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最美爺爺」

2021-01-16 齊魯壹點

一次機緣巧合,舟山市岱山縣經信局退休幹部王魯得知,在祖國邊陲貧困山區,有一群留守孩子的人生也許將被囿於大山深處。從此,他義無反顧地從家鄉的海上小島到偏闢落後、深度貧困的雲南省元陽縣黃茅嶺鄉大山村進行助學、扶貧志願活動,一幹就是4年多,成為孩子們口中的「最美爺爺」。

從東到西的不解之緣

「我第一次知道大山小學,是在2016年。」王魯說,那時他去雲南省紅河州尋找分別40年的兩名同學,經過一番輾轉與同學重逢,在與同學一起乘大巴的路上,正好與黃茅嶺鄉的一名鄉幹部坐在一起。交談中,王魯了解到這裡屬於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收入低,好多村民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留守兒童佔比達90%。

據鄉幹部介紹,黃茅嶺鄉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村民們除了幾分薄田養家餬口,在家門口再沒有其他致富門路,而大山村是該鄉最貧困的山村。

當年8月底,剛退休的王魯帶上行李,風塵僕僕地前往大山小學,成為一名義工。他慷慨拿出20萬元積蓄捐助給學校,為250名學生每人準備一套羽絨服、兩套校服、一雙旅遊鞋和十雙襪子。還動員自己的朋友、同事結對優秀貧困學生24人,贈送課外讀物5000餘冊。

學校設施差,大山村經常停電,為了不影響學生就餐,王魯給學校添置液化氣灶具、高壓鍋等廚具,還出資8000元購置20盞太陽燈,安裝在山寨和孩子們上學的路上,照亮孩子們學習的方向。

只為讓孩子們過得更好

來到大山村,王魯發現自己要做的事有很多。有孩子輟學在家,他一一上門反覆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們重返校園;有時教師家裡有事,他幫著照看孩子,給他們上思想品德課;學校後勤工作缺人,他便做起勤雜工。這一帶共有6個寨子,3500多戶人家,他在空餘時間走訪各家各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在大山中,有個身患癲癇的孩子,4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出走,9歲時父親交通事故死亡,一直吃著百家飯長大,反覆發作的病情影響正常上課。王魯得知後,主動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在他的細心照料下,孩子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也能堅持每天按時到校學習。「孩子能夠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是我最開心的。」王魯欣慰地說。

去年7月,為了帶孩子們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王魯花費4萬多元,帶著大山小學1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開展遊學活動。王魯帶他們從雲南到南京,再到揚州,然後轉上海、舟山,最後從寧波坐動車回去。一路上,王魯有意安排他們乘飛機、坐地鐵、坐高鐵,這些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平生第一次。「城裡的生活真的很好,我對『走出大山去讀書』這個夢想更加堅定。」看到學生在日記本裡寫下這句話,王魯說,再辛苦的付出都值得。

「大山村不變樣,我決不離開」

在與大山村為伴的4年多時間裡,王魯早就對這產生了深厚情感。他不僅想讓這裡的孩子有文化,更想幫助大山村改變落後的面貌。

「只有發展家門口的產業,才能減少留守兒童,才能讓村民就地就業、脫貧。」黃茅嶺鄉平均海拔1700米,與當地海拔最低地區相差1300米。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王魯發現這裡生長著「黑老虎」「八月瓜」這兩種珍稀水果,它們只能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如果能大批種植,將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力。

2017年底,王魯開闢3畝地,試種「黑老虎」和「八月瓜」。在這過程中,他還發現一種名為「火參果」的水果,也適合在高山上種,且只需一年就可掛果,於是想方設法積極引進果苗。

如今,「黑老虎」已育苗6萬多株,「火參果」的種植面積達30多畝,畝均收入5000元。「看到示範戶嘗到甜頭,現在報名想種水果的農戶越來越多。」王魯眼中滿是激動。

他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大山村的未來一定會越變越好。」

相關焦點

  •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大山裡的希望
    俄木克羅很小就立志成為一名教師,要盡己所能地改變大山孩子們的命運,所以在讀職高時選擇了教師專業,畢業後也從沒想過去大城市發展,直接回到了村子裡。我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你能想像有多苦嗎?」俄木克羅問記者。這裡常年依靠農作物維持生活,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有的家庭每天一日三餐只有玉米粑粑,稍微富裕的人家才能吃上白米飯。
  • 貧窮與坎坷大山裡的南方嘉木——鳳慶普洱
    遇到正在採茶的茶農們,還有帶著小孫子幹農活的爺爺。突然心酸,或許在這安靜,空氣清新的小鎮,有人過得著實不容易。生活不再別處,就在眼前走進茶農的小院子,放眼看去,陪伴他的是門口的大樹,灶臺旁的小黑狗,院裡隨處跑的雞。
  • 貴州大山裡的巾幗「斷臂飛鳥」
    貴州大山裡的巾幗「斷臂飛鳥」 2021-01-08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是變形計裡最美的農村女孩,被城市媽媽收養,現狀如何?
    她是變形計裡最美的農村女孩,被城市媽媽收養,現狀如何?《變形計》這檔節目從2006年播出到現在,也幫助了不少的孩子,也因為節目的播出,讓很多貧困山區的小孩子被人們發現,在節目中有一個叫李勒優的小女孩就因為《變形計》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李勒優的媽媽因為疾病很早就離開人世了,而她的爸爸又因為犯罪進了監獄,所以李勒優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因為家裡太窮了,李勒優一直都是穿著破爛的衣服。
  • 雲南陸良縣龍海鄉雙菁口小學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很難養活的食蟲草在大山裡居然長得很茂盛,這回不用買茅膏菜了
    很難養活的食蟲草在大山裡居然長得很茂盛,這回不用買茅膏菜了食蟲草的植物很多,而今天發現的是茅膏菜,茅膏菜生長於海拔50到1600米的山坡,山腰,山頂和溪邊等草叢,灌叢和疏林下,不過我搜了一下,發現茅膏菜也生長於1200到3650米的松林和疏林下,草叢或灌叢中,田邊,水旁,草坪亦可見,說明茅膏菜適應性很強,主要是環境要溼潤。
  • 發現:中衛大山裡藏美景,不僅有梯田油菜花竟然還有百合花…
    大山裡的最美鄉村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談起脫貧攻堅,海軍士官學校政委韓德明感慨地說:「扶貧,既要翻越眼前有形的大山,更要翻越貧困群眾心中無形的大山。」何謂「無形的大山」?家住龍馬村的金寨縣政府工作人員餘蕾感受很深。她在習主席考察過的大灣村掛職鍛鍊,村裡貧困戶陳澤申中年喪子,老伴又因病去世,只有孫子與他相依為命,家中十分困難。
  • 一顆臍橙卻了卻了爺爺畢生的心願
    那一年冬天很冷,在我被大山 環繞的家鄉幾乎很難吃到新鮮的水果。可爺爺就是想吃一口像當年吃到的那樣鮮甜可口的臍橙。這可把我們一家人為難住了,橙子生長在南方,我們這北方真的不好買到。奶奶無奈的還罵爺爺是一個愛惹麻煩的老頭子。
  • 大山裡「尋寶」的張寄丹
    正是由於稀缺,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女性成了行業裡的一道獨特風景。     本文主人公張寄丹,是野外勘探地質隊員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她就像是一隻候鳥,周而復始地進行「遷徙」。同事說,她與候鳥不同,她是春去冬回,十年有餘。朋友說,她的生活常以大山為伴,擇茂林而居。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夏開嶽朋友圈的支教隨筆:「在大山裡託起『奧運』冠軍夢!12月,我帶著新會邊檢站的一份關心一份牽掛一份關懷,與燦傑兄(同樂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一同來到古宜鎮中心小學和體育中心,輸送2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體育健兒,與奧運冠軍陸永師兄李教練、宿管韋伯詳細了解縣城小學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希望未來的市、省以及國家賽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霓虹燈閃爍,隨節奏變化,舞臺煙霧噴出,與山霧攪在一起,「你你你你要跳舞嗎」響徹海嘎小學的上空。8月19日晚,海嘎小學的樂隊舉行了首場演唱會,直播平臺上超過142萬人圍觀。有網友留言說,「這是我見過最搖滾的演出」。
  • 李桂林:大山裡的「愛心媽媽」
    水衝港位於盱眙縣大山深處,隸屬桂五鎮,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又缺乏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這裡有一群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邊,大多數由爺爺奶奶照顧。這裡有一位婦女,提到她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她為「愛心媽媽」。她叫李桂林,十幾年來,由她照顧過的留守兒童有近百名。
  • 鰩魚眼睛長在肚子下面好搞笑 他說錯了 這是大山裡的他第一次見到...
    26日,關愛兒童「快樂成長營」體驗之旅公益活動走進重慶、漢海海洋公園,來自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的近600位兒童在志願者的帶領下,沉醉最美藍色海洋世界,體會生命搖籃帶給他們的震撼。海底隧道是孩子們的最愛,穿梭在水裡的一個玻璃的密封通道,孩子們就像走在大海裡一樣。抬起頭,就可以看到很多的魚,最讓大伙兒感到驚奇的是像大扇子一樣的鰩,拖著一條長長細細的尾巴,從頭頂上遊過。不少孩子都伸出小手趴在海底隧道的玻璃上,流露出渴望的眼神,仿佛也想置身藍色夢幻世界中。
  • 為什麼別人家的爺爺可以做出螳螂車?
    什麼都是要比較才知道有多好,孩子們的世界裡永遠有個人叫別人家的孩子,現在爺爺們的世界裡也有別人家的爺爺了。 福建龍巖,一位爺爺給孫子做了螳螂車,大伙兒羨慕的不得了的時候,媽媽說爺爺是木工,給孫子做過很多玩具,比如走路的小雞、走路的鋼鐵俠、竹筒等。
  • 大山裡養土雞會有哪些困難?
    大山裡養雞,若會養,經濟效益還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再其次,由於大山裡的氣候早晚溫差大,還有夏天雨水多,儘管大山的空氣、環境好,但是自然變化還是比較明顯,就像早晚溫差大這個情況,雞呢容易感染感冒還有著涼,特別是密度大的雞群,那麼治理這個問題也是存在很大難度的。
  • 大山裡的仰望,上下鶴山戰鬥大捷後,一隻獨眼狼報恩的故事
    一來二去,暑假裡,他居然在縣城找到做工的地方。那老闆也是闖城市的農村人,專門給人焊接樓層防護網。他小小的年齡,同一群幫工一起做工,一起吃飯,他每頓都吃不飽,不敢多吃,怕老闆說他只會吃。大爺爺餵了一隻狼我爺爺是家裡的老么,他講給我們的是大爺爺的故事。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這是一封來自大山的信,是太平洋保險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蔡佳欣寫給志願者老師的。在新年到來之際,蔡佳欣和她的28名同學,一起給中國太保和志願者老師寫來了信,講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對中國太保的感謝和對志願者老師的思念,送上新年的祝福。
  • 佳作欣賞|王英:大山裡的鄉村醫生
    拍攝於建水普雄鄉七棵樹村 鄉村醫生是鄉村裡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建水縣解放初至八十年代末期,鄉村大多都有醫生。那個時代,一時培養不出那麼多有醫學方面專業的醫生,只有培訓一批略懂醫術的赤腳醫生來應急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