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可是,作為文學中一類具有強烈抒情性質的文體,詩歌不一定非要「載道」,非要講什麼大道理。一首詩,只要它有一種感發的生命力,能讓讀者內心產生一種感動和啟發,那它就是一首好詩。比如陶淵明的《飲酒 其五》、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商隱的《無題》等。
事實上,這樣的詩作在古典詩詞中非常多,既沒有「載道」,也沒有「立忠義」,表達的僅僅是詩人在某種情境下的一種感動,卻流傳千年,成為經典,深受世人的喜愛。然而,這樣的詩作因為作者名氣不大的關係,有些常常被後人遺忘,實在可惜。例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宋代冷門詩人徐俯的《春遊湖》。全詩如下:
春遊湖 徐俯(宋)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宋詩的名氣雖然沒有唐詩的名氣大,但是在宋代詩壇,星光熠熠的詩人也不少,像楊萬裡、範成大、陸遊等。可是,這位叫徐俯的宋代詩人,似乎就顯得冷門多了。徐俯,江西派詩人之一,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江西修水縣人,是黃庭堅的外甥。
雖然徐俯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但他的這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整首詩清新靈動、風韻翩翩,描寫了詩人早春遊湖時看到的美麗景色,同時也生動地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愉悅之情,讀之讓人如沐春風。因此,這首詩一經創作,就流傳開來,受到時人盛讚。
雙飛燕子幾時回
詩作題目是《春遊湖》,那麼詩人在描寫遊湖所見時,必然要抓住一個「春」字。那麼,在詩中哪些地方能體現這個「春」字呢?首句「雙飛燕子幾時回?」詩作開篇的這個問句,問得非常巧妙非常漂亮。「燕子雙飛」,說明春天來了;詩人發問,說明這是早春,春色尚未濃鬱。在疑問的語氣中,詩人驚訝與喜悅的感情躍然紙上。
夾岸桃花蘸水開
疑問過後,詩人放眼一看,春天果然來了。次句「夾岸桃花蘸水開」深受後人稱讚,其中的一個「蘸」字簡直是神來之筆,小巧新穎,令人耳目一新。詩人僅用這一個字,就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桃花依水盛放的狀態。那麼,桃花不同於柳枝,不能絲絲下垂,又如可以「蘸水」呢?
因為早春多雨,綿綿不絕,所以水面上升,距離夾岸的桃花枝條自然就更近了。桃花夾岸盛放,美麗的影子倒映在水裡。風吹湖面,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岸上的花枝和水中的倒影就聯成一片,仿佛「蘸」水而開了。從這個字中,我們不得不驚嘆詩人細緻的觀察力,以及超強的文字表現力。
春雨斷橋人不渡
詩作寫到這裡,「春」意已經描寫得非常生動了。但是,「遊」字該如何表現呢?第三句「春雨斷橋人不渡」銜接得非常自然巧妙。既然「夾岸」就應該有水,說明詩人正在漫長的湖堤上欣賞春色;既然「桃花蘸水」,說明湖水上漲了。於是,在這一句中,「春雨斷橋」既照應了上文,說明了桃花為什麼是蘸水而開,又開啟了下文「小舟撐出柳陰來」。
湖水上漲,淹沒了小橋,因此自然就「人不度」了。這對興致正濃的詩人來說,未免有些令人不快。此外,詩作歡快的節奏,到此也頓了一下,搖曳跌宕,韻味十足。看著斷橋,詩人心裡猶豫著:難道就這樣敗興而歸嗎?
小舟撐出柳蔭來
正在這時,「小舟撐出柳蔭來」柳蔭深處悠悠地撐出一隻小船來,原來可以租船擺渡啊!此句以實寫虛,虛實相生,雖只寫了小舟撐出柳陰,但滿湖春色卻早已躍然紙上。如此一順一挫又一順間,詩題中的「遊」字就這樣在矛盾中被表現出來了,讓千百年以來的讀者,也感受到了小船撐出時帶來的喜悅。
後人曾稱讚此二句頗有陸遊名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神韻。事實上,這二句詩不僅寫得生動優美,還很有哲理: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斷向前中總會遇到阻礙,在阻礙中又不斷地向前。
整首詩可以說不僅畫面美、內容真,而且情感足,感染力強,讓讀者在詩人筆下仿佛又親身經歷了一次「早春遊湖」;此外,詩作還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審美觀:描寫景物,不能只有秀麗多姿,還要有幽淡雅靜。此詩若無「斷橋」,一味地春光明媚,就會少很多逸趣。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