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梅子鎮民樂村文令組紅毛樹丫口的道路一旁,一間堆滿了棕櫚的廠房格外顯眼。一看見來客,頭戴棕帽、身穿蓑衣的董禎良便熱情地介紹起了合作社出產的棕櫚製品。
在深入四川、貴州等地考察棕櫚加工工藝後,2017年6月,董禎良與幾個合伙人一起投資了200餘萬元,成立了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梅子鎮民樂村建起了這間800平方米的棕櫚加工廠房。
投產運營後,合作社將收購的棕櫚原料進行初加工,90%貨供給國內知名床墊品牌,剩下的10%則用於生產棕櫚手工製品售賣。近年來,合作社每年收購的棕櫚原料可達500噸,面對合作社如此大的棕櫚原料需求,董禎良並不擔心原料的供給,因為合作社所在的梅子鎮正是萬畝甜棕種植基地。
種下萬棵甜棕樹
位於海拔800米至2851米的山地及山谷,年平均氣溫18.1℃,降水充沛,日照時間長,梅子鎮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為當地種植甜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梅子鎮一直有種植棕櫚的傳統,在物質較為匱乏的年代,當地人就地取材,用棕片製作一些生活用品,棕蓑衣、棕線、棕掃帚是當地很多人家裡的必備。
近年來,當地政府在梅子鎮原有的甜棕種植基礎上,大力推廣甜棕種植。「我們鼓勵以村小組為單位,拿出村集體用地帶動農戶規模化種植甜棕。」梅子鎮黨委書記馬豔東介紹,鎮政府在推廣甜棕種植時,對集中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的村小組進行獎勵,種植一棵甜棕獎勵一元。目前,全鎮共種植甜棕200萬棵,投產約9萬棵。
俗話說,「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據農戶種植經驗,一棵管理較好的甜棕,4年左右可開始採剝,成熟後每棵甜棕每年可收穫棕苞7到8個,每個棕苞價格在7到10元;同時每棵甜棕每年能收穫2公斤棕片、棕板,每公斤價格在2.5元至5元之間;直到壽命結束,每棵棕樹還能採收一個棕頭,每個棕頭價格在80至100元左右;甜棕壽命較長,生長期可達15年以上,豐產期約10年,整棵甜棕產值可達500元以上,每畝按150棵計算,可收穫7.5萬元。
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基地 甜棕變成搖錢樹
合作社成立之初曾遭遇資金短缺、發展困難的問題,梅子鎮人民政府積極爭取了上級扶貧資金50萬元,以量化村集體經濟的形式,入股了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合作社還與全鎮5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了種植合約,棕片以不低於每公斤5元、棕板以不低於每公斤2.5元的價格進行收購,探索出了一條「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基地」的甜棕產業發展之路。
傳統甜棕以出售棕苞和棕頭食用為主,利用率低,自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後,梅子鎮開始逐步探索甜棕的開發利用。董禎良介紹,除美味可口的棕苞和棕頭外,甜棕的棕片和棕板進行初加工後,可製成棕帽、棕鞋墊、棕掃帚等產品,從棕片抽出的棕絲則可以製作天然環保的棕線、棕床墊,砍伐後的棕樹樁還能製成花盆工藝品,最後加工過程中剩餘的棕櫚殘料還是栽花種菜培育腐殖土的好基料。從種植到最後砍伐,一棵甜棕樹真正實現了物盡其用,極大提高了甜棕的資源利用率,提升了附加值。
目前,合作社共有30名工人,其中建檔立卡戶有8名,同時合作社還在寧洱、勐臘、思茅開設了三家棕床墊售賣門店。董禎良表示,隨著甜棕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合作社將藉助知名床墊品牌的銷售渠道及品牌效應,在原料初加工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工藝,同時申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真正提高甜棕加工的利潤率。
(責編:木勝玉、徐前)
雲南臨滄木場鄉山體滑坡已致3人遇難 人民網臨滄8月19日電 (徐前)8月19日凌晨,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木場鄉明孟公路K47+100米處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致使2幢民房損毀,8幢民房不同程度受損。據鎮康縣政府新聞辦公室消息,經連夜搜救,截至19日下午18時,已發現3人,均無生命…【詳細】
要聞跨省遊重啟滿月 赴昆遊客增八倍 剛剛過去的周末,昆明滇池大壩前的停車位一位難求,找車位的不僅有昆明本地車,還有不少來自四川、貴州、重慶、北京、江西等地的車輛。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石林風景名勝區停車場。隨著跨省遊恢復、暑期出遊季以及到昆避暑遊,昆明各大景區又恢復了以往的…【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