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博導:我的學生已超大部分古人

2020-11-29 騰訊網

書法評價是指一個有威望的人評價另一個有專業水平的人的評語,這個評語往往會給那些不太懂得專業知識的人一個指向。從古到今,在書法領域裡,都會有這樣的評語或是評價。

例如,唐代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在整理其作品將要出冊的時候,這位皇上親自給王羲之寫了一篇文章,大讚其書法「盡善盡美」,而其他人的作品「不足可觀」。

由於李世民的極力推廣,從而使王羲之的書法在全國範圍內盡人皆知。可見書法評價的重要性。

當代書法的評價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書法評價往往會帶來兩種不同的效果,一種是像李世民評價王羲之那樣,會真的發現一些書法人才,就像伯樂識馬一樣;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評價不當,則會帶來反作用的效果,把不好的說成好的,把不正確的說成是正確的,則會誤導別人對書法的理解和學習。

另外,書法評價中有威望的人是指在專業領域內具有一定學術和權威的人。

中央美院書法教授邱振中是當代著名的書法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學術領域裡,邱先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他在評價他的博士生陳忠康時,曾經說到:「陳忠康的書法水平,已經完全超越了明、清兩代的大多數書法家了。」

這句話的出發點是說,陳忠康所創作的一些作品水平非常高,不論是形式感還是筆法,雖然不能和歷史上最高的書家相比,但陳忠康是在取捨中獲得了最高筆法中的「一、二、三、四、五」,即五種能力。

對於這樣的評價,可能會引起很多書法愛好者的不滿,因為能超越古人的人,當代人還是不多見的。

再認識一下陳忠康吧。他生於1968年,浙江人氏,早年上過浙江美術學院,即現在的中國美院,學的是書法專業,後來從某單位辭職,專門從事書法教育工作,再後來,便考入到了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專業也是書法,2008年獲得了書法專業博士畢業學位,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行書委員會委員。

其書法是「二王」一路,是當代傳統帖學的忠實傳承者,用筆理性,氣息舒緩,古意盎然,在廣大青年書法愛好者當中曾一度形成了「陳忠康書風」。

我們注意到,邱振中對他的學生陳忠康的評價,主要是集中於筆法上的評價,他認為,從筆法上來說,唐代顏真卿對張旭所傳的筆法進行了增減,而懷素雖然沒有完全繼承張旭的所有筆法,上面二人在增減中大膽吸取,例如懷素雖然減少了前人的筆法,卻多了一些環繞用筆,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性,這就是對筆法的大膽創造。

說陳忠康也是一樣,從古人那裡繼承、吸收,化古為今,並且用自己的理解去研究和使用筆法,這是極其可貴的。

陳忠康的書法風格繼承了魏晉,主要是筆法上的,這一點是最為明顯的。記得邱振中曾在也說過,字形是在筆法不斷演變的過程之後而形成和完善起來的,筆者也非常贊同他的這一觀點。

例如隸書在向楷書、草書過渡時,其中的筆法也是在演變和轉變中完成的。

後來的楷書多了提按法,而減少了絞轉法,等等。陳忠康筆法,是在他的書法演進和體驗過程中的增加或減少,是當代書法家對書法的傳承和認知上的一個轉變,因此,「就有了陳忠康現象」。

那麼,對於邱振中所評價的陳忠康的話語是否具備真實性,其可信度如何判斷?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放在專業的和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一方面,如果觀者真的懂得書法,那麼,他的評價話語是具備一定的真實性,是值得信任的,如果不懂書法專業,從表面上來判斷,就會認為他的話說得很大;

另一方面,從歷史角度來看待,並不是所有古人的書法都是非常厲害的,明清書法家雖然很多,但有大成就的也就十數人,作為當代的書法家博士生,為何又不能超越那些沒有成就的古代書法家呢?

因此,判斷任何一個現象時,都要本著客觀、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去分析和研究,不然,我們自己的評價也就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是有失偏頗的。

對於上面的看法,你有什麼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下發言,我們一起討論書法的魅力和它所帶來的現象。

@睡前伴你夜聽

相關焦點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提按」是書法中非常重要的筆法,很多人練書法都是從「提按」開始的。提筆點畫細,按筆點畫粗。「提按」結合,運用恰當,便能寫出和字帖上類似粗細的筆畫,所以它一直是很受近人推崇的一種筆法。可是,「提按」的筆法卻受到很多人不少書法博導的鄙薄,如孫曉雲、邱振中、陳振濂等人。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網友:誤人子弟!
    文 | 王呈祥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憑實力!書友推送文章:《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看到文中所說的入展作品,我認為:憑實力。李金昊為什麼說他憑實力呢?第一,有古法可依。
  • 六年上冊《聊聊書法》,一線語文教師帶學生感受書法魅力
    二、教材分析首先,在第一部分已經明確了交際的任務,展現在我面前的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局部)》,我國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寫的這幅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幅作品中的書法婀娜多姿十分飄逸,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書法藝術的魅力。
  • 練書法沒自信了,就看看古人初學時的字…
    這個是唐朝時期一個敦煌殘紙,唐朝十分推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學《蘭亭序》的很多,這個殘紙估計就是某個人想臨摹蘭亭序,不好看。 這個也是臨摹《蘭亭序》的,雖然我寫的醜,但是我有一顆嚮往美的心。
  • 劉小華訪談:深入到「二王」一系的書法中去
    從整體出發,在傳統文化背景下按照古人的度去把握範本的細節和氣息,氣息自然通透,情趣盎然。到了蘭亭後,我更加意識到個人創作固然重要,但我更關心的是書法本科教學的現狀和未來。從魏晉到明清,書法從整體上看是複雜線條越來越少。比如趙孟頫、董其昌取法「二王」,但筆法已十分簡單了,卻同樣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表達動人的氣息。從複雜線條出發,這是從技法訓練的角度看,我們在訓練時儘量選擇那些精彩的、複雜的筆法形式。訓練時要做加法,創作時可做減法。
  • 美院博導邱振中:書法中只有三種筆法——平動、提按、絞轉!
    筆法是學習書法的關鍵,書法家潘伯鷹說:「除非我們不學習寫中國字,若要學習,便必須從筆法入手。」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十歲出家,待苦練書法至三十歲時,終於覺得「夫學無師授,如不由戶而出」,於是「師金吾兵曹錢塘鄔彤,授其筆法」。
  • 硬筆書法|學生實用硬筆書法常用偏旁部首書寫結構方法分析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學生實用硬筆書法練習並不是要求學生一頭扎進藝術書法的練習。藝術書法練習追求個性化或者精巧,這對於考試答題書寫都沒有任何太大價值的作用。計算機閱卷程度提高,這就要求學生書寫要夠規範,否則計算機不能識別你的手跡,答好的試卷也許都可能讓機器認為是錯誤的答案。在這種變化面前,學生把字寫得規模已成為好成績的書寫首要要求。
  • 評論:廈大博導「誘姦門」,一紙通報還不夠
    非常評  7月10日,博導吳春明被廈大學生曝出誘姦、性騷擾女學生,一時間被稱作廈大博導「誘姦門」。之後該事件一度消隱於公共視野。10月13日,有當事女生做客電視臺曝光「吳在辦公室拿出保險套」等細節,讓事件再受關注。
  • 古人練書法不用毛氈?這些古畫告訴你
    古人練書法的時候不用毛氈?這些古畫告訴你剛才查了一下資料,要毛氈傳到中國是元代時候的事情,元代以後毛氈什麼時候開始用於書畫的創作這個沒有人考證過,但是毛氈確實給書畫創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而有了毛氈以後,毛氈上面的細小的毛毛,會把紙託起來,由於這些毛毛都比較細軟,不會對書寫造成太大的影響,同時毛氈上面也不會沾上墨汁,這樣書寫起來,既方便又衛生,那麼古人練習書法用毛氈嗎?先看看這些古畫。
  • 書法國展抄襲被抓包,作者回應:我本人寫的,這回答太幼稚
    馬藝旋是各仍然在讀的大學生,學的是書法專業,通過翻閱她其他的作品看,其本身對於書法創作以及書法的審美取捨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抄襲就是抄襲,以莫名其妙的自辯,顯出這位學生還很幼稚,甚至有點傻傻的可愛。這樣兩件幾乎一模一樣的作品,任何一位有點常識的書法愛好者都能看出兩者之間的關聯。
  • 黃簡講書法(筆法篇):第07課書法課程安排
    醫學基礎有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遺傳學,等等,這是最基本的,每個醫科學生首先都要學的科目。9.2什麼是書法基礎課程?■書法三大要素的訓練。■用筆■識勢■裹束書法也有基礎課。書法的基礎課,就是針對三大要素的訓練。照《玉堂禁經》所說,就是用筆、識勢和裹束。
  • 《從零開始學書法》零基礎學生的入門必備書
    但是大家在強調堅持上過度地看重量化,反而忽視了學習書法真正的內容。禹之老師認為,勤奮、堅持只是學習書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軟筆書法還停留在「高門檻,高難度,枯燥」的刻板印象階段。正是這種刻板印象加上一直以來強調「長時間刻苦練習」,讓大眾難以接受軟筆書法,而且這也抹殺了零基礎學生的學習熱情。「想要把書法學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簡單。」
  • 理髮店,書法作品掛滿牆.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長安南路上的陝西師範大學老校區,詢問校內的理髮店的地址時,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班幾乎所有的人都去過校內的這家理髮店。「裡面全都是老師們寫的書法作品,其餘地方還真沒有這個景,這也算我們學校的一個文化景點吧。」學生說。
  • 翰墨飄香滿校園 書法比賽見風採
    冠華小學辦學二十多年來,一直重視學生的書法教育,以「一手好字,一生受益,」為書法教學理念,教導師生「寫好人生每一筆」,傳承祖國書法文化,構築墨香校園。學校配備擁有市級書法協會會員為學校書法課專職教師,要求全體教師人人參與書法教育,科科滲透書法教學,把每一位老師都納入書法教育的體系中。把書法教學納入常規教學,每周開設教師書法研習課和一至六年級學生常規書法課。 每年,冠華小學師生都會積極參加省、市、區的各類書法比賽並獲獎,書法教育已成為冠華小學的特色教育,書法教學已成了冠華小學教學的一大亮點。
  • 不僅僅是用毛筆記日記,看華師大書法碩士展對書法教育的思考
    展廳現場2014年5月,上海市文聯上海市書協和華東師範大學共同創建了「上海市中國書法研究中心」,力求從更深層次梳理與探索中國書法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當年9月份,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面向全國招收了第一屆書法專業碩士生。距今三年過去了,華東師大藝術研究所已從全國招收了包括即將畢業的第一屆碩士生和在讀的學生的研究生27 人。
  • 「我寫吾心」 王星書法藝術欣賞
    」 王星書法藝術欣賞  "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書法是靈性的尤物。雖與王星兄素未謀面,最奇妙的是讀其書法卻有一種衝擊人心的濃厚情感。自從與王星兄接觸以後,了解其諸綜合素養和孜孜以求的超越向上精神,簡單用一句"崇拜"已不能表達我的仰慕之情。讓我由衷地喜歡、敬佩他。這不是財力、權勢,而是一種學識涵養。  王星,2016首屆"天涯海角杯"書法大賽。以紮實的書法功底,直率性情,借古開今的時代藝術精神,出類拔萃榮獲"天涯海角杯"一等獎!
  • 渝州書法小夫子
    您有哪些已出版和將出版的著作? 中國文聯出版個人文集《桑海軒文著》,啟功老先生題寫書名,有沈鵬、王琦、王伯敏、廖靜文、周滄米、何應輝、馬世曉、江碧波全國名流題詞,將出版《桑海軒書法》、《桑海軒國畫》。 什麼是書法?
  • 【評外評】博導母女合寫論文難免瓜田李下之嫌
    爭議焦點在於,這篇名為《安德烈·高茲的非物質理論》的第一作者是年僅18歲的高中女生,第二作者則是她的母親吳寧,也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博導。安德烈·高茲是誰?這個問題可能難道絕大多數網友。這位法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學派哲學家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在中國被提起。那麼一個18歲的高中生如何認識安德烈·高茲呢?她的母親吳寧對公眾的解釋是「我們是書香世家,有家學淵源。
  • 30歲清華女博導,離開清華後入選美科院:我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不同的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果,但那小部分與大流相違背的道路,總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就如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結婚生子"都是人生之中必經的道路,如果有人不選擇這條道路,那麼或多或少,周圍異樣的眼光將會一直伴隨著他。可到底這種觀念是錯是對?"人人都可以吃喝拉撒,人人都可以生殖繁衍,連動物都會。這些是中性的,不必拿這個作為驕傲。"
  • 古人談書法用筆的16個經典比喻
    書法講究的就是筆法,可筆法有時直接地還真不容易說清楚、說明白。怎麼辦呢?要說還是古人厲害,歷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不斷地經過進行深入細緻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獨到見解的用筆方法。