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金葉子」 打開致富門

2021-01-11 陝西黨建網

    張家寶(右)和劉世儒(左)看深翻煙田。

鄉鄰說,他是榜樣。貧困戶說,他是恩人。他身殘志堅,通過種植烤菸走上致富路,還吸納周邊10餘戶貧困戶常年在煙田務工。他就是旬陽縣趙灣鎮帽頂村37歲的張家寶,2019年被安康市授予脫貧攻堅「自強標兵」,2020年榮獲陝西省脫貧攻堅奮進獎。
  2020年12月25日,在位於半山腰的帽頂村三組張家寶家門口,舉目望去,百十畝煙田正在進行冬季深翻。提起現在的日子,張家寶說:「是黨和政府給了我這份榮譽,是種烤菸讓我走上了致富路。」
  張家寶幼年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失去右臂,落下殘疾。他種過地、開過店、搞過建築、當過小販,但仍然在貧困線上掙扎,一家人每月靠低保維持生計。
  2018年,幾度失意的張家寶在鎮村幹部和煙站的幫扶下,種植烤菸70餘畝。沒有資金,政府貼息貸款5萬元,包村幹部主動借款7萬元。沒有烤房,縣菸草公司配套5座密集烤房。煙田不通路,趙灣鎮鎮政府幫忙修路2公裡。找不到勞力,村委會出面協調。菸葉生產技術跟不上,趙灣煙站專門安排一名技術員給予指導。當年除去人工、肥料、租地,張家寶攬得第一桶金。
  2019年,張家寶烤菸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菸葉產量、產值邁上新臺階。2020年,張家寶仍然穩定種植面積100畝,雖遭受持續10餘天的降雨危害,但在菸葉技術員精心指導下,也獲得了一筆可觀收入。
  「是政府和菸草公司幫我一步步走向小康,我始終心懷感激,我也應該儘自己綿薄之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張家寶說。
  三組貧困戶王興順說:「人老了,出門打工沒人要。家寶這小夥子不錯,去年看我沒事幹,就讓我在他那幹活,半年掙了2萬多元。」
  新一年菸葉生產又要開始了,趙灣煙站站長劉世儒趕到張家寶家,望著一片片深翻煙田,劉世儒伸出了大拇指:「家寶,你煙田冬季深翻這個頭帶得好。另外,你這條件符合領辦家庭農場資格,明年申報後可享受土地流轉、設施配套等補貼。」
  張家寶指著遠處說:「劉站長,你看那幾片撂荒地,我已經流轉過來了,馬上深翻一下,為煙田倒一下茬口。」
  談起未來打算,張家寶說:「我把烤菸產業抓好,再辦一個養豬場,然後蓋新房,讓父母安度晚年。」劉世儒附和著說:「還要趕緊找個媳婦。」張家寶的臉瞬間紅到了耳根,可他心裡卻是美滋滋的。


責任編輯:林曉兵

相關焦點

  • 農家漢子林下養雞,蘆花雞打開致富門
    羽毛黑白相間、雞冠紅得發亮,近40畝林地裡,大大小小的蘆花雞或在林下覓食,或飛上欄杆,個個精神抖擻,活蹦亂跳。瞅瞅時間,該給蘆花雞餵食了。站在柵欄外的農場主郝天偉拎著飼料桶走進了蘆花雞的領地,飼料才下食槽,一隻只分布在角落的蘆花雞便飛奔而至,爭相搶食,場面煞是好看。
  •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7-28 11:41 四川新聞網宜賓7月28日訊(趙晨希  李松澤)「有路就是錢。」
  • 武俠小說金葉子 原來是稀有臺灣原生種七寶樹
    臺海網2月12日訊武俠小說的金葉子,現實生活當中真的有!臺北縣一名王先生,幾年前在佛經中,發現裡面有一個七寶樹的傳說,到大陸武當山找了3次沒有找到,卻在臺灣朋友家院子裡發現,最後以20萬新臺幣的價格向朋友買下,晴天的時候滿樹金黃,夜晚變成銀色,是臺灣的稀有種樹木。據臺灣TVBS報導,純金色的葉子,看起來超亮眼,不過這個葉子的成分,沒有任何的黃金,是百分之百純天然,事實上,這些葉子從樹上長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天生麗質。
  • 崗子鄉水泉溝村:發展種養業 叩開致富門
    近年來,松山區崗子鄉水泉溝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種養殖產業,利用政策支持、資金技術幫扶等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群眾增收打開新的「致富門」。在村兩委班子和幫扶單位的積極帶動下,村民們養雞的積極性也高漲起來。村民李永存是村裡的第一批養雞戶,從2017年到現在,他憑藉養雞獲得了不少收益。
  • 三門:小小豆面成為百姓致富「香餑餑」
    三門:小小豆面成為百姓致富「香餑餑」 2020-12-28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我們的小康願景|把種植中藥材變成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去年是第一次種中藥材,收益不錯,還積累了經驗,今年我們還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增加品種,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用種植中藥材這把「金鑰匙」打開致富門,阿城區雙豐街道辦事處興隆村黨支部書記陸英信心十足。2020年,興隆村嘗試種植了1300畝中藥材,其中,板藍根佔了一半以上,當年種當種收穫;鄉親們還種了防風、黃芪、黃芩和甘草等,需要兩三年才能收穫。陸英介紹,去年秋天收穫的板藍根在元旦前幾天已經全部賣完了,每畝地純收入在1500元以上,達到了預期目標。
  • 施洞鎮貓坡村:探尋林下新路徑 打開村民致富門
    「還是隊裡潘盛迪提醒了我,在幫扶單位支持下,經過一番籌備後,貓坡西瓜節隆重登場,貓坡西瓜的名氣一下子顯現出來,一天的時間,貓坡西瓜賣出了足足上萬斤。趁熱打鐵,我們將貓坡西瓜順勢推出,手機訂單響個不停,銷量一下子打開了,批發價2元/斤,簡直搶瘋了,去年我們賣了整整20萬斤的西瓜,銷售額達40萬元!」
  • 小飛鼠敲開致富門
    本網訊 6月14日,洛南縣四皓街道馬河村豔陽高照,46歲的村民黃小虎和妻子孫曉燕正在自家院子裡忙著餵養飛鼠,一大筐新鮮翠綠的松柏不一會就餵完了,孫曉燕指著籠子裡的飛鼠笑著說,正是靠這200多只可愛的小精靈,她家才敲開了致富門,每年都有十餘萬元的穩定收入。
  •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2020-04-1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池村:珍珠雞「啄」開致富門
    大池村:珍珠雞「啄」開致富門 2020-10-11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順縣:種下皂角樹 鋪開致富路
    平順縣:種下皂角樹 鋪開致富路 2020-11-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
    2020年12月16日,八角樓鄉木澤西村的首批大學生卓瑪在貢嘎山下進行菌類資源調查時,祈盼青山綠水常在  2021年新年伊始,甘孜州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幾年下來,帶動了當地群眾長效脫貧,穩定致富。  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木澤西村過去都是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都靠粗放種植、放牧和上山撿菌子。如今,當地村民以多種模式參與松茸產業園的經營。100戶村民家裡蓋有100平方米大棚,參與滑子菇、猴頭菇、白靈菇等珍稀菌類的培育。有的村民也在林地裡栽培黑木耳,在田地裡種植羊肚菌和球蓋菇。  還有村民進了產業園務工。
  • 巴楚縣:養殖努比亞山羊,打開致富之門!
    圖爾蓀·麥麥提下定決心通過科學養殖努比亞山羊增收致富。回憶起當初的養殖想法,圖爾蓀·麥麥提依舊心潮澎湃。圖爾蓀·麥麥提說:「我養殖這些山羊,村委會相關負責人幫助我在網上訂購。努比亞山羊養殖簡單,買賣也快,購買的顧客較多,每周可以賣出三四十隻。現正在擴大養殖數量,增加經濟收入。」
  • 樹上有桃 桃下有鵝丨三門桃園養鵝奏響致富「向天歌」
    樹上有桃 桃下有鵝丨三門桃園養鵝奏響致富「向天歌」 2020-08-06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民勤農婦戈壁灘建「花花世界」 叩開致富之門
    中新網蘭州1月31日電 (馬愛彬)從農家婦女到大棚蔬菜種植能手再到戈壁溫室花卉繁育的「拓荒者」,甘肅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西湖村村民俞桂英「南花北移」,把花花草草「請」進溫室大棚,借庭院經濟增收致富。  俞桂英的花卉溫室大棚裡,密集的鮮花吐芳鬥豔,它們均被客戶預定。她邊笑邊搓著沾滿泥巴的雙手。
  • 獺兔撬開藏鄉群眾致富門
    在幫扶工作中,甘南州科協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 重,通過積極和省科協對接,初步確定了土蜂、野雞、獺兔養殖和西蘭花種 植等產業發展項目。在群眾完全自願的情況下,經過集體商議,最終確定獺 兔養殖為致富產業。」在去卓尼縣喀爾欽鎮的車上,山可亮介紹說。
  • 養鴯鶓「啄」開致富門
    王趙勇介紹,鴯鶓又叫澳洲鴕鳥,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    今年32歲的王趙勇2003年初中畢業就到上海打工,經過十年奮鬥成為一名調色師,年薪10萬元,收入穩定,孩子已經在上海上學,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滿。2014年,他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別人養鴯鶓致富的事跡,就馬上對養鴯鶓產生興趣。鴯鶓不怕冷,一天吃兩餐,以食草為主,老家就有現成的草地,何不回家創業?
  • 石坪村:養殖小香豬 「拱開」致富門
    村裡的群眾看到小小香豬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寶」,紛紛到胡澤明家參觀學習,胡澤明和妻子主動教授周邊的群眾香豬養殖技術,種豬和母豬先免費提供給有養殖意願的農戶,待有了收益以後再收取成本價;還積極尋找收購價高、需求穩定的銷售渠道,為群眾提供產供銷為一體的服務。
  • 種下扶貧苗 結出致富果
    如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見到的是滿山結滿「致富」果的經濟林、已經初見實效的成片茶園和鑲嵌在山間的各式小洋房。尋常百姓的餐桌,再也見不到「紅苕洋芋頓頓來」的場景。隨著產業發展越來越好,青壯年返鄉創業的越來越多。他們不用再背井離鄉,只需守著這片產業就可以致富奔小康。
  • 小小鹹鴨蛋敲開致富門
    記者張世彬11月17日,見到駐村書記王志勇,衛輝市太公鎮許漫流村的徐錫榮迫不及待地打開一枚鹹鴨蛋,清亮的蛋油、沙綿的蛋黃,鹹香味撲面而來。這瑩潤的小小鴨蛋,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成為徐錫榮脫貧增收的「致富蛋」。39歲的徐錫榮是許漫流村的貧困戶,家裡幾畝玉米地和核桃園是一家老小6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