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棕樹

2021-01-13 古城舊夢


故鄉的棕樹

————

□∕文:徐天安


       我在上海居住的小區內有不少棕樹,它們或高或矮,或粗或瘦,身上全都裹著厚厚的棕衣,靜靜地挺立在那兒供人們觀賞。


       每當從這些棕樹旁經過時,我總會想起故鄉的棕樹來。

    

       

       我的故鄉大源村地處贛鄂兩省交界處的大山之中。棕樹是我們山裡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經濟林木,沒有人把它當作景觀樹。


      在我們家鄉曾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家有千棵棕,兒孫永不窮。」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集體時期,任何人不準搞家庭副業,就連誰家多種了一棵南瓜也被當作是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但對人們割棕賣點錢似乎管得不是太嚴。因此,賣棕的收入便成了當時村民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



       我讀初中和高中的書學費就是父親靠割棕賣錢解決的,一斤幹棕皮可賣3到4角錢。那時一個雞蛋的價格是0.05元,一斤豬肉的價格是0.36元,可見當時棕皮的價格不低。


       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棕皮的價格不斷上漲,最值錢的時候每斤棕皮賣到了兩塊多錢。那時的棕樹為農戶人家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由於棕樹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我們老家,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在門前屋後或是菜園旁邊栽上一些棕樹,也有將拋荒了的莊稼地用來栽培成片棕樹林的。我曾經也栽過不少。



       因為棕樹的繁殖力超強,所以在荒山野嶺中也能看到不少棕樹。要是在山上幹活的人偶然發現了一棵還未割過棕皮的成年棕樹時,一定會高興好一陣子,第一次能割到好幾斤棕皮。


       棕樹每年都可割一次,那時的棕樹就像是我們山裡人的「搖錢樹」。

    

       割棕是件很辛苦的事。必須先把棕樹的枯枝爛葉及周圍的荊棘收拾乾淨,然後才能動手去割棕樹皮。要是遇到較高的棕樹時,還要就地取材先搭好木架子,爬到架子上去割。


       

       割棕還必須有一定的技巧,先要用棕刀沿著樹幹割一圈,遇到棕邊的地方要用力將棕邊割斷,又不能傷到樹幹。還要把棕皮的一條邊用刀自上而下地割開,才能將一片棕從樹上取下來。


       會割棕的人一天能割好幾十斤甚至上百斤棕皮,而且在棕樹上留下的刀痕整齊漂亮。不會割的人不僅割的棕皮少,且留下的刀痕亂七八糟,甚至還會傷害棕樹。

   

      

       割棕不僅辛苦,而且稍不小心棕刀還會傷手。一次,我在山上割棕時,突然遇到一窩野蜂,我慌亂中揮動著雙手招架,沒想到握在右手的鐮刀一不小心將左手小指下面的肌肉割出了一條大口,頓時鮮血直流。


       我本能地蜷縮著身子從那棵棕樹下往下滑了兩丈多遠,才好不容易避開了那些野蜂的攻擊,但一個人在山上也只好自已強忍疼痛,從附近找來些苧麻的葉子在石頭上搗爛敷在傷口上止血,並從破衣上撕下一條布片來草草包紮傷口。第二天還得照常上山做事。

    


       棕樹皮雖然每年能割一次,但切不可下毒手割掉它的嫩棕皮,如果你把它割得露出了白心,到了冬天它就被凍死了。要知道,每一片棕皮就像是棕樹的衣服。


       想起那時有些人為了獲取更大的一點利益而不顧棕樹的死活,我曾經還寫過一首打油詩掛在棕樹上:

    

    萬縷千絲密密縫,年年割愛意何濃。

    勸君休下無情手,留點衣裳好過冬。

    

       把棕皮曬乾存在家裡要等到買棕的人來村子裡收購才能賣出錢來,我們很少將棕挑到人家門上去賣。那時,和我們相鄰的湖北省崇陽縣白霓和高堤一帶有很多人用棕皮編織蹦子床和搓棕繩賣。奇怪的是他們當地很少有棕樹,他們加工用的棕皮幾乎全是到我們江西這邊來買去的。

    

       

       棕皮的用途很多,可以搓棕繩、扎棕刷、製作棕掃帚等日用品。棕繩是我們每家每戶都需要的東西,它既牢固又不易腐爛,而且綑紮東西不像塑料繩那樣容易鬆動。我們出外挑糧食等物品先要用布袋裝好,然後再用棕繩將布袋捆好後才能將其掛在扁擔頭上挑。


       所有收割莊稼用的籮、簍等器具都要用棕繩來系好,牽牛也是用的棕繩。那時還沒有雨布和雨衣,蓑衣是農家必備的雨具,家裡有幾個勞動力就會備有幾件蓑衣,而棕皮則是製作蓑衣的原材料。

    


       除了棕皮,棕樹的葉子也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棕葉可以做掃帚,還可做扇子等工藝品。平時,無論要綑紮一點什麼東西總是臨時去附近的棕樹上弄點葉子來,為了讓新鮮的棕樹葉柔軟而有韌性,採回來的棕葉總是先拿到火爐中的火苗上焯一下。


       每年到了插秧的時候,頭天晚上就會準備好撕得細細,焯得軟軟的幾大把棕葉用於綑紮秧苗。到了宰年豬的時候,每一刀豬肉都是離不開棕葉來系的。


       

       還有,家裡如果要製作酸菜時,也要用幾片棕樹葉來放在焯熟了的菜上,然後再把大石頭或小磨盤之類的重物壓在棕葉上面。此外,乾枯了的棕樹葉還是家中生火時很好的燃料。

    

       故鄉的棕樹就是這樣用其特有的方式將自己身上裡著的一層層衣服還有遮風擋雨的葉子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我們與棕樹的情結就像是棕皮上的纖維千絲萬縷,緊密相連。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故鄉的村民便陸續外遷。特別是近年來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實,最後一批貧困戶也遷到了港口集鎮,住上了由政府建的新房。故鄉已經是荒無人煙了。


       雨衣早已替代了蓑衣,席夢思替代了蹦子床,塑料繩替代了棕繩。儘管有些地方還用棕皮做床墊等物品,但棕樹的用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遷。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與棕樹密不可分了。

   

 

       如今,故鄉的棕樹就像是完成了上天賦予它的歷史使命一樣,光榮地退休了。它們隱居深山,自由生長,無人問津。而我也來到了上海這座大城市裡生活,與它們遠隔千山萬水。

   

       雖然小區裡的棕樹我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但我又好像是從未看見過它們一樣。在我的心中,它們和我總是那麼遙遠,那麼陌生。而故鄉的棕樹雖然現在與我相距遙遠,可它們熟悉的身影卻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徐天安:1955年生,修水縣退休教師,現居上海。市作協會員,《詩刊》「子曰」詩社社員。作品曾發表於《修水報》、《潯陽晚報》、《九江日報》、《長白山詩詞》、《長河》、《陝西詩詞》及《詩刊》等報紙和刊物。


     申  明:①作者發稿至《古城舊夢》,則視為授權讓《古城舊夢》首發和原創;②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聊天群,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相關焦點

  • 棕樹的基督徒
    以氣候而論,在耶利哥及其鄰近是熱帶,樹木多是棕樹;耶路撒冷的高地稱為亞熱帶;向北行是以斯得倫平原,土地肥沃,稱為溫帶;再北為黑門山,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但卻盛產香柏樹,耐寒。  為什麼聖經以棕樹來形容基督徒呢?棕樹有何特質和特性?
  • 棕樹
    我立刻去廚房拿柴刀,屋背後的三棵棕樹,等著我吧。我帶著柴刀爬上土坎,來到三棵棕樹腳下,我見過它們小小的時候,只有幾片葉子,現在比我高了。學校裡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果然比人長得快。摸一摸去年我刮棕留下的痕跡,早就枯了,刀痕還很明顯。今年再看我的吧,沿著棕樹把棕枝刻一圈,最厚的地方再小小心心砍一刀,好了,就可以把一枝棕枝刮下來了,再刮三枝,不太夠,再刮一枝,夠了。
  • 棕樹鳳頭鸚鵡
    以植物種子及嫩芽為食。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及澳大利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中文名:棕樹鳳頭鸚鵡英文名:Palm cockatoo學名:Probosciger aterrimus
  • 山林的禮物:棕樹,在農村你見過哪些用法?
    棕樹,算是山村老家裡比較常見的樹種!它不像城裡的風景品種規劃的整齊好看,山村裡的棕樹生長得比較隨意!不知道是哪裡飄來的種子,東長一棵,西長一堆的,或大或小,參差不齊!沒有人去打理,只是任由它們頑強的生長!
  • 棕樹的花蕾你吃過,棕樹結的果子你吃過嗎?
    糖棕樹當然棕樹的品種非常多,像柬埔寨的國樹糖棕樹的果實就能夠使用,並且糖棕樹能夠產糖,不過在我國到時種植的不多。但是題主給的照片中的棕樹果就是普通棕樹果實,可不是糖棕樹的果實。棕果是什麼?小時候家裡面除了會用掃帚苗這種野菜綁掃帚,還會用棕樹的樹皮綁掃帚,這種掃帚非常柔軟,不過現在用的已經不多了,大家現在普遍用的都是塑料的掃帚。
  • 棕樹上的「花」,見到請別破壞,能治血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咱們很輕鬆就能從手機裡學到一些新鮮的東西,就拿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棕樹花來說吧,如果你是出生在農村的就一定認識它,當棕樹開花時,小夥伴們就會爬上樹把棕樹花給掰下來玩耍,那時誰也不知道,這種棕樹花是如此的珍貴,可做藥也可食用。
  • 今天才知道,農村常見的棕樹,原來還能這樣用,你知道嗎?
    今天才知道,農村常見的棕樹,原來還能這樣用,你知道嗎?棕樹在農村裡非常常見,幾乎山上都種植著棕樹,雖然它是種很常見的植物,但你知道嗎?棕樹其實全身都是寶,身上的部位有著許多不同的作用,有些你可能還不知道,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大山裡的寶貝之棕樹。
  • 棕樹在農村很常見,但它全身都是寶,很多人不知道
    棕樹個頭4-6米高,農村和城市都能見到它,棕樹無分叉,只有一棵主幹,層層疊疊呈灰色的樹稜像梯田有層次的圍著樹幹生長,棕樹稍高處長著一層棕色的棕須包裹著葉子柄把,它的葉柄和葉子都很長,葉柄呈扁狀,兩邊長著整齊細小的鋸齒,葉子很光滑又具韌性像一把扇子,棕樹無分叉,棕樹最尖端長出嫩綠的葉子和花苞為整棵樹增添了不少色彩
  • 棕樹全身是寶貝——棕苞應該怎麼吃?
    簡介棕包樹又叫棕樹、山棕,屬棕櫚科棕櫚屬植物。原產我國,在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各地。如果哪天誰給你一盤棕樹花,你可別以為是魚籽哦!那可是沒有任何化肥、農藥汙染的正宗的綠色食品呢。棕樹一般很少種植,大多數都是長在田間地頭野生的,因此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有幾棵棕樹,所以能吃到棕包算是貴客了。棕包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差不多,可見棕包的受歡迎程度。
  • 棕樹全身是寶貝-那棕苞應該怎麼吃呢?
    簡介 棕苞樹又叫棕樹、山棕,屬棕櫚科棕櫚屬植物。原產我國,在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各地。如果哪天誰給你一盤棕樹花,你可別以為是魚籽哦!那可是沒有任何化肥、農藥汙染的正宗的綠色食品呢。 棕樹一般很少種植,大多數都是長在田間地頭野生的,因此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有幾棵棕樹,所以能吃到棕包算是貴客了。棕包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差不多,可見棕包的受歡迎程度。
  • 此物為「棕樹」,山坡遍地是,以為只能做蓑衣,不料果子還能吃
    每個地方生長出來的花草都不一樣,在個別的小夥伴心中,花草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看起來的樣子也好看,有些人就會想著要種養這些花草,可,山上的野草到不好種養,它們在山上就是隨意的生長,讓人發現野草的生命力很強,有些樹子也是一樣,都是自由生長,沒有任何的約束,而此物為「棕樹」,山坡遍地是,以為只能做蓑衣
  • 農村山上像魚卵的棕樹花能吃嗎?真正的綠色食品,炒臘肉是一絕
    農村山上常見的像魚卵的棕樹花能吃嗎?真正的綠色食品,炒臘肉是一絕!文/農夫也瘋狂棕樹在農村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植物,在過去農村裡有不少人栽種棕樹。因為這種樹很容易成活,並且也非常的實用,從樹上剝下來的棕毛可以用來編制棕繩、蓑衣,製作床墊、鞋墊、鬥笠、扇子等等。
  • 農村棕樹上面的花苞,是一種難得的美食,炒肉好吃,很多人沒吃過
    這種樹就叫棕樹了,棕樹是國內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的一種植物,它喜溫暖溼潤氣候,喜光。對土壤要求不高,大多的地上都能夠生長,同時它的生長速度也不快,壽命也挺長的。這種棕樹的價值可多了,在農村有的房子附近會種上幾棵棕樹當風景樹,因為棕樹是一種四季長青的樹,它的棕毛農民朋友用它來加工製作成蓑衣,還可以製作成繩子,用來綁東西,在小吳家鄉,用來裝稻穀的籮筐所用的繩子就是用棕毛製作的。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棕樹和油桐,子孫後代不受窮」,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棕樹和油桐,子孫後代不受窮」,啥意思?農村裡面,種植樹木可謂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誰家要是有個大院子,都會在上面種植一些比較茂盛的樹木,這樣能夠在夏天乘涼,很多時候還有美觀的效果。
  • 《棕樹》月刊2016.09月 完整版
    ▲ 點擊「棕樹」,關注《聖經》真理將信心付諸實踐
  • 老人將小區內兩棵棕樹砍了 部門:隨意砍自己種的樹也違法
    照片由徐先生提供  來自熱線:「我們小區有位老太太,前段時間叫人把一棵棕樹砍了,昨天晚上又砍了一棵,現在花壇上光禿禿的。對這種私自砍樹行為,請晚報呼籲有關部門制止。」  記者核實:徐先生告訴記者,這兩棵被砍的棕樹種植在百草園小區6幢一南一北兩塊綠化地上。「南面綠化地上這棵棕樹是10月11日砍掉的,當時我親眼看到的。」徐先生說,有位老太太請來了一個師傅,拿著鋸子把樹砍掉了。「北面那棵是前天晚上砍掉的,不過我沒有看到,但今天早上周圍的鄰居和我說了。」  好端端的棕樹為啥要被砍掉呢?徐先生透露說,老太太比較迷信,嫌樹種的位置風水不好。
  • 棕樹和桐樹用處有多大
    所以這句俗語其實很好理解了,就是說,多種一些桐樹和棕樹,自己的後代是會因為這些樹享福的,是能從中得到利益的,日子也不會過得太窮。那麼為什麼是棕樹和桐樹,而不是其他樹呢?這就和這兩種樹的價值有關係了!棕樹這種樹在農村非常的常見,比如我老家,因為它的樹葉有點像人的手掌,所以我老家也把它叫做「棕巴掌」。
  • 棕樹鳳頭鸚鵡還有哪些求偶趣事?
    澳大利亞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棕樹鳳頭鸚鵡,雄性鸚鵡為了獲得雌性鸚鵡的「交配權」,可謂是煞費苦心!沒有好的巢穴就不能吸引雌鸚鵡!沒有「情調」也不能吸引雌鸚鵡!而這一切都要靠雄性鸚鵡的那張「嘴」!棕樹鳳頭鸚鵡還有哪些求偶的趣事呢?
  • 種下萬棵甜棕樹 創得致富產業來
    種下萬棵甜棕樹 位於海拔800米至2851米的山地及山谷,年平均氣溫18.1℃,降水充沛,日照時間長,梅子鎮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為當地種植甜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梅子鎮一直有種植棕櫚的傳統,在物質較為匱乏的年代,當地人就地取材,用棕片製作一些生活用品,棕蓑衣、棕線、棕掃帚是當地很多人家裡的必備。
  • 高手在民間,老人用棕樹葉子編織小動物,螞蚱青蛙和蛇備受歡迎
    11月23日,在湖北襄陽的峴山上,一位老人在路邊用棕樹葉子編織各種活靈活現的小動物,螞蚱、青蛙和蛇都栩栩如生。眾多爬山健身遊客,被老人嫻熟的技藝吸引,紛紛駐足觀看,並爭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