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萬棵甜棕樹 創得致富產業來

2021-01-08 人民網
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各類甜棕手工製品。(人民網 劉怡 攝)

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梅子鎮民樂村文令組紅毛樹丫口的道路一旁,一間堆滿了棕櫚的廠房格外顯眼。一看見來客,頭戴棕帽、身穿蓑衣的董禎良便熱情地介紹起了合作社出產的棕櫚製品。

在深入四川、貴州等地考察棕櫚加工工藝後,2017年6月,董禎良與幾個合伙人一起投資了200餘萬元,成立了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梅子鎮民樂村建起了這間800平方米的棕櫚加工廠房。

投產運營後,合作社將收購的棕櫚原料進行初加工,90%貨供給國內知名床墊品牌,剩下的10%則用於生產棕櫚手工製品售賣。近年來,合作社每年收購的棕櫚原料可達500噸,面對合作社如此大的棕櫚原料需求,董禎良並不擔心原料的供給,因為合作社所在的梅子鎮正是萬畝甜棕種植基地。

種下萬棵甜棕樹

位於海拔800米至2851米的山地及山谷,年平均氣溫18.1℃,降水充沛,日照時間長,梅子鎮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為當地種植甜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梅子鎮一直有種植棕櫚的傳統,在物質較為匱乏的年代,當地人就地取材,用棕片製作一些生活用品,棕蓑衣、棕線、棕掃帚是當地很多人家裡的必備。

近年來,當地政府在梅子鎮原有的甜棕種植基礎上,大力推廣甜棕種植。「我們鼓勵以村小組為單位,拿出村集體用地帶動農戶規模化種植甜棕。」梅子鎮黨委書記馬豔東介紹,鎮政府在推廣甜棕種植時,對集中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的村小組進行獎勵,種植一棵甜棕獎勵一元。目前,全鎮共種植甜棕200萬棵,投產約9萬棵。

俗話說,「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據農戶種植經驗,一棵管理較好的甜棕,4年左右可開始採剝,成熟後每棵甜棕每年可收穫棕苞7到8個,每個棕苞價格在7到10元;同時每棵甜棕每年能收穫2公斤棕片、棕板,每公斤價格在2.5元至5元之間;直到壽命結束,每棵棕樹還能採收一個棕頭,每個棕頭價格在80至100元左右;甜棕壽命較長,生長期可達15年以上,豐產期約10年,整棵甜棕產值可達500元以上,每畝按150棵計算,可收穫7.5萬元。

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基地 甜棕變成搖錢樹

合作社成立之初曾遭遇資金短缺、發展困難的問題,梅子鎮人民政府積極爭取了上級扶貧資金50萬元,以量化村集體經濟的形式,入股了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合作社還與全鎮5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了種植合約,棕片以不低於每公斤5元、棕板以不低於每公斤2.5元的價格進行收購,探索出了一條「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基地」的甜棕產業發展之路。

傳統甜棕以出售棕苞和棕頭食用為主,利用率低,自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後,梅子鎮開始逐步探索甜棕的開發利用。董禎良介紹,除美味可口的棕苞和棕頭外,甜棕的棕片和棕板進行初加工後,可製成棕帽、棕鞋墊、棕掃帚等產品,從棕片抽出的棕絲則可以製作天然環保的棕線、棕床墊,砍伐後的棕樹樁還能製成花盆工藝品,最後加工過程中剩餘的棕櫚殘料還是栽花種菜培育腐殖土的好基料。從種植到最後砍伐,一棵甜棕樹真正實現了物盡其用,極大提高了甜棕的資源利用率,提升了附加值。

目前,合作社共有30名工人,其中建檔立卡戶有8名,同時合作社還在寧洱、勐臘、思茅開設了三家棕床墊售賣門店。董禎良表示,隨著甜棕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合作社將藉助知名床墊品牌的銷售渠道及品牌效應,在原料初加工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工藝,同時申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真正提高甜棕加工的利潤率。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雲南臨滄木場鄉山體滑坡已致3人遇難  人民網臨滄8月19日電 (徐前)8月19日凌晨,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木場鄉明孟公路K47+100米處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致使2幢民房損毀,8幢民房不同程度受損。據鎮康縣政府新聞辦公室消息,經連夜搜救,截至19日下午18時,已發現3人,均無生命…【詳細】

要聞

跨省遊重啟滿月 赴昆遊客增八倍  剛剛過去的周末,昆明滇池大壩前的停車位一位難求,找車位的不僅有昆明本地車,還有不少來自四川、貴州、重慶、北京、江西等地的車輛。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石林風景名勝區停車場。隨著跨省遊恢復、暑期出遊季以及到昆避暑遊,昆明各大景區又恢復了以往的…【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棕樹和桐樹用處有多大
    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農村一直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說法,樹木長大了,從樹皮到果實以及樹幹,都能給人們帶來收益。但是樹木要長大創造出價值,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需要好幾年的。雖然樹木要耗盡很多時間才能得到回報,但因為它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發展前景,所以人們還是願意栽一些樹,給自己和後代留一些念想。
  • 老人將小區內兩棵棕樹砍了 部門:隨意砍自己種的樹也違法
    照片由徐先生提供  來自熱線:「我們小區有位老太太,前段時間叫人把一棵棕樹砍了,昨天晚上又砍了一棵,現在花壇上光禿禿的。對這種私自砍樹行為,請晚報呼籲有關部門制止。」  記者核實:徐先生告訴記者,這兩棵被砍的棕樹種植在百草園小區6幢一南一北兩塊綠化地上。「南面綠化地上這棵棕樹是10月11日砍掉的,當時我親眼看到的。」徐先生說,有位老太太請來了一個師傅,拿著鋸子把樹砍掉了。「北面那棵是前天晚上砍掉的,不過我沒有看到,但今天早上周圍的鄰居和我說了。」  好端端的棕樹為啥要被砍掉呢?徐先生透露說,老太太比較迷信,嫌樹種的位置風水不好。
  • 棕樹的基督徒
    在舊約時代是一班敬畏神的人,屬乎主的人,並非因為自己有什麼義行,乃是主稱他們為義,正像亞伯拉罕,因信神的話,神就稱他為義(創一五:6)。在新約時代,就是一班蒙恩得救的人,就是神的兒女(約一:12)。  詩篇第九十二篇12節說:「義人要發旺如棕樹」,到底棕樹的基督徒是怎樣的?
  • 故鄉的棕樹
    每當從這些棕樹旁經過時,我總會想起故鄉的棕樹來。    棕樹是我們山裡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經濟林木,沒有人把它當作景觀樹。      在我們家鄉曾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家有千棵棕,兒孫永不窮。」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集體時期,任何人不準搞家庭副業,就連誰家多種了一棵南瓜也被當作是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但對人們割棕賣點錢似乎管得不是太嚴。因此,賣棕的收入便成了當時村民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
  • 棕樹
    我立刻去廚房拿柴刀,屋背後的三棵棕樹,等著我吧。我帶著柴刀爬上土坎,來到三棵棕樹腳下,我見過它們小小的時候,只有幾片葉子,現在比我高了。學校裡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果然比人長得快。摸一摸去年我刮棕留下的痕跡,早就枯了,刀痕還很明顯。今年再看我的吧,沿著棕樹把棕枝刻一圈,最厚的地方再小小心心砍一刀,好了,就可以把一枝棕枝刮下來了,再刮三枝,不太夠,再刮一枝,夠了。
  • 棕樹全身是寶貝——棕苞應該怎麼吃?
    簡介棕包樹又叫棕樹、山棕,屬棕櫚科棕櫚屬植物。原產我國,在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各地。棕苞樹栽培管理方便、成本低,經濟效益較好,一棵成年棕苞樹一年可產棕苞4~5kg,一棵棕苞樹一年的產值為20~25元,一般每畝可種植120棵,畝產值為2400~3000元。另外,棕苞樹還可做園林綠化樹種用,棕衣可制棕墊、棕床,是一種全身都有經濟價值的經濟樹種著名食用棕包的地方:雲南和贛州雲南騰衝騰衝盛產棕包;騰衝人愛吃棕包。
  • 棕樹全身是寶貝-那棕苞應該怎麼吃呢?
    棕苞樹栽培管理方便、成本低,經濟效益較好,一棵成年棕苞樹一年可產棕苞4~5kg,一棵棕苞樹一年的產值為20~25元,一般每畝可種植120棵,畝產值為2400~3000元。另外,棕苞樹還可做園林綠化樹種用,棕衣可制棕墊、棕床,是一種全身都有經濟價值的經濟樹種。
  • 平順縣:種下皂角樹 鋪開致富路
    平順縣:種下皂角樹 鋪開致富路 2020-11-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艾草」背後的「大產業」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小艾草」背後的「大產業」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2020-08-26 11:19:06」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中新網湖北蘄春8月26日電 (記者 梁婷)在湖北蘄春縣赤東鎮五鬥地村蘄艾基地,艾草散發陣陣清香,村民們正在田間忙著鋤草。
  •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2020-04-1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下「金葉子」 打開致富門
    他身殘志堅,通過種植烤菸走上致富路,還吸納周邊10餘戶貧困戶常年在煙田務工。他就是旬陽縣趙灣鎮帽頂村37歲的張家寶,2019年被安康市授予脫貧攻堅「自強標兵」,2020年榮獲陝西省脫貧攻堅奮進獎。  2020年12月25日,在位於半山腰的帽頂村三組張家寶家門口,舉目望去,百十畝煙田正在進行冬季深翻。提起現在的日子,張家寶說:「是黨和政府給了我這份榮譽,是種烤菸讓我走上了致富路。」
  • 今天才知道,農村常見的棕樹,原來還能這樣用,你知道嗎?
    今天才知道,農村常見的棕樹,原來還能這樣用,你知道嗎?棕樹在農村裡非常常見,幾乎山上都種植著棕樹,雖然它是種很常見的植物,但你知道嗎?棕樹其實全身都是寶,身上的部位有著許多不同的作用,有些你可能還不知道,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大山裡的寶貝之棕樹。
  •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漫天黃沙裡,他們種下5000萬棵「荒漠保護神」奧藍攝對於熱衷於戶外穿越探險的人而言,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是「生命禁區」,更是荒涼神秘又浩瀚的寶藏。對於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阿拉善的人而言,這裡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窩子,缺水多沙塵暴、生存不易。據官方統計,阿拉善2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人口僅僅只有24萬人。
  • 山林的禮物:棕樹,在農村你見過哪些用法?
    棕樹,算是山村老家裡比較常見的樹種!它不像城裡的風景品種規劃的整齊好看,山村裡的棕樹生長得比較隨意!不知道是哪裡飄來的種子,東長一棵,西長一堆的,或大或小,參差不齊!沒有人去打理,只是任由它們頑強的生長!
  • 漳縣西藍花成致富「綠寶寶」
    漳縣西藍花成致富「綠寶寶」每日甘肅網9月9日漳縣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何繼強)「今年種了2畝西藍花,1畝能產五千多斤,交給合作社,估計收入一萬多塊錢。還能種一茬菜,一年能收入兩萬多塊錢。過去種菜換油鹽,現在菜成了咱農民致富的『綠寶寶』。」
  • 種下扶貧苗 結出致富果
    這得益於中塘鎮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深入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戰略的結果,有力保障了群眾脫貧增收,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效。經過多方調研、慎重考慮後,引進適合當地氣候環境條件的脆紅李和獼猴桃種植,成為中塘鎮大力發展的重點產業項目。經過幾年發展,脆紅李、獼猴桃栽種畝數實現「雙過萬」,系「中國脆紅李之鄉」「中國獼猴桃之鄉」的主要承載地,特色產業覆蓋農戶90%以上,覆蓋貧困戶達92%。
  • 棕樹在農村很常見,但它全身都是寶,很多人不知道
    棕樹個頭4-6米高,農村和城市都能見到它,棕樹無分叉,只有一棵主幹,層層疊疊呈灰色的樹稜像梯田有層次的圍著樹幹生長,棕樹稍高處長著一層棕色的棕須包裹著葉子柄把,它的葉柄和葉子都很長,葉柄呈扁狀,兩邊長著整齊細小的鋸齒,葉子很光滑又具韌性像一把扇子,棕樹無分叉,棕樹最尖端長出嫩綠的葉子和花苞為整棵樹增添了不少色彩
  • 秦奮有新貌丨清澗把致富點子連成串 貧困戶日子跟棗子一樣甜
    清澗縣城全景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 通訊員 任豔莉)紅棗是清澗縣的特色產業之一。過去,一些群眾經常用「笑得跟棗子一樣」來形容孩子們笑得甜。如今,「笑得跟棗子一樣」不僅用來形容孩子們的笑容,更是給清澗脫貧戶的生活做了註解——今年2月底,清澗縣宣布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根本解決,17666戶群眾過上了像「棗子一樣甜」的生活。脫貧有實招:產業發展夯實脫貧根基 借力使力激活致富動力「脫貧的核心問題是穩定增收,穩定增收的核心是產業支撐。」
  • 陝西米脂縣楊家溝村:「三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合作社成立以來,以「黑毛土豬+佳米驢」養殖作為產業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大力推進「飼料(玉米)種植+黑毛土豬種豬培育+肉豬養殖+訂單銷售」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兩年來,共興建了3400平方米養殖場,出欄黑毛土豬700多頭,實現淨盈利68萬元,2次共分紅約47萬元;佳米驢養殖場帶動126戶貧困戶發展,戶均分紅約3000元。農民勞務收入50多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9910元,收入較合作社成立前翻了一番。
  • 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以前柚子賣不掉,現在成了搶手貨,今年光賣柚子就收入10多萬元。」村民唐延川說。群策村家家戶戶種龍安柚,但過去「單打獨鬥」不成氣候,柚子並未成為群眾的致富產業。近年來,廣安市做大做強龍安柚產業,群策村的柚子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建標準,好技術種出好果子廣安區革新村村民唐華記得,以前用扁擔挑著柚子走1公裡多山路,一個卻只能賣幾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