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
-
調查指:八成二臺灣民眾認為臺灣文化基底是中華文化
中新社臺北12月26日電 臺灣媒體ETtoday東森新聞雲26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82.5%的受訪民眾認同臺灣文化的基底是中華文化。調查結果顯示,82.5%受訪臺灣民眾認同臺灣文化的基底是中華文化(含「非常認同」38.9%與「還算認同」43.6%),有14.9%表示不認同(含「不太認同」8.9%與「非常不認同」5.9%),有2.7%表示不知道或沒意見。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他們「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臺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吹噓的這些經濟數字背後,恰恰暴露出更多他們不想承認的真相。在2020年臺灣經濟表現中,有很多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
疫情與低油價下的俄羅斯經濟
進入2020年,在經濟情況還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又面臨新冠肺炎和油價暴跌的雙重夾擊。嚴峻的疫情2月底,中國在全民抗擊疫情時,俄羅斯只發現兩個新冠肺炎感染者;直到3月底之前,俄羅斯的疫情都並不嚴重,大街上很少有人戴口罩。當時,俄羅斯民眾對疫情的快速發展毫無思想準備。
-
疫情重傷營收 謝金河警告:臺灣5大慘業 4月會更糟
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上市櫃公司揭曉3月營收,不少公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營收大幅下滑,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列舉出島內五大「慘」業,更示警4月還會更慘。第二個就是旅遊業,雄獅旅遊3月營收創上市以來新低,鳳凰旅遊則下滑74%,山富旅遊營收減少89.8%,五福同期減少90.5%;燦星旅遊下滑94.7%。旅遊業3月營收少8~9成的遍地都是,4月看起來還會更慘,第二季看不到曙光。 第三則是飯店業。
-
英國女王聖誕夜致辭 英國經濟陷入衰退泥沼(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寧靜):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25日通過電視發表聖誕演說,特別對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萎縮對英國普通家庭造成的嚴重影響表達了深切關注。在這個喜慶的節日裡,英女王的講話再次提醒民眾,英國目前面對的經濟狀況是不容樂觀的。英國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報告也顯示,英國經濟已陷入衰退泥沼。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 2019年,在中美經貿對抗持續升級與國際政經形勢巨變形勢下,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意外「受益者」,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或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灣卻調升經濟增長率,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增長2.64 %,臺灣股市更是創下多項歷史新紀錄,加權指數全年漲幅高居亞洲第一。
-
臺媒:「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臺灣《聯合報》1月3日發表題為《「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的報導稱,在兩岸「小三通」20周年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延續,被按下暫停鍵的「小三通」迄今未見重啟跡象。報導指出,金門當地許多民眾擔心,除了疫情,低迷的兩岸關係氛圍會讓「小三通」的重啟遙遙無期。國民黨人士陳玉珍受訪時表示,一個多月前有幾千名金門民眾寫陳情書,表達希望「小三通」能開放的立場。她函轉給臺當局,但臺當局的回應是要等到疫情穩定後再做考慮。陳玉珍指出,蔡英文去年的談話都表示希望兩岸能夠交流,但民進黨政府所作所為,又與講的話背道而馳。
-
臺灣人均GDP將破3萬美元,為何除了民進黨,民眾都無感?
日前,民進黨當局「主計總處」發布預測,稱臺灣人均GDP將在2021年突破3萬美元,進入「發達社會」。該消息引發臺灣民眾質疑,有網友表示,數據一直漲,但錢包卻越來越扁。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經濟政績相當無感。
-
蔡英文鼓吹臺灣經濟,實際「滿地狼藉」
導讀:目前,民進黨當局對臺灣經濟發展一直保持積極態度,認為在蔡英文的帶領下,臺灣經濟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據相關統計部門進行的最新經濟預測顯示,2021年臺灣地區經濟增長率上升為3.83%,人均GDP上升到3萬美元以上,民進黨藉機大肆鼓吹政績,不斷向民眾灌輸激進思想。
-
蔡英文:目前臺確診新冠肺炎都是零星個案,別恐慌
已經確診24例新冠肺炎的臺灣,究竟是否出現了社區傳染,當局一直緊咬不鬆口。不過,美國疾管中心出來「打臉」了。翻看今天台媒的頭版頭條,《聯合報》的標題是《美認定臺灣有社區傳染 蔡英文:社區零星案例》,《中國時報》的則是《美疾管中心:臺發生社區傳播!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模里西斯第二季度經濟萎縮33%
原標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模里西斯第二季度經濟萎縮3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模里西斯統計局於9月30日公布了毛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繼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後,毛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持續萎縮了33%
-
「芒果乾」救得了蔡英文,救不了臺灣經濟
「亡國感」雖救得了蔡英文,卻救不了臺灣經濟,檢視最近的經濟數字已一目了然。臺「主計總處」最近上修臺灣地區經濟成長預測,從2.46%變成2.64%,宣稱經濟「穩健成長」。對於這樣的「佳音」,學者專家多半表示存疑,認為從資本形成或存貨變動看,行政部門的成長預測「很虛」。
-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 朱鳳蓮說:「2020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額及佔臺灣地區總出口額的比例均創歷年新高,和大陸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主要經濟體是密不可分的。這充分說明兩點:第一,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大陸持續發展進步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是廣大臺胞的重大利好。第二,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要求,不斷地擴大深化,臺灣同胞就能夠更多地獲益受惠。」
-
臺灣民眾愛遊大陸:從喜歡到更喜歡
臺灣逸歡旅遊公司副總經理駱簡豪說,這是許多臺灣民眾去大陸旅遊後的感觸。他說:「大陸是大山大川大美,歷史人文積澱深厚,更有驚人的活力,因而正成為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出境遊的首選目標」。「兩岸統計方法不同,大陸的數字包括了經第三地赴大陸旅遊的臺灣人,」臺灣雄獅集團中國大陸旅遊事業部總經理黃國瑜說,「但兩方面的統計都顯示,臺灣民眾對到大陸旅遊從『喜歡』發展到『更喜歡』的階段。」雄獅旅遊是臺灣最大的旅遊公司,2017年公司的大陸遊人數約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了12%。而駱簡豪所在的逸歡旅遊去年也有7萬多大陸遊旅客,公司的大陸業務每年都有5%以上的成長。
-
來臺2個多月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近期可能暴發疫情?
染疫比利時工程師匡列199位密切接觸者,54人篩檢呈陰性新冠肺炎疫情再起?比利時工程師昨(8/1)在臺確診新冠肺炎,疫情指揮中心指,該男3月在比利時已出現嗅味覺喪失,不排除是來臺前染病,但臺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立刻打臉,指個案來臺已2個多月,應是在臺感染,小兒感染專科主任謝宗學提出第三種可能性,指比利時工程師可能是在近期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免疫反應被病毒再次激發,
-
疫情衝擊 臺灣3月觀光、餐飲業業績恐滑坡式衰退
【來源:中國臺灣網】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臺灣地區服務業。(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16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臺灣地區服務業。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全臺商業總會分析,二月份雖然已有營業額下滑導致無薪假、減薪的情況出現,但照目前疫情來看,三月損失恐怕更加慘重。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疫情對薪資的衝擊在二月開始顯現,觀光旅遊、餐飲業等受衝擊的產業,營業額恐怕在三月會出現滑坡式衰退,不僅員工薪資、獎金將縮水,甚至面臨「最後一根稻草」的業者,不得不選擇關門大吉、員工也因此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