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2021-01-08 青瞳視角

「您來支教的那一個星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是您讓我知道了音樂的魅力,就像您所說的,唱一唱歌,心情也就能瞬間變好了。您和其他支教老師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麗、多大,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只能努力的讀書才能實現去外面走一走、闖一闖。」

這是一封來自大山的信,是太平洋保險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蔡佳欣寫給志願者老師的。在新年到來之際,蔡佳欣和她的28名同學,一起給中國太保和志願者老師寫來了信,講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對中國太保的感謝和對志願者老師的思念,送上新年的祝福。5位一年級的小朋友,不會寫太多的字,就用拼音和圖畫代替,在信裡出現最多的詞就是「溫暖(wen nuan)」,太保志願者老師在學校期間讓他們感受到了陽光一般的溫暖。高年級的同學回憶起了英語課、手語舞、無人機和那場小小運動會,這些課程和老師們說的話,深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

11月8日-13日,中國太保的志願者前往四川涼山州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開展為期一周的「責任照亮未來」支教活動,為學校送去物資,給孩子們帶去音樂、美術、體育、安全、AI、英語、繪本等課程。當孩子們穿上志願者送來的新校服,背上新書包,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一幅畫作,學會一首新歌,興奮溢於言表,希望生於眼中。雖然支教時間只有一周,可對孩子們的影響卻是一生。

自1996年以來,中國太保陸續在山東、雲南、江西、甘肅、四川等地捐建捐助了60多所希望小學,捐助金額超過3000萬元,大大改善了學校硬體條件,讓孩子們有了安心上課的環境。自2008年開始,中國太保啟動了「責任照亮未來」公益支教活動,每年選拔有專業基礎的員工、客戶作為志願者前往希望小學支教,教授知識,啟迪夢想,搭建起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橋梁。

13年間,「責任照亮未來」活動已走過30多所希望小學,1000多名志願者參與其中,5000多名希望小學的孩子從中受益。很多希望小學孩子最終走出山村,成為自己夢想的那個人。

如今,「責任照亮未來」已成為中國太保的公益活動品牌,立足於貧困地區學生的扶志扶智,愛心版圖不斷擴大:從三州三區的校企合作職業人才培養,到「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遊學活動;從暖冬行動的 「溫暖包」,到「不讓夢想咕咕叫的」營養午餐,中國太保參與活動的人員、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對貧困學校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是你們讓我知道了世界之大,我很喜歡你們教我們知識的時光」;「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將會好好學習,並懷著感恩的心將愛傳遞下去」。

29封大山裡的來信,孩子們用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表達著感謝,也抒發著對未來的憧憬。

「這正是我們期望看到的,當一顆種子,遇到水滴,能夠發芽,萌生出一種精神的力量,那麼明天,他一定會向陽而生,長成一棵大樹」,中國太保志願者表示。

如果說,志願者是孩子心中的光,照亮孩子們渴求知識的道路,照亮孩子心中的夢想。孩子們則讓志願者懂得了支教的意義,傳遞愛,也收穫愛。

今朝施以滴水之力,他日收穫汪洋人生;

履社會責任,彰太保擔當;

公益支教,中國太保一直在路上。

文/金仁甫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最美爺爺」
    一次機緣巧合,舟山市岱山縣經信局退休幹部王魯得知,在祖國邊陲貧困山區,有一群留守孩子的人生也許將被囿於大山深處。從此,他義無反顧地從家鄉的海上小島到偏闢落後、深度貧困的雲南省元陽縣黃茅嶺鄉大山村進行助學、扶貧志願活動,一幹就是4年多,成為孩子們口中的「最美爺爺」。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2016年,陳澤申迎來兩件喜事:一是習主席考察時在他家院子裡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同當地幹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二是他的孫子考上了大學,家裡出了個大學生。「是黨中央、習主席的關懷改變了我的命運。」陳澤申告訴記者,2017年,他摘掉了「貧困帽」。如今,孫子大學畢業後留在合肥工作,真正走出了大山。陳澤申的境況之變,是金寨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霓虹燈閃爍,隨節奏變化,舞臺煙霧噴出,與山霧攪在一起,「你你你你要跳舞嗎」響徹海嘎小學的上空。8月19日晚,海嘎小學的樂隊舉行了首場演唱會,直播平臺上超過142萬人圍觀。有網友留言說,「這是我見過最搖滾的演出」。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夏開嶽朋友圈的支教隨筆:「在大山裡託起『奧運』冠軍夢!12月,我帶著新會邊檢站的一份關心一份牽掛一份關懷,與燦傑兄(同樂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一同來到古宜鎮中心小學和體育中心,輸送2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體育健兒,與奧運冠軍陸永師兄李教練、宿管韋伯詳細了解縣城小學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希望未來的市、省以及國家賽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大山裡「尋寶」的張寄丹
    正是由於稀缺,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女性成了行業裡的一道獨特風景。     本文主人公張寄丹,是野外勘探地質隊員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她就像是一隻候鳥,周而復始地進行「遷徙」。同事說,她與候鳥不同,她是春去冬回,十年有餘。朋友說,她的生活常以大山為伴,擇茂林而居。
  • 尋找最可愛鄉村教師丨翁日新:大山裡的孩子更需要好老師
    大山裡的孩子更需要好老師——記汨羅市屈子中學教師翁日新翁日新與新化縣水車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合影。「您是我燥熱夏天裡找到的一份涼爽。」…… 7月10日,在汨羅,這些送給「世界上最好的老師」的花花綠綠的小紙條、小卡片、小手工擺了一長桌。53歲胖胖的翁日新翻撿著,臉上笑意盈盈,既羞澀又幸福:這些孩子太可愛了,教著教著就有了感情。它們都是翁日新四年支教新化收穫的「珍寶」, 與它們一起背回來的還有她8本上百萬字的支教日記和6本讀書筆記。
  • 大山裡的足球少年
    遠離城市,深處大山,對於巖臘鄉的孩子們來說,足球這個世界第一運動是無比陌生的,直到年輕的體育老師曾一鳴的到來。為了打發在大山裡的無聊時光,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受過專業訓練,摯愛足球的曾一鳴決定在全校選拔十多名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組建一支球隊,教授他們踢球。球隊的組建並不容易,首先是來自家長的反對。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是家裡的重要勞動力。比如小隊員陳應海,每天回家後還要割豬草、撿牛糞、餵豬,幹完兩個多小時的農活之後,還要寫作業,溫習功課。
  • 大山裡的希望
    「看到那些孩子就看到小時候的自己,我願意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關愛他們。」談到自己為什麼要做「童伴媽媽」,俄木克羅說自己能感受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心靈上的孤單。俄木克羅很小就立志成為一名教師,要盡己所能地改變大山孩子們的命運,所以在讀職高時選擇了教師專業,畢業後也從沒想過去大城市發展,直接回到了村子裡。
  • 教育幫扶讓更多孩子走出了大山……
    近年來,為了幫助更多大涼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樂山市帶著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和誠意攜手大涼山的美姑縣,共同推進教育協同發展。從學校結對共建到教師交流培訓再到學生異地培養,教育幫扶為大山裡更多的孩子插上了知識尋夢的翅膀。
  • 大山裡的足球少女連續顛球500+ 足球夢在貧瘠大山閃光
    大山裡閃著光的足球夢想,像雪一樣雪白純淨。家長開著「三馬子」來學校看孩子踢球,車後面還掛著剛宰的羊,準備拿到縣城去賣。剛煮開的水,老師卻不敢給我直接喝,必須加上茶葉。「因為我們這裡喝的水都是雨水直接過濾的,外面來的人根本入不了口。」中連川小學足球隊,就是在這樣一座大山裡長大的。
  • 那片大山
    我是大山滋養的孩子,是農村的孩子,是西部的孩子。在這樣相似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還有很多很多人。在我們的生活裡,山,阻隔了交通,也阻礙了視線,山帶來的是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貧瘠。於是,走出大山,成為了我們的願望。
  • 692篇「扶貧日記」背後的故事:幫孩子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
    受訪者供圖「晚飯後繼續入戶調查,天色漸漸黑了,今夜沒有月亮,大山上也沒有路燈,黑漆漆的一片,全靠我們的手機閃光燈,勉強照亮了前方的路。」駱胤成在日記裡寫道。兩年間,他用692篇扶貧日記記錄了小涼山翻天覆地的變化,定格了老百姓擺脫困頓生活後的張張笑臉,字裡行間也標記著大國脫貧路上一個個「駱胤成們」的小奮鬥。
  • 雲南陸良縣龍海鄉雙菁口小學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大山裡的求學路:走路一整天,過夜在路邊...
    散落在大山深處的629戶人家只有20%的人受教育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16年5月,記者到雲南省蘭坪縣阿塔登小學採訪,全校共有75名學生在這裡就讀,其中52名是住宿生,吃住都在學校裡。當時,阿塔登村委會的8個自然村中,仍然有6個村組沒有通公路。附近7個自然村的孩子到這裡來上一到三年級,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到更遠的兔峨鄉完全小學就讀。
  • 李桂林:大山裡的「愛心媽媽」
    水衝港位於盱眙縣大山深處,隸屬桂五鎮,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又缺乏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這裡有一群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邊,大多數由爺爺奶奶照顧。這裡有一位婦女,提到她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她為「愛心媽媽」。她叫李桂林,十幾年來,由她照顧過的留守兒童有近百名。
  • 來自大山裡的雞蛋-劍閣土雞初生蛋
    劍閣土雞初生蛋又被看做來自大山裡的雞蛋,劍閣土雞初生蛋的甄選標準很高,分別從蛋的顏色、凝結度和口感中層層把關,選出最優質的初生蛋。初生蛋的蛋黃大並且飽滿,密度高呈金黃色。初生蛋的蛋清粘稠,蛋黃密度高。初生蛋的口感吃起來醇厚,蛋白細膩。
  • 大山裡養土雞會有哪些困難?
    大山裡養雞,若會養,經濟效益還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再其次,由於大山裡的氣候早晚溫差大,還有夏天雨水多,儘管大山的空氣、環境好,但是自然變化還是比較明顯,就像早晚溫差大這個情況,雞呢容易感染感冒還有著涼,特別是密度大的雞群,那麼治理這個問題也是存在很大難度的。
  • 袁治航:大山裡走出的「自強之星」
    前不久,袁治航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的消息在湖北工業大學校園裡傳開,感動了無數師生。在學校,他是2017級材料與化學學院的學生;走到訓練場,他是武漢家曉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在湖工大、武漢體院等學校周邊開了4個駕校訓練場。兩年間,上千名學員拿到駕照,目前還有百餘名學員正在訓練。
  • ...群山深處30餘年,甘做山裡娃的引路人,像大山紅燭照亮孩子們的臉龐
    海拔近1500米的利川市團堡鎮太坪龍村和朝南村相鄰且地處偏遠,村裡的兩個教學點是當地孩子求學的殿堂。56歲的周文田老師負責太坪龍教學點,57歲的周美成老師執教朝南教學點,分別帶12名學生和8名學生。他們一個工作34年,一個38年,幫助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教學點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少,但兩人依舊堅守在教學點上,甘做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