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秀|96歲老人親自送照片,講述這些年的變遷故事

2021-01-11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中海地產旗下養老品牌-中海錦年福居康養中心,共同舉辦「錦繡年華·追夢70年」年代秀老照片展示暨年代老人評選活動,向大家展示年代老人的風採,用「年代秀」講述時代的變化,為祖國70周年獻禮,譜寫更美好的篇章。

家住濟南市菜市新村附近的王洪利老人,已經96歲了,當他看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正在徵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年代秀」活動時,就親自來到報社,把自己的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送給報社,要求參加這個活動。他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支持這個活動,我也有很多老照片,當我翻看這些老照片時,雖然老照片的顏色已經泛黃了,但是讓我想起了當時的許多情景,當時一個時代的回憶。

「藉助於這個平臺,展示一下,讓讀者和我一起分享這些老照片的故事」。王洪利老人表示。

這是我23歲時和濟南振興火柴廠主席在廠區花園荷花池的留影。1948年12月底,我是由青州市進入濟南的,分配到濟南市總工會私營企業部工作,為了發展廠級工會,我就留在濟南振興火柴廠住廠工作。

1982年,我任濟南市歷下區金屬加工廠廠長後,首先發明了「多級預熱鍋爐」並獲得了國家專利,產品暢銷到北京。當時的中國環保學會為了能在北京推廣應用,在首都體育館召開了各個部門的協調專家座談會,我在會上向到會者介紹鍋爐的有關情況。

1989年,65歲了,已經退休了,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我就在家裡開起了小工廠,除了給鄰居們維修配鑰匙之外,還發明了「電動三輪車」、「電動轎車」、「手提電動三輪車」三項專利。電動三輪車高0.9米,車長0.8米,重28公斤,時速10公裡,可以騎也可以當推車,當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正式受理了我的專利申請。此照片是濟南時報2011年7月份當時對我的報導。

2013年4月,我寫了一部十三萬字的長篇小說《奮鬥》和短篇小說《被遺忘的一支隊伍》。這是在展示小說《奮鬥》的書名。

2014年齊魯晚報對我的專題報導。《義賣書畫,為魯甸籌千元善款》—九旬老人王洪利:好事做了一火車。「苦也是一天,愁也是一天,還是要高高興興地過好每一天,幫助別人,自己高興。」這是我的人生理念。

94歲時,我書寫的百壽圖,和它一起的合影。

94歲時,騎著自己發明的「手提電動車」,拉著一輛足蹬三輪車,與一位70多歲的老朋友一起,籤名宣傳抗戰勝利。用了10天的時間跑到北京去參與慶祝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這是去北京的路上,到了德州碰到兩位自行車運動員,與他們的合影。

這是我參加濟南電視臺「2015泉城市民詩文詠誦會」上的照片,我朗誦了我的原創小說《奮鬥》,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參加完節目之後,在濟南大劇院頒獎後與觀眾的合影。

從2001年我就在歷下區創辦黑板報,一直到今天已經辦了217期了,歷下區的公益廣告宣傳欄裡也在宣傳我辦黑板報的事跡。

我自己製作了一個黑板報棚子,吸引了記者過來採訪我的經歷,報導我的事跡。

山東電視臺的專訪:我發明的電動汽車,「想上兩會,94歲老翁被請進省政協」,「多項專利,老人還有個電動車夢」。

2014年春節前,我參加了公益活動,在開元廣場給章丘最貧困的顏家村賣雞,這一天很冷,但是銷售很火爆,賣出去了100多隻雞,這些收入都捐了出去。

春節之前,我都要在我們小區的廣場上給居民們免費寫春聯,給大家送去新年的祝福,每次都受到小區居民們的熱烈歡迎。

人老心不老,以我家為辦公地點,專門成立了「王洪利工作室」,雖然進入老年了,仍然發揮餘熱、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為此記者專門去採訪報導。

推著我自己做的「千裡馬」雕塑,插上旗子,慶祝奧運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在濟南泉城公園的留影紀念。

「我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特別是他的樂觀、奉獻、與世無爭的精神」,70多歲的鄰居劉老師說。「我經常和王洪利老人一起去做公益活動,全社區的人只要一提起他,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解春紅

(壹點號 齊魯老友記)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年代秀|時尚到老!她90年代在濟南老火車站前的留影,不輸當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中海地產旗下養老品牌-中海錦年福居康養中心,共同舉辦「錦繡年華·追夢70年」年代秀老照片展示暨年代老人評選活動,向大家展示年代老人的風採,用「年代秀」講述時代的變化,為祖國70周年獻禮,譜寫更美好的篇章。
  • 「我與共和國同齡」系列活動——講述小家變化 見證大國變遷
    「我和老伴都是1949年生人,今年新中國70歲,我們也70歲了,更巧的是,今年我們剛好結婚50周年。」東城街道遼河社區居民甄思聲笑著說,「70年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與之前相比,只能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翻天覆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年代秀|70年代,一次無意「搬旁腿」留下了美的念想
    昨天,我們啟動了齊魯晚報改革開放40周年·年代秀活動,向大家徵集老照片和老故事,用您的「年代秀」,講述時代的變化。本次活動受到了大家的廣泛好評,已經陸續有老友給我們投稿。本期,我們為大家展現第一位朋友---韓京會女士的來稿,一起來分享她的「芳華」年代~~這個年代,能拍張照片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那個年代有限,大都是重要的時刻在照相館,拍一張黑白的照片。「扎著小辮」攝於1968年,我那年16歲,是老三屆啦,初中畢業馬上要上山下鄉了,就去照相館照了這張,留了一個紀念。上世紀70年代,雖然黑白色調還是主流,泛黃的相紙有著歲月的痕跡。
  • 《70年代秀》重聚:拉普和史密斯再演夫妻
    拉普和史密斯《70年代秀這部尚未命名的試播集由單口喜劇演員Nate Bargatze主演,講述了他和妻子Laura(Katie Aselton飾)帶著他們6歲的女兒從加利福尼亞搬到Nate的家鄉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故事。Rupp和Smith將會扮演Nate的父母,他們現在還住在Nashville。Rupp和Smith已經在福克斯電視臺的《70年代秀》中扮演了八季的夫妻,扮演Eric的父母。這部熱門情景喜劇於2006年停播。
  • 《年代秀》給出了答案
    「不浮誇」「搞笑而不失文化氣息」「期待下一季快來」……年代秀貼吧更新討論度和微博榜話題都居高不下,豆瓣評分也穩中有升。如今,在「講故事」越來越普遍的環境中,有人說「情懷」已經被講爛了。而從2011年第一期到新一季收官的第198期都起著靈魂作用的主持人趙屹鷗則認為,《年代秀》的情懷其特別之處在於它永遠不會被「講爛」。」
  • 老人做好事60年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感人故事(圖)
    青白江彌牟鎮83歲老人鄭世澤堅持做好事,還捐資16萬助人,入選「十佳博愛·慈善公民」  23歲那年,鄭世澤開始做好事。同村村民家中失了火,他將其一家四口接到自己家吃住,還變賣家當湊了1600斤大米,幫對方做生意。這次善舉影響了鄭世澤的一生。
  • 寶應96歲聾奶奶摔了一跤骨折了!醫生40分鐘解病痛
    10多天前,家住寶應96歲的高奶奶不慎跌倒,疼痛難耐,家人立刻送其就醫。輾轉幾家醫院,均因患者高齡和正處疫情期間,而被拒,最終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張利勇將老奶奶收治入院。經充分評估,按疫情期間手術處理原則,核酸檢測結果出來的當天,高奶奶就被推上了手術臺。一周後的今天,恢復良好的奶奶出院。
  • 58歲老人,手拿放大鏡自學畫畫5年,畫出堪比照片的鋼筆畫
    這些日漸逝去的城市年代記憶,若是不被記錄,就只能永遠消失在滾滾時間長河中,激不起一點水花。為了不留遺憾,就有這樣一位老人,專門花了5年的時間,走遍他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然後用畫筆記錄下來,只為在時代變遷中留住城市的年代記憶。這位老人叫宋亞民,而他記錄的城市是長春。
  • 山西農村96歲老人,吃野蜂蛹30年,看她生活成啥樣
    我叫張庵女,今年96了。自打16歲嫁到舜南村(山西運城芮城縣筆者注),就一輩子守在這口窯裡,生養了4兒3女7個娃。拉扯這麼些個娃娃不容易,不過過去都窮,我也年輕,一天天風裡雨裡也就過來了。我60歲的時候老伴先走了,好在娃兒們全都已經成家,我也沒有啥再多的負擔了。
  • 前院就醫後院養老 96歲老人的幸福生活
    「兒女們聽老媽一句話,我自己願意在這裡住,想在這裡的生活一定好,有朋友互相交談,快樂有人陪著,精神更滿足……」今年春季,96歲的許老太給兒女寫了一封信,洋洋灑灑幾筆,表達的是讓兒女同意她住進家附近的這家敬老院。
  • 山西農村96歲老奶奶堅持吃「野蜂蛹」35年,看她活成啥樣子
    圖片上著這位笑容滿面的老奶奶你能看出來她已經96歲高齡了嗎?我們去年曾報導到老奶奶吃「野蜂蛹」35年的的事情,一個周六攝影師一行人採風的時候又去看望了老奶奶,老奶奶說她今年9個月沒有蜂蛹吃了,我們看看老人家的身體又是啥樣子。
  • 我家的年代秀(1)
    疫情期間,鋼城區教體局為了加強師生的「家風家訓」教育,面向全區師生開展了「我家的年代秀」素材徵集活動。
  • 我在現場|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一歲的女兒正在咿呀學語,在她人生經歷的第一個整年裡,來自家人愛的溫暖一直包圍著她。2020,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也溫暖著我。因工作原因,我會遇到不同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總能捕捉到不一樣的溫度,我把這些溫度一點一滴積攢起來,再傳遞出去,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做有溫度的記者,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 湖州96歲老人臉上長出一神奇犄角 與動物的角沒區別
    在湖州市德清莫幹山鎮何村,一位老人臉上出現了這種稀奇事!96歲老人臉上長犄角  老人叫胡小毛,今年96歲了,五年前,老人的右臉耳旁長了一個小疔,以後漸漸增大,往外突出,五年來已長成了一個犄角,且像羊角那樣帶彎鉤。
  • 96歲的老人成了網紅:翻譯六十年 錢鍾書曾教他英文
    央視《朗讀者》首期節目播出後,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登上微博熱搜。許淵衝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 兒子親自送60歲老母入墳,送一餐加一塊磚
    不過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殘忍的文化習俗,就是「瓦罐墳」,兒子親自將60歲老母親送入墳,之後沒送一餐就加一塊磚。什麼叫做「瓦罐墳」?它究竟有多殘忍呢? 但是在《民間雜談》中,有過關於「瓦罐墳」的記載,就是將上年紀的老人,送進已經提前挖好的墳墓中。而這個墳墓並沒有直接封住,而是會有一個口,形狀有些像瓦罐,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瓦罐墳」。而被送進去的老人,都是60歲以上,沒有勞動力的人。
  • 【鎮店之寶】-70年代秀 -【情景喜劇】
    本期推薦:70年代秀               (That '70s Show)                [共8季][1998-2006]內容簡介: 故事講述了生活在威斯康辛州Point Place(劇中虛構)小鎮上的六個一起長大的好夥伴的爆笑生活,面臨一切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面臨的喜怒哀樂
  • 11歲小女孩坐錯車,列車長親自將她送回家
    11歲小女孩坐錯車,列車長親自將她送回家 2020-09-24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遺物中翻出一張尋親啟事 家人為96歲老兵尋親成功
    ■ 96歲的老兵蘭榮與世長辭後,後人們整理遺物時,打開了平日裡放在他床頭鎖著的小木匣,在世的時候,蘭榮從不允許別人翻他的木匣。匣子裡,有一份蘭榮至死都沒公開的尋親啟事:尋找姐姐、姐夫和前妻。此外,還有一位年輕美貌女子的照片。  ■ 這名女子是誰?這封尋人啟事,蘭榮至死都沒有公開,到底有什麼故事?
  • 《年代秀》一言不合就套路 挑戰周潤發自拍記錄
    ;眾星挑戰周潤發郭富城吉尼斯自拍記錄;葉璇現場偶遇「前任」卻移情薛之謙;昔日童星齊聚長大畫風驚呆眾人……更多精彩就在本周深圳衛視《年代秀》。  一言不合就「套路」 薛之謙、吳卓羲舞蹈武術大比拼  吳卓羲、葉璇這對昔日的熒幕情侶,此次作為70年代嘉賓登上《年代秀》舞臺,頓時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好不親密。然而,正當大家沉浸在當初的記憶中,卻半路殺出個薛之謙,還一言不合就鬥舞。兩位骨骼精奇的「大俠」的搞怪狂野舞蹈讓人開眼,連葉璇也按捺不住一起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