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的遷徙
我時常想鳥兒為什麼有遷徙的習慣,每一年冬季都要從遙遠的北方飛到更加遙遠的南方,是因為北方寒冷,南方溫暖嗎?那麼它可以選擇長久的居住在南方那個溫暖的國度啊。
科學對於鳥兒的遷徙有更為完美的解釋,似乎是因為溫度,光照引起食物缺乏吧,總之鳥兒必須遷徙,即使是養在籠子裡的鳥兒,你提供了足夠好的環境給它,它也會時常佇立,渴望遠方。
我更相信鳥兒的家原本就在北方,冬天到了,沒有食物,它要飛到遙遠的南方躲避凜冽的寒風,等到第二年春暖花開,它就會不遠萬裡飛過海洋,山谷,叢林,沙漠,戈壁,回到自己的故鄉。
在這個漫長的遷徙途中,鳥兒要躲避大風大雨,還有其他動物,包括人類的追殺,躲避人類建立起來的各種障礙,高壓線,道路隔離網,過往車輛的碰撞。
我總覺得鳥兒的遷徙是對命運的一場偉大抗爭,也許出發的時候是拖家帶口,等到回到故鄉,剩下的已經是七零八落,但是鳥兒是執著的,是有信念的,年復一年,從來沒有放棄,似乎這已經是一種傳承。
遠走新疆的人們
新疆在四五十年代的人眼裡是口外之地,過去人們說走西口,應該就是人類的遷徙,人們為了尋找更多生存的機會,獲取更多的食物,遠走長城之外,來到那一片不毛之地,經過多少年的努力,在那裡開墾土地,種植作物,繁衍生息。
我的伯父是最早西安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北疆,起初的時候,被派去看守莊家,騎上一匹馬每天四處溜達,後來被安排在一個自治州的XXX局做局長,再後來的調動也是其他局的局長位置,倒也順風順水。再後來在那邊娶妻生子,老婆是律師,兒子在派出所上班,日子過得很幸福。
伯父的兩個弟弟,那個年月在老家日子過得很艱難,然後也跟著去了新疆,最小的那個被安排在了一個生產大隊做農民,後來也在那邊娶妻生子,種點糧食,種點葵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過得很愜意。
第二個弟弟,去的時候是安排在一個縣上的農場做職工,農場的職工說是職工,其實和農民是一樣樣的,而且我倒覺得還不如新疆其他自然村的農民,因為農場的地,你要種是需要每年交租金的,一年是兩百元一畝的價格。地裡一般種的是枸杞和棉花。一家一般有三十畝地吧,枸杞十幾畝,棉花二十來畝。
其實在新疆做個農民也挺好的,因為都是機械化種地,每一年都有專門犁地,種地的人開上機器跑來給你種,當時也不會問你要錢,等到第二年收割之後,他們就會拎個帳本上門來收帳了。
記得我這個叔父在那裡好像混得還不錯,因為會種地,家裡也要富裕點,娶了一個四川的媳婦,也是個很能幹的人。
他們有兩個兒子,那個年月在新疆有兩個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是在內地,你試試,那可是要受到相當嚴厲的處罰的。
叔父是陝西人,叔母是四川人,也許是血緣很遠的原因吧,他們家的孩子都高高大大,白白淨淨,看起來都很帥氣。
他們那一代人,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還能說我是陝西人,她是四川人。等到了孩子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就是,我是新疆人。
新疆的教育是很好的,一個學校會有配備兩部分老師,有教授漢語課程的,有教民族語言課程的,在我看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落後,甚至你會覺得那是一片廣大自由,可以讓人過得富足的地方。
叔父經常說,這裡是窮人的天下。他最初去那個農場的時候,村上的幹部說,你在這個村子呆不久的,你哥哥那麼大的官,但是事實上他一直生活,居住,勞作在那個地方,直到孩子出去工作了,還是居住在那裡,他對那個幹部說,現在你相信我會一直待在這裡了吧。
我一直覺得那時候的幹部,對黨對國家是無比忠誠的,否則,伯父那麼大的官,叔父怎麼能一生都是個農民。
能不憶江南
在北方人的眼裡,過了長江就是南方,在江南人的眼裡,南方似乎就是指的廣州。
江南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煙花三月下揚州是浪漫的,是愜意的。
江南在更多的人來說,不是一個旅遊的地方,而是一個奮鬥的地方。那裡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工業的發展是首屈可指的。
無錫又稱小上海,它離大上海只有十幾裡地,京滬高速就是在那時候修建的,大概十幾分鐘就可以達到上海,向北就是南京,向南就是蘇州,杭州。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輕工業,重工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蘇北的,河南的,四川的,安徽的,廣西的,貴州的,幾乎包含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
這裡的企業有本地的,國營的,臺灣的,韓國的等等。
記得我本家爺爺的一個閨女就嫁到了無錫,我應該叫姨和姨夫的,兩口子都在無錫的一個摩託車公司上班,那是一個擁有九個廠的集團公司,生產的摩託車銷往全國各地,據說紅火的時候,車間還沒做出來,客戶就在外面等著拿貨,也就是說做好後都不用進倉庫。
當地人一般是不做辛苦的工作的,外地人都想多掙點,所以只要掙錢就行,一次停電了,車間衝床可能沒有關,電來了,然後操作工不知道,衝壓的時候,手指頭都被切掉了好幾個,雖然工廠會負責替你接上,但是這個疼可是自己的啊。
記得最初的時候,打工似乎是一個很時髦的名詞,書上往往寫的很美好,意氣風發的樣子,走,打工去,其實打工的辛苦,那裡是一言一語可以說得清楚的。
我一直覺得無錫不是一個可以包容外地人的地方,有一個機械加工廠的工程師就給我說,他進來的時候,就對辦公室其他人說了,你們不要排擠我,我是你們老闆請來的。
也許嫌貧忌富在很多地方都有吧,你窮了,他看不起你,你掙得多了,他記恨你。當地人不幹苦活累活,工資當然不高,外地人幹的活苦活累,工資就高,然後就會受到排擠,這個是事實的情況,當然,某些外來人素質很差,也影響了自身的形象,所謂一鍋老鼠害了一鍋湯吧。
嶺南熱土
嶺南一直指的是廣東,這裡是珠江三角洲的範圍,他的繁榮昌盛在八幾年的時候可是身處北方的北方人想像不到的,到了廣州,你的第一印象是,這裡更像是國外,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飲食習慣,北方人到了這裡感覺一頭霧水。
普通話在這裡倒成了方言,不過有一點是好的,我總覺得廣州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地方,這裡幾乎囊括了來自我們國家天南地北的所有地方的人群。
同時,這裡也囊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工廠,而連接廣東的京廣線是那時候最繁忙的一條鐵路線。
擁擠的火車站,熙熙攘攘的人流,無一不在彰顯著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這裡有製衣廠,製鞋廠,電子廠等等,下班的時候,街上全是廠裡的工人,這裡曾經有很多少男少女的夢想。
工廠的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從不停息的流水線,重複而單調的工作,每天上不完的班,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座不夜城。
廠裡的餐廳會提供四五頓飯,因為二十四小時裡都會有人上班。
這裡也是開放的社會,現在看來穿泳裝表演似乎是司空見慣的,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那個年代,農村的青年男女,人前拉拉手也許都是一件讓人害羞的事情,但是在廣州街頭的臨時舞臺上,隨處可見身穿泳裝表演宣傳的女子。
北方的落後真的是不可思議啊,其實就是在現在,雖然北方也發展的很好了,但是相比較南方來說,也還是落後的,因為人家也在發展啊,但是這種落後身在北方的北方人是看不到的。
結束語
父輩們,我們,下一代人就像鳥兒一樣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的好一點,背井離鄉,辛苦勞作,生生不息,生活是艱辛的,苦難的。
記得有人說過,從此,故鄉只有冬天。冬季的年末我們回到故鄉,春天我們又踏上遠方的徵程,故鄉有情親,有愛,遠方有希望,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