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2021-01-12 臺海網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

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馬當局時期臺灣出口大陸是「賣臺」,到了蔡當局就變成「臺灣好棒棒」,這樣的雙重標準不讓人意外,但這次民進黨等於是說「除了中國(大陸)的世界不需要臺灣」,鬧了政治上的大笑話

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從2015年的39%上升到2020年的43.8%,民進黨說這是因為臺灣競爭力強,「中國(大陸)需要臺灣」;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佔臺灣出口的比例減少了,按照民進黨的邏輯,難道「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世界,不需要臺灣」?

簡單照樣造句,「新南向」18國佔臺灣出口的比重,從2015年的21.1%下降到17.7%,「新南向國家不需要臺灣」;歐盟28國佔臺灣出口比重,從8.5%下降到7.5%,「歐盟不需要臺灣」…。請問民進黨,可以這樣說嗎?

持平而論,進出口一定是交易雙方「互相需要」,民進黨不是完全說錯,但刻意不提臺灣需要大陸的一面,又未免居心不良。在兩岸當前的政治僵局之下,臺灣的對大陸出口還能節節升高,真正證明的,是當年「太陽花」對大陸「以經逼政」的憂慮,是有些危言聳聽。

馬當局時期「林飛帆們」的論調是,當臺灣的貿易過度集中在大陸,就容易被「溫水煮青蛙」,對岸會以經濟為籌碼,換取臺灣在政治上讓步。如果這個憂慮符合現實,現在對岸不就是把臺灣溫水煮青蛙;「綠委」何志偉家的陽信銀行投資大陸,不就更容易被「以經逼政」嗎?

「林飛帆們」對臺灣出口集中大陸不再關心,表示當年的「太陽花運動」,「反服貿」跟「反毒牛」一樣,都只是民進黨當下政治需求的產物,或者講的白一點,就是找個理由去扯馬當局後腿,換取民進黨的政治利益。

今天台灣真正的困境,不在於為什麼對大陸的出口成長,而在為什麼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歐盟、對「新南向」的出口比例減少了。臺灣在經貿上的被孤立是現在進行式,這才是當年馬當局的「九二共識」,希望為臺灣突破的障礙。

去年臺灣的經濟成長,應該感謝的人很多,也不能不感謝大陸的鐘南山。如果不是大陸有效的控制疫情,如民進黨當局「經濟部」坦承的「中國(大陸)復工最早」,臺灣哪來的「被需要」,又怎麼會在服務業、觀光業停滯的2020年,還有出口大陸這樣一個大亮點?

「仇中」是民進黨最廉價的「神主牌」,但從任何角度來看,去仇一個出口43.8%的「貿易夥伴」,都是很莫名其妙的一件事。蔡英文說「開放萊豬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其實臺灣真正沒有迴避不處理空間的,是如何務實地看待兩岸關係。

從「在野」到「執政」,民進黨可以從「反毒牛」變成「萊豬好棒棒」;從「ECFA是糖衣毒藥」到「過去籤訂ECFA是好的」;既然民進黨這麼會髮夾彎,何不連「仇中」也來個大轉彎呢?

相關焦點

  • 島內專家:臺灣經濟增長也該感謝鍾南山
    韓媒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從2015年的39%上升到2020年的43.8%,民進黨說這是因為臺灣競爭力強,「大陸需要臺灣」;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佔臺灣出口的比例減少了,按照民進黨的邏輯,難道「除了大陸以外的世界,不需要臺灣」?
  • 韓媒鼓吹臺灣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臺媒:快去感謝鍾南山吧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最近一些臺灣島內的媒體,看到韓國的朝鮮日報上聲稱,臺灣的經濟在2020年增長率位居全球第一,是因為他們的經濟不再依賴大陸。民進黨當局發言人面對這份數據依然撒謊不臉紅的聲稱"大陸的經濟離不開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加深",這話令人感到非常震驚。對此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抱不平,當初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積極的推動大陸的關係改善而被民進黨當局批評。民進黨稱,馬英九眼裡的全球市場仿佛只有大陸,過度依賴大陸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馬英九為什麼不採取全方位經濟發展的戰略。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攤開數據來看,臺灣在經濟上似乎更仰賴中國大陸,也讓臺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議題再次掀起爭端,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直接炮轟蔡當局是無知,「集合愚、蠢、呆、笨、傻、鈍、痴之大全,丟盡『經濟部』等部會的臉…請別把政治汙染該是講求專業的『經濟部』吧!」
  • 謹慎樂觀 臺灣地區2019年經濟成長上修至2.5%
    華夏經緯網4月10日訊: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9日公布2019年世界經濟展望(WEO)春季報告,預告臺灣地區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皆為2.5%。    據報導,IMF最新報告再次上修對臺灣地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    IMF去年4月公布的春季報告預估2019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2.0%。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臺灣官方下調2019年經濟增速預測
    新華社臺北11月30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統計部門30日公布最新經濟增速預測指出,由於全球經濟擴張步調減緩,預計2019年臺經濟增速為2.41%,比8月份預測值下修0.14個百分點。細分來看,由於島內半導體產業具備領先優勢,智能科技、物聯網等新興應用方興未艾,2019年島內出口動能可望延續,出口實質成長預期為3.06%;由於就業市場改善,企業調薪積極,預測2019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2.23%;半導體廠商持續投資,離岸風電等綠能投資陸續進行,加之投資環境改善,預測2019年固定投資實質成長5.4%。
  • 民進黨說「大陸需要臺灣」被嘲:連自己都騙
    來源:環球時報韓國媒體「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的論調就已經夠匪夷所思的了,不料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更在島內引發群嘲。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日報導,韓國《朝鮮日報》日前聲稱臺灣因為不再依賴大陸,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
  • 民進黨說「大陸需要臺灣」被嘲:連自己都騙!
    【環球時報記者 程東】韓國媒體「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的論調就已經夠匪夷所思的了,不料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更在島內引發群嘲。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日報導,韓國《朝鮮日報》日前聲稱臺灣因為不再依賴大陸,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
  • 臺灣真實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從王晶和羅大佑的口中,還是能夠真實反映出臺灣經濟的一個面貌的,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新加坡的經濟我們有目共睹,單就地區來看,已經是發達國家的行列了,而香港和臺灣,也同樣如此。臺灣的經濟,從60年代開始,在90年代達到峰值。而蔣經國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對臺灣的經濟做出了很多貢獻。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
  • 「大陸需要臺灣」,「靠氣質打病毒」,臺瘋言瘋語炫優越何時休?
    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在2020年經濟成長率2.54%,成為世界經濟體第一名,其中關鍵在於臺灣「脫離中國(大陸)」。 如此論調,實屬匪夷所思,沒想到民進黨居然有更驚人的回應,「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
  • 杜正勝的地圖解讀 將毀了臺灣經濟
    臺灣「教育部長」杜正勝的近日採取了新的地圖判讀法看臺灣地圖,依他看來,把整個臺灣島向左傾斜90度,放眼望去臺灣東海岸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都成為邊緣地帶,中國大陸位於十分不明顯的地圖下方。以臺灣為圓心,用不同的半徑畫出大小同心圓,涵蓋的多是一片片海洋,於是得出「同心圓論」,臺灣原是海洋國家,不是中國大陸的邊陲。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他們「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臺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吹噓的這些經濟數字背後,恰恰暴露出更多他們不想承認的真相。在2020年臺灣經濟表現中,有很多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 後疫情時代,臺灣悶經濟有翻轉機會嗎?
    目前臺灣防疫指揮中心規定,任何入境臺灣旅客皆須居家檢疫14天,也就是來回需要檢疫28天。在臺灣經濟相當著重出口導向,兩岸貿易交流往來頻繁下,這項限制也就大大地影響商務往返意願。臺灣學者賴嶽謙指出,臺灣亟須儘快調整後疫情時期與經濟復甦配套的舉措。一旦個體經濟衝擊情況嚴重、失業率人口越來越高,引社會治安問題隱憂,對臺灣未來總體經濟影響將更為不利。
  • 盧秀燕全力拼經濟 臺中市觀光旅遊穩定成長
    華夏經緯網7月1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中走出去、世界就進來。」臺中市長盧秀燕上任後,全力發展觀光拼經濟,吸引島內外遊客人潮湧入,今年1-5月住宿臺中市旅客總數約30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1萬人成長3.61%,表現亮眼!臺中市府觀旅局長林筱淇說,下半年各項大型活動接連登場,今年住宿旅客力拼800萬人次目標,期再創歷史新高。
  • 「芒果乾」救得了蔡英文,救不了臺灣經濟
    去年島內地方公職選舉,國民黨主打「經濟牌」,一舉攻下了15個縣市的灘頭。2020年「大選」,民進黨主打「抗中保臺」的「亡國感」,這帖毒藥竟讓蔡英文民調扶搖直上,她洋洋得意。一個「亡國感」,竟救了蔡英文四年的失政,這是臺灣地區民主的弔詭。然而,冷颼颼的經濟,哪來的熱民調?
  • 從魯莽少年到中國脊梁,鍾南山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們聽
    84歲逆行抗「疫」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陸續在全網發布,供讀者免費閱讀,向青少年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從魯莽少年到運動健將新聞裡的鐘南山,總是精神矍鑠、目光堅毅,如山一般穩健。
  • 鍾南山:竹鼠或獾疑是來源 目前沒有針對性藥物
    鍾南山同時強調,要預防醫院成為重要的人傳人的地方。武漢出現一個病人影響了14名醫護人員的案例,而且並非出現在傳染病醫院,而是並非收治傳染病人的神經科。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目前尚未確實,鍾南山前天接受央視連線時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 臺灣成功培育快速成長雜交羅非魚 成長速度快三成
    臺灣成功培育快速成長雜交羅非魚 成長速度快三成2010-08-03 11: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5898 次 我要評論 吳郭魚的品種有很多,最具有養殖經濟價值的是尼羅吳郭魚(Oreochromis&nbspniloticus)及歐利亞吳郭魚(Oreochromis&nbspaureus),該研究中心也擁有這兩個品種,尼羅吳郭魚是1966年自日本引進,歐利亞吳郭魚則是1974年引進。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