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大流士是如何改革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是否是一種假說

2021-01-09 中外事典

波斯帝國是依靠武力建立起來的,它是一個暫時的軍事行政聯合體,沒有統一的經濟基礎。國內各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在帝國西部,奴隸制早就確立,而在帝國東部,許多部落還處在原始公社制解體和奴隸制形成的階段。為了鞏固奴隸主階級專政,加強中央集權,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第一,他把整個帝國分為大約20個郡(希羅多德《歷史》列20郡,《貝希斯敦銘文》列23郡),各郡郡守由國王大流士派遣貴族擔任,郡守直接對國王負責。郡守的主要任務是收稅和統治人民。國王還派遣「耳目」監視郡守工作。

第二,改革和加強軍事組織。為了防止被統治地區人民的反抗,他委派軍事長官統率地方軍隊,軍事長官不受郡守管轄,直接對國王負責。軍隊分屬五個軍區,軍隊的核心由波斯人組成。

第三,除波斯郡外,每郡每年都必須向波斯國王交納貢賦和奴隸。全國各地每年共向波斯交納14560他連特白銀。

第四,統一了全國的幣制。規定只有中央可以鑄造統規格的金幣,即大流克。金幣通行全帝國,有利於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

第五,修築驛道。由於軍事和商業的需要,在幅員廣大的帝國境內修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點。這些措施客觀上促進了各地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大流士一世改革後,波斯帝國進一步擴張到歐洲。由於長達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再加上統治階級的苛捐雜稅,窮兵黷武,帝國境內各族人民起義此起彼伏,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被馬其頓王國所滅。

關於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只是歷史學家的一種假說。首先,對雅利安人本身有爭議。一些學者認為,雅利安人就是印度當地人,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和文迪亞山之間的地方,在梵文書籍中稱它為「雅利安跋多」,就是雅利安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多數學者認為雅利安人居住在中亞細亞高原地區,過著遊牧部落生活。

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從中亞細亞高原地區南下,經印度西北部的開伯爾山口、庫藍山口、塔爾山口和鮑蘭山口入侵印度河流域。因為雅利安人使用的是印歐語言,而記載早期印度史料《吠陀》使用的是梵語,它也屬於印歐語言,有些歷史學家就是根據印歐語系的歷史淵源來假設雅利安人本身的。

第二,是對哈拉帕文化衰亡的不同推測。哈拉帕文化是最早居住在印度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的達羅毗荼人創造的,他們還培植出世界上最早的棉花。哈拉帕文化指的是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許多城市,其中最大的是哈拉帕和摩享佐·達羅兩座。這兩座城市布局整齊,不僅有寬廣的街道、上下水道、公共建築物,而且兩旁是用磚砌的高低不等的樓房,說明了貧富分化現象顯著和高度的文明。出土文物中有青銅工具、青銅武器、寶石和象牙雕刻等。

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摩亨佐·達羅城被毀滅,在遺址最上層有亂七八糟的骸骨,從而推斷有過大規模屠殺或入侵。哈拉帕遺址最上層也有被破壞的現象,還出現了新的器皿,這也說明來了新居民。而雅利安人正是在這個時候入侵印度的,所以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亡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有關。

第三,關於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和毀滅哈拉帕文化的史料,主要反映在《梨俱吠陀》的一些詩歌中。吠陀一詞的意思是知識、學問。《吠陀》是印度人最早的宗教典籍,它共有《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四部。其中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它反映的時代史稱「早期吠陀時代」。

整個早期吠陀時代記載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並對原來土著居民達羅毗茶人不斷進行戰爭。雅利安人自稱是「雅利阿」,即出身高貴的人,是「優良人種」,而稱呼一切土著居民為「達薩」,就是敵人的意思。雅利安人不僅佔有達羅毗茶人的土地,還把土著居民殺死,或趕走或變為奴隸。雅利安人原來處在原始社會解體階段,主要以畜牧業為主,來到印度以後,逐漸過渡到定居的農業生活,結成農村公社。

公元前100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鐵器,加速了社會階級分化,逐漸過渡到奴隸社會。在雅利安人從原始社會向奴隸制國家變化的過程中,由於階級分化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在雅利安內部又分出三個等級,加上「達薩」,逐漸形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這種等級制度歷史上稱為「種姓制度」。

總之,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相關焦點

  • 大流士一世痛定思痛的改革,成就了欣欣向榮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其繁榮期長達200年。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統治波斯帝國37年的大流士一世被公認為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帝王,是奴隸制時代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位期間,大流士一世完善和改進了波斯帝國的國家管理模式,確立了絕對君主專制,建立了整一套行之有效的對被徵服地區的統治制度,造就了波斯帝國的輝煌,也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約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就把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地區稱為「波斯」,居住在該地區的波斯人是印歐語系的一個支系,他們於約公元前2000年從中亞一帶遷徙至此。
  •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這個民族就是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由於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被稱為雅利安族。 當雅利安人有一部分遷至印度時,另一部分向西南方遷移,其中最強盛的就是米底人和波斯人。公元前七世紀後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隸制國家,它曾與新巴比倫王國結成軍事聯盟,於公元前612——605年擊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文:[英]卡韋赫·法魯赫譯:高萬博波斯還是伊朗?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在指代同一個實體時,即指代東方的中國、印度與西方的希臘-羅馬世界這些偉大文明之間的中部帝國時,都是正確的。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帝國興亡——大流士改革與西方文明的火種
    岡比西斯二世雖然只在位八年,但在他統治期間,波斯成功將埃及納入帝國版圖。波斯也就此成為世界歷史上首個統治疆域橫跨亞非歐的帝國。因為大流士是通過陰謀篡奪的波斯王位,所以在他剛即位的前兩年,波斯帝國轄區內的武裝抗爭此起彼伏。
  • 從波斯帝國的「宗教寬容」,看大流士一世「一石二鳥」的安國智慧
    在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其中不乏有「宗教寬容」政策的功勞。大流士實行的宗教寬容政策不僅使國內的政局得到穩固,而且也避免了激起被徵服之地的強烈反抗情緒,形成對波斯的威脅,可謂是「一石二鳥」的安國大智慧。
  • 偉大波斯君主大流士對世界的貢獻
    大流士經濟方面的改革促進了帝國內的經濟交往。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實施稅制改革。此前,波斯帝國對地方沒有固定的貢稅,許多地區以送禮物的形式交納。大流士重新丈量全國耕地面積,根據土地面積、農作物的種類和平均產量,規定了固定的稅額。這樣,就避免了地方官吏毫無定則的橫徵暴斂,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固定的經濟聯繫,促進了各地的內部經濟交往。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然而,到近代開始後,波斯就成為了歷史名詞,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了。我們看看上面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公元前6世紀時的波斯帝國,現在的埃及、利比亞、小亞細亞等廣大區域,都屬于波斯帝國的地盤。資料記載,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
  • 大流士一世的貨幣改革
    隨後波斯帝國繼續擴張,佔領了兩河流域、埃及、賽普勒斯、印度河流域和色雷斯地區,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但在岡比西斯徵服埃及之後,波斯內部爆發了高墨達暴動,岡比西斯在返國平叛的途中暴死。最終,遠支皇族出身的大流士奪得了皇位,是為大流士一世。在大流士一世著手對波斯帝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進行了一次意義深遠的改革,史稱大流士改革,而貨幣改革則是大流士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 埃及通史:波斯帝國的入侵
    第二年,波斯軍隊攻佔了孟斐斯,俘虜了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三世( Psamtik II,公元前526一前525年在位),第26王朝宣告結東。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新的王朝,即第27王朝,也稱第一波斯王朝,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每年需要向波斯帝國交納700塔蘭特銀子,還有一定數量的穀物。網比西斯二世在埃及採取了恐怖政策,肆意屠殺埃及人。
  • 讓波斯帝國實現重新統一的大流士一世到底是何許人也?
    呂海峰話說,如果我們在當今時代提起大流士一世這個人,估計知道的人還真不多。但他當初卻是著名帝國——波斯的一代統治者。也正是他才把當時處於四分五裂的波斯實現了重新統一,並使之越來越強大。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 考古證據揭示秦始皇並不偉大,他的制度或是抄襲波斯帝國的大流士
    問題是,在沒有參考的情況下,秦始皇到底是如何構建他的大一統制度呢? 針對於此,學術界存在諸多的辯論,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有學者認為秦始皇大一統制度來源于波斯帝國大流士改革,並且還給出了具體的人證和物證。
  • 大流士:史上第一大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萬王之王……」這是波斯國王大流士描述自己赫赫戰功的一長段銘文的開頭,他在位期間繼承了波斯開國皇帝居魯士的衣缽,南徵北戰打下了一個東到阿富汗、印度河流域,西到愛琴海,西南到埃及,北到裏海、黑海南岸的龐大帝國。
  • 一代雄主的黑歷史——波斯帝國大流士即位謎團
    居魯士大帝在遠徵中亞的戰鬥中意外去世後,他生前指定的繼承人,大兒子岡比西斯二世承繼了大統,成為波斯帝國的新王。但很快,在波斯帝國發生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件。先是年紀輕輕的岡比西斯二世僅在波斯王位上待了8年便神秘死去,緊接著,自稱波斯王族遠枝的大流士殺死了在位僅僅7個月的岡比西斯二世的繼任者,自己登上了王位,是為大流士一世。這一連串的大事件疑點重重,直到近些年,謎底才逐漸揭開。
  • 先後滅掉了三大文明古國,成就了波斯帝國!
    但是,很少人知道伊朗的祖先更牛,曾經滅掉了三大文明古國,成就了波斯帝國!雅利安人的一支遷徙到今日伊朗境內後,被希臘人成為波斯人。所以,這支雅利安人就成為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大家都說著波斯語。 「雅利安人的佳園」這句話,如果用波斯語發音,就是伊朗。按照這個推理,波斯只不過是雅利安人種中的一支,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人種中的一支。所以,當伊朗建國後,取了更大的概念,不叫波斯了,而是叫做伊朗,言外之意,要爭取全世界雅利安人的支持。
  • 大流士的改革-早於中國200年修建的御道,軍區制,「萬人不死軍」
    大流士統治初期鑑於波斯的統治階級極其年輕、國家機器十分薄弱。因此,統治並不穩定,為了鞏固波斯帝國的中央集權統制。大流士決定在政治、經濟、軍事、交通、宗教、法律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歷史上稱為「大流士改革」。一、交通方面;1、修建道路,為了將帝國納入統一的行政體系,他修建了以都城波斯波利斯和其家鄉蘇薩為中心,連接帝國各地的道路。
  • 上古中國為何能成為亞歐大陸古文明中唯一未被雅利安人徵服的例外
    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雅利安人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翻越烏拉爾山進入亞洲,另一支向西進入歐洲腹地。向亞洲遷徙的雅利安人後來又進一步演變分化為兩支。進入亞洲的雅利安人中一支向南進入印度半島的成為今天印度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的祖先,另一支向西進入今天的伊朗地區成為波斯人的祖先。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向歐洲遷徙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多利安人進入巴爾幹半島,毀滅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
  • 波斯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因何稱他為波斯最後的尊嚴?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波斯帝國最後一位君主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看看他在國家危難之際都有什麼作為,並且為何被稱為波斯最後的尊嚴?作為波斯帝國的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可謂是命運多舛。他的登基本就讓人十分尷尬。當時的波斯帝國由一位叫做巴哥阿斯的人專權,此人可是比我秦朝的趙高大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為了奪權,差點把波斯帝國的王族斬盡殺絕,到最後發現居然連給他做傀儡的人都找不到了。
  • 印度的發展與起源
    並被從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取代進入吠陀時代。(本土文明消亡被外來者取代,吠陀文化的進入一定程度上屬於文化入侵)而且早在吠陀時代印度土著就已經被雅利安人用武力、文化徵服,並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土著洗腦、潛移默化。使雅利安人在印度佔據主導地位成為領導者。雅利安人從早期主要居住的龐遮普移入恆河流域地區,種族制度在這時可能已經出現。
  • 集眾家之長,取自我之道——探尋波斯帝國體制演變的統治藝術
    大流士的改革措施居魯士大帝所採用的開明懷柔的政策只是暫時的得到了各民族的支持與愛戴,直到大流士統治時期,使得波斯帝國將印度河流域和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地區劃入版圖,自此,波斯帝國的民族成分更加的繁瑣複雜,遇到的問題之多,難度之大是之前的埃及帝國和亞述帝國所不曾遇到的,所以波斯帝國並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照搬借鑑,只能夠硬著頭皮往前走,針對著這情況,大流士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治國改革措施
  • 波斯文化的源流與特色
    作者:蔣真(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自公元前2000多年雅利安人進入伊朗高原以來,波斯人作為雅利安人的後裔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把亞洲、歐洲與非洲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古波斯文明圈,在世界歷史上對打開地區閉塞、建立東西方聯繫和推動人類文明交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