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農產品價格的「斷崖式下跌」!房子外面堆成小山,農夫們愁盼著賣
農業產品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產品特性,在市場上的優勢不可能大面積種植。有的農產品即使種在別處,長出來的果子味道也不一樣。因此地域性的農產品可以依靠原產地標誌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地價值也是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優勢。
但隨著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提高,許多原產地農產品都失去了自身的優勢。如福建蜜柚、陝西四川獼猴桃等,前些年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如今許多地區已經掌握了這些農產品的種植技術,產量也提高了。出產越多,價值就越小,甚至還會出現無法出售的情況。
以獼猴桃為例,上市後價格「斷崖式下跌」,以前一斤能賣幾塊錢,現在一斤都成了「白菜價」,屋外堆成小山賣不出去,農夫們為銷路憂心忡忡。
到2020年底,陝西寶雞地區獼猴桃出現滯銷現象,農民採摘上萬斤獼猴桃只能堆在家裡,等待收購商收購。但獼猴桃屬於季節性水果,陝西果農採摘獼猴桃,其它地區的果農也採摘,所以市場上獼猴桃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消費者購買力有限,無法完全消化。
再加上獼猴桃的產量猛增,價格也從去年的6元一斤下降到2元一斤,這讓農民的心也不能接受。但是面對滯銷的局面,現在就算是2元一斤的成本價,農民們也急著給賣了。雖然獼猴桃的儲藏時間不短,但是過長的口感也會變得不好。
目前市場行情不好,農民不能只是等採購商來收購,可以尋找多種銷售途徑,解決手中滯銷的農產品,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收益減少損失。如果收購人一昧地等待,到時候也許會得不償失。
你們對大多數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形勢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