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足球少年

2021-01-08 中國網

遠離城市,深處大山,對於巖臘鄉的孩子們來說,足球這個世界第一運動是無比陌生的,直到年輕的體育老師曾一鳴的到來。

為了打發在大山裡的無聊時光,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受過專業訓練,摯愛足球的曾一鳴決定在全校選拔十多名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組建一支球隊,教授他們踢球。

球隊的組建並不容易,首先是來自家長的反對。

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是家裡的重要勞動力。比如小隊員陳應海,每天回家後還要割豬草、撿牛糞、餵豬,幹完兩個多小時的農活之後,還要寫作業,溫習功課。

家長擔心,入選球隊之後,每天下午一個小時的訓練會影響到農活。此外,文化課老師也擔心學生會因為踢球而耽誤學習。

儘管不懂足球,但是校長熊國友還是被曾一鳴的執著打動了:踢球能強身健體,鍛鍊培養學生的執行力和團隊意識,如果有學生因為踢球而耽誤農活和學習,由我負責。

打遍周邊鄉鎮無敵手

有了校長的支持,球隊很快組建起來。

沒有專業球場,就在操場的水泥地上訓練;沒有球門,就用書包堆砌出兩個。

這些樸實的農村孩子很快就愛上了足球。為了儘量全面兼顧,不給曾一鳴增加壓力,有的孩子甚至一邊放牛一邊練球。孩子們的成績和農活都沒有耽誤,球隊裡的隊員都是全校成績拔尖的學生。

球隊過半的隊員都是留守兒童,只有過年才能和父母團聚,平時性格大多較為孤僻。熊國友發現,因為踢球,孩子們比以前更加開朗、聽話、團結。

很快,這支球隊就有模有樣了。打遍周邊鄉鎮學校均無敵手,時常以6比0、7比0的大比分獲勝。

外面的世界

2014年8月的一天,校長熊國友在網上看到了一則信息:「誰是球王」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貴州賽區啟動。幾乎沒有報名門檻,完全面向草根階層。

「讓娃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熊國友決定報名參賽,孩子們得知將去省城比賽的消息後歡呼雀躍,但很快卻又陷入沉寂。對於他們來說,從巖臘鄉到省城貴陽之間的距離,不只是四個小時的車程。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裝備問題。一直以來,孩子們都是穿著破舊的校服,甚至光著膀子踢球,組委會要求參賽隊必須有統一的隊服、球襪、護腿板等裝備。

購置這些裝備,就要花近兩千塊錢。大頭還在後面,來回的路費、住宿費、夥食費……近萬元的費用,幾乎讓這次貴陽之行擱淺。熊國友決定從學校本已捉襟見肘的資金中抽出一部分,自己和幾位老師再湊一湊。

沒得冠軍小隊員哭泣

穿著嶄新的球衣,在全校師生的歡送下,孩子們坐上學校包下的一輛中巴車,踏上了前往省城的旅途。

「天吶,他們太高了!」開幕式列隊儀式上,站在自小吃著各種營養品長大,明顯高出自己一頭的同齡球隊中間,三股水小學足球隊的隊員們顯得格外醒目。

比賽中, 由於對場地的不適應,加上孩子們最初有些怯弱,有幾個孩子剛上場時腳都一直在發抖,於是很快就丟了一個球。

隨著比賽節奏加快,孩子們發現,對手的體力明顯不足。因為就算不踢球,他們也要常年翻山越嶺來上學,平時還要幹農活,在體能上具備先天優勢,很快就掌控了場上局面。

遺憾的是,由於缺少大賽經驗,面對看臺上滿滿的觀眾,孩子們心理素質不佳,最終以0比1小負。這樣的比分,在攻防轉換快速的五人制足球中是較為罕見的。

小隊員塗秀勇哭著說:「如果把場地換成平時踢的水泥地,沒有那麼多觀眾,這場球肯定能拿下。」

孩子們想要一個球場

2014年底,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全民足球的大環境下,曾一鳴作為特殊人才,被抽調到安順市裡搞校園足球。三年的耕耘,也算有了收穫。

曾一鳴走後,球隊就移交給了女體育老師餘太英。

說她是體育老師,並不完全準確。這個足球專業畢業的85後女孩,除了體育課之外,還身兼著英語、數學等課程,在曾一鳴走後,她又多了足球隊教練這一身份。

「你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巖臘鄉的形象。」儘管沒有城裡孩子專業的足球裝備,沒有各種功能性飲料和補品,但這些淳樸的山裡娃每次出去比賽,都表現得不卑不亢,十分自信。

在安順踢校園聯賽期間,每次賽後,孩子們都不會立即離開,而是自發地把球場上其他球隊扔的垃圾全部拾取乾淨。

事後,主辦方特地寫了一封感謝信,號召全區學校學習三股水小學足球隊的作風。

孩子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學校裡的一塊空地開闢成專用的五人制足球場,這樣就不會再因為在水泥地踢球而受傷。

然而,花錢修建一座球場,對這個這個省級一類貧困鄉的學校來說並不現實。

他們正醞釀著一個大膽的計劃:通過寫信,希望能得相關部門的幫助,修建一座球場,實在不行,就用自己的鋤頭,刨出一個球場來。

圖/楊興波 文/李易霖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足球少女連續顛球500+ 足球夢在貧瘠大山閃光
    在中連川小學,幾個孩子在漫天的飛雪中排成整齊的一隊,在田壟裡奔跑踢球。「校園足球」的概念被明確提出之前,這所山溝溝裡的學校就已經在黃土地上把足球當成了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名帥、甚至過去連足球裝備都不齊備的地方,卻培養出了6人進入廣州恆大足校,1人進入四川足協梯隊,8人前往英國深造。他們就像一個校園足球的童話故事,閃耀著純淨的光芒。
  • 看起來很美的新疆足球(上)——沙漠深處的足球少年
    原標題:看起來很美的新疆足球(上)——沙漠深處的足球少年166萬的廣袤國土,異於漢族的體格,對足球發自內心的熱愛,青少年成績在全國有一席之地——這些因素,總會讓人對於新疆足球報以特別的關注和希望。那麼,新疆是否真的會成為中國足球的金礦?這裡是否會誕生真正的球星?或者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 兒童劇《足球少年》 上演中國真人版大空翼
    這次的這部《足球少年》,把視線聚焦到綠茵場上,從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足球少年的角度出發,向觀眾揭露中國現階段關於足球、孩子和成長之間的很多問題,從而引發大家的討論。  《足球小將》真人版 回憶熱血童年  提到足球,提到孩子,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90年代那部紅遍全世界的日本動畫片《足球小將》了。
  •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霓虹燈閃爍,隨節奏變化,舞臺煙霧噴出,與山霧攪在一起,「你你你你要跳舞嗎」響徹海嘎小學的上空。8月19日晚,海嘎小學的樂隊舉行了首場演唱會,直播平臺上超過142萬人圍觀。有網友留言說,「這是我見過最搖滾的演出」。
  • 誰出賣了這些足球少年
    與徐磊遭遇相似的還有近50名中國足球少年,而他們的青春又是被誰出賣的呢?   引子:一篇法新社的報導   12月4日,法新社拉美分社報導了一群在烏拉圭生活的中國足球少年,也正是這篇報導揭開了一個被蓋住18個月的「秘密」。
  • 背篼當球門 塑料瓶當足球 瀘定這群山裡娃夢想當C羅
    這是一群熱愛足球的山裡孩子,最小的7歲,最大的不過10歲。家住大山上,沒有平地踢球,孩子們會在山裡幹活的休息時間,用背篼當球門。足球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那就用填充滿的塑料瓶,來替代一下吧。  生在小山村,足球卻帶給他們地球村的視野。成為C羅那樣的球員,是這群山鷹小將的夢想。  近日,記者就與這群山鷹面對面,感受他們的苦與樂。
  • 臺灣少年少女學運後離家 南湖大山「修行」19天
    臺灣桃園某明星高中陳姓高二女學生和15歲張姓少年攀登南湖大山。(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某明星高中陳姓女學生3月間參加學運之後,與張姓少年一起失聯,本月5日警方在海拔3400多米的南湖大山山屋尋獲兩人;兩人聲稱上山是為「修行」。
  • 少林足球裡的那些大陸演員
    少林足球裡的那些大陸演員大陸影迷心中有周星馳,周星馳心中也有大陸。《少林足球》是星爺開創星輝公司後第一部電影,在《少林足球》中就大膽啟用大陸演員,那麼小編一起帶你看看少林足球裡的那些大陸演員。何文輝獨特的樣貌和氣質有「周星馳御用配角」之稱的何文輝有著獨特的樣貌和氣質。
  • 《大山裡的搖滾夢》:痛仰樂隊與山區搖滾少年的雲端演唱會
    整個樂隊也決心奔赴這場千裡之約——中國最出名的搖滾樂隊與這支小學生搖滾樂隊一起,燥一場大山裡的音樂會。這是疫情之後,痛仰樂隊的首次演出,也是全體隊員首次重聚,在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如此遠離「這個喧譁世界」的舞臺上,在一個現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裡。排練室是顧亞按照live house設計的,狹長的房間盡頭擺著音箱,架著話筒。
  •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大山深處點燃足球夢 佛山援藏「一號工程」打造墨脫新名片
    足球隊長的心聲:希望家門口有專業球場桑傑扎西的夢想,正是墨脫人民對足球熱愛的一個縮影。「在墨脫,像桑傑扎西一樣的球員還有好多。」阿旺朗傑告訴記者,足球在墨脫幾乎就是全民運動,中小學男生大多都喜歡踢足球。此前恆大足球學校首次到西藏招新,6名體育苗子中墨脫佔了2人。
  • 通訊:西藏「蓮花秘境」的足球夢
    益西旺久今年剛12歲,眉清目秀,身材也較同齡學生高出半頭,是他所在的「陽光少年足球隊」的「老大」。  學校體育老師阿旺朗傑,12年前從西藏體育學校足球專業畢業後,回到墨脫任教,足球隊成立時便兼職做起教練。阿旺朗傑說,平時沒有什麼比賽,成立這支足球隊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
  • 用愛心「浣」起童真世界 小浣熊邀您一起守護少年力
    一時間,#守護少年力max#的話題,成為網上熱議的焦點,網友們紛紛分享身邊的少年力故事,為小浣熊公益行助力,讓公益充滿力量!1次探訪,2所學校,1625名孩子,3589公裡,4500米海拔……事實上,早在8月21日,小浣熊的愛心公益行團隊,就已經從烈日炎炎的廈門出發,抵達了青海省玉樹州4500米的高原。
  • 泰國營救足球少年最佳機會來臨
    法新社&nbsp&nbsp&nbsp&nbsp泰國爭分奪秒營救足球少年:一潛水員喪生 天氣條件不利&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7月7日報導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7月5日報導稱,一名負責營救泰國少年足球隊員的潛水員在執勤中不幸喪生,為救援行動蒙上陰影。
  • 大山裡的「最美爺爺」
    從東到西的不解之緣「我第一次知道大山小學,是在2016年。」王魯說,那時他去雲南省紅河州尋找分別40年的兩名同學,經過一番輾轉與同學重逢,在與同學一起乘大巴的路上,正好與黃茅嶺鄉的一名鄉幹部坐在一起。交談中,王魯了解到這裡屬於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收入低,好多村民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留守兒童佔比達90%。
  • 雲南陸良縣龍海鄉雙菁口小學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遊學活動走進西昌
    本報訊(汪龍華)近日,「夢想啟航——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遊學活動在四川省西昌市委黨校啟動。活動期間,將舉辦主旨講座、草坪音樂放牛班、參觀西昌城市規劃館、科普嘉年華、文化嘉年華、《我和我的祖國》觀影、大山夜話、足球特訓營等。「走出大山看世界」系列活動舉辦至今,已先後組織1000餘名深度貧困地區學童走出大山、開闊眼界、增長心智、啟航夢想。  此活動由中共四川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主辦。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談起脫貧攻堅,海軍士官學校政委韓德明感慨地說:「扶貧,既要翻越眼前有形的大山,更要翻越貧困群眾心中無形的大山。」何謂「無形的大山」?家住龍馬村的金寨縣政府工作人員餘蕾感受很深。她在習主席考察過的大灣村掛職鍛鍊,村裡貧困戶陳澤申中年喪子,老伴又因病去世,只有孫子與他相依為命,家中十分困難。
  • 大山裡「尋寶」的張寄丹
    正是由於稀缺,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女性成了行業裡的一道獨特風景。     本文主人公張寄丹,是野外勘探地質隊員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她就像是一隻候鳥,周而復始地進行「遷徙」。同事說,她與候鳥不同,她是春去冬回,十年有餘。朋友說,她的生活常以大山為伴,擇茂林而居。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夏開嶽朋友圈的支教隨筆:「在大山裡託起『奧運』冠軍夢!12月,我帶著新會邊檢站的一份關心一份牽掛一份關懷,與燦傑兄(同樂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一同來到古宜鎮中心小學和體育中心,輸送2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體育健兒,與奧運冠軍陸永師兄李教練、宿管韋伯詳細了解縣城小學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希望未來的市、省以及國家賽有你們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