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我們回到故鄉,春天又踏上遠方的徵程,故鄉於我們只有冬天

2020-12-04 初見文化FirstSight

鳥兒的遷徙

我時常想鳥兒為什麼有遷徙的習慣,每一年冬季都要從遙遠的北方飛到更加遙遠的南方,是因為北方寒冷,南方溫暖嗎?那麼它可以選擇長久的居住在南方那個溫暖的國度啊。

科學對於鳥兒的遷徙有更為完美的解釋,似乎是因為溫度,光照引起食物缺乏吧,總之鳥兒必須遷徙,即使是養在籠子裡的鳥兒,你提供了足夠好的環境給它,它也會時常佇立,渴望遠方。

我更相信鳥兒的家原本就在北方,冬天到了,沒有食物,它要飛到遙遠的南方躲避凜冽的寒風,等到第二年春暖花開,它就會不遠萬裡飛過海洋,山谷,叢林,沙漠,戈壁,回到自己的故鄉。

在這個漫長的遷徙途中,鳥兒要躲避大風大雨,還有其他動物,包括人類的追殺,躲避人類建立起來的各種障礙,高壓線,道路隔離網,過往車輛的碰撞。

我總覺得鳥兒的遷徙是對命運的一場偉大抗爭,也許出發的時候是拖家帶口,等到回到故鄉,剩下的已經是七零八落,但是鳥兒是執著的,是有信念的,年復一年,從來沒有放棄,似乎這已經是一種傳承。

遠走新疆的人們

新疆在四五十年代的人眼裡是口外之地,過去人們說走西口,應該就是人類的遷徙,人們為了尋找更多生存的機會,獲取更多的食物,遠走長城之外,來到那一片不毛之地,經過多少年的努力,在那裡開墾土地,種植作物,繁衍生息。

我的伯父是最早西安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北疆,起初的時候,被派去看守莊家,騎上一匹馬每天四處溜達,後來被安排在一個自治州的XXX局做局長,再後來的調動也是其他局的局長位置,倒也順風順水。再後來在那邊娶妻生子,老婆是律師,兒子在派出所上班,日子過得很幸福。

伯父的兩個弟弟,那個年月在老家日子過得很艱難,然後也跟著去了新疆,最小的那個被安排在了一個生產大隊做農民,後來也在那邊娶妻生子,種點糧食,種點葵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過得很愜意。

第二個弟弟,去的時候是安排在一個縣上的農場做職工,農場的職工說是職工,其實和農民是一樣樣的,而且我倒覺得還不如新疆其他自然村的農民,因為農場的地,你要種是需要每年交租金的,一年是兩百元一畝的價格。地裡一般種的是枸杞和棉花。一家一般有三十畝地吧,枸杞十幾畝,棉花二十來畝。

其實在新疆做個農民也挺好的,因為都是機械化種地,每一年都有專門犁地,種地的人開上機器跑來給你種,當時也不會問你要錢,等到第二年收割之後,他們就會拎個帳本上門來收帳了。

記得我這個叔父在那裡好像混得還不錯,因為會種地,家裡也要富裕點,娶了一個四川的媳婦,也是個很能幹的人。

他們有兩個兒子,那個年月在新疆有兩個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是在內地,你試試,那可是要受到相當嚴厲的處罰的。

叔父是陝西人,叔母是四川人,也許是血緣很遠的原因吧,他們家的孩子都高高大大,白白淨淨,看起來都很帥氣。

他們那一代人,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還能說我是陝西人,她是四川人。等到了孩子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就是,我是新疆人。

新疆的教育是很好的,一個學校會有配備兩部分老師,有教授漢語課程的,有教民族語言課程的,在我看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落後,甚至你會覺得那是一片廣大自由,可以讓人過得富足的地方。

叔父經常說,這裡是窮人的天下。他最初去那個農場的時候,村上的幹部說,你在這個村子呆不久的,你哥哥那麼大的官,但是事實上他一直生活,居住,勞作在那個地方,直到孩子出去工作了,還是居住在那裡,他對那個幹部說,現在你相信我會一直待在這裡了吧。

我一直覺得那時候的幹部,對黨對國家是無比忠誠的,否則,伯父那麼大的官,叔父怎麼能一生都是個農民。

能不憶江南

在北方人的眼裡,過了長江就是南方,在江南人的眼裡,南方似乎就是指的廣州。

江南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煙花三月下揚州是浪漫的,是愜意的。

江南在更多的人來說,不是一個旅遊的地方,而是一個奮鬥的地方。那裡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工業的發展是首屈可指的。

無錫又稱小上海,它離大上海只有十幾裡地,京滬高速就是在那時候修建的,大概十幾分鐘就可以達到上海,向北就是南京,向南就是蘇州,杭州。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輕工業,重工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蘇北的,河南的,四川的,安徽的,廣西的,貴州的,幾乎包含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

這裡的企業有本地的,國營的,臺灣的,韓國的等等。

記得我本家爺爺的一個閨女就嫁到了無錫,我應該叫姨和姨夫的,兩口子都在無錫的一個摩託車公司上班,那是一個擁有九個廠的集團公司,生產的摩託車銷往全國各地,據說紅火的時候,車間還沒做出來,客戶就在外面等著拿貨,也就是說做好後都不用進倉庫。

當地人一般是不做辛苦的工作的,外地人都想多掙點,所以只要掙錢就行,一次停電了,車間衝床可能沒有關,電來了,然後操作工不知道,衝壓的時候,手指頭都被切掉了好幾個,雖然工廠會負責替你接上,但是這個疼可是自己的啊。

記得最初的時候,打工似乎是一個很時髦的名詞,書上往往寫的很美好,意氣風發的樣子,走,打工去,其實打工的辛苦,那裡是一言一語可以說得清楚的。

我一直覺得無錫不是一個可以包容外地人的地方,有一個機械加工廠的工程師就給我說,他進來的時候,就對辦公室其他人說了,你們不要排擠我,我是你們老闆請來的。

也許嫌貧忌富在很多地方都有吧,你窮了,他看不起你,你掙得多了,他記恨你。當地人不幹苦活累活,工資當然不高,外地人幹的活苦活累,工資就高,然後就會受到排擠,這個是事實的情況,當然,某些外來人素質很差,也影響了自身的形象,所謂一鍋老鼠害了一鍋湯吧。

嶺南熱土

嶺南一直指的是廣東,這裡是珠江三角洲的範圍,他的繁榮昌盛在八幾年的時候可是身處北方的北方人想像不到的,到了廣州,你的第一印象是,這裡更像是國外,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飲食習慣,北方人到了這裡感覺一頭霧水。

普通話在這裡倒成了方言,不過有一點是好的,我總覺得廣州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地方,這裡幾乎囊括了來自我們國家天南地北的所有地方的人群。

同時,這裡也囊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工廠,而連接廣東的京廣線是那時候最繁忙的一條鐵路線。

擁擠的火車站,熙熙攘攘的人流,無一不在彰顯著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這裡有製衣廠,製鞋廠,電子廠等等,下班的時候,街上全是廠裡的工人,這裡曾經有很多少男少女的夢想。

工廠的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從不停息的流水線,重複而單調的工作,每天上不完的班,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座不夜城。

廠裡的餐廳會提供四五頓飯,因為二十四小時裡都會有人上班。

這裡也是開放的社會,現在看來穿泳裝表演似乎是司空見慣的,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那個年代,農村的青年男女,人前拉拉手也許都是一件讓人害羞的事情,但是在廣州街頭的臨時舞臺上,隨處可見身穿泳裝表演宣傳的女子。

北方的落後真的是不可思議啊,其實就是在現在,雖然北方也發展的很好了,但是相比較南方來說,也還是落後的,因為人家也在發展啊,但是這種落後身在北方的北方人是看不到的。

結束語

父輩們,我們,下一代人就像鳥兒一樣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的好一點,背井離鄉,辛苦勞作,生生不息,生活是艱辛的,苦難的。

記得有人說過,從此,故鄉只有冬天。冬季的年末我們回到故鄉,春天我們又踏上遠方的徵程,故鄉有情親,有愛,遠方有希望,有明天。

相關焦點

  • 掬一捧思鄉的淚,朝向故鄉的遠方,揮灑而去
    我坐在窗戶底下,慢慢地聽著這些稀裡譁啦的雨水,打在樓下的樹枝上,也啪啪啪地打在窗臺上,漸漸溼了的,便是那渾然不覺的故鄉了。故鄉在哪裡?舉目夜空,雨聲森然。黑漆漆的夜晚,獨擁著一盞微弱的燈光,真是遙看近卻無呀——恍然之間,三十年的時光已過,我已經沒有了歸鄉的路。母親活著的時候,我總是堅定地相信,故鄉無時無刻不在那裡等著我呢,遲早只是時間的問題。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想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輪月,是春運時的那張車票,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口音。而當我們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漸行漸遠,才發現故鄉是起點也是終點,是即便永遠回不去也依然是故鄉的那個地方。對於故鄉的記憶,就像漂泊在時間長河裡的一片片小舟。
  • 吉平:看見月亮,望見故鄉|我的故鄉
    故鄉就是遊子的夢。置身異地他鄉,我會經常感到難以割捨的鄉愁與牽掛。說起故鄉,就會泛起鄉愁,那是對曾經生長與過往之地的眷戀與牽掛,是遊子尋覓詩與遠方的執著和篤定,是心底滋生淡淡的孤獨與憂傷,這便是漂泊多年過後,我對鄉愁隱約的理解。
  • 小孩眺望遠方,成人懷念故鄉,大概這就是成長
    不知是否還記得童年時候的夢想,那時候的我們意氣風發,做著天真浪漫的夢童年是我們偷偷寫下的日記,裡面有我們最初美好的夢想童年是書架上陳舊的書,裡面的每一頁都記載著歡樂與悲傷童年是淡淡的茶香,細細品味中,裡面有我們歡笑的影子,隨香氣飄蕩童年是三月的陽光
  • 十條小鱷魚入駐古巴動物園 回到父母故鄉
    十條小鱷魚入駐古巴動物園 回到父母故鄉當地時間2015年4月20日,古巴首都哈瓦那,瑞典動物園工作人員Jonas Wahlstrom為古巴動物園送來十隻小鱷魚崽。這些小鱷魚都來自瑞典,但它們的父母卻是古巴鱷。
  • 想到天南地北故鄉人的春晚
    想到天南地北故鄉人的春晚文/孫樹恆在「天南地北故鄉人」微信群裡,學姐桂蓮是一個大「群主」,每天從冰天雪地的嫩江醒來一醒來就成了一個身披光芒的人猶如一個大導演,來到山峰之上又一次,回到了師生中間,又一次,引領走進了大好河山
  • 為何一隻不會說話的狗狗,會比我們,更愛自己的故鄉
    在我們飄忽不定的那段時日裡,是它,守護著母親,陪伴著母親,為我們守護著故鄉。累了回去,躺在老屋裡休息,心裡踏實。然而生存的現實,逼迫母親離開她為我們守候多年的故鄉,讓她到我們身邊,到城裡過另一種生活。那天我們就像一夥在城市謀生的強盜,背著母親賣掉了圈裡的豬和牛,院子裡飛騰的雞,柜子裡的稻穀,蛇皮口袋裡的玉米.....誰能想到,讓老屋如此不堪地在秋風裡瑟瑟發抖的人,居然是它的少主人。那隻留在掠奪後面的灰狗,卻怎麼也不願和我們一道進城。好吧,那你就留在這裡,替我們守住故鄉?
  • 兒時眺望遠方,成人懷念故鄉
    有時候聽得多了,覺得煩了,便跟她扛上了。但沒過多久,便又低聲下語地哄回了我。每到夏天的夜晚,外婆總愛鋪一卷涼草蓆到屋外,一家子靜坐著。搖著一把大蒲扇,給我們講述她以前的故事。池蛙聒噪,蚊蟲飛舞,星星眨眼。講著講著,就把我哄睡著了。外婆能用來打發時間的東西並不多,因為她文不識字,武不識兵。
  • 晏凌羊:我的故鄉
    我們村有一個女孩子,就是因為在跟鄰居搶水的過程中,被鄰居(男)失手打中了頭部,造成精神失常。而那個男子,是我同學的父親,被判了十五年的刑。他去服刑時,我同學才2歲,他刑滿釋放回來,我同學已經17歲了。我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村民們下海捕魚,開始用這種鐵船而不是木槽船了。
  • 懷念故鄉的那群燕子
    懷念故鄉的那群燕子於恢秋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望著窗外的雨簾,雙腳卻已經開始不安分了。推開手中的書籍,內心卻有冒雨遠行的衝動。歷史上的旅行家們,當他們的雙腳踏在泥濘的路途上時,內心是否在期盼一個舒適的落腳之處?
  • 故鄉的鳥音
    在這時候,百姓們都親熱這種鳥兒,都知道這種鳥兒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布穀鳥,農民們愛聽它的叫聲,也因為它的叫聲連著那些泛著馨香的黃土味兒……童年的時候,一聽到布穀鳥兒叫,我就開村裡那些光棍兒的玩笑,布穀鳥在他們頭頂上叫「布穀!布穀!快快種穀!」而我卻把這聲音翻譯成「孤獨!孤獨!
  • 秋雨如絲,望不盡的是故鄉
    總以為長大了,身在故鄉之外就可以不思念故鄉,誰曾想,越是這雨季,越是想念故鄉的太陽,還記得小時候下雨的時候在屋簷下數雨滴,那時候無憂無慮的,現在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人心都是煩躁的,哪有什麼空閒去數雨,小時候數雨,是因為時光無聊,長大了看雨,是因為異地他鄉。
  • 故鄉的棕樹
    我的故鄉大源村地處贛鄂兩省交界處的大山之中。棕樹是我們山裡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經濟林木,沒有人把它當作景觀樹。       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棕皮的價格不斷上漲,最值錢的時候每斤棕皮賣到了兩塊多錢。那時的棕樹為農戶人家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由於棕樹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我們老家,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在門前屋後或是菜園旁邊栽上一些棕樹,也有將拋荒了的莊稼地用來栽培成片棕樹林的。我曾經也栽過不少。
  • 嚮往城市天際線,更愛故鄉風景線
    你在他鄉的青雲之志,歸來展圖,正當時回貴陽,別漂了廣大城,一座公園、湖泊、名校裡的活力城市 歡迎回到敢戀愛,敢結婚,敢生娃的城市哪有什麼夢想,非得背井離鄉拿完年終獎,離開北上廣只有在一線城市,住城中村,才叫奮鬥嗎上海6萬才能買到的幸福,貴陽6千就夠了北京只是初戀,貴陽是可以,
  • 《犬夜叉》雲母回到珊瑚故鄉私會琥珀
    琥珀和雲母雲母和珊瑚路過故鄉,雲母思念故鄉跑了回去。
  • 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故鄉的野菜作者:周作人我的故鄉不止一個,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鉤於斯遊於斯的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裡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現在住在北京,於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鄉了。
  • 臺灣花蓮豐濱靜浦部落,太陽的故鄉抓浪花蟹
    導語:臺灣花蓮豐濱靜浦部落,太陽的故鄉抓浪花蟹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我們的遊覽車停在出海口附近的停車場,剛下車就聽的到遠方的海浪聲,海風輕輕吹來,好安靜。今天的隨行導覽員是靜浦部落中最熱情活潑又奔放的一位,遠方傳來一陣歡笑聲,並說著歡迎歡迎,一頂鬥笠配上大墨鏡遮掩不了底層黝黑的膚色,原來是今天帶領我們認識部落的女導覽員,她也是靜浦部落的居民。
  • 《遇蛇》:吾心安處既是故鄉
    但好在季玖最後喜歡上了伊墨,並讓他下一世來早一點。第三世沈清軒缺了一魂一魄變成了傻子,伊墨陪著他長大,還學會了愛,施了全部的法力讓沈清軒恢復了記憶,最後所幸的是他們還是在了一起。這篇文很虐,哪怕他的結局是好的,但是這種好也是讓人感到悲傷的圓滿。就像最後伊墨和第三世的沈清軒在一起了,但是那個第一世的,最開始愛上的沈清軒卻再也回不來了。讓人看過之後,要久久的不能回神。
  • 樂亭:深入涵養大釗故鄉廉潔文化
    樂亭:深入涵養大釗故鄉廉潔文化 2020-07-10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愁,只有回不來的人才懂
    每個人都有家,都有故鄉。余光中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後來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許巍在故鄉裡唱到,在異鄉路上,每一個寒冷的夜晚,這思念,它如刀,讓我傷痛……還記得2002年,我拉著沉重的行李箱離開家去異地求學,在此後的整整十年裡,我便很少看見家鄉春天的花開,冬天的白雪,也很少感受到故鄉的秋風和蟲鳥的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