」同步發力。近年來,嵐縣堅持在一個戰場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兩場硬仗,將綠色變為嵐縣底色,並於去年在全省率先探索構建了現代林業治理體系,以「四個堅持」 為抓手,深入推進林長制工作,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坐實責任。
  • 臨沂市農科院科技特派員深入貧困村開展技術幫扶
    7月2日下午,臨沂市農科院派出的兩名山東省科技特派員冒著酷暑到幫扶村開展技術幫扶。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周緒元研究員帶領生態所高級農藝師冷鵬、費縣科技局戚興剛等科技特派員參與本次扶貧工作。本次扶貧工作主要以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產業為重點,針對費縣費城鎮、探沂鎮特色農作物甜瓜、韭菜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和潘家粉條品牌建設開展技術服務。周緒元研究員對潘家粉條生產及品牌建設開展技術答疑和專場指導。冷鵬和戚興剛對甜瓜、韭菜種植中的常見病蟲害和防治方法進行了點對點技術指導並與種植戶進行了現場交流。
  • 浙江省科技廳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暨雙月重點工作交流會 傳達學習有...
    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何杏仁主持會議並講話,廳長高鷹忠講話,廳領導宋志恆、曹新安、孟小軍、吳卿、葉翠萍、厲勇,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呂繼進,廳機關各處室和廳屬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浙江省政府第七次全體會議重點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抓緊抓牢抓實「十三項戰略抓手」,建立健全高質量的工作落實機制等進行動員和部署,進一步明確了「三大科創高地建設」作為第一抓手的落實舉措,體現了浙江省政府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 東莞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 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大力培育經濟新動能,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 科技特派員下鄉記
    陳偉雄與龍潭村結緣,與科技特派員制度息息相關。該制度最早在福建省南平市推出,並從地方實踐上升為國家層面制度性安排。廣東自2007年啟動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以來,培訓農村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約63萬人次,推廣先進農業和農村適用技術4615項,累計為17萬戶農民直接提供各類農業科技服務。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特派員制度廣度與深度在不斷拓展。
  • 海南省委書記「三問」科技創新,黨委政府、市場主體、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也要想一想,有沒有圍繞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沉下心來潛心研究?」12月11日,在海南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對海南科技創新,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連發「三問」。 大會過後,海南省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園區負責人以及科技工作者紛紛表示,海南省委書記的「三問」,直指海南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而海南自貿港要高質量高標準發展,有賴於科技創新。
  • 點線面結合,蒼南大力推進文化基因解碼工作
    「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是浙江文旅事業發展的「築基工程」,是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增強文化軟實力以及助推文旅融合發展的關鍵抓手和重點舉措。10月16日,蒼南縣召開文化基因解碼工作推進會,對化基因解碼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大力推進文化基因解碼工作。
  • 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準扶貧
    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在農業農村工作方面的首要任務,也是破解「三農」困局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通過發展畜牧業實施精準扶貧,是產業扶貧中較為常見和較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主導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