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2021-01-10 一點文心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可是,作為文學中一類具有強烈抒情性質的文體,詩歌不一定非要「載道」,非要講什麼大道理。一首詩,只要它有一種感發的生命力,能讓讀者內心產生一種感動和啟發,那它就是一首好詩。比如陶淵明的《飲酒 其五》、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商隱的《無題》等。

事實上,這樣的詩作在古典詩詞中非常多,既沒有「載道」,也沒有「立忠義」,表達的僅僅是詩人在某種情境下的一種感動,卻流傳千年,成為經典,深受世人的喜愛。然而,這樣的詩作因為作者名氣不大的關係,有些常常被後人遺忘,實在可惜。例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宋代冷門詩人徐俯的《春遊湖》。全詩如下:

春遊湖 徐俯(宋)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宋詩的名氣雖然沒有唐詩的名氣大,但是在宋代詩壇,星光熠熠的詩人也不少,像楊萬裡、範成大、陸遊等。可是,這位叫徐俯的宋代詩人,似乎就顯得冷門多了。徐俯,江西派詩人之一,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江西修水縣人,是黃庭堅的外甥。

雖然徐俯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但他的這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整首詩清新靈動、風韻翩翩,描寫了詩人早春遊湖時看到的美麗景色,同時也生動地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愉悅之情,讀之讓人如沐春風。因此,這首詩一經創作,就流傳開來,受到時人盛讚。

雙飛燕子幾時回

詩作題目是《春遊湖》,那麼詩人在描寫遊湖所見時,必然要抓住一個「春」字。那麼,在詩中哪些地方能體現這個「春」字呢?首句「雙飛燕子幾時回?」詩作開篇的這個問句,問得非常巧妙非常漂亮。「燕子雙飛」,說明春天來了;詩人發問,說明這是早春,春色尚未濃鬱。在疑問的語氣中,詩人驚訝與喜悅的感情躍然紙上。

夾岸桃花蘸水開

疑問過後,詩人放眼一看,春天果然來了。次句「夾岸桃花蘸水開」深受後人稱讚,其中的一個「蘸」字簡直是神來之筆,小巧新穎,令人耳目一新。詩人僅用這一個字,就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桃花依水盛放的狀態。那麼,桃花不同於柳枝,不能絲絲下垂,又如可以「蘸水」呢?

因為早春多雨,綿綿不絕,所以水面上升,距離夾岸的桃花枝條自然就更近了。桃花夾岸盛放,美麗的影子倒映在水裡。風吹湖面,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岸上的花枝和水中的倒影就聯成一片,仿佛「蘸」水而開了。從這個字中,我們不得不驚嘆詩人細緻的觀察力,以及超強的文字表現力。

春雨斷橋人不渡

詩作寫到這裡,「春」意已經描寫得非常生動了。但是,「遊」字該如何表現呢?第三句「春雨斷橋人不渡」銜接得非常自然巧妙。既然「夾岸」就應該有水,說明詩人正在漫長的湖堤上欣賞春色;既然「桃花蘸水」,說明湖水上漲了。於是,在這一句中,「春雨斷橋」既照應了上文,說明了桃花為什麼是蘸水而開,又開啟了下文「小舟撐出柳陰來」。

湖水上漲,淹沒了小橋,因此自然就「人不度」了。這對興致正濃的詩人來說,未免有些令人不快。此外,詩作歡快的節奏,到此也頓了一下,搖曳跌宕,韻味十足。看著斷橋,詩人心裡猶豫著:難道就這樣敗興而歸嗎?

小舟撐出柳蔭來

正在這時,「小舟撐出柳蔭來」柳蔭深處悠悠地撐出一隻小船來,原來可以租船擺渡啊!此句以實寫虛,虛實相生,雖只寫了小舟撐出柳陰,但滿湖春色卻早已躍然紙上。如此一順一挫又一順間,詩題中的「遊」字就這樣在矛盾中被表現出來了,讓千百年以來的讀者,也感受到了小船撐出時帶來的喜悅。

後人曾稱讚此二句頗有陸遊名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神韻。事實上,這二句詩不僅寫得生動優美,還很有哲理: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斷向前中總會遇到阻礙,在阻礙中又不斷地向前。

整首詩可以說不僅畫面美、內容真,而且情感足,感染力強,讓讀者在詩人筆下仿佛又親身經歷了一次「早春遊湖」;此外,詩作還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審美觀:描寫景物,不能只有秀麗多姿,還要有幽淡雅靜。此詩若無「斷橋」,一味地春光明媚,就會少很多逸趣。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首詩,僅28個字成千古名作,最後7字驚豔
    幾千年詩壇中,筆者總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禪詩。因為作者都是修行之人,所以在他們的詩中,少了些文人式的功利心,多了些佛家的通透和豁達。高僧們對世間萬物的看法,也與一般的文人不同,很多很平常的事在他們筆下,都會幻化出不一樣的詩意。
  • 張旭的一首詩寫得美輪美奐,驚豔了時光,讓世人很嚮往
    張旭的一首詩寫得美輪美奐,驚豔了時光,讓世人很嚮往(原創) 桃花溪(唐)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如果你讀過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就明白張旭被陶淵明筆下美輪美奐的,似仙境的桃花源美景驚豔了,因喜歡而作此詩。這首詩通過描寫桃花溪的旖旎風光和對漁人的詢問,抒發了嚮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隱隱飛橋隔野煙」,深山野谷,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若隱若現,宛如垂掛一條輕紗幃幔,給人朦朦朧朧,亦幻亦真之感,美醉了。
  • 小眾卻絕美的六言詩:李白用4首詩96個字,給四季畫出了最美畫圖
    小時候,我們就會背的第一首詩幾乎都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五言詩,帶著清雅的古風。再長大一點,最喜歡的是詩仙李白的邊塞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是七言詩,在工整的格律上升騰最美的文字。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如果沒有前中期唐朝的繁榮,沒有中後期唐朝的衰敗,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詩人能夠寫出自己的人生,寫出自己的感悟了。作為一名詩人,亦或者說作為一位文學家,總是希望能夠寫出高質量的作品,如果這個作品能為世人所讚揚那就再好不過了,畢竟這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正如唐朝時期的李白,杜甫,亦或是劉禹錫,白居易,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同時也擁有許多的佳作。
  • 隋煬帝寫下一首不為人知的詩,被秦觀化用,成千古名句,驚豔世人
    其實,隋煬帝楊廣,在這兩個標籤的背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身份,他是一個「戲精」,靠著精湛的演技,騙過了父親隋文帝和母親獨孤皇后,擠掉了哥哥楊勇,成為隋朝的接班人;他還是一位詩人,他曾經寫下過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主張學習杜甫,並且特意強調無一字無出處,每一個字都極為講究,還大量使用典故,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江西詩派」在南宋之後,最終被人們所拋棄的原因。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兩首經典宋詩,一首寫春景,一首寫秋景,第一首作者一詩封神!
    像唐宋文人才子,就會將眼前所見的秀美的景色和自己興奮的心情付諸於筆墨,化成了一首首令人陶醉的詩篇,被世人保存下來。南宋時期,詞風盛行。在諸如辛棄疾這樣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詞風盛行之下,也有不少的經典宋詩出現,比如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第一首宋詩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僧人,名叫志南。他的生平資料已無記載。他憑藉著這一首詩而一詩封神,被後人皆知。
  • 楊萬裡被貶外地途經松源,看到層層疊疊的群山,寫下一首有趣的詩
    南宋時期的詩人楊萬裡一生就被貶好幾次,不過他依舊坦然地面對人生,還創作出了無數經典的優美詩作,譬如他被貶外地經過松源時,看到那個地方層層疊疊的群山,看上去很是壯觀,於是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過松源晨炊漆公店》。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寫得又是生動有趣,從而成為了楊萬裡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代:楊萬裡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 唐朝冷門詩人冷門詩,短短四句,美得令人嚮往
    司空曙,字文明,唐代詩人,與盧綸、錢起等人同為「大曆十才子」。司空曙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有「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喜外弟盧綸見宿》)「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雲陽館與韓紳宿別》)等名句流傳。今天分享的這首詩,雖然冷門,但寫得很美,語句近乎淺白,意境靜謐優美。
  • 在那一首詩裡,與詩人余光中一同去尋找詩仙
    已故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作《尋李白》是後代詩人對千古先賢的詩性尋根,正像李白對屈原的仰望、蘇軾對陶淵明的追慕一般,真正的詩人之間在時空上可能相距遙遠但情感上卻是息息相通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的朦朧詩派崛起,其鋒芒遮蔽了那些傳統的詩風詩派,新一代的詩人們更喜歡接受西方現代派的象徵的、晦澀的、意識流等詩的寫作特質,但隨著海峽兩岸的逐漸相通,臺灣詩人的詩歌傳入大陸這邊,余光中、洛夫等詩人的作品對我們詩壇的啟發還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具有中國古典詩學因子的作品可能更能激起讀者的共鳴。余光中的《尋李白》就是其中的一首有影響的詩歌。
  • 一字成就一首好詩:大詩人寫了首詩給和尚品鑑,和尚卻讓他改個字
    唐末五代十國之時有一著名的詩人名叫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乃信州永豐人(也就是今天的上饒市廣豐人)。提及王貞白,興許有人不知,但提及它的詩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 」,可謂無人不曉,就連三歲小兒也都能朗朗上口。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南宋一位詩人也注意到這一點,卻寫了很多關於海棠花的詩。下面介紹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花時遍遊諸家園宋代:陸遊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妝。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淳熙三年,51歲的陸遊在成都擔任範成大的幕僚,雖然詩人滿腹才華,卻才不經用。不過陸遊早已習慣了被閒置和不信任,倒是樂得有時間到處遊玩。
  • 秋天大地一片肅殺,大詩人杜牧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句句美得驚豔
    春天最令人嚮往,畢竟經歷了漫長的寒冬,每個人都渴望春暖花開的春天,這個時節處處繁花似錦,面對春色美景,也讓人心曠神怡,為此很多的詩人都描寫過關於春天的詩作,不過對於古人來說,往往在描寫這一類作品時,更多的還是表現出一種憂愁之感,畢竟對於古人來說,面對春天的美景,內心是要生出許多的憂愁,為此創作出來的作品
  • 一首非常撩人的冷門唐詩,把女追男寫地別具風情,足以驚豔千年!
    唐代詩壇,可謂是熠熠生輝,隨便拉出一個詩人,都能找出一兩首驚豔千年的名篇佳作。而那些文壇大家,其流傳千年的優秀詩作就更加數不勝數了。僅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隱等人的詩作就足以讓大唐文壇的夜空閃耀千載而不衰。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 于謙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剛剛盛開的菊花,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另外他在文學上也是有著很高的造詣,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尤其是七歲的時候寫下一首《石灰吟》,讓世人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崔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山水之美寫得令人神往,值得一讀
    畢竟可以說崔顥就是憑著這首詩名垂千古的。據說李白都曾為之擱筆,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但《黃鶴樓》的盛名在外,也掩蓋了崔顥其它詩作的光芒。如他的另一首佳作《入若耶溪》,相比較而言,就顯得很冷門了。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紹興境內的一條著名溪流。自南北朝詩人王籍寫下了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後,若耶溪的幽靜風光,就吸引了歷代文人雅士的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