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2021-01-10 澎湃新聞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2020-04-1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四月的迪慶高原

花次漸開

在經受寒冬洗禮後一派生機盎然

隨著氣溫逐漸轉暖

香格裡拉群眾搶抓農時即將開始大春播種

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

小中甸鎮群眾歡聲笑語 擁抱春天 播種綠色

藜麥種植 敲開幸福門

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和平村的鑫康威生物科技責任有限公司廠房大廳內,群眾排起長隊正有序領取藜麥種子。自脫貧攻堅工作推進以來,為幫助群眾鼓起「錢袋子」,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立足轄區實際和資源條件,積極引進外來企業,通過「黨總支+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模式,藜麥、中藥材、藍莓等一大批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得到長足發展。

公司辦公室主任趙雪如

自公司落地和平村以來,僅2019年流轉土地就達1000多畝,用工8000多人次,支付工人工資80餘萬元。公司在自己種植藜麥的同時還積極推廣引導農戶種植。目前已經向來自聯合村、和平村和團結村農戶發放1000多畝的藜麥種子。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群眾在免費領取種子的同時,收益也得到了保障。

公司在用工方面優先照顧建檔立卡戶,保證其收入穩步增收;在技術支持上,公司與省農大教授達成籤約服務,在種植中遇到的問題專家現場研究指導解決辦法,公司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定期不定期到田間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此外,在受到去年乾旱天氣和年初疫情影響,導致藜麥滯銷,公司積極調整籌措資金及時向農戶發放了收購款。

目前,該公司推廣藜麥種植已覆蓋小中甸鎮、建塘鎮、格咱鄉、虎跳峽鎮。今年公司計劃種植藜麥2000畝,推廣農戶種植3000畝。此外,今年6戶建檔立卡戶種植的藜麥實行保護價收購,普通農戶則實現市場價收購;4戶邊緣戶由公司代種,剔除成本後收益歸代種農戶。

和平村建檔立卡戶七林追瑪家去年通過種植藜麥收益3000多元,今年她家將繼續種植2畝多藜麥。七林追瑪說:「很高興今天能免費領到藜麥種子,有公司的技術支持和保底回收,種植藜麥我們信心很足。」

藥材種植 奔上小康路

香格裡拉市忠浩野生種藥材種植基地裡,群眾一邊領取秦艽苗,一邊學習公司技術人員現場種植技術培訓。近年來,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與農戶籤訂穩固的回收合同,該公司實現了統一供苗、統一種植、統一產品、統一銷售一體化的發展之路,也給廣大農牧民種植中藥材吃下了「定心丸」。目前,該公司完成基地建設921畝,涵蓋中藥材種苗基地、高原高寒中藥材示範基地,並與農戶合作推廣種植各類中藥材面積達2000多畝,涉及農戶686戶,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實現了公司、農戶雙贏的發展目標。

當天,該公司向6戶貧困戶發放秦艽種苗13萬株。和平村建檔立卡戶村民知史竹瑪說:「我家計劃種植2畝左右秦艽,今天很高興能夠在基地免費領取到秦艽苗,有公司的技術指導服務,我們沒有太多顧慮,日子會越來越好。」

在基地打工已有10年的村民新母說:「以前沒有地方打工,現在方便了。在基地打工既能掙到錢,家裡的農活也不會落下,現在打工每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家裡條件也好多了。」

近年來,小中甸鎮通過積極推廣發展高原壩區特色農業產業,群眾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成效,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平村黨總支書記扎西次理說:「我們在引進外來企業的同時,通過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宣傳引導群眾等方式,努力為企業發展做好服務,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在產業扶貧推進過程中,香格裡拉市按照「強龍頭、優布局、建基地、提規模、創品牌」的總體思路,以「農業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場化」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脫貧產業,不斷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為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編輯:何維龍

審稿:和金蓮 解大欽

終審:餘萍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徵集令

微信公眾號長期向社會徵集新聞線索、新聞稿件。

投稿方式:

微信:永遠的香格裡拉(微信號:xgllgzh)

郵箱:xgllsxcb@126.com

熱線電話:0887-8222202

原標題:《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甘肅民勤農婦戈壁灘建「花花世界」 叩開致富之門
    中新網蘭州1月31日電 (馬愛彬)從農家婦女到大棚蔬菜種植能手再到戈壁溫室花卉繁育的「拓荒者」,甘肅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西湖村村民俞桂英「南花北移」,把花花草草「請」進溫室大棚,借庭院經濟增收致富。  俞桂英的花卉溫室大棚裡,密集的鮮花吐芳鬥豔,它們均被客戶預定。她邊笑邊搓著沾滿泥巴的雙手。
  • 崗子鄉水泉溝村:發展種養業 叩開致富門
    近年來,松山區崗子鄉水泉溝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種養殖產業,利用政策支持、資金技術幫扶等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群眾增收打開新的「致富門」。村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帶動全村經濟發展,拓寬百姓的增收渠道,2017年,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帶領村民發展起了養雞產業,全村168戶村民還免費領到上萬隻雞苗。
  • 雲南屏邊:特色資源變致富產業
    同時,依靠農業產業帶動鄉村旅遊,規劃推進新現河百裡枇杷大峽谷及枇杷莊園經濟帶、南溪河百裡荔枝大峽谷及荔枝莊園經濟帶、玉屏—新華—和平—白雲百裡獼猴桃產業及獼猴桃莊園建設,建成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現代農業莊園。  玉屏鎮大份子村就是屏邊縣「十百千」特色農業產業工程中的優秀典型。
  • 和靜縣:養殖三粉驢 叩開致富門
    努爾·古麗是烏蘭尕扎爾村7組農民,2017年,努爾·古麗看到毛驢產業前景廣闊, 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她瞅準商機,從內地購買生產母驢20隻,種公驢1隻發展毛驢養殖業。懂養殖技術的村幹部張建宏成了努爾·古麗的義務養殖顧問,在努爾·古麗的辛勤努力下,她的毛驢繁殖情況良好,目前已增加至38隻。
  • 當人工智慧叩開未來之門--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四大精彩瞬間
    摘要:題:當人工智慧叩開未來之門--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四大精彩瞬間 手持羽毛球拍的機器人,滿場移動接球,即使面對奧運冠軍也「毫無懼色」……  機器人比賽的「刀光劍影」可謂精彩紛呈。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當人工智慧叩開未來之門--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四大精彩瞬間新華社記者胡喆、董瑞豐
  • 河南省南召縣: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
    3年多來,南陽市移動公司派駐馬別灣村第一書記李建強幫扶工作重心一直在食用菌產業上,通過向上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陸續建起了1座大型恆溫大棚、3座雙層標準化發酵大棚、20座標準化種植大棚、一座標準化菌棒生產車間、1座10噸的鮮香菇存儲冷庫,形成了完整的香菇種植產業鏈,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 大池村:珍珠雞「啄」開致富門
    大池村:珍珠雞「啄」開致富門 2020-10-11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柴河局 特色沙棘產業映紅致富路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
    松茸雖然名貴,但尚不能人工種植,這也決定了松茸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產業。只有延長松茸產業鏈,才能帶動更多群眾脫貧。4年前,當地以食用菌產業作為突破口,引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建設高科技食用菌產業園。幾年下來,帶動了當地群眾長效脫貧,穩定致富。  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木澤西村過去都是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都靠粗放種植、放牧和上山撿菌子。如今,當地村民以多種模式參與松茸產業園的經營。
  • 特色產業「結」出致富「果」
    脫貧攻堅開始以來,別落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政策扶持、能人帶動、「親戚」幫扶,在駐村第一書記帶領下,幹群同心下好特色產業脫貧「棋」。為暢通產銷渠道,村民馬國鋒2018年註冊成立的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帶頭種植黃芪,還為村民銷售黃芪牽線搭橋,「2019年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90畝種植黃芪,實現純收入16萬元,今年種植黃芪130畝,畝產在600公斤以上。」
  • 變廢為寶穩脫貧 特色產業促發展
    變廢為寶穩脫貧 特色產業促發展 2019-12-18 10:59:33   來源:蕪湖新聞網
  • 三門:小小豆面成為百姓致富「香餑餑」
    三門:小小豆面成為百姓致富「香餑餑」 2020-12-28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米脂縣楊家溝村:「三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黑色」養殖激活致富動力楊家溝村在自然村寺溝村選址並於2017年8月成立了由村集體控股、吸納95名社員、註冊資金100萬元的新型互助合作社——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貧困戶股金12萬元、社員24名。
  •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7-28 11:41 四川新聞網宜賓7月28日訊(趙晨希  李松澤)「有路就是錢。」
  • 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據了解,該合作社以帶動為目標,以產業為特色,以專業技術為發展動力,主要從事白芨種植、傳統加工、預包裝,白芨藥材銷售和種苗銷售等,積極帶動當地農戶種植,最大限度回報社會。近期,正值白芨移栽的關鍵時節,敖學安總是起早貪黑的帶著建檔立卡戶,搶抓時間移栽,爭取在發新芽之前完成,眼下白芨移栽已接近尾聲。
  • 五排八村獺兔協會幫農民敲開致富門
    東北網綏化7月25日電青岡縣新村鄉五排八村獺兔養殖協會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畜牧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增收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兔協會」。  「五排八不打糧,種地一年全白忙」,過去在新村鄉五排八村老百姓的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這個村的耕地大都是鹽鹼地,土地十分瘠薄,種植業一直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致使農民增收的步伐緩慢。
  • 「中央媒體看甘肅」定西市隴西縣:特色產業「藥」到「貧」除
    定西市隴西縣:特色產業「藥」到「貧」除本報記者 李琛奇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牛新建走進「千年藥鄉」甘肅定西市隴西縣,琛藍生物隴藥國際化產業基地項目建設熱火朝天,藥材種植基地農戶新挖的中藥材堆成了「小山」,而藥材市場的交易場面更是熱鬧非凡,處處可以感受到這一特色支柱產業給群眾帶來的變化。
  • 南山連平·精準扶貧——特色發展羅氏沼蝦,脫貧路上開出「致富花」
    金龍村位於河源市連平縣油溪鎮中西部,村莊較為偏遠且消息閉塞,長期缺乏產業發展資金和人才,10個自然村中有4個被認定為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山區自然村,算得上真的窮鄉僻嶺。近年來,在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體局及河源市稅務局的大力幫扶下,金龍村開始逐漸走上了一條勤勞致富的道路上,今年,幫扶單位積極推動新的扶貧產業落戶金龍村,充分利用該村金花洞魚塘的優質水源和良好的生態條件,引入深圳市一家水產供應商發展養殖 80 畝羅氏沼蝦,今年年初已投苗 300 萬尾,預計 12 月份就可收穫,目前,示範基地已投苗近 100 畝,畝產預計達到 600 斤,產值 240
  • 別指望種糧掙錢了,農民致富十條路之四、五,產業承接和產業配套
    農民一家一戶的小農生方式種糧食已經不掙錢了,糧食價格大漲的可能性也基本不存在,農民發財致富最終還是要靠產業興旺。我在《別再指望種糧食賺錢了,告訴你十條發財致富之路,總有一條適合你》中指出未來農民發財致富的十條路,已經分別給大家分析介紹了其中的一、二、三,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和特色加工。今天分析介紹第四、五條,產業承接和產業配套。
  • 石坪村:養殖小香豬 「拱開」致富門
    胡澤明所在的漾濞縣平坡鎮石坪村胡家村民小組原來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產業。2015年,他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巴馬香豬養殖成本低,病疫抵抗力強,不僅肉質細嫩、香味撲鼻,而且與普通的豬肉相比,具有蛋白質、胺基酸、鈣、磷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諸多優點,便萌生了養殖香豬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