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5:1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久忍 葉劍鋒 共享聯盟黃巖站 高東洋
「老林,下雨天還在地裡忙呢。」「王博士來了,快來幫我看看橘子。」一場細雨過後,長潭水庫煙雨濛濛,遠山如黛。近日,來自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的省科技特派員王平,沿著環庫公路驅車1個半小時後,準時抵達位於台州市黃巖區上垟鄉的200畝柑橘基地,給橘農林如明作技術指導。
上垟鄉是黃巖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位於國家一級水源地長潭水庫保護區內。在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約下,當地將發展柑橘、中藥材、花卉等綠色產業,作為帶動鄉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2012年入駐上垟鄉擔任省科技特派員以來,剛博士畢業不久的王平,就一頭扎進了大山,將這裡的一個個基地,當成了她的露天辦公區,與這裡的農民,打成一片。8年來,已幫助上垟鄉推廣種植了近10個柑橘新優品種,全鄉柑橘種植面積發展到近3000畝,幾百戶山區群眾依靠種植精品柑橘脫貧致富。
王平查看橘子生長情況
「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富民惠民安民、推進共同富裕新舉措,提升城鄉居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讓我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的選擇,更加肯定自己所作所為的價值。」王平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省科技特派員,這些年,她不僅注重帶來新品種,更努力帶來新技術、新理念,讓橘農們掌握致富的本領,提升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憑藉自己的雙手增收致富。
當前,王平正在上垟鄉積極推廣柑橘優質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引入脫毒苗從源頭預防病害,推廣施肥有機化,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柑橘的品質和附加值,從而提高橘農的收益。
在王平的指導下,林如明實施了柑橘幼樹套種優質旱稻技術,稻杆作為肥料入田,為橘樹增加有機質營養,節省肥料成本之外,收穫的稻穀還可以每畝額外增加純收益800元以上。台州市黃巖後園果業專業合作社位於上垟鄉後園村的60畝柑橘基地裡,實施了延後完熟栽培技術,通過柑橘留樹保鮮將採收期推遲到春節前後,將柑橘售價提高了近3倍。
王平對橘農開展技術指導
這幾年,憑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柑橘品質,上垟鄉小氣候蜜橘的名聲越來越大。看著一個個柑橘基地發展得紅紅火火,並有力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王平和橘農們一樣,越發覺得前景光明,幹勁十足。
王平說,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低收入群體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行動,這給她今後的工作,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王平所在的省柑橘研究所,也制定了今後五年的小目標,計劃推廣柑橘良種面積、栽培新技術面積和綠色防控技術面積15000畝,舉辦各類培訓人員15000人次,讓柑橘成為更多老百姓的「致富果」。
王平也已下定決心,接下來要繼續紮根黃巖西部山區,立足省柑橘研究所這個平臺,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引入更多的專家力量、更先進的種植技術,指導好服務好山區群眾,為幫助他們早日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16062885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