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媽媽的遙控器》裡,主人公小偉的媽媽對孩子的控制簡直近乎變態。
「媽媽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像魔咒一樣控制小偉的一生。
為了讓小偉考上好的大學,媽媽不惜花費高價,供他讀私立中學。
小偉喜歡畫畫,媽媽嘲諷他不務正業。
為了參加心心念的畢業旅行,小偉甚至偽造成績單,最後還是被媽媽發現後無情拒絕。
小偉的欺騙,徹底激怒了媽媽。為了讓他聽話,媽媽竟然買了一個遙控器,只要摁下,就可以讓小偉一直重複地過同一天,直到修正錯誤。
看得人不寒而慄。
自從小偉媽媽婚姻失敗後,她就把所有的不滿全都發洩在孩子身上,並企圖通過控制孩子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媽媽的控制下,小偉徹底失去了自己,最後甚至和媽媽成了一樣的人。
事實上,這種現象絕非個例。
馬丁·布伯認為,關係有兩種:我與它,我與你。
而在很多親子關係中,父母都是真心想為孩子好,但卻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有當父母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尊重時,孩子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說:沒有意志,沒有自我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人生的。
一個從小被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才能尊重自己,才會尊重他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與其盯著孩子的短板,挑剔數落,不如發現TA的長處,順勢培養。
這一周,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讀這本書
——《你很特別》
讓每一個孩子知道:
「我是獨立又特別的孩子,爸爸媽媽愛這樣的我」。
參與方式:聽完解讀後,在打卡回答今日的問題並分享自己的感受、照片等,詳見打卡示意圖↓有問題可添加孫老師(微信號:xdfajxs)進行諮詢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