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1-01-08 東方財經雜誌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

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臺經濟部門預估,全年外銷訂單為5296億至5311億美元間,可望刷新歷史紀錄,年增率約9%,並將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估,從1.56%大幅上修至2.54%。

臺灣經濟真的如同《經濟學人》、政府官員口中所說的那麼好嗎?面子上的數據看起來確實可圈可點,但其實「外熱內冷」、高度依賴大陸的裡子,一直未改變,甚至更嚴重了。

增長主要由投資帶動,民間消費負增長

臺灣2020年全體投資增長5.10%,其中民間投資小幅增加,政府部門投資增長8.93%,公營事業投資大幅增長34.76%。在投資增長帶動下,島內部門對GDP的貢獻率為0.42個百分點;再加上海外部門的1.86個百分點,使得前三季的GDP增長率達到2.28%。也就是說,島內部分增長的主因在於政府與公營事業的大額投資,而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產業,自然對這一部分的增長也是無感的。

受疫情影響,2020年鮮有外國人來臺消費。

此外,臺灣民間消費在第2季落底之後,暑假出現「報複式消費」,使得第3季島內民間消費增長達到5.16%。然而,受疫情封境的影響,2月之後外國來臺人數幾乎降到零,2019年外國人來臺消費超過4000億臺幣,2020年全部都不見了。因此,最終造成前三季的島內民間消費是-2.80%,對GDP的貢獻是-1.48個百分點。

訂單貢獻多來自海外生產基地

臺灣2020年外銷訂單屢報佳績,但10月海外生產比從9月的54.%上升至57.4%,創近四年新高,相當於每100美元接單金額中,超過57美元來自海外生產貢獻基地,業界擔憂臺灣企業接那麼多單,卻都在海外生產,等於照顧到海外就業及經濟,對島內並無實質幫助。

增長主要來源於電子產業,標準的K型增長

拜「宅經濟」需求暴增所賜,2020年前十個月臺灣電子業出口大幅上升,增長率高達17.6%,但扣除電子相關產業之後,其它產業的出口卻是-10.7%,平均全體出口增長率為3.4%。進口方面,電子相關產業增長率也很高,達到14.9%;但是其他產業進口卻-7.6%,最終整體進口增長率-0.8%。

因新臺幣升值,如果換算成新臺幣,則進出口增長率為-0.53%與-4.12%,對GDP的貢獻分別為-0.32%與-2.18%,兩者相減以後,對GDP的貢獻成為正的1.86個百分點,這就是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率的主要來源。

臺灣的出口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

也就是說,造成順差大幅增加的原因固然出口增加,另一方面卻是因為進口大幅減少之故;而且出口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

此外,新臺幣的升值對傳統產業造成巨大壓力。據臺財政部門統計,若以美元計,前11月出口年增4.2%;但若換算為新臺幣,則將轉為-0.3%。

表現出色的電子相關產業就業人數不到100萬人,只佔全體製造業三成,因此,大部分根本高興不起來。這種部分產業快速成長,而其他產業嚴重衰退,就是標準的K型成長。

仍高度依賴大陸市場

即使臺灣現行執政者強力推動反陸、抗陸、遠陸的政策,並且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但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不僅沒有消減,反而愈來愈大。

臺財政部門12月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稱: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

朱鳳蓮直言:「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愈來愈大。

臺灣前「國發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12月25日出席「臺灣競爭力高峰會」發表演講時說,臺灣2020年出口正增長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賣到中國大陸,再轉到其他地方,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9、10月約46%,全年約43%;這趨勢2021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未來幾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會變得更高,而不是更低。

2020年可以說是多災多難且國際政經情勢極為動蕩的一年,對臺灣而言,2021年關注的重點仍在:新冠肺炎的爆發及蔓延;中美貿易及科技戰在拜登當選後的後續發展。能否對上述兩大事件提出有效因應對策,關係著臺灣如何再創經濟新局。(編輯:馬小閒)

相關焦點

  • 難道臺灣真的變窮了嗎?
    大學生起薪22K新臺幣、二十年實質薪資所沒有上、臺灣經濟停滯不前,臺灣民眾苦哈哈。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臺灣經濟不景氣,錢難賺,記得要省點用」。一句「臺灣經濟不景氣」道盡臺灣人的悲哀,但這一說就是二十年,臺灣經濟也已經失落了二十年。
  • 臺媒:萬一真的激怒大陸,對臺灣來個經濟封鎖,臺灣吃得消嗎?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不僅沒有消減,反而愈來愈大。臺財政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以來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 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經濟究竟如何?真的那麼差
    據統計,1950—1965年間,美國給予臺灣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低利貸款、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人才支援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沒有美國的援助,臺灣經濟至少要比現在落後20-30年」。五、抓住歐美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出口型海島經濟,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臺灣與韓國、香港和新加坡曾是耀眼的「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亞洲經濟的奇蹟,在1970—1996年間,臺灣經濟發展相當迅速,甚至自詡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實際為第三名)。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全年的數據無法獲取,但是,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非常好。從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報看,今年第三季度,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到7844.28億新臺幣的歷史新高,季增39.78%,年增26.28%。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匯總,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17149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80%。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什麼這麼好?筆者覺得,有三個原因。
  • 臺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
    後來,旅行慢慢放開,在目的地list上,臺灣是很多朋友必去的一站,且一去再去。臺灣,成了我們的另一種鄉愁。臺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2015年,不妨親自去走一走。近日,臺灣有兩部記錄「真實臺灣」的紀錄片:《看見臺灣》與《十二夜》。
  • 臺灣真實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不吹不擂,從側面來說,臺灣的經濟在那個時期還真的是非常的優秀。再說一個例子吧。香港導演王晶在做客《圓桌派》的時候,主持人竇文濤問他:「80年代的香港,有著亞洲好萊塢的地位,但這些年為什麼香港電影越來越式微呢?你覺得這裡面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臺灣和內地的經濟水平相差究有多大,專家的話,讓人意想不到
    臺灣和內地的經濟水平相差究有多大,專家的話,讓人意想不到臺灣作為中國地圖上雞爪的位置,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人們生活得很好,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多,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這座寶島,風景秀麗的阿里山,經濟發達的生活富裕的臺北市,還有沖天的玉山。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新說唱幾乎團滅,但臺灣說唱真的那麼差嗎?
    (詳情請見來了,中國新說唱海選晉級名單) 而在這當中,臺灣地區無疑是最備受爭議的了。畢竟與以往不同,這一次臺灣的陣容可以說是最豪華,最讓人期待的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麻吉弟弟和Barry都被淘汰,小人不僅沒過海選,就連他的成名曲《兇手只有一個》都被音樂平臺下架了。如果不是「吵架王」BR被留了下來,臺灣地區在中國新說唱裡可以說是慘遭團滅了。
  • 後疫情時代,臺灣悶經濟有翻轉機會嗎?
    【兩岸快評第806期】後疫情時代,臺灣悶經濟有翻轉機會嗎?目前臺灣防疫指揮中心規定,任何入境臺灣旅客皆須居家檢疫14天,也就是來回需要檢疫28天。在臺灣經濟相當著重出口導向,兩岸貿易交流往來頻繁下,這項限制也就大大地影響商務往返意願。臺灣學者賴嶽謙指出,臺灣亟須儘快調整後疫情時期與經濟復甦配套的舉措。一旦個體經濟衝擊情況嚴重、失業率人口越來越高,引社會治安問題隱憂,對臺灣未來總體經濟影響將更為不利。
  • 疫情下,臺灣經濟為啥能這麼好?兩大原因是關鍵
    但是臺灣卻在今年全球疫情特殊背景之下經濟實現了逆勢增長,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出口貿易數據,均創下了不錯的成績,臺灣經濟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臺灣今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放在全國來看屬於哪個水平?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臺灣第一季度的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受疫情影響,第二季度同比下降0.58%;最新第三季度GDP增速初值為3.33%。也就是說臺灣前三季度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6%,整體來看經濟發展向好。
  • 想步澳大利亞後塵嗎?韓媒建議韓國打臺灣牌,與中國經濟脫鉤
    而為了讓這種觀點,更具有說服力,某些國家還宣稱:臺灣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他們在中方「全面封鎖」下,依然取得了「優異成績」。據韓國媒體1月6日報導,臺灣能在抗擊疫情和經濟發展的事情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主要就歸功於,臺當局果斷擺脫了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非常值得韓國借鑑和學習。
  • 「茶在臺灣」臺灣的茶真的有那麼好?
    臺灣,整個島中間高,兩頭低,海岸線長,自北向南實現了由亞熱帶季風氣候到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臺灣多高山,光照充足,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孕育出了許多優質的茶種。在臺灣,產於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烏龍茶才可以稱為「高山茶」。臺灣高山茶因產地不同,衝泡後各具獨特的清香、茶香、果香、焦糖香等味道。二十一世紀,臺灣流行起高海拔的高山茶,以高海拔的山地名稱來直接命名所產之茶。
  • 臺灣人真的比大陸人過的好?看看臺灣生活支付,你就知道了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這樣的功勞自然也有旅遊業發展的一部分在內,現如今,大陸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而且臺灣遊客也是越來越喜歡來到大陸遊玩,觀賞當地的自然風光,還有體驗當地人文文化。而且更方便的是,遊客在玩的過程中,支付方式更加便捷,為旅遊行程節省不少的時間,所以許多臺灣居民紛紛來到大陸遊玩,感受這的便捷生活。在臺灣,還沒有如此便捷的生活方式,這是臺灣羨慕的一點。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兩岸快評第1151期】去年11月,臺當局行政機構將臺灣2020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1.56%上修至2.54%,也就是說島內去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主計總處」日前也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聲稱突破所謂「發達社會」門檻。
  • 島內專家:臺灣經濟增長也該感謝鍾南山
    韓媒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從2015年的39%上升到2020年的43.8%,民進黨說這是因為臺灣競爭力強,「大陸需要臺灣」;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佔臺灣出口的比例減少了,按照民進黨的邏輯,難道「除了大陸以外的世界,不需要臺灣」?
  • 當年經濟全國第一的臺灣省,如今處在什麼水平,能比得過廣東嗎
    旅行不僅僅是欣賞風景,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發展過程也很有趣,你有去臺灣旅行的夢想嗎?臺灣是偶像劇的大量生產地,雖然很美,但是很新鮮,特別是裡面的男女主角騎著電動自行車在臺灣轉,充滿了想像力,趁著機票便宜的時候,給臺灣打了個圈,我深受感動,太平洋的美景,大海的藍如寶石,令人感動。
  • 臺灣《經濟日報》簡介
    臺灣《經濟日報》成立於1967年4月20日,是臺灣最大的財經報紙,提供報紙、展覽、論壇、活動、刊物、講座、課程、網絡等多項服務。    臺灣《經濟日報》的報導內容涵蓋島內、國際、兩岸、財經、產業、企管等最新資訊,為工商業界每日必讀平面媒體,並擁有高含金量的廣大讀者群。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