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都是一次自我閹割——《狗十三》

2020-12-05 夏亦堯

在《小時代》、《致青春》、《那些年》、《左耳》……這些打著青春片題材的電影對觀眾進行狂轟濫炸之後,

終於!Finally!とうとう!中國大陸拍出了一部優秀的青春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2013年的作品,獲得了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入圍柏林電影節水晶熊最佳影片。

此後該片則被封禁,觀眾們再難一睹其真容。

這期間曹保平執導了《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口碑,可是這些影片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意義卻遠遠不及被禁的《狗十三》。

讓人意外的是,時隔5年後《狗十三》竟然又能重回院線上映,實屬難得。

電影對「青春」的詮釋非常棒,

導演沒有強行給「青春」加濾鏡,而是認真的面對中國式青春中沒有大喜大悲,沒有恩怨情仇,沒有打架墮胎,沒有轟轟烈烈。

抹去這些烏煙瘴氣的虛假煙霧後,作品呈現出來了普普通通真真切切的青春,是如此的平凡也是如此的殘酷。

尤其喜歡電影中對兩女一男的三角關係處理,特別乾淨利落

少男少女們內心敏感而柔弱,所以她們的煩惱事特別多,來自成績,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甚至來自寵物。

愛情在少年們生活中的比重並不大,沒幾個人真的會要死要活,鬧得朋友翻臉失去自我。

因為青春,所以灑脫。

而電影並不僅僅停留在講「青春」這個層面上,作品進一步講述了「成長」。

————————以下涉及劇透————————

故事脈絡很簡單,

一個13歲少女李玩,因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父親為了能更好的與女兒溝通,送給了李玩一隻寵物狗,李玩給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

某一天,因「愛因斯坦」的突然走丟,大人們在對於狗走丟的處理方式上,讓李玩大失所望,並與大人們產生了激烈的對抗,

李玩也在暗潮湧動的青春掙扎中完成了她的成長。

電影中,最大的衝突點是小狗走丟後,大人與少女的處理態度上,

大人們都非常理智冷靜,他們默認丟了的小狗找不回來,也不願意花大力氣去找一隻寵物狗。

但李玩卻對愛因斯坦情深意切,她到大街小巷小區弄堂各處尋找,她把尋狗啟示遍地張貼,她一遍一遍問附近的人有沒有看到過愛因斯坦。

讓她痛恨的是,大人們竟如此淡漠的對待小狗的丟失,

而大人們則完全無法理解李玩為找回小狗而做出的種種行為,在他們看來李玩這樣費盡心力的尋找不但白費力氣更是無理取鬧。

於是大人們找來一隻與愛因斯坦相似的狗,以期安撫李玩,這反而讓李玩更厭惡大人們毫無情感息事寧人的做法。

終於,雙方矛盾升級,李玩找朋友高放喝酒訴苦深夜未歸,導致奶奶外出找她而差點迷路,父親氣憤李玩沒完沒了的鬧,動手打了李玩,並嚴厲的要求她向奶奶道歉。

李玩終於在父親的暴力鎮壓下,說出了「對不起」。

這段故事講述得特別好,很多人看到了中式教育、父權獨裁、家庭暴力等問題,

而我不這麼想。

影片好就好在它沒有完全的傾向李玩這一邊。

影片裡大人們的處理方式,自始至終都是有理有據有因有果,甚至是更有經驗更克制理智的。

從客觀第三者的角度來分析,大人們每一步都是最高效,投入產出比最優,也最簡單的行為。

只是一味追求效率,以此為代價的是要犧牲「情感」。

對大人們而言相比於「時間」、「精力」、「金錢」,「情感」的損失可太沒關係了。

他們在社會裡摸爬滾打,在社會裡奮鬥,努力爬得更高,他們的「情感」在社會現實下已經被打磨得遲鈍平滑,不要說對寵物有多少感情,即便人與人之間也是情感淡漠。

所以在這些成熟的有著豐富閱歷和理智思想的大人們看來,李玩那充沛的情感和旺盛的精力純屬浪費。

可是,他們忘記了,我們每一個人曾經都有過敏銳的情感和單純的愛憎,

我們都是像李玩這般倔強、純粹中成長起來的,只是長著長著我們就忘了原來的模樣了。

就像皇帝的新衣,最可怕的不是沒有人敢說真話,而是所有人都真的相信皇帝穿了衣服。

大人們為什麼會變成了這樣?

電影中李玩的變化給了我們答案,

李玩因愛因斯坦走丟,找朋友高放喝酒訴苦時,高放安慰她「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不要太糾結了。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就是我們最終長成了現在這樣的原因,

就像李玩挨打被要求向奶奶道歉,滿懷期待著父親答應的事最後卻不了了之,參加飯局被要求跟長輩們喝酒,被迫接受同父異母的弟弟,被迫看著父親將小狗送走…………

李玩就是在這一次次的現實事件中成長起來的,

因為「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也許她可以在某件事上反抗一次兩次,但她能對抗整個生活嗎?

我們每個人都像李玩一樣,慢慢變得消磨了稜角,鈍化了情感,放低了自我。

電影並不是在抨擊所謂的教育、家庭或父母,

電影抨擊的是整個社會環境,是這個虛偽的,骯髒的,狡詐的社會把我們塑造成了這樣。

那隻叫「愛因斯坦」的小狗只是參照物,它可以替換成任何我們珍視的東西。

面對社會,我們不是不想堅持自己,而是無法堅持自己,

為了陪家人而拒絕參加老闆們的飯局,那就要接受事業難有起色。

討厭虛偽的同事同行,不屑與他們為伍,那就要接受被邊緣化。

受了委屈遭遇了不公,非要爭個是非對錯,可能連工作都保不住。

社會成功學一直告誡我們要審時度勢,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做到最優化資源配置,就如大人們教育小孩要懂事一樣。

更可怕的是,大人們這樣教育竟然是「對的」,只有「懂事」,我們才能在這樣的社會上活得更好。

若想一直保持著十三四歲時那樣純粹的自己是一件需要巨大勇氣和強大意志的事,不但要有一顆不受世事紛擾的內心還要有看破功名利祿的智慧。

就如網上流傳的那張坐地鐵的竇唯照片,

所有人一片唏噓,感嘆竇唯落魄至此,嘆息著曾經跟王菲如金童玉女般的竇唯竟如此潦倒。

沒有人看到是竇唯在名利面前主動選擇了自我堅持。

這恰是我們這個社會對堅守本心人的刻薄。

如果我們想在社會中讓自己好過一點,那就必須順應它的規則,不斷閹割自我。

那些我們稱之為「成長」的都是一次自我閹割。

相關焦點

  • 《狗十三》所謂的「懂事」,就是壓抑天性,自我閹割
    看完《狗十三》,最後一個鏡頭尤為難忘:李玩看著學滑冰的弟弟李昭,一次次的摔倒,不斷地大哭,喊著:叔叔,我們慢點;我還是不會滑;我要休息一會兒,你領我滑……卻被一再要求自己站起來。此刻李玩臉上的表情,很是耐人尋味,意味深長。好像透過弟弟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大哭大鬧,最後得到的是什麼?
  • 《狗十三》所謂懂事,不過一場眾望所歸的閹割
    女孩和狗之間的關係,算是本片的主旋律循環。李玩兩次養狗又兩次丟狗。第一次養狗的李玩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意外的生命,可是到了第二次,在經歷了第一次丟狗的心痛後,李玩不能接受這個愛因斯坦的替代品,尤其是所有人都睜著眼睛說瞎話送來的新狗,這個接受的過程顯得漫長而扭曲。
  •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式成長,被《狗十三》不動聲色的展現出來了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式成長,被《狗十三》不動聲色的展現出來了看《狗十三》的時候沒什麼感覺,最後卻因為李玩吃掉狗肉而流淚,原來痛苦的不是被迫改變,而是自己選擇了妥協。首先,感謝這部電影的全體創作者,感謝他們彌補了國產青春成長片中的空缺,更要感謝這部影片最終能夠上映,使得我們不錯過這樣一部佳作。這是第一部讓我無數次點暫停退出的電影,說實話,我看過很多沉重題材的電影,文革、納粹統治,但那畢竟是別人的故事,這一次就像是剖開了自己的回憶,把血淋淋的過去呈現在自己面前。
  • 《狗十三》講述年少時的成長經歷
    曹保平導演,12月14日上映  11月1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等主演的電影《狗十三》,首度曝光概念海報,並宣布定檔12月14日上映。曹保平此次突破自己以往的風格和題材,褪去矯飾,原生態地呈現了大部分人年少時的成長經歷。  《狗十三》拍攝於2013年,早於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7分,榮獲過第64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以及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電影《狗十三》說到底是教育與成長的衝突
    電影《狗十三》的播出,引來了很多爭議,這部於2013年就拍攝完成的電影,卻被擱置了五年才上映。可以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持有一種不同的觀點,關於青春,關於成長。女主角李玩是一個初二的學生,父母離異,爸爸給她找了一個後媽,後媽給她生了一個弟弟,而她經常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但好在爺爺奶奶對她寵愛有加。電影的開始李玩的爸爸被老師叫到了學校。
  • 《狗十三》失望,是成長的過程
    01成長似乎是一個很難真實意識到細微過程,直到長大之後回看一切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那些細碎的傷害,都是迫使我們成長的助力產物。 《狗13》,《狗十三》,一部本該在13年就上映的電影,卻塵封了五年,才在18年上映,得見天日。
  • 《狗十三》:一個稱職的父親和懂事女兒的被動成長史,狗十三影評
    2018年12月14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主要的電影《狗十三》即將全國公映。我於12月9日參加了《狗十三》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人員見面會。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影片,莫名的壓抑從始至終。一位是稱職的父親,一個是懂事的女兒。
  • 《狗十三》影評,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
    《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之路。導演曹保平敢拍,不畏世俗的眼光,敢於把現實生活中的無奈表現出來就已經很厲害,細數之前的作品,《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無一不體現著人性,道德,現實的問題。「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影片就是圍繞這一句話來展開的。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狗十三》——成長的殘酷
    今天看了曹保平導演的電影《狗十三》,看之前留意了下簡介,得到的刻板印象是「大概講的中國家庭下的青春成長疼痛篇」。看完後找了些觀感影評,也是側重描繪「偽善」、成長的殘酷,基本從13歲的李玩視角來感官。說實話,我個人看完後有比較多的疑問,這些疑問是關於成年人的,比如李玩爸爸、李玩的爺爺奶奶。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_狗十三主要講的什麼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狗十三》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狗永遠是狗,人有的時候卻不是人
    看完後,我覺得可能近十年,它在國內都不能公映……成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開的主題。年少的時候,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得到父母長輩的理解與支持。可我們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卻被大人認為是不懂事和幼稚。由於在父母那裡得不到情感上的回應,於是我們感到孤獨和迷惘。
  • 《狗十三》:我們的青春,都過得像條狗
    第一場《海王》,第二場《狗十三》。《海王》到現在上映5天票房已經突破7.6億了。而壓了五年,千呼萬喚使出來的《狗十三》卻只收穫了2400萬的票房。電影裡面李玩一次次被父母按頭「懂事」,一次一次的妥協,引起和觀眾和網友的共鳴:這就是父權籠罩下的少女成長啊!家為何會傷人?終於有部國產片,揭開我們的成長痛。中國孩子的青春,都過得像條狗。
  • 狗十三什麼時候上映 狗十三劇情簡介主要講什麼故事
    狗十三上映時間  據悉電影《狗十三》將於2018年12月7日上映,其實該片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而由於一些原因遲遲沒有公映,所以很多網友對於這部片子的到來還是十分期待  近日《狗十三》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主創團隊也都紛紛亮相與觀眾分享作品的感悟,首映禮現場,導演的眾多好友也來到了現場支持,為影片加油助陣。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 《狗十三》最好的青春冷電影,映射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諸多問題
    大家好,小編愛電影,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狗十三》, 這是一部被禁5年的青春片。終於在2018年12月7日在院線公映了,一部講述了十三歲少女和狗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女主李玩完成了她的成人禮,進入了青春期的懵懂之後,她遇到了更多的事,家裡有兩條犬,叫他們愛因斯坦,前後兩條愛因斯坦映射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第二條愛因斯坦儘管是被爸爸憐憫,送進了流浪狗收容所,而逃脫了成為盤中餐的命運,但是卻是因為絕食而死去,狗因為忠於原則和立場,象徵著青春期的世界觀。叛逆,倔強等。
  • 《狗十三》:太難受!電影結尾李玩的這個動作,網友眼淚崩不住…
    一次矛盾,父親為了給女兒道歉,選擇從市場買了一直小狗送給李玩作為道歉。從此,一家人的生活從此與這隻狗緊密的關聯在了一起,一次狗的意外失蹤,給這個看似和諧的家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青春期少女成長的陣痛,毫無保留地寫在了每個觀看著的心中。 電影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狗十三》這個名字除了他表面包含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狗和十三歲的少女之間發生的故事。
  • 《狗十三》—孤獨,堅強,知識,成長中的一堂課
    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世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宮崎駿影片簡介: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呢,跟爺爺奶奶在一起長大,正屬於青春期的她渴望被理解,被關愛,因為父親的教育實在讓自己無法接受,展開了一系列的叛逆行為,一條狗和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 《狗十三》裡,「中國式成人禮」的悲與痛
    《狗十三》則不同於以往青春片的形式,它實現了青春題材電影的自我突圍,聚焦普通女孩成長經歷,彌補國內青春電影深度和維度的缺陷。在一個成績至上的家庭,李玩在自我抗爭無效後,也同我們大多數人一般,選擇服從。 但就現實而言,李玩還是屬於別人家的孩子。她聰明,努力,哪怕是父親的選擇,也能將它做好,英語考全年級第一。即便演講失誤,物理競賽也能獲得保送資格。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