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2021-01-08 人民網

雙菁口小學學生在排練新年舞蹈。王 勇攝(人民視覺)

雙菁口小學學生在排練新年舞蹈。王 勇攝(人民視覺)

雙菁口小學學生在上美術課。王 勇攝(人民視覺)

整潔明亮的校舍映著藍天白雲,寬闊的操場上是孩子們奔跑的身影。臨近新年,走進雲南陸良縣龍海鄉雙菁口小學,耳邊傳來的就是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開心的歡笑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

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

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在劉冬坤記憶中,那時候的雙菁口小學校園裡滿是泥濘,食堂簡陋,宿舍就是搭個板子當床。孩子們每次周末回來都有一個「任務」,就是扛一捆柴火到學校裡。

如今的雙菁口小學完全不見劉冬坤記憶中的蹤影。「這幾年學校的變化很大。」雙菁口小學校長保坤說,2018年,學校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擴建,硬體設施正在逐步完善,「美術室、音樂室、實驗室一應俱全,宿舍、食堂條件也相當不錯,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我希望長大了,能當歌手!」「我的願望是做一名醫生!」在學校的關愛室裡,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志向。「我要做老師,而且是做語文老師,教育好祖國未來的花朵。」剛上四年級的欒鑫靜一開口,在場的老師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想要當歌手」的男孩盧俊偉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稚嫩的他,還要照顧爺爺奶奶。「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一說起自己最擅長的才藝,盧俊偉張口就哼起來自己最喜歡的歌。

與盧俊偉不同的是,楊蕊菱的志向卻與父親有關。幾年前,因為父親生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但與此同時,醫療、教育、產業等扶貧政策接踵而至,父親看病有了報銷,楊蕊菱讀書的環境也更好了,「成為醫生,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保坤說,雙菁口小學現在是陸良縣最大的寄宿制小學,「學校700多名在校學生,留守兒童就佔了快一半,還有近100名建檔立卡戶的學生。為了孩子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學校設立兒童關愛室,定期和孩子們交流談心。」

儀仗隊的小指揮楊蕊菱

我們的才藝都是在學校學的,每位老師帶著一個興趣組

除了唱歌,盧俊偉還喜歡打籃球,楊蕊菱更是學校裡羽毛球、桌球高手,同時還是學校裡儀仗隊的指揮,打腰鼓也很厲害。「我們的才藝都是在學校學的,每位老師帶著一個興趣組。」楊蕊菱眼裡滿是自豪。

看上去有些文靜的語文老師李永,一曲嗩吶吹得激情洋溢。劉冬坤則帶起了硬筆書法班。「學校現在有22個興趣小組,孩子們的課餘活動豐富得很。」保坤說,龍海鄉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鄉鎮,為了發揮地域優勢,傳承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還開展了彝族大三弦、三型叉、刺繡等項目小組。

現在每年「六一」,或是鄉裡舉行活動的時候,雙菁口小學孩子們的表演都是當地群眾最期待的節目。熱情澎湃的現代舞、聲色並茂的歌舞劇、真摯傳神的手語操……孩子們的才藝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幾年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我們雙菁口小學的孩子們越來越棒了。」專職音樂教師的程鳳來了學校十幾年,感慨很深。眼看著就要期末了,孩子們每天都在刻苦學習。「新的一年,希望學習更好,期末能考個好成績!」「家裡已經有籃球了,新年還想要一雙輪滑鞋。」「希望去昆明玩一趟!」孩子們在記錄本上留下了自己的新年願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2日 07 版)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雲南陸良縣龍海鄉雙菁口小學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故事丨夢裡我是只猿猴,想要回到大山深處,但是大山在哪裡呢?
    最初的幾個月是被母親背在身上,後來開始自己跌跌撞撞地跟著大部隊走,從大山的邊緣,一路向內輾轉。記得小時候,群居地距離農村很近,經常有貪玩的小猿猴離開族群去找果子,然後這一去就再沒有回來。聽族群裡的長輩說,它們被農村的人類捉走了,怕是回不來了,然後我便看到長輩們偷偷地抹眼淚。
  • 宜人財富:讓希望的翅膀更有機會飛出大山
    五天時間裡,代表團與孩子們零距離互動、遊戲,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代表團深入了解了怒江州教育脫貧攻堅和青少年成長現狀。作為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雲南怒江州是集「邊疆、民族、貧困」為一體。當地中小學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尤其是學校圖書室現狀堪憂,無法達到國家教育部要求的圖書室標準,能擁有一個圖書室是當地孩子們的心願。
  • 宜信財富:「讓每個孩子上好學」讓希望的翅膀更有機會飛出大山
    五天時間裡,代表團與孩子們零距離互動、遊戲,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代表團深入了解了怒江州教育脫貧攻堅和青少年成長現狀。  作為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雲南怒江州是集「邊疆、民族、貧困」為一體。當地中小學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尤其是學校圖  書室現狀堪憂,無法達到國家教育部要求的圖書室標準,能擁有一個圖書室是當地孩子們的心願。
  • 大山裡的「最美爺爺」
    從東到西的不解之緣「我第一次知道大山小學,是在2016年。」王魯說,那時他去雲南省紅河州尋找分別40年的兩名同學,經過一番輾轉與同學重逢,在與同學一起乘大巴的路上,正好與黃茅嶺鄉的一名鄉幹部坐在一起。交談中,王魯了解到這裡屬於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收入低,好多村民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留守兒童佔比達90%。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談起脫貧攻堅,海軍士官學校政委韓德明感慨地說:「扶貧,既要翻越眼前有形的大山,更要翻越貧困群眾心中無形的大山。」何謂「無形的大山」?家住龍馬村的金寨縣政府工作人員餘蕾感受很深。她在習主席考察過的大灣村掛職鍛鍊,村裡貧困戶陳澤申中年喪子,老伴又因病去世,只有孫子與他相依為命,家中十分困難。
  • 大山裡「尋寶」的張寄丹
    正是由於稀缺,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女性成了行業裡的一道獨特風景。     本文主人公張寄丹,是野外勘探地質隊員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她就像是一隻候鳥,周而復始地進行「遷徙」。同事說,她與候鳥不同,她是春去冬回,十年有餘。朋友說,她的生活常以大山為伴,擇茂林而居。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夏開嶽朋友圈的支教隨筆:「在大山裡託起『奧運』冠軍夢!12月,我帶著新會邊檢站的一份關心一份牽掛一份關懷,與燦傑兄(同樂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一同來到古宜鎮中心小學和體育中心,輸送2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體育健兒,與奧運冠軍陸永師兄李教練、宿管韋伯詳細了解縣城小學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希望未來的市、省以及國家賽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霓虹燈閃爍,隨節奏變化,舞臺煙霧噴出,與山霧攪在一起,「你你你你要跳舞嗎」響徹海嘎小學的上空。8月19日晚,海嘎小學的樂隊舉行了首場演唱會,直播平臺上超過142萬人圍觀。有網友留言說,「這是我見過最搖滾的演出」。
  • 大山裡發現有兩條小狗,不知道是不是野狗,小夥子直接把它抓回來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個人嚮往的生活水平要求提高,大多數有錢人都住進了城鎮裡,現在的村莊變得特別冷清,作為我一個熱血青年最嚮往的就是喜歡回家看看,喜歡大山的身影,鳥語花香。剛從外地打工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回農村老家去看看走在鄉間的路上、感覺大山裡的氣息、鳥語花香,這就是童年的味道,今天回農村老家遇上一件有去的事情、走到半路的時候發現路邊草叢有動靜,原本還因為是野兔,走近一看、原來有條小狗。我猶豫了一下,怎麼這裡有小狗呢?
  • 山東長清小吃:大山褶皺裡的氤氳香氣
    山東長清小吃:大山褶皺裡的氤氳香氣   在濟南南部的長清區,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的大山褶皺裡
  • 袁治航:大山裡走出的「自強之星」
    前不久,袁治航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的消息在湖北工業大學校園裡傳開,感動了無數師生。在學校,他是2017級材料與化學學院的學生;走到訓練場,他是武漢家曉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在湖工大、武漢體院等學校周邊開了4個駕校訓練場。兩年間,上千名學員拿到駕照,目前還有百餘名學員正在訓練。
  • 大山裡養土雞會有哪些困難?
    大山裡養雞,若會養,經濟效益還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再其次,由於大山裡的氣候早晚溫差大,還有夏天雨水多,儘管大山的空氣、環境好,但是自然變化還是比較明顯,就像早晚溫差大這個情況,雞呢容易感染感冒還有著涼,特別是密度大的雞群,那麼治理這個問題也是存在很大難度的。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這是一封來自大山的信,是太平洋保險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蔡佳欣寫給志願者老師的。在新年到來之際,蔡佳欣和她的28名同學,一起給中國太保和志願者老師寫來了信,講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對中國太保的感謝和對志願者老師的思念,送上新年的祝福。
  • 煙臺棲霞這個村被大山圍成一個圈,因此就取名「圈裡」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這個村莊,位於棲霞東部山區,圖為去往這個村的山路,眼前只是中途經過的鄰村,目的地還在遠處的大山後面。這個村莊的名字叫「圈裡」,在當地方言當中,村名中的「裡」字不發音,只讀作「圈」,有時也加上兒化音,叫「圈兒」。
  • 大山裡的足球少年
    遠離城市,深處大山,對於巖臘鄉的孩子們來說,足球這個世界第一運動是無比陌生的,直到年輕的體育老師曾一鳴的到來。為了打發在大山裡的無聊時光,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受過專業訓練,摯愛足球的曾一鳴決定在全校選拔十多名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組建一支球隊,教授他們踢球。球隊的組建並不容易,首先是來自家長的反對。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是家裡的重要勞動力。比如小隊員陳應海,每天回家後還要割豬草、撿牛糞、餵豬,幹完兩個多小時的農活之後,還要寫作業,溫習功課。
  • 貴州大山裡的巾幗「斷臂飛鳥」
    貴州大山裡的巾幗「斷臂飛鳥」 2021-01-08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在秦嶺大山裡的「神仙草」,採摘很不易,為何大家那麼熱愛?
    有一種草叫做神仙草,名字很好聽,是因為它長在雲霧繚繞的大山的深處嗎?住在秦嶺腳底下的人都應該聽過他的名字,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秦嶺底下的人們就享受著大山給予他們的饋贈。每年的四月份左右,當地的人們就會三五成群的結伴,帶著乾糧和水到秦嶺山上去採摘這種神仙草,過了這個季節神仙草就不鮮嫩了。
  • 在大山裡散放100隻羊不去管,幾年後會怎樣?
    在大山裡散放100隻羊不去管,幾年後會怎樣?在大山裡散放100隻羊不去管,幾年後會越來越多。你信不?一、既然是在大山裡散放,那你知道大山是個什麼概念嗎?大山、那說明是山連著山,巍峨綿延,才叫大山。四,100隻山羊若是放欄內圈養、極易生病、蚤多,放養在大山中地勢開闊、空氣新鮮、活動範圍大,大山中巖石多、山羊除覓草吃食之外、最喜歡在巖石上休息、打鬥,基本上不生病。而且山羊耐寒、不畏冰雪,不用人工照料。所以在農村大山中散養100隻山羊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收入相當可觀。
  • 「知青往事」木耳聽聲
    在雲南邊疆森林裡,在西雙版納熱帶叢林中,一片片木耳是大山的耳朵,它們在熱帶雨林的枯木和枯樹上,聽著山澗流水的鳥聲燈盞,聽著傣家竹樓裡傳來嫋嫋炊煙的雞鳴。它們原以為神定氣閒的生活,是一年又一年的春天,一代又一代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